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必看!新能源才是未来的黄金赛道

puppy

还在为选专业、找工作头秃吗?快来看看被大家疯狂讨论的新能源赛道吧!当科技大厂还在裁员时,美国政府正狂砸几千亿补贴,让新能源行业迎来了泼天的富贵。从太阳能、电动车到储能技术,无数高薪岗位正在井喷式放出,而且对留学生超友好,H1B机会也多。无论你是学工程、数据还是商科,这里都有你的一席之地。想知道哪些细分领域最火、哪些宝藏公司正在疯狂招人、如何提前规划才能精准上岸吗?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求职宝典,帮你抓住这个时代级的风口!

小编悄悄话
这篇文章信息量巨大,全是干货!建议先马后看,内含大量宝藏公司和岗位信息,帮你精准定位求职方向,别让机会从指缝溜走啦!

留美必看!新能源才是未来的黄金赛道

去年圣诞节,我和两个朋友约饭。一个是在湾区大厂做码农的Alex,另一个是刚从化工系毕业的Chloe。

席间,Alex聊的全是裁员的腥风血雨。他每天提心吊胆,生怕第二天醒来,自己的门禁卡就刷不开了。组里的项目被砍,身边的同事一个个被“毕业”,曾经引以为傲的大厂光环,现在看起来脆弱得像个泡沫。

我们都替他捏了把汗。这时,一直安静吃饭的Chloe突然说:“我刚接了德州一个电池厂的offer,给了12万刀的base,还承诺第一年就给办H1B。”

空气瞬间安静了。Alex的表情有点复杂,一半是惊讶,一半是羡慕。我们都知道,Chloe的专业在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天坑”,找工作难度比CS高了不止一个量级。可现在,当CS神话摇摇欲坠时,她却轻松“上岸”,拿到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眼红的包裹。

我突然意识到,风向真的变了。当大家还在削尖脑袋往互联网大厂挤的时候,一个全新的、充满机会的黄金赛道,已经悄然出现在我们留学生面前。它,就是新能源。

这篇文章,就是写给所有像Alex一样感到迷茫,或者像Chloe一样准备抓住新机会的你。别再为选专业、找工作头秃了,让我们一起看看,为什么新能源行业会是未来十年留美搞钱的终极答案。

天上掉馅饼?美国政府正在“撒钱”催生百万岗位

你可能会问,新能源这个概念喊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偏偏现在火了?

答案很简单:美国政府开始疯狂砸钱了,而且是几千亿几千亿地砸。

这笔“泼天的富贵”主要来自一个叫《通胀削减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简称IRA)的政策。你不用管它名字为啥叫“通胀削减”,你只需要知道,这个法案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超过3700亿美元,用真金白银补贴所有和清洁能源相关的产业。

这是什么概念?买电动车,政府给你几千刀的税收抵免。家里装太阳能板,政府帮你出30%的费用。企业在美国本土建电池厂、太阳能板厂,政府更是大笔一挥,提供巨额补贴和税收优惠。

政策的刺激效果立竿见影。根据美国能源部(DOE)发布的《2023年美国能源和就业报告》,仅在2022年,美国的清洁能源行业就增加了超过11.4万个工作岗位,总就业人数达到330多万。而且,这种增长遍布全美50个州,无论你是在加州、德州,还是在曾经的“铁锈带”俄亥俄、密歇根,都能看到新能源工厂拔地而起。

更夸张的是,美国银行的一份报告预测,IRA法案最终可能撬动高达4万亿美元的投资。这是一个能创造无数高薪岗位的巨大引擎。当科技大厂还在想着怎么“降本增效”时,新能源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员增效”。

对留学生超友好!H1B机会多到爆

我知道,对于留学生来说,工作再好,拿不到H1B也是一场空。这恰恰是新能源赛道最香的地方:它对国际人才的需求是“饥渴”级别的。

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技术密集、知识密集的硬核产业,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专家。而美国本土的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远远满足不了这波井喷式的需求。所以,企业非常愿意、也必须依赖国际人才来填补这个巨大的缺口。

我们用数据说话。去H1B数据网站查一下你就会发现,新能源领域的头部公司都是H1B申请大户。以2023财年的数据为例:

特斯拉(Tesla)一家就递交了超过1500份H1B申请。造车新势力Rivian也申请了300多份。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留学生成功上岸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这些岗位很多都属于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这意味着你不仅有更长的OPT(3年),在抽H1B时也更有优势。而且,很多研发岗位的薪资水平完全不输于互联网大厂,跳槽和晋升空间也更大。

我有个学EE的朋友,毕业后进了加州一家做电网技术的公司。他说他们组里一半都是国际员工,公司HR每年都会专门开会,讲解H1B和绿卡的申请流程,生怕这些技术骨干因为身份问题跑了。这种被公司“捧在手心”的感觉,在如今的求职环境下,实在是太奢侈了。

三大黄金赛道,总有一个适合你

新能源的盘子很大,具体哪些领域最火,机会最多呢?我帮你梳理了三个核心的黄金赛道,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能在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赛道一:电动汽车(EV)—— 不仅仅是造车

提到新能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电动车。但这个赛道远不止造车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首先是整车制造。除了大家熟知的特斯拉(Tesla)、Rivian、Lucid这些新势力,传统车企如通用(GM)、福特(Ford)也在疯狂转型,投入巨资研发自己的电动车平台,比如通用的Ultium平台。这意味着大量的机械工程师、电气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岗位被释放出来。

其次是电池技术。这是电动车的心脏,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材料研发、电芯设计到电池管理系统(BMS)的开发,都需要顶尖的化学、材料和电子工程人才。这也是为什么Chloe能轻松拿到高薪offer的原因。

最后是配套设施,特别是充电桩网络。想象一下,未来美国的加油站都会被充电站取代,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像ChargePoint、EVgo、Electrify America这样的公司正在全美疯狂铺设充电网络,需要大量的项目经理、数据分析师(分析用户充电行为和电站选址)和运营人才。

宝藏公司点名:

  • 整车厂:Tesla, Rivian, Lucid Motors, General Motors, Ford

  • 充电网络:ChargePoint, EVgo, Electrify America

  • 自动驾驶/软件:Waymo, Cruise (虽然近期有波折,但技术储备仍在)

赛道二:太阳能 & 风能 —— 装满全美的“充电宝”

如果说电动车是改变出行,那太阳能和风能就是改变整个国家的能源结构。在IRA法案的刺激下,美国的太阳能产业迎来了史诗级的爆发。

最直接的就是制造业回流。过去,美国的太阳能板大多依赖进口。现在,为了拿到补贴,各大厂商纷纷在美国建厂。比如,美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First Solar,在2022年底宣布投资11亿美元在阿拉巴马州建立新工厂,创造700多个工作岗位。韩国的Qcells也宣布在佐治亚州投资超过25亿美元,打造北美最完整的太阳能供应链基地。

这些新工厂需要大量的制造工程师、供应链专家和自动化工程师。

除了制造,太阳能和风能电站的开发、建设和运营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一个大型太阳能电站项目,从选址、融资、设计、施工到并网发电,涉及的岗位五花八门。比如,你需要项目经理来统筹全局,需要金融分析师来做项目估值和融资,需要电网工程师来解决并网问题,还需要数据科学家来预测发电量和优化运营效率。

宝藏公司点名:

  • 设备制造:First Solar, Qcells, SunPower

  • 项目开发/运营商:NextEra Energy (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商之一), Sunrun (美国最大的户用太阳能公司), Clearway Energy

赛道三:储能技术 —— 未来的“定海神针”

太阳能和风能有个天然的弱点:不稳定。白天有太阳,晚上没太阳;有风的时候发电,没风的时候停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答案就是储能,特别是电池储能。

你可以把大型储能电站想象成一个巨大的“充电宝”。白天太阳能发的电用不完,就存到“充电宝”里;晚上用电高峰期,再把电放出来。这对于维持电网的稳定至关重要,也是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

这个赛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从家用的Powerwall到电网级别的大型电池方阵,对电池的需求无处不在。这催生了所谓的“电池带”(Battery Belt),一条从密歇根延伸到佐治亚州的巨大制造业走廊,无数的电池工厂在这里拔地而起。

比如,韩国的SK Innovation投资26亿美元在佐治亚州建立了两个巨大的电池工厂,为福特和大众供货。松下(Panasonic)也在堪萨斯州投了40亿美元建厂,主要给特斯拉配套。

更酷的是,一个叫“电池回收”的细分领域正在崛起。废旧电池怎么处理?特斯拉联合创始人JB Straubel创办的公司Redwood Materials,就专门回收旧电池,提取里面的宝贵金属(锂、钴、镍),再卖给电池厂,形成一个完美的闭环。这个领域充满了化学、材料和环境工程的机会。

宝藏公司点名:

  • 电池制造:Panasonic, LG Energy Solution, SK Innovation

  • 电池回收:Redwood Materials, Ascend Elements

  • 储能系统集成:Fluence, Stem, Inc.

不只是理工科!商科和数据专业也能大展拳脚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这都是理工科学生的天下,和我这个学商科/文科的有什么关系?

大错特错!这场能源革命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

如果你是学数据科学/分析的:

你的机会多到数不清。能源行业正在产生海量数据。风力涡轮机上有上百个传感器,需要你用算法进行预测性维护;电网需要你来预测未来一小时的用电负荷;充电桩公司需要你分析用户数据,来决定下一个充电站建在哪里。可以说,数据是优化整个能源系统的关键。

如果你是学商科的:

机会同样巨大。想想看,一个耗资数亿美元的太阳能电站项目,需要多么专业的金融人才来做项目融资(Project Finance)?一个全球化的电池供应链,需要多么牛的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专家来确保原料供应?面对复杂的政府补贴政策和环保法规,企业需要多少政策分析(Policy Analysis)和商业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人才去对接?

我特意去领英上搜了一下,NextEra Energy正在招聘“项目金融分析师”,要求有财务建模能力;Rivian正在招聘“高级供应链经理”,负责全球电池材料的采购。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高薪岗位,并且非常欢迎有国际背景的学生。

现在开始准备,你就是下一个“天选之子”

说了这么多,机会就在眼前,怎么才能抓住它?给你几条最实在的建议。

第一,在你的专业里“加上电”。

无论你学什么专业,都有办法和新能源挂钩。如果你是学EE的,多选一些电力系统、电力电子的课。如果你是学CS的,可以做一些关于能源数据分析或者物联网能源管理的项目。如果你是学商科的,去了解一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投资和绿色金融。让你的知识结构主动向这个赛道靠拢。

第二,实习!实习!实习!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份有分量的实习是敲开大门的金钥匙。除了上面提到的那些大公司,很多初创公司(Startup)也是很好的选择。在那里,你可能要身兼数职,但能学到更多东西,也能更全面地了解这个行业。另外,美国能源部(DOE)有一些专门面向学生的项目,比如Clean Energy Innovator Fellowship,含金量极高,一定要多关注。

第三,主动出击,建立人脉。

别再只盯着学校的招聘会了。多用LinkedIn,去关注这个行业的“大牛”,看看他们都在讨论什么。主动去联系在这些公司工作的校友,约一个Coffee Chat,问问他们的日常工作和行业见解。很多时候,一个内部推荐比你海投一百份简历都有用。

参加一些行业会议或者线上讲座,也是了解前沿动态和认识人的好机会。

十年前,大家都在说“All in CS”,挤破头也要进大厂。今天,时代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更激动人心的选择。

这不只是找一份工作,而是参与一场正在发生的能源革命。你写的每一行代码,可能是在优化电网的调度效率;你设计的每一个零件,可能被用在千万辆电动车上;你做的每一份财务模型,可能促成了一个巨大的清洁能源项目落地。

你不仅是在建设你的职业生涯,更是在为一个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添砖加瓦。

别再犹豫,也别再观望了。未来的简历上,写下“新能源”这三个字,绝对会是你留学期间做出的最酷的决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46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