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行前终极清单,照着准备不出错

puppy

马上就要飞向远方,开启新生活啦!是不是一边激动地搓着小手,一边又对着行李箱发愁,生怕漏了啥关键宝贝?别担心,我们这份“保姆级”清单就是来拯救你的!从护照、I-20/CAS这些救命文件(以及它们的复印件怎么放最安全),到该换多少现金、办什么电话卡最划算;从你离不开的常用药、备用眼镜,到能瞬间抚慰“中国胃”的家乡调料,再到哪些东西其实根本不用带、帮你完美避坑给行李箱减负!照着它一项项打勾,保证你落地不慌,轻轻松松开启闪闪发光的留学旅程!

出发前最后一刻自查!
□ 护照、签证页、I-20/CAS/CoE原件是否在随身包里?
□ 上述文件的电子版是否已存入手机、邮箱和云盘?
□ 手机是否开通国际漫游,以备不时之需?
□ 是否带了少量目的地现金(约1000美元/英镑等)?
□ 随身行李里的充电宝是否符合航司规定(通常小于100Wh)?
□ 是否已将目的地接机人、学校宿舍地址、紧急联系人电话截图保存?

还记得我当年第一次飞英国的时候,出发前一晚,我妈一边帮我往行李箱里硬塞两包抽真空的香菇,一边碎碎念:“儿啊,这感冒药带了吗?那边看病可贵了……哎呀,你那副备用眼镜呢?万一弄坏了可咋整?”而我呢,正手忙脚乱地在电脑上查,到底英国海关让不让带火锅底料。

凌晨两点,我终于把两个28寸大箱子关上,累得往床上一躺,心里却像打鼓一样。总觉得,好像忘了什么天大的事儿。果不其然,第二天在去机场的路上,我猛地一拍大腿——忘了复印我的CAS(英国大学的录取确认函)和护照了!那一瞬间,冷汗唰就下来了。虽然最后有惊无险,但那种悬着心的感觉,真的不想再体验第二次。

相信我,每个留学生的行前准备,都是一场与焦虑、兴奋和“我妈觉得我需要”的战斗。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待机的“保姆级”清单,就是为了让你告别这种兵荒马乱。咱们不搞虚的,只聊干货,从救命的文件到暖心的调料,一项项帮你捋清楚,让你潇洒地拎包就走,稳稳地落地开启新生活!

第一章:救命文件篇——你的“护身符”,一张都不能少

这些东西,说它们是你在异国他乡的“命”一点也不为过。忘了带件毛衣,你最多冻一天;忘了带这些,你可能连机场都出不去。

护照和签证: 这还用说?但每年都有马大哈同学在出发前找不到护照。请现在,立刻,马上把它从抽屉里拿出来,放在你绝对不会忘的随身包里。同时,检查一下护照有效期,确保护照的有效期至少要覆盖你整个留学时长,或者至少在6个月以上,否则可能会在入境时遇到麻烦。

录取通知书和I-20/CAS/CoE: 这就是你去报道的“圣旨”。美国的同学是I-20,英国是CAS,澳洲是CoE。这些文件在入境时,移民官会要求查看。一定要把原件放在随身行李中,千万别托运!2022年就有一位去美国杜克大学的同学,因为把I-20放在托运行李里,在西雅图入境时被关进了“小黑屋”,折腾了近十个小时才被放行,整个过程简直是现实版的《幸福终点站》。

学费和住宿费缴纳凭证: 无论是汇款单、信用卡支付记录截图还是学校官网的确认邮件,都打印出来。这是你“交了钱是来读书的”最有力证明。万一移民官对你的学生身份有疑问,这些文件就是最好的回应。

各种公证文件和成绩单: 比如你的毕业证、学位证、最终成绩单、语言成绩单(托福/雅思)等。虽然不一定每次都会用到,但有些学校注册时会要求查看。备一份原件和几份复印件,有备无患。

敲黑板的“鸡蛋分篮”原则: 所有重要文件,请遵循“原件+复印件+电子版”三保险原则。

  • 原件: 随身携带,放在一个防水的文件袋里。
  • 复印件: 在托运行李里放一套,再给国内的家人留一套。
  • 电子版: 全部扫描或拍照,清晰地存一份在手机里(最好离线保存),再上传一份到你的个人邮箱、Google Drive或百度网盘。这样,哪怕极端情况下所有行李都丢了,你只要有网,就能把自己的身份证明找回来。

第二章:钱包里的安全感——钱和卡,怎么带最稳妥

“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这句话,在异国他乡体现得淋漓尽致。合理规划你的财务,是顺利开启留学生活的第一步。

关于现金: 中国海关规定,出境时可携带的人民币现钞不超过2万元,外币现钞折合不超过5000美元。带多了需要申报,否则可能被罚没。所以,没必要带一大摞现金在身上,既不安全也不方便。建议随身携带1000-2000美元/英镑/欧元等值的当地货币就足够了。这些钱主要用于刚落地时的交通、买点吃的、办手机卡等应急开销,直到你的本地银行卡办好。

信用卡: 一定要办一张支持全球支付的Visa或Mastercard双标信用卡。这张卡将是你前一两个月的主要消费工具,无论是网上购物、订酒店还是付学杂费,都非常方便。出发前,务必打电话给银行客服,告知他们你的出国计划和时间,否则银行的风控系统可能会因为检测到境外异常消费而冻结你的卡。去年我朋友小A刚到加拿大,第一天去超市买东西卡就被锁了,大半夜的折腾着给国内银行打电话,别提多狼狈了。

国内银联卡: 如今银联在国外的覆盖率越来越高,很多商场和ATM机都支持。带上一张国内的储蓄卡,可以在紧急情况下直接在国外的ATM机上取现,虽然会有手续费,但汇率通常还不错。可以作为备用资金来源。

电话卡和银行卡: 落地后的头等大事就是办好这两张卡。建议在出国前就研究好当地的电信运营商,比如美国的AT&T、T-Mobile,英国的EE、O2,澳洲的Telstra、Optus等,很多都有针对学生的优惠套餐。比如,英国的Giffgaff卡可以在国内提前申请寄到家,落地插卡即用,非常方便。银行卡则需要你带着护照、地址证明(比如宿舍合同)去银行网点办理,有了它,你才能真正地融入本地生活。

第三章:健康是革命的本钱——你的“小药箱”该装些什么

国外的医疗体系和国内差异很大,看病流程复杂且费用高昂。虽然学校会要求你买医疗保险,但一些小病小痛,自己备点常用药会方便很多。

个人常用处方药: 如果你有需要长期服用的处方药,务必带足至少三个月的量,并随身携带中英文双语的医生处方和病情说明。这不仅是为了应对海关检查,也是为了方便你在当地找医生衔接后续治疗。

非处方常用药(OTC):

  • 感冒退烧类: 连花清瘟、999感冒灵、布洛芬(Ibuprofen)、对乙酰氨基酚(Paracetamol)。布洛芬和扑热息痛在国外药店也很容易买到,但带一点自己习惯的可以应急。
  • 肠胃消化类: 吗丁啉、黄连素、藿香正气水(胶囊/丸剂更方便携带)。刚到国外,水土不服、饮食不习惯很容易导致肠胃问题。
  • 过敏类: 氯雷他定(Claritin)、西替利嗪(Zyrtec)。国外花粉过敏非常普遍,很多人到了春天都会中招,提前备好抗过敏药很重要。
  • 外用类: 创可贴、云南白药、红霉素软膏、风油精/清凉油。

特别警告!药品禁区: 这点千万要注意!很多在国内常见的药品,在国外是严格管制的违禁品,一旦被查到,轻则罚款没收,重则可能被遣返甚至面临刑事指控!

  • 含麻黄碱类药物: 比如新康泰克、白加黑、泰诺等。麻黄碱是制作冰毒的原料,在美、加、澳、新、英等国都受到严格控制。
  • 含士的宁类药物: 比如跌打万花油、风湿关节炎片。
  • 精神类和麻醉类药品: 如安眠药、镇定剂、止咳水等,必须有医生处方和翻译件,且剂量不能超过个人所需。

之前就有新闻报道,一位留学生因为帮朋友带了16瓶复方甘草片(内含阿片粉,属于违禁品)入境美国,被判5年内不得入境。所以,打包药品前,请务必上网查询目的地国家的海关药品管制规定,不确定的、成分不明的,宁可不带!

眼镜和隐形眼镜: 在国外配眼镜,流程通常是先预约验光师,再拿着验光单去配,不仅耗时长,而且费用高昂。一副普通的近视眼镜可能要花费数百美元/英镑。所以,请务必带上一副备用眼镜,并保存好你的验光单。戴隐形眼镜的同学,建议带足半年到一年的量,护理液可以到当地再买。

第四章:安抚你的中国胃——那些能瞬间治愈乡愁的味道

留学生活一大挑战就是“吃”。天天吃沙拉、汉堡、意面,你的中国胃很快就会提出抗议。带上一些家乡的调味品,能让你的厨艺(和幸福感)瞬间提升好几个level。

可以带的宝贝:

  • 干货调料: 花椒、八角、桂皮、香叶、干辣椒、十三香、五香粉、孜然粉等。这些粉末状、干燥的植物香料通常是允许入境的。
  • 干菌菇类: 香菇、木耳、茶树菇等干货。
  • 火锅底料和浓缩汤料: 大部分商业包装、成分清晰、不含肉类的火锅底料(牛油的要小心)、酸菜鱼调料包、麻婆豆腐调料包等都可以带。
  • 茶叶和零食: 各类茶叶、独立包装的饼干、糖果、薯片等。

千万别带的雷区: 各国海关对动植物制品都有极其严格的规定,为了防止病虫害传播。

  • 所有肉类制品: 包括但不限于肉干、肉松、香肠、腊肉、牛肉干、鸭脖、泡椒凤爪……无论是生的、熟的、真空包装的,通通不行!2018年,一名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入境时,因未申报携带的牛肉干被处以420澳元的罚款,并留下了不良记录。
  • 蛋类和奶制品: 新鲜鸡蛋、咸鸭蛋、含蛋黄的月饼、大部分奶酪和鲜奶都不行。
  • 新鲜水果和蔬菜: 任何新鲜的果蔬都不要带。
  • 种子和植物: 具有繁殖能力的种子是被严格禁止的。

简单来说,就是“活物不带,肉不带,蛋奶不带,新鲜的不带”。如果不确定某样东西能不能带,最好的办法就是主动申报,让海关官员来判断。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一旦被发现藏匿违禁品,后果会非常严重。

厨房小神器: 如果行李有空间,一个迷你的电饭煲(注意电压!北美110V,欧澳220V)绝对是提升幸福感的利器。它不仅能煮饭,还能煮粥、煮面、煮火锅。另外,别忘了带一个全球通用的转换插头和质量好点的插排,国外的插座可跟国内长得不一样。

第五章:行李箱减负指南——这些东西真没必要背过去

第一次出国,总想把整个家都搬过去。但航空公司的行李限额是无情的(通常是2件23公斤的托运行李),超重一公斤的罚款就够你在当地买件新T恤了。学会“断舍离”,给行李箱减负,也是一门必修课。

大量衣物,尤其是冬装: 带几件常穿的、舒适的衣服就够了。国外的服装品牌,尤其是在打折季(比如黑五、Boxing Day),价格非常实惠,款式也更适应当地气候。厚重的羽绒服、毛衣、雪地靴,完全可以到当地再买,还能省下宝贵的行李空间。

全套洗漱用品: 带一套旅行装,够用一周就行。洗发水、沐浴露、牙膏这些东西,在任何一个超市都能买到,而且品牌选择丰富,价格也不贵。没必要背着几大瓶“飘柔”漂洋过海。

课本和大量文具: 教材又重又贵,大部分教授会提供电子版的阅读材料,或者你可以去学校图书馆借,再或者购买二手书,都比从国内背过去划算。文具也是,国外的选择很多,虽然可能比国内贵一点,但完全在可接受范围内。带几支常用的笔和一个本子就足够开学了。

电吹风、卷发棒等小电器: 除非是支持全球电压的旅行款,否则国内的电器因为电压不匹配,带过去也用不了,甚至有烧坏的风险。这些东西在当地的超市或亚马逊上都能轻松买到。

好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清单列得再全,也难免会有疏漏。但你知道吗?其实最重要的东西,你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那是什么?

是你面对未知的好奇心,是你解决问题的勇气,是你愿意拥抱多元文化的开放心态。

忘了带老干妈,亚洲超市里一排排地等着你;忘了带牙刷,楼下便利店24小时为你开门。留学这场冒险,本身就充满了各种“意想不到”。解决这些小小的“麻烦”,正是你独立成长的开始。

所以,别再对着行李箱焦虑啦。把这份清单当成一个游戏地图,一项项打勾通关。然后,合上箱子,给爸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告诉他们,你准备好了。

你的行李箱装下的只是生活用品,真正装不下的,是那个即将被无限可能填满的未来。去吧,去体验,去感受,去创造属于你的闪闪发光的日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17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