| 留学生搞钱核心要点速览 |
|---|
|
• 校内工作 (On-Campus):最稳妥的选择,开学即可申请。学期中每周最多20小时,假期可全职。是申请SSN(社会安全号)最直接的方式。 • 课程实习 (CPT):必须与专业紧密相关,且能换学分。是你简历镀金、提前进入职场的绝佳机会。注意,全职CPT超过12个月会影响OPT资格。 • 毕业实习 (OPT):毕业后的“黄金工作许可”,常规12个月,STEM专业可延长24个月,总计3年。申请时间线非常关键,务必提前规划。 • 万万不可“打黑工”:任何未经授权的工作,如在中餐厅端盘子、现金结算的保姆、开Uber/Lyft,都属于非法工作。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可能导致身份失效甚至被遣返。 • 你的“保命符”: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International Student Office, 简称ISO或ISSO)里的DSO(Designated School Official)是你最权威、最可靠的顾问。任何关于工作身份的问题,第一时间问他们! |
美国留学怎么搞钱?合法打工看这篇
刚交完新学期学费的小A,看着手机银行APP里瞬间“蒸发”掉的两万多刀,心头一紧。她默默打开外卖软件,想点杯奶茶安慰一下自己,结果看到$7一杯的价格,又默默地关掉了。她叹了口气,脑子里盘算着:这学费换算成人民币可是十几万啊,生活费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隔壁宿舍的同学最近在校内图书馆找了份兼职,每周能赚个一两百刀,不仅实现了“奶茶自由”,听说还用自己赚的钱抢到了最新款的Switch。
小A不是没动过搞钱的心思。但每次在华人论坛上看到“中餐厅急招,现金结算”的帖子,心里就打鼓。万一被抓到“打黑工”,F-1身份被吊销,那可就得不偿失了。难道除了管家里要钱,就真的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别慌!其实,美国移民局给咱们F-1留学生留了不少合法的搞钱路子。这些路子不仅能让你赚点零花钱,减轻家里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还能帮你积累宝贵的美国工作经验,为未来的职业道路铺砖添瓦。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些合法搞钱的门道给你掰扯清楚。
第一站:最稳妥的“新手村”——校内工作 (On-Campus Employment)
对于刚来美国的萌新来说,校内工作绝对是你的首选,没有之一。它手续简单,环境安全,而且对F-1学生非常友好。
什么是校内工作?简单说,就是工作地点在你的校园内,雇主是学校本身。比如,在图书馆整理书籍、在健身房当服务员、在食堂打饭、在IT部门修电脑、或者给教授当研究助理(RA)或助教(TA)。甚至,一些校园内的商业机构,比如星巴克、学校书店,只要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学生,也可能被算作校内工作。
这里有个硬性规定你必须记住:学期期间,每周工作时间不能超过20小时。这个“20小时”是所有校内工作的总和,别想着在这家干15小时,再去另一家干10小时,这是绝对不行的。不过,在官方的学校假期,比如寒假、暑假,你就可以全职工作,每周最多可以干40个小时。
那么,这种工作能赚多少钱呢?这取决于你所在的州和具体的工作岗位。美国的联邦最低工资是$7.25/小时,但很多州和城市都远高于这个标准。举个例子,在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所在的西雅图,2024年的最低时薪是$19.97。假设你每周工作15个小时,一个月下来就是$19.97 x 15 x 4 ≈ $1200。这笔钱足够覆盖你每个月的伙食费和一些日常开销了,实现“奶arbucks自由”绝对没问题。
我的朋友小B,在UCLA读社会学,他就在学校的国际学生中心找了一份接待工作。工作内容很简单,就是帮忙接电话、回复邮件、引导新生。时薪$17,每周工作10小时。他说,这份工作不仅让他赚到了零花钱,更重要的是,他认识了很多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口语和沟通能力也突飞猛进,还和办公室的老师们混得特别熟,以后有任何身份上的问题,都知道该找谁了。
怎么找校内工作呢?
1. 学校的职业中心网站:像Handshake这样的平台是美国大学最常用的求职系统,上面会发布大量的校内工作机会。记得经常上去刷一刷。
2. “扫楼”:直接去你感兴趣的部门问问。比如,想去图书馆工作,就直接去前台问他们是否招学生工。脸皮厚一点,机会就多一点。
3. 抱紧教授大腿:如果你学习成绩不错,和某位教授关系也很好,可以主动问问他是否需要研究助理(RA)。这种工作不仅有工资,含金量还超高,对你申请研究生或博士都大有裨益。
找到工作后,你需要拿着雇主给你开的Offer Letter(录用信)去申请一个叫SSN(Social Security Number)的东西,也就是社会安全号。这个号码非常重要,相当于你在美国的身份证,以后报税、申请信用卡都会用到它。所以说,一份校内工作,是你开启美国信用生活的第一把钥匙。
第二站:简历“镀金神器”——课程实习 (CPT)
当你在美国学习满一整个学年(通常是两个学期)后,一个含金量更高的搞钱机会就来了——CPT,全称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课程实践训练。
别被这个官方的名字吓到,说白了,CPT就是让你在校期间,到校外的公司去做的、与你专业紧密相关的实习。关键词有两个:“校外”和“专业相关”。
比如,你是学计算机科学的,去Google做暑期软件工程师实习,这就是典型的CPT。你是学市场营销的,去一家广告公司做社交媒体运营实习,这也是CPT。但如果你是学会计的,跑去餐厅端盘子,那对不起,这绝对不能申请CPT。
CPT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你有机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份写在简历上的美国实习经历,是你毕业后找全职工作的强力敲门砖。而且,大部分CPT都是带薪的,薪水往往相当可观。像在硅谷的科技公司,CS专业的实习生时薪拿到$40-$60甚至更高都是很常见的。一个夏天下来,赚回一年的学费也不是梦。
学姐小C,在纽约大学读整合营销硕士。研一结束的那个暑假,她通过积极的网申和面试,拿到了一家美妆初创公司的市场部实习offer。她立刻联系了学院的导师和国际学生办公室的DSO。因为她的实习内容(分析市场数据、策划推广活动)和她的课程高度相关,学校批准了她的CPT申请,并让她注册了一门1学分的“实习课”。
整个夏天,小C不仅赚了近一万美金,还深入了解了美国公司的运作模式,积累了宝贵的人脉。实习结束时,公司老板对她赞不绝口,直接给了她毕业后的return offer。这就是CPT的魅力所在。
申请CPT的流程通常是这样的:
1. 找到实习并拿到Offer Letter: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你需要像正式求职一样,修改简历、投递申请、参加面试。
2. 获得学术导师的批准:你需要向导师证明,这份实习对你的学业是有帮助的。
3. 向国际学生办公室(ISO)提交申请:你需要填写一系列表格,并附上你的Offer Letter。
4. 获得带有CPT授权的新I-20:ISO审核通过后,会发给你一份新的I-20表格,上面会明确标注你的雇主信息、工作起止日期。记住,只有拿到这份新的I-20,并且到了上面写的开始日期,你才能合法开始工作!提前一天都不行!
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坑”要提醒你:如果你的全职(每周超过20小时)CPT累计使用时间达到了12个月,你将会失去申请毕业后OPT的资格。所以,除非你的专业有特殊要求,否则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全职CPT。
第三站:通往职场的“毕业大礼包”——毕业实习 (OPT)
如果说CPT是开胃小菜,那么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就是那道压轴主菜。它是美国政府给F-1学生毕业后的一个“大礼包”——允许你在毕业后,在美国境内合法工作12个月。
OPT的工作也必须与你的专业相关。它给了你一个宝贵的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全职工作中,并正式开启你的美国职场生涯。对于很多希望毕业后留美发展的同学来说,OPT是通往H-1B工作签证的唯一桥梁。
更棒的是,如果你的专业属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那么在第一年OPT结束后,你还可以申请长达24个月的延期!这意味着,你总共可以拥有长达3年的工作时间。3年,足够你抽三次H-1B工作签证的签了,这大大增加了你留美工作的可能性。
学长小D,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的数据科学硕士。他在毕业前半年就开始投简历,最终在毕业前夕拿到了一家西雅图科技公司的offer。他立刻向学校ISO申请了OPT。在毕业后的“缓冲期”(Grace Period)里,他收到了USCIS(美国移民局)寄来的EAD卡(Employment Authorization Documen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卡”。
拿到EAD卡后,他顺利入职,起薪就超过了12万美元。现在,他正在用他的STEM OPT延期工作,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地为他申请H-1B。小D的经历,是无数理工科留学生奋斗的缩影。
申请OPT,时间规划是重中之重!
• 申请时间窗口:你最早可以在毕业前90天提交申请,最晚不能超过毕业后60天。USCIS的处理速度时快时慢,所以强烈建议你:能多早就多早!一进入90天的窗口期,就赶紧提交申请。
• 申请流程:和CPT不同,OPT需要向USCIS提交申请,过程更复杂,审批也更严格。你需要先从学校ISO拿到一份带有OPT推荐的新I-20,然后在线或邮寄提交I-765表格及相关材料,并支付申请费(截至2024年4月,在线申请费为$470,费用会变,请以USCIS官网为准)。
• 失业期限制:在12个月的常规OPT期间,你的“失业天数”累计不能超过90天。对于STEM延期的同学,总失业天数不能超过150天。这意味着,你不能拿着OPT不找工作,必须积极求职。
最后的底线:千万别碰“打黑工”
说了这么多合法的路子,最后必须声色俱厉地警告一下:任何形式的“打黑工”都不要碰!
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你去中餐厅后厨洗碗、去朋友家做有偿保姆、在社交媒体上做代购、开自己的车去送外卖或接送乘客(Uber/Lyft),这些全部都是非法的。你以为的“赚点小钱,现金交易,神不知鬼不觉”,实际上是在拿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做赌注。
后果有多严重?一旦被发现,最轻的可能是F-1身份当场作废,你必须立刻离境。更严重的,可能会被记录在案,导致你未来几年甚至终身都无法再次进入美国。为了眼前几百几千刀的蝇头小利,毁掉你投入了无数金钱和心血的留学之路,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所以,朋友们,答应我,这条红线,一步都不要越过。
留学生活,经济上的压力确实不小。想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换一杯奶茶、一双球鞋,甚至一份更广阔的未来,这想法一点都没错,而且非常值得鼓励。但我们一定要记住,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进行。
其实,搞钱的路子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关键在于提前规划和主动出击。别等到需要钱了才手忙脚乱,也别因为不了解政策而畏手畏脚。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所有信息,都只是一个开始。
最后,送你一句最重要的“通关密码”:有任何关于工作身份的问题,别去论坛瞎问,别听学长学姐的“据说”,第一时间、立刻、马上,去约见你们学校国际学生办公室的DSO老师!他们才是最专业、最权威的官方解答。把他们当成你在美国最可靠的后盾,你的留学之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