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荷兰,我把格罗宁根这座宝藏大学城安利给你

puppy

快来看看我挖到的宝藏——格罗宁根!它不像阿姆斯特丹那么喧闹,却有着恰到好处的精致和活力。这里不仅有古老又顶尖的格罗宁根大学,更是一座真正的“学生之城”。想象一下,全城一半都是年轻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古典运河边,学习氛围超棒,夜生活也从不打烊。最关键的是,这里生活成本友好,安全感满满,幸福指数超高!它完美平衡了学术、社交和生活品质,是我心中荷兰留学的白月光。想知道在这座“北方女王”之城学习生活是种怎样的神仙体验,以及如何快速融入吗?我的独家攻略和心路历程,都在文章里等你!

格罗宁根留学速览 | 读前必看
- 城市属性: 活力四射的“学生之城”,年轻但绝不浮躁。
- 学术光环: 拥有荷兰最古老、顶尖的大学之一——格罗宁根大学。
- 生活成本: 租房、日常开销比阿姆斯特丹、乌得勒支等城市友好太多!
- 出行方式: 自行车是唯一的神!准备好成为“追风少年/少女”。
- 社交密码: 夜生活丰富,学生社团多到眼花缭乱,告别社恐不是梦。
- 安全指数: 极高!小城氛围,深夜独自回家也很有安全感。

哈喽,各位在留学路上探索的兄弟姐妹们!我是你们在 lxs.net 的老朋友,今天想跟你们聊一个我私藏了很久的宝藏——格罗宁根。

还记得我刚拿到格罗宁根大学 offer 时的情景。我妈在地图上找了半天,指着荷兰最北边的一个点,用一种“孩子你是不是被骗了”的眼神看着我:“这地方……靠谱吗?怎么听都没听过?” 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放弃了阿姆斯特丹的热闹,选择这个在中文世界里几乎没什么声量的“小地方”,到底是对是错?

落地那天,是我第一次对这个决定感到怀疑。没有史基浦机场的巨大和繁忙,格罗宁根的小机场安静得像个长途汽车站。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站在陌生的街头,看着身边飞驰而过的自行车大军,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完蛋了,我好像来到了一个“大农村”。

然而,就在一周后,我骑着自己刚入手的二手自行车,在晚风中穿过Noorderplantsoen公园,身边是三三两两聊天大笑的同龄人,远处是教堂的钟声和运河的波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我不是来到了农村,而是闯入了一个专为年轻人打造的理想国。今天,我就想把这个理想国安利给你,告诉你为什么格罗宁根是我心中荷兰留学的“白月光”。

“北方女王”的初印象:精致得恰到好处

很多人对荷兰的印象,可能都停留在阿姆斯特丹的运河、风车和数不清的游客上。但格罗宁根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它被誉为“北方女王”(Queen of the North),这个称号真的不是白叫的。它没有首都的喧嚣和拥挤,却保留了所有荷兰城市该有的精致和韵味。

市中心的核心是Grote Markt(大市场),旁边矗立着标志性的Martinitoren(马提尼塔)。天气好的时候,买一杯咖啡,坐在广场的台阶上,看来来往往的人群,一坐就是一下午。这里的建筑是典型的荷兰风格,古老的山墙立面和现代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走在街上就像翻阅一本活的历史书。

但它又不是一个沉闷的“古城”。作为一个大学城,它的活力是刻在骨子里的。根据最新的数据,格罗宁根市的总人口大约在23.8万左右,而学生(包括格罗宁根大学和汉斯应用科技大学)数量就超过了6万。这意味着,这座城市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学生!而且,超过一半的居民年龄在35岁以下。这种极致的年轻化,让整个城市都散发着一种朝气蓬勃、充满无限可能的氛围。你在这里看不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更多的是背着书包、骑着单车,讨论着课题或周末派对的年轻人。

我最爱的一个场景,就是在Vismarkt(鱼市)每周二和周五的露天集市。在那里,你可以买到最新鲜的水果、蔬菜、奶酪,还有荷兰特色的炸鱼(Kibbeling)和华夫饼(Stroopwafels)。摊主们热情地招呼着,学生们在各个摊位前穿梭,那种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感,瞬间就能治愈你所有思乡和学习的疲惫。

学术殿堂:不只有“古老”的格罗宁根大学

当然,我们留学最重要的还是学习。提到格罗宁根,就不得不提它闪闪发光的金字招牌——格罗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roningen, 简称RUG)。

这所大学可不是“无名小卒”。它成立于1614年,是荷兰第二古老的大学,仅次于莱顿大学。四百多年的历史沉淀,让它在学术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它位列全球第139位,常年稳居世界前150。这意味着你在这里能接受到的是绝对顶尖的教育资源。

它的校友名单也足够亮眼。比如荷兰第一位女大学生Aletta Jacobs,第一位荷兰宇航员Wubbo Ockels,还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Frits Zernike(他发明的相衬显微镜,现在还在生物实验室里广泛使用)。走在以他名字命名的Zernike校区里,感觉自己都沾上了学霸的光环。

RUG的校园很特别,它没有围墙,整个大学完全融入在城市里。文科和社科的学院大多在市中心古色古香的建筑里,比如法学院就在一栋几百年历史的楼里上课,推开窗就是运河,感觉像在拍电影。而理工科则集中在城北的Zernike Campus,那里充满了现代化的实验楼和教学楼,科技感十足。

我自己的体验是,这里的学术氛围既严谨又开放。教授们都非常乐于助人,你随时可以敲开他们的门讨论问题。我曾经因为一个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想不通,给教授发了封邮件,结果他秒回,约我第二天喝杯咖啡慢慢聊。那种被尊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来说,真的非常温暖。而且,这里的国际化程度超高,我的同学来自德国、意大利、印度、墨西哥……大家在小组讨论中碰撞思想,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打开了看世界的全新视角。

除了RUG,格罗宁根还有一所非常优秀的汉斯应用科技大学(Hanz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它更侧重于实践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两所高校风格互补,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的学术心脏。

年轻的心脏:一座为学生而生的城市

如果说学术是格罗宁根的骨架,那学生生活就是它跳动的脉搏。这座城市的一切,似乎都是围绕着学生来设计的。

首先,必须是自行车!格罗宁根被誉为“世界自行车之都”,这个称号一点不夸张。数据显示,城市里超过60%的出行都是通过自行车完成的。在这里,你必备的第一件单品不是手机,而是一辆靠谱的二手自行车。刚开始我还会被庞大的自行车流和复杂的交通规则吓到,但很快就融入其中。骑车去上学,骑车去超市,骑车去朋友家聚会……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夏日的傍晚,和朋友们一起骑车去Paterswoldsemeer湖边烧烤,那种自由和惬意,是任何大城市的地铁都给不了的。

然后是绝不打烊的夜生活。因为学生众多,格罗宁根的夜生活精彩到超乎想象。市中心的Poelestraat和Peperstraat两条街上,挤满了各式各样的酒吧和Club。最神奇的是,这里的酒吧没有法定的关门时间!这意味着,只要还有客人,它们就可以一直营业到天亮。无论是想找个安静的小酒馆和朋友聊聊天,还是去热闹的舞池里释放压力,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地方。对我来说,考完试和同学们去“蹦个迪”,是庆祝学期结束最有仪式感的方式。

社交方面,你完全不用担心会孤单。每年开学季,城里最大的盛会就是KEI-week,这是一个为期一周的大型迎新活动,有超过五千名新生参加。你会被分到不同的小组,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城市探索、派对、体育活动。这是认识新朋友、熟悉城市的最佳机会。此外,各种学生社团(Association)多如牛毛,有专注于学术的,有搞体育的,有玩音乐戏剧的,还有纯社交的。我当时加入了ESN(Erasmus Student Network),这是一个专门为国际学生服务的组织。他们每周都会组织活动,从国家主题晚宴到周边城市一日游,让我迅速找到了归属感。

生活成本感人?在格村实现“经济独立”

聊到留学,钱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这也是格罗宁根最让我惊喜的一点——它真的不贵!相比于阿姆斯特丹动辄800-1000欧元起步的学生房间月租,在格罗宁根,通过SSH学生公寓,你可能花400-600欧元就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单间。即使是私人市场,价格也相对友好很多。

我当时的房租是一个月450欧,包水电网,有一个15平米的独立房间,和另外两个荷兰同学共享厨房和卫生间。我的房间窗外就是一条小运河,每天早上都能被鸭子的叫声唤醒,幸福感爆棚。

日常开销也很可控。因为出行全靠自行车,交通费几乎为零。吃饭的话,自己做饭是最省钱的方式。去Albert Heijn、Jumbo、Lidl这些连锁超市,或者去周二周五的露天市场买菜,一周的伙食费控制在50-70欧元是完全没问题的。偶尔想下馆子,学生餐厅(Mensa)提供几欧元的套餐,市中心也有很多价格亲民的餐厅。总的来说,一个月800-1000欧元的总生活费,在格罗宁根可以过得相当滋润了。

这种“低成本、高品质”的生活,极大地减轻了我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让我能更专注于学业和体验生活,而不是整天为账单发愁。这种松弛感,是在一线大城市留学很难体会到的。

安全感与幸福感:为什么我在这里从不焦虑

对于独自在外的留学生来说,安全感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格罗宁根在这方面几乎可以打满分。它是一座小而美的城市,城市结构非常紧凑,从城南到城北,骑车也就半个多小时。这意味着你永远不会有“迷路”或“去一个陌生地方”的恐惧感。

这里的犯罪率非常低,社区氛围友好。我经常在图书馆学习到深夜,然后一个人骑车回家,路上总能碰到其他晚归的学生,从来没有感到过害怕。当地人对学生,尤其是国际学生,都非常友善。有一次我的自行车链条掉了,在路边手忙脚乱地修,一个路过的荷兰大叔二话不说就停下来帮我,修好后笑着挥挥手就走了。这种不经意间的温暖,构成了我在格罗宁根最美好的回忆。

荷兰常年位居世界幸福指数报告的前列,而格罗宁根的生活质量在荷兰国内也是名列前茅。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很多方面:优美的自然环境(Noorderplantsoen公园是我最爱的“天然氧吧”),完善的公共设施,平衡的学习与生活节奏,以及那种无处不在的“Gezelligheid”。

“Gezellig”是荷兰语里一个很难被准确翻译的词,它大致意味着“舒适、惬意、温馨、其乐融融的氛围”。它可以是和朋友在客厅点着蜡烛聊天,可以是酒吧里温暖的灯光和恰到好处的音乐,也可以是冬日里围坐在一起喝热巧克力的感觉。而格罗НИнг根,整座城市都充满了这种“Gezellig”的气息,它让你觉得放松、被接纳,让你感觉这里不只是一个求学的地方,更是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我的独家融入指南:快速成为一个“格村人”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已经心动了,那最后就送你几条我亲身实践过的融入小贴士吧!

第一,落地就去买辆二手自行车。Facebook Marketplace或者城里的二手车店都是不错的选择。记得再配一把结实的锁,因为偷车是这里唯一的“主要犯罪活动”!学会本地人的骑车手势,自信地按响你的车铃。

第二,一定要参加KEI-week或者ESN的Introduction Week。别害羞,大胆去认识新朋友。这周认识的人,很可能会成为你未来几年最好的伙伴。

第三,学几句简单的荷兰语。虽然这里几乎人人都会说流利的英语,但一句“Dank je wel”(谢谢你)或者“Goedemorgen”(早上好),能瞬间拉近你和当地人的距离。

第四,去马提尼塔上俯瞰一次全城。爬上近百米高的塔顶,看到脚下红色的屋顶、蜿蜒的运河和远处广阔的平原,你会真正爱上这座城市。

第五,拥抱这里的天气。荷兰的天气以多变和多雨著称。买一件好的雨衣,而不是雨伞(因为风太大),学会享受雨中骑行的“乐趣”。相信我,雨后的彩虹会加倍美丽。

选择留学城市,就像是开启一场人生的盲盒。你永远不知道打开后会遇见什么。对我来说,格罗宁根就是那个拆开后让我惊喜连连的隐藏款。它没有给我一张通往世界中心的门票,却给了我一个可以安心做自己的后院,一片可以自由生长的土壤。

如果你向往的留学生活,不只是在图书馆里刷夜,也想在运河边发呆,在草地上野餐,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开怀大笑,那么,来格罗宁根看看吧。这座“北方女王”,正等着你来亲手为她戴上王冠。你的自行车,和你的新故事,都在这里等你。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56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