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澳洲留学巨坑合集速览 | 核心陷阱 | 学长血泪建议 |
|---|---|---|
| 租房篇 | 二房东跑路、押金不退、合同无效 | 不见房子不给钱,签正规合同,押金一定要交给政府机构(Bond Authority)! |
| 学业篇 | 乱选“水课”挂科、不看课程大纲、忽视先行课要求 | 别信什么“水课”,认真研究Handbook,找课程顾问聊,第一学期别选太多课。 |
| 打工篇 | 现金“黑工”、时薪远低法定标准、老板无理克扣工资 | 记住法定最低时薪!要payslip(工资单),要有养老金(Super),被欺负了就找Fair Work Ombudsman! |
| 生活篇 | 天价手机套餐、二手车暗病多、银行卡乱收费 | 办预付费手机卡,买二手车必做专业检测,办学生银行卡免年费。 |
嘿,我是你们的学长Leo。还记得我刚落地悉尼的那个晚上,拖着两个28寸的巨大行李箱,站在一个陌生的街角,手机里是“房东”发来的最后一条消息:“抱歉,房子租给别人了,订金明天退你。”
那一刻,悉尼夜晚的风,又冷又硬。我订的“家”,没了。那个收了我500澳币订金的“同校学姐”,再也没回过我的消息。我人生地不熟,只能临时花高价住进一家青旅,听着上下铺的呼噜声,盘算着自己被骗的钱能在澳洲吃多少顿饭。
这件事,就是我留学生活的第一课,代价是500澳币和一个差点崩溃的夜晚。澳洲确实是个好地方,阳光、沙滩、考拉,一切都像明信片一样美好。但明信片的背面,写满了各种只有留学生才懂的“坑”。从租房到学习,从打工到生活,每一步都可能有陷阱在等着你。
我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踩遍了能踩的坑,也见证了身边朋友们的各种血泪史。今天,我不想跟你讲那些官方的、正确的废话。我就想跟你聊聊,那些中介和学校不会告诉你的、实实在在的“坑”,希望能让你初来乍到的日子,少一点慌乱,多一点底气。
租房的坑——别让你的第一个“家”变成噩梦
安家,是留学生活的第一步,也是最容易掉坑的一步。澳洲的租房市场水很深,特别是针对我们这些初来乍到、急于找个落脚点的留学生。
最大的坑,就是我开头遇到的那种——“幽灵”房源和不靠谱的二房东。
很多同学为了图方便,会在国内通过微信群、论坛找房子,对方发几张精修过的图片,聊得天花乱坠,催你赶紧交“订金”或“押金”锁定房源。千万别上当!根据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委员会(ACCC)的Scamwatch报告,仅在2023年,澳洲人就因租房诈骗损失了超过280万澳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受害者就是急于租房的学生和新移民。
我身边有个朋友小A,在墨尔本找房。一个自称是房东的人说自己身在海外,让他把一个月的房租和押金(总共约3000澳元)通过转账平台汇过去,然后会把钥匙寄给他。结果钱一汇走,对方就人间蒸发了。这种“人在海外,无法看房”的借口,是典型的诈骗话术。
还有一个巨坑是“二房东”。简单说,就是租客再把房子转租给你。在澳洲,这是个灰色地带。如果大房东(owner)同意,并且你们签了正规的转租合同,那还算有保障。但大多数情况是,二房东偷偷把客厅、书房隔出来出租,不签合同,只收现金。这种情况下,你几乎没有任何权利保障。
我同学小B就住过这种“客厅房”,用帘子隔出来的一个小空间,每周也要280澳元。住了两个月,二房东突然说自己朋友要来住,让他一周内搬走。押金?以各种理由克扣,最后只退了不到一半。小B想去理论,对方直接说:“我们又没合同,有本事你去告我啊。”他去哪儿告?连二房东的全名都不知道。
那么,怎么避开这些租房的坑呢?
第一,永远、永远、永远在看过房子之后再给钱。这是铁律!人到不了,可以拜托信得过的朋友、学长学姐帮忙视频看房。不仅要看房间本身,还要看周边环境、交通、室友情况。图片会骗人,但视频通话和实地考察不会。
第二,签正规合同。无论是跟中介租房,还是跟房东直租,一定要有书面的租赁协议(Residential Tenancy Agreement)。这份文件会明确租期、租金、押金数额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这是你唯一的法律保障。
第三,押金(Bond)必须交给政府机构。这是重中之重!在澳洲,法律规定房东或中介收到押金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比如新南威尔士州是10个工作日内)上缴给各州的租房押金管理机构,比如新州的NSW Fair Trading,维州的RTBA。你会收到一份官方的回执。退房时,由这个机构将押金退还给你。任何让你把押金用现金或直接转给个人的行为,99%都是耍流氓!
第四,了解你的权利。澳洲每个州都有保护租客权益的组织,比如Tenants' Union of NSW(新州租客联盟)。遇到任何不公平待遇,比如房东随意涨租、不修理坏掉的设施,都可以向他们寻求免费的法律咨询。
澳洲的房租不便宜,悉尼、墨尔本市中心附近一个单间的周租金普遍在350-500澳元。这笔巨大的开销,千万别因为一时心急,就打了水漂。
学业的坑——选错一门课,毕业两行泪
来澳洲,学习当然是第一要务。但很多同学可能不知道,选课这件看起来简单的小事,背后藏着巨大的学问,一不小心就可能影响你的GPA、毕业时间,甚至你的学生签证。
最大的坑,莫过于轻信所谓的“水课”传说。
每个学校的学生论坛里,都会流传着一份“水课清单”,号称是“闭着眼睛都能HD(High Distinction,最高等级成绩)”的神仙课程。很多同学为了拉高均分(WAM - Weighted Average Mark),会跟风去选一些跟自己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课。
结果呢?我有个读IT的朋友,听说一门市场营销的入门课是“给分王”,兴冲冲地选了。他以为就是背背概念,写写报告。没想到期末考试是一篇长达3000字的论文,要求分析市场案例,引用大量学术文献。他一个编程的脑袋,哪搞得懂这些?最后为了不挂科,熬了好几个通宵,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看不懂,最后勉强拿了个P(Pass,及格)。不仅没拉高均分,还占用了他复习专业课的大量时间。
“水”是相对的。对商科学生来说的基础知识,对理工科学生可能就是天书。澳洲大学没有绝对的“水课”,只有适不适合你的课。
另一个相关的坑是不仔细阅读课程大纲(Unit Outline/Course Handbook)。这份文件是你选课的“圣经”,里面详细说明了课程目标、每周学习内容、考核方式(考试占多少分、作业占多少分、有没有小组项目)和必读材料。很多人选课只看课程名字,导致开学后才发现:“天啊,这门课竟然有3个小组作业和1个口头报告!”这时候想退课,可能已经过了census date(课程注册截止日),学费一分钱都退不回来了。
要知道,澳洲大学一门课的学费,对国际学生来说通常在4000到6000澳元之间。选错一门课,就相当于把一台顶配的iPhone扔进了水里,连个响都听不见。
更严重的是,挂科会直接影响你的签证。根据学生签证条款8202,你必须保持令人满意的课程进度。通常大学的规定是,如果你在同一门课上挂科两次,或者一个学期挂掉了一半或以上的课程,学校就会启动预警程序,发警告信,要求你做出解释。如果情况没有改善,最严重的后果是报到移民局,导致签证被取消。
那么,怎么避开学业上的这些坑呢?
第一,选课前做足功课。别只听论坛传言。去学校官网,把课程大纲从头到尾读一遍。重点关注考核方式,问问自己擅长考试还是写论文,能不能接受小组合作。这比什么“水课清单”都靠谱。
第二,找专业人士咨询。每个学院都有课程顾问(Course Advisor)。他们对课程设置、难度、以及如何搭配课程以满足毕业要求了如指掌。花半小时跟他们聊一聊,能帮你避免很多致命的错误。
第三,注意先行课(Prerequisite)要求。很多高级课程,要求你必须先修完某些基础课程。如果你没搞清楚,胡乱选课,系统可能会让你注册成功,但到期末审核时才发现你不满足要求,这门课的学分可能就不被承认了,白白浪费一个学期的时间和金钱。
第四,第一学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刚来澳洲,你需要时间适应新的教学方式、语言环境和生活节奏。第一学期建议只选学校推荐的标准课程数量(通常是4门),不要为了“早点毕业”而多选一门。平稳过渡,远比“一口吃成个胖子”重要。
打工的坑——时薪$10的“黑工”你敢打吗?
很多留学生都希望通过兼职打工,来补贴一下生活费,或者积累一些社会经验。这本身是件好事,但澳洲的打工市场,对我们留学生来说,同样是陷阱重重。
最常见、也是最恶劣的坑,就是“现金黑工”。
一些华人餐馆、奶茶店、清洁公司,会专门招留学生,然后用“我们给现金,你不交税,到手更多”这样的话术来忽悠你。他们给出的时薪,可能只有10到15澳元,远低于法定最低工资标准。
我必须在这里大声告诉你:截至2024年7月1日,澳大利亚的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4.10澳元。任何低于这个标准的工资,都是非法的!
为什么说“黑工”是个巨坑?
首先,你的权益毫无保障。我一个学妹在一家寿司店打工,时薪12澳元。有一次切东西不小心把手划伤了,伤口很深,需要去医院缝针。她跟老板说,希望老板能承担医药费,因为这是工伤。老板两手一摊,说:“我们是现金工,没有保险,你自己负责。”学妹欲哭无泪,只能自己花了近千澳元的医药费。如果是正规工作,雇主必须为你购买工伤保险(WorkCover),所有医疗费用都会由保险公司承担。
其次,你没有养老金(Superannuation)。在澳洲,只要你月收入超过450澳元,你的雇主就必须为你支付额外的、相当于你工资11%的养老金到你的养老金账户。这笔钱是你合法收入的一部分。打黑工,这笔钱就直接进了老板的口袋。
最后,这会让你养成一种不好的心态,觉得自己的劳动就值那个价,不敢去争取合法的权益。这是最可怕的。
还有一个坑是“无薪试工”。一些不良雇主会让你“免费试工”一天甚至三天,然后告诉你“不合适”,白白骗取你的劳动力。根据澳洲法律,任何以评估为目的的试工都必须支付工资,除非只是非常短暂的技能展示(比如咖啡师拉个花)。通常超过一两个小时的“试工”,都应该付薪。
那么,怎么在打工时保护自己呢?
第一,了解你的权利。记住那个神奇的机构:Fair Work Ombudsman(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他们的网站有中文版本,详细解释了你的所有工作权利,包括最低工资、工作时长、休假权利等等。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匿名向他们举报或咨询。
第二,坚持要正规手续。找工作时,大胆地问雇主:“Is this on the book?(这是正规报税的工作吗?)”“Will I get a payslip?(我会收到工资单吗?)”正规的雇主会给你一份雇佣合同,每周或每两周发给你一张详细的工资单,上面清楚列明了你的税前工资、代扣的税款和存入的养老金金额。
第三,管理好你的工作时间。目前,持有学生签证的留学生,在学期期间每两周的工作时间上限是48小时。假期则没有限制。一定要遵守这个规定,不然会违反签证条款,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别因为胆小或者觉得麻烦,就接受不公平的待遇。在澳洲,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你的留学生身份不会让你在劳动权益上打任何折扣。你的劳动,值得被尊重,也值得获得合法的报酬。
生活中的小坑——不注意就钱包大出血
除了上面三大块,澳洲生活中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小坑,虽然不像租房被骗那么致命,但日积月累下来,也能让你的钱包“大出血”。
手机套餐的坑:刚落地时,很多人会在机场或者市中心的运营商门店办手机卡。销售人员往往会热情地推荐各种签约套餐(Post-paid plan),比如签24个月,每个月付60澳元,可以得到一部新手机。听起来很诱人,但这对刚来的留学生来说其实是个坑。你的生活和住址可能在第一年会有很多变动,签约套餐一旦签了就很难更改,提前解约还有高额罚款。
学长建议:选择预付费套餐(Pre-paid plan)。比如花30澳元买一张卡,包含一个月的通话和流量,用完再充值。非常灵活,各大运营商(Telstra, Optus, Vodafone)以及很多小众品牌(Amaysim, Boost)都有,信号和网速也都不错。
银行卡的坑:澳洲四大银行(Commonwealth, ANZ, NAB, Westpac)的服务都很好,但要注意一些隐藏费用。比如有的账户有每月5澳元左右的管理费,或者在非本行ATM机取款会收2-3澳元的手续费。虽然钱不多,但积少成多。
学长建议:直接去银行柜台,告诉他们你是International Student,要求办理学生账户。绝大多数银行的学生账户都是免除月管理费的,而且很多还提供一些额外的优惠。
二手车的坑:澳洲地广人稀,很多人会考虑买一辆二手车代步。在Facebook Marketplace或者Gumtree上看,几千澳元的车一大堆,看起来很划算。但这里的坑深不见底。很多车看起来光鲜亮丽,其实是“柠檬车”(Lemon Car),有过严重事故或者机械问题。你开回家没几天,修理费可能比买车钱还贵。
学长建议:买二手车,一定要带一个懂车的朋友去,或者直接花一两百澳元,请一个专业的移动机械师(Mobile Mechanic)在你买车前做一次全面的购前检查(Pre-purchase Inspection)。另外,一定要确认卖家能提供有效的RWC(Roadworthy Certificate),这是车辆可以合法上路的证明。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吓唬你,让你觉得澳洲留学之路危机四伏。恰恰相反,我是希望你能因为提前知道了这些,而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
留学生活,本身就是一场夹杂着兴奋与挑战的冒险。你会遇到很多善良的人,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麻烦和困惑。这都很正常,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
记住,遇到问题,千万别自己一个人扛着。你的大学里有国际学生支持中心,有免费的法律援助服务,有心理咨询师。澳洲的社会体系也很完善,有租客联盟,有公平工作调查专员署。这些都是你可以依靠的资源。
大胆地去问,勇敢地去求助。把这些“坑”看作是升级打怪路上的小Boss,每解决一个,你就会变得更强大一点。
你的土澳冒险,才刚刚开始。祝你一路顺利,玩得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