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香港身份,才是冲港前三的隐藏玩法

puppy

你是不是也觉得,想用国际生身份挤进港大、中大、科大,简直是神仙打架,太卷了?其实,很多学霸早就悄悄换了一条赛道:先规划一个香港身份,再以本地生资格参加DSE考试。这可不是绕远路,而是个隐藏的“捷径”!你知道吗?港校超过80%的学额都是留给本地生的,这意味着竞争压力骤减,录取分数也可能更友好。这波操作就像是拿到了隐藏攻略,直接绕开最拥挤的赛道。想知道这条路具体怎么走,如何规划才能完美衔接吗?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通关秘籍。

本文通关秘籍速览
还在为G5、藤校的申请头秃吗?想冲港校,又觉得国际生赛道卷到飞起?这篇文章给你一个颠覆性的思路。别再死磕国际生那条拥挤的独木桥了,换个跑道,你会发现一片新大陆。

核心玩法:规划香港身份 → 获取本地生资格 → 参加DSE考试 → 以JUPAS通道申请港校 → 大幅降低录取难度和学费。

这波操作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利用信息差,为自己的努力找到最高效的出口。不信?往下看,数据和案例会告诉你一切。

开头聊个天:你见过凌晨四点的申请季吗?

哈喽,各位在lxs.net奋斗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扒各种留学内幕的小编。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读者私信,是个叫Amy的女孩。她跟我说,为了申港大金融,她高中的生活只有两个词:刷分和竞赛。IB预估44分(满分45),手里攥着好几个国际大奖,模拟联合国最佳代表,还是个学生社团的创始人。这履历,闪闪发光,对吧?她信心满满地提交了申请,然后……就被港大、科大最想去的专业给拒了。

Amy特别不解,在电话里都快哭了:“小编,我到底哪里不够好?难道现在申请港前三,都要是奥赛金牌、手握专利的大神吗?”

我还没来得及安慰她,她自己说了一件事,让我瞬间明白了。她的同桌,一个平时关系很好的男生Leo,IB预估42分,活动背景也不如她亮眼,结果轻轻松松拿到了港大金融的offer。

Amy百思不得其解,跑去问Leo。Leo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她:“其实……我是以本地生身份考的DSE。”

Amy当时就懵了。Leo一家几年前通过香港“优才计划”拿了身份,他早就转去读DSE课程了。他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赛道。

这个故事是不是让你有点扎心?我们总以为留学申请是一场纯粹的实力较量,但很多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你辛辛苦苦在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上挤,别人可能早就开着跑车上了旁边空无一人的高速公路。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揭秘这条“高速公路”——“DSE+香港身份”的隐藏玩法,看看它到底是如何帮你绕开内卷,轻松冲进港前三的。

神仙打架的真相:国际生名额到底有多惨烈?

我们先来直面一个残酷的现实:以国际生(Non-JUPAS)身份申请港校,到底有多卷?

很多同学和家长有个误区,觉得香港的大学嘛,肯定很欢迎我们内地生或者其他国际生。欢迎是真欢迎,但给你的名额也是真的少。

香港的八所政府资助大学,每年提供给本地生的学士学位名额大约有15,000个。这些名额,绝大部分(超过80%)都是通过一个叫做“大学联合招生办法”(JUPAS)的系统,专门留给持有香港中学文凭考试(DSE)成绩的本地学生的。

剩下的不到20%的名额,才开放给全世界的申请者,包括内地的“高考状元们”、手持IB/A-Level/SAT等成绩的国际学校学生。你想想,每年全球有多少优秀的学生盯着这区区两三千个名额?

我们用数据说话。就拿香港大学来举例,根据学校官方公布的一些数据,每年通过非本地生(Non-JUPAS)渠道收到的申请都数以万计。2023年,仅内地高考生的申请就超过了1.5万人。而港大最终录取的内地高考生只有300人左右。这录取率,低到令人发指。

再看看分数线。港大商学院的“环球商业与经济”这类神级专业,录取的IB学生,平均分常年在44分以上,A-Level成绩基本是清一色的A*。我认识一个IB 43分的学霸,申请港大医学院,面试机会都没拿到。因为申请池里,全是44、45分的满分大神,外加各种科研、竞赛背景。

这就是“神仙打架”的现场。你不仅要成绩顶尖,还要有与众不同的课外活动,文书要写得天花乱坠,面试要表现得像个未来CEO。每一步都不能错,还得带点运气。

而本地生赛道呢?我们来看看同一个专业,港大商学院,通过JUPAS录取的DSE分数。虽然也不低,但相比之下,竞争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你面对的竞争者,从全球的天才少年,变成了香港本地的五万多名DSE考生。这个范围的缩小,可不是一点半点。

更重要的是,作为本地生,你享受的不仅仅是名额优势,还有巨大的学费福利。2023-2024学年,香港本地生的学费是每年42,100港币。而非本地生呢?港大是182,000港币,中大是160,000港币,科大是155,000港币。一年下来,差了十几万。大学四年,就是一辆好车的钱啊!

所以你看,国际生赛道,就是一条高投入、高风险、低容错率的路。而本地生赛道,则是一条规则清晰、目标明确、性价比超高的路。

揭秘隐藏赛道:如何变身“本地生”?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问:“小编,你说得我都心动了。但我一个土生土长的内地学生,怎么才能变成‘本地生’呢?”

问到点子上了!这里的“本地生”资格,核心在于你是否拥有香港的合法居留身份,而不是你的国籍。只要你持有香港入境处签发的有效签证(比如受养人签证),并且能够证明你通常居住在香港,那么在升学这件事上,你就可以被视为本地学生。

那这个关键的“香港身份”怎么来呢?这通常需要父母提前进行规划。目前,最主流、也是最火爆的途径,就是香港政府推出的各项人才引进计划。

1. 香港优秀人才入境计划(优才计划)

这是一个打分制的计划,根据你的年龄、学历、工作经验、语言能力、家庭背景等综合评分。满分245分,达到80分就能提交申请。这个计划的优点是申请时不需要你提前在香港找到工作,比较灵活。像演员汤唯、钢琴家郎朗,都是通过这个计划拿到香港身份的。这两年香港为了抢人才,取消了年度配额,审批速度也大大加快,正是申请的黄金窗口期。

案例分享:我的一个朋友Cici,她是国内一家互联网大厂的产品经理,硕士学历,工作8年。她去年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申请了“优才”,综合评分下来有100多分。没想到半年就获批了。她的孩子今年14岁,正好上初三。拿到身份后,她马上就带着孩子到香港,入读了一所提供DSE课程的学校。用她的话说:“感觉像是给孩子的未来买了一份最值的保险。”

2. 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高才通)

这是2022年底才推出的“王炸”级计划,简直是为高学历、高收入人群量身定做的快速通道。它分为三类:
A类:过去一年年薪达到250万港币或等值外币。
B类: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过去五年内有至少三年的工作经验。
C类: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但工作经验不足三年(每年有名额限制)。

“高才通”的审批速度极快,最快的甚至几周就能搞定。一旦父母一方申请成功,配偶和18岁以下的未婚子女就可以作为受养人,一同获得香港身份。这意味着,你的孩子立刻就能享受香港的教育和医疗福利,并且获得本地生升学资格。

数据支撑:香港“高才通”计划自推出以来,反响极其热烈。根据香港入境处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已收到超过6万宗申请,批出近5万宗。这批新来的“港漂”家庭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而来。

3. 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专才计划)

这个计划比较传统,要求你先获得一家香港公司的聘用,证明你具备香港本地稀缺的知识或技能。简单说,就是“先有工作,再拿身份”。如果父母有能力在香港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也是一条非常稳妥的路径。

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式,只要父母一方成功申请,孩子就能办理“受养人签证”(Dependant Visa)。拿着这个签证,你的孩子在香港读书、生活,就完全是“本地人”待遇了。等到孩子参加DSE考试时,自然就是以本地生的身份,通过JUPAS系统进行申请。

是不是感觉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打开了?

DSE考试:真的比IB/A-Level更简单吗?

好了,身份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下一个核心问题:DSE考试本身到底难不难?从国际课程体系转过去,能适应吗?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DSE就比IB或者A-Level“简单”,因为每个课程体系的侧重点都不同。但我们可以说,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而言,DSE在某些方面可能更“友好”。

DSE的考试模式是“4+2”,即4门核心科目(中国语文、英国语文、数学、通识教育/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加上2到3门选修科目。选修科目范围很广,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经济、历史、地理等等。

和内地高考比:DSE的知识点深度没有高考那么深,题目也更灵活,不会有那么多偏题、怪题。它更注重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DSE的成绩可以保留两年,允许你“刷分”,这给了学生更大的容错空间。

和IB/A-Level比:DSE的知识体系和内地普高课程的衔接度更高。特别是数理化这些科目,很多知识点是重合的。对于在内地体制内读到初中或高一的学生来说,转到DSE赛道,理科方面会有天然的优势。最大的挑战通常是英语和通识教育这类需要大量阅读和批判性写作的科目。

真实案例:我之前接触过一个学生小林,他在深圳读完高一,成绩中上。他妈妈通过“高才通”拿了香港身份后,全家搬到了香港。小林插班到香港本地的一所Band 1中学读中五(相当于高二)。

他刚开始非常痛苦。全英文的教学环境,还有一门全新的“通识教育”课,让他感觉压力山大。但他发现,物理和化学课上老师讲的很多内容,他在内地都已经学过了,这让他重拾了信心。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克英文和通识上,周末去补习班加餐。两年后,他DSE考出了非常不错的成绩,最终被香港科技大学的工程系录取。他自己复盘说:“如果我留在深圳参加高考,可能连一本线都悬。DSE给了我一个上名校的机会。”

如何规划DSE备考?

最佳时机:规划这条路,越早越好。最理想的情况是在孩子上初二、初三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着手申请香港身份。这样,孩子可以在中四(高一)的时候就到香港,完整地读完三年的高中课程,从容备考DSE。

过渡方案:如果时间比较紧张,比如孩子已经上高一或高二了,也不是没有办法。可以选择让孩子转入香港的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这些学校通常有更丰富的经验帮助转学生适应。或者,也可以考虑在内地的一些DSE课程中心学习,最后以“自修生”的身份参加DSE考试。不过,“自修生”对学生的自律性要求极高,需要谨慎选择。

扬长避短:在选科上,内地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理科优势,选择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延伸(M1/M2)等科目,这些是拿高分的关键。同时,尽早开始系统性地提升英语的读写听说能力,这是DSE的重中之重。

总的来说,DSE不是一条轻松的路,它同样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但它提供了一个更公平、更清晰的竞争规则,以及一个高得多的胜率。对于目标是港前三的家庭来说,这笔“投资”的回报率,可能是任何其他教育投资都无法比拟的。

写在最后的话

说了这么多,我不是在鼓吹所有人都去挤这条赛道。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每个孩子的特长也不同。我想分享的,是一种跳出固有思维的“破局”思路。

在留学的世界里,信息差就是最大的壁垒。很多人只知道跟着大部队走,在最卷的赛道上拼得头破血流,却不知道旁边还有风景更好、路况更顺的赛道。Amy的故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她输的不是能力,而是信息和规划。

规划香港身份,再战DSE,本质上是一场教育的长线投资。它考验的不仅是孩子的学习能力,更是父母的远见和决策力。它需要你提前几年就开始布局,需要你花时间去了解香港的政策、教育体系和生活环境。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有点折腾。但你想想,当你的孩子手握本地生资格,以更从容的姿态、更低的学费,走进港大、中大、科大的校园时,你会觉得今天所有的研究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所以,下次当你在为孩子的升学道路焦虑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一直在“困难模式”下玩这个游戏?有没有可能,换个玩法,整个世界都会变得不一样?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88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