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前的小提示 |
|---|
| 这篇文章有点长,因为咱们不玩虚的,全是米理官方报告里的硬核数据。建议先马后看,特别是如果你还在选专业,或者马上要毕业找工作,这里面的信息能帮你理清很多思路。咱们的目标是:花一样的钱留学,一定要搞明白这笔投资未来回报率到底怎么样! |
“你说,咱们毕业了能找到工作吗?”
深夜十二点,米兰的合租公寓里,室友老王放下啃了一半的披萨,一脸凝重地问我。窗外是Naviglio运河边传来的隐约笑闹声,屋里却只有我们俩对着电脑屏幕上复杂的模型面面相觑,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对未来的焦虑。
这可能是每个留学生都会在深夜问自己的问题。尤其是像我们这样,飘洋过海来到意大利,每年烧着几十万人民币,读着传说中“欧洲麻省理工”——米兰理工大学(Politecnico di Milano),压力能不大吗?家里人总觉得我们进了世界名校,前途一片光明。但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看着身边那些画图画到天亮、写代码写到脱发的同学,心里都在打鼓:这一切,真的值得吗?毕业后,我能靠这个专业在米兰,甚至在欧洲活下来吗?
“江湖传说”里,米理的牌子硬得像块砖,毕业生都是各大公司抢着要的“香饽饽”。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听多了总觉得有点虚。所以,本着“不听故事,只看事实”的原则,我花了几天时间,把米理官方联合AlmaLaurea发布的最新一版《毕业生就业报告》(Rapporto Occupazionale 2023)翻了个底朝天。这份报告调查了2022届毕业生的真实去向,可以说,是关于咱们米理人前途最权威、最赤裸裸的答案。
今天,咱就把这份报告里的干货都掏出来,用实打实的数据,聊聊那些你最关心的问题:米理毕业生到底有多好找工作?薪水是个什么水平?建筑、设计、工程这三大王牌,到底哪个是“就业王者”?又有多少人能如愿留在欧洲?
来,泡杯咖啡,咱们一起看看,未来的路到底有多宽。
一毕业就失业?不存在的!米理的就业率有多“吓人”?
咱们先来看最核心的数据:就业率。
报告显示,米理硕士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的总体就业率,高达97%!
你没看错,就是97%。这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一百个毕业生里,除了两三个可能选择继续深造、gap year或者自主创业的,剩下的人全都找到了工作。这个数字,放在全球任何一所顶尖大学里,都绝对是第一梯队的水平。
更厉害的还在后面。报告里还有一个数据,叫“毕业时的就业率”(Tasso di occupazione alla laurea)。这个数字指的是,有多少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那一刻,手里就已经握着工作offer了。米理的这个数字是83.1%。
这意味着,超过八成的米理学生,根本就没经历过“毕业即失业”的恐慌。他们可能还在准备毕业论文答辩,猎头的邮件就已经塞满了邮箱;可能毕业典礼的礼服还没退,下周一就要去新公司报道了。
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工程学院读自动化的小李学长,毕业项目是跟法拉利合作的。项目还没结束,法拉利的人力资源就直接找他谈,问他毕业后有没有兴趣直接留下来。他毕业论文答辩完第二天,就开车去马拉内罗签了合同。用他的话说:“我根本没体会过海投简历的痛苦,感觉大学和工作是无缝衔接的。”
所以,如果你问米理毕业生找工作快不快?官方数据告诉你:平均找到第一份工作的时间,是毕业后的1.8个月。而这还是算了那些毕业后才开始慢慢找的同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是追着你跑的,而不是你追着工作跑。
别谈理想,伤钱!咱们的工资条到底有多长?
找到工作只是第一步,能赚多少钱才是咱们更关心的问题,对吧?毕竟,在米兰这种欧洲一线城市,生活成本可不低。没有一个体面的薪水,别说实现财富自由了,可能连Aperitivo自由都够呛。
那么,米理毕业生的薪水到底是什么水平呢?
根据2023年的报告,硕士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的平均税后月薪(Net monthly salary)是1741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是1.3万多一点。
看到这个数字,你可能会有点小小的失望:“就这?听起来好像也不是特别高啊?”
别急,这个数字得结合意大利的国情来看。首先,这是税后工资,意大利的税可不低。其次,这只是一个平均数,而且是刚毕业一年的“新人价”。在意大利,应届毕业生的起薪普遍不算特别高,但胜在稳定和后续的增长。
报告里还追踪了毕业五年的校友薪资。五年后,米理硕士毕业生的平均税后月薪达到了2642欧元,涨幅超过了50%。这个水平在意大利绝对算是高薪阶层了,生活会过得相当滋润。
当然,这个平均数背后,不同专业的差距还是挺大的。这就引出了我们下一个话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部分——
王牌对决:建筑、设计、工程,哪个专业是“吸金王”?
米理的三大支柱——工程、设计、建筑,就像是三个性格迥异但同样优秀的孩子。它们在就业市场上的表现,也各有千秋。咱们一个一个来扒。
工程学院 (Ingegneria):稳坐“金字塔尖”的王者
如果说米理有一个学院能让你闭着眼睛选专业都不会错,那一定是工程学院。无论从就业率还是薪资水平来看,工程学院都无愧于“王者”的称号。
数据显示,工程硕士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后的就业率高达98%,几乎是百分之百就业。他们的平均税后月薪也领跑全校,达到了1800欧元左右。特别是像计算机科学与工程(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管理工程(Management Engineering)、机械工程(Mechanical Engineering)这些热门专业,起薪更高,工作机会也更多。
为什么工程这么猛?原因很简单:硬核技能+产业需求。
米理的工程教育是出了名的扎实,培养出来的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超强。而米兰所在的伦巴第大区,是整个意大利乃至欧洲的工业心脏。这里盘踞着无数的制造业巨头、科技公司和咨询公司,比如Brembo(顶级刹车系统制造商)、Pirelli(倍耐力轮胎)、以及各大汽车品牌(法拉利、兰博基尼、阿尔法·罗密欧都在不远处)。这些公司每年都会像“朝圣”一样来米理的招聘会(Career Day)抢人。
我一个读管理工程的朋友,还没毕业就收到了四大(PwC, Deloitte, EY, KPMG)和MBB(McKinsey, BCG, Bain)中好几家的面试邀请。他最终去了一家顶级的咨询公司,起薪就远高于平均水平。他说,面试官看中的,就是米理学生强大的逻辑分析能力和快速学习能力。
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毕业后的稳定、高薪和清晰的职业路径,工程学院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设计学院 (Design):名气与才华的变现之路
米理的设计,那可是世界级的金字招牌。每年,全球最有设计梦想的年轻人都挤破了头想进来。那么,从这里毕业,是不是就能立刻成为呼风唤ডস的设计大师呢?
数据告诉我们,路要一步一步走,但前途绝对光明。
设计学院硕士毕业生的就业率同样非常出色,达到了95%。他们的起薪相比工程会稍低一些,平均税后月薪在1500欧元左右。这主要是因为设计行业,尤其是刚入行时,经验和作品集的积累比纯技术更重要,很多毕业生会从设计师助理或初级设计师做起。
但设计专业的魅力在于它的“上限”极高。你的才华、创意和名气,都能直接转化为商业价值。
米兰作为世界设计之都,为米理的设计毕业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从奢侈品巨头(Prada, Armani, Versace),到顶尖设计工作室(如Patricia Urquiola, Antonio Citterio),再到家居品牌(Kartell, Alessi, Cassina),无数的机会就在你身边。每年四月的米兰设计周,整个城市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展厅和社交场,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个时候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直接被未来的老板相中。
我认识一个读产品设计的学姐,她的毕业设计是一款模块化的环保家具。在设计周的卫星展(SaloneSatellite)上展出后,被一家知名的丹麦家居品牌看中,不仅买下了她的设计版权,还直接给了她一份在哥本哈根总部的工作offer。
所以,读设计,你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去打磨自己,初始薪水也许不是最高的,但这个专业能给你的,是无尽的创造可能性和品牌附加值。你的名字,未来可能就会出现在下一个爆款产品的设计师名单上。
建筑学院 (Architettura):情怀与现实的融合
建筑,可能是米理最富情怀,也最具挑战性的专业。
米理的建筑学教育继承了意大利深厚的历史底蕴,培养出了像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这样的普利兹克奖得主。能在这里学习建筑,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从就业数据来看,建筑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率为92%,在三大王牌中稍微低一点点,但依然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不过,薪资方面,建筑专业的起薪是最低的,平均税后月薪在1350欧元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这和整个建筑行业的生态有关。建筑师的成长周期非常长,刚毕业的学生通常需要进入建筑事务所从实习生(tirocinante)或初级建筑师做起,积累项目经验,然后考取职业资格(Esame di Stato),才能独立执业。这个过程中的薪水,自然不会太高。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建筑专业“没钱途”。
首先,米理建筑学的牌子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认可。毕业生不仅可以在意大利的顶级事务所(如Stefano Boeri Architetti,就是设计“垂直森林”的那位),还能轻松申请到世界各地的知名事务所,比如OMA、BIG、Kengo Kuma等。很多同学会选择去瑞士、北欧或者美国工作,那里的薪资水平会高出一大截。
其次,建筑师的收入是随着经验和名气的增长而指数级增长的。一旦你熬过了前期,能够独立接项目或者成为事务所的合伙人,你的收入将远超其他行业。
一个在博埃里事务所工作的学长告诉我,他刚进去的时候,工资确实不高,每天画图改图累成狗。但三年下来,他参与了几个国际知名项目,作品集变得无比光鲜。现在他跳槽去了一家迪拜的事务所,薪水直接翻了三倍。他说:“学建筑,就是在为你的名字投资。前期吃点苦,是为了后期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建筑上。”
总的来说,工程是稳定高薪的“绩优股”,设计是潜力无限的“成长股”,而建筑则是需要长期持有的“价值股”。
留在意大利还是闯荡世界?毕业后的我们在哪里?
对于咱们留学生来说,毕业后是留在当地,还是去别的国家,或者回国发展,是一个重大的选择。米理的官方数据也为我们揭示了校友们的地理分布。
报告显示,大约80.5%的毕业生选择留在意大利工作,其中绝大多数都集中在米兰所在的伦巴第大区。这很好理解,因为这里是意大利的经济引擎,提供了最多的优质岗位。
那么,剩下的那将近20%的“国际闯荡者”都去哪儿了呢?
数据显示,最受米理毕业生欢迎的海外国家是:瑞士、德国、法国、英国和美国。
这几个国家各有吸引力。去瑞士,往往是为了追求更高的薪水,苏黎世和日内瓦的工资单是出了名的诱人,尤其对于工程师和金融背景的学生。去德国,是因为其强大的制造业和汽车工业,是机械和汽车工程毕业生的天堂。法国则以其奢侈品和时尚产业吸引着设计学院的学生。而英国和美国,则以其更多元化的国际工作机会和更高的职业天花板,成为很多有野心的毕业生的目标。
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学的是交互设计,他一心想去科技公司。毕业前半年,他就开始疯狂投递硅谷和伦敦的岗位。凭借着米理的学历和一份超酷的作品集,他最终拿到了伦敦一家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的Offer。他说,虽然离开了意大利的阳光和美食很可惜,但伦敦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他来说更有吸引力。
所以,米理这张文凭,不仅是你在意大利的“通行证”,更是你走向世界的“护照”。它给了你留在欧洲心脏地带的资本,也给了你随时可以去更广阔天地闯荡的底气。
好了,扒了这么多官方数据,不知道有没有给你吃下一颗定心丸?
深夜里,我和室友老王看完这份报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些关于未来的焦虑,似乎被这些清晰的数字和明确的路径冲淡了不少。我们依然要为了第二天的due而继续熬夜画图,但心里却多了一份踏实和笃定。
其实,学校的排名、专业的薪资,这些都只是你未来道路上的“出厂设置”。它决定了你的起点有多高,但决定不了你能走多远。真正重要的,是你在米理这几年,学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成为了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别光盯着这些数字看了。赶紧行动起来吧!
如果你还在申请,那就好好打磨你的作品集,把你的热情和才华展示出来。
如果你已经在这里,那就别浪费每一次课程项目,把它当成你未来求职的敲门砖;多去参加学校的Career Day,跟那些公司的HR聊一聊,你会发现机会比你想象的多得多;最最重要的一点,一定要学好意大利语!哪怕你的专业是英语授课,一口流利的意大利语也会让你在找工作时,选择范围扩大无数倍。
记住,米理给你的,是一个顶级的平台和一张闪亮的门票。至于门后的风景有多精彩,还得靠你自己去闯。
加油吧,PoliM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