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香港留学,现在知道这些还不晚

puppy

一想到马上要去香港读书,是不是心里又激动又有点小慌?别担心,关于申请季的时间规划、让人头大的选校定位,还有来了之后怎么租到心仪的房子、避开“天价房租”的坑,这篇超全攻略都帮你理清楚啦!我们还会手把手教你搞定繁琐的学生签证(逗留签),告诉你哪家电话卡和银行卡最适合学生党,分享快速融入当地生活、吃遍街头美食的小秘诀。这些压箱底的宝藏经验,现在知道真的不晚!赶紧码住,让你的港漂之路从一开始就顺顺利利!

香港留学行前必看 Checklist
申请季:越早申请越好!港校大多是滚动录取,9-10月第一轮开放就赶紧冲。
选校定位:别只看QS排名,想想你喜欢山顶上的大学(中大)还是市中心的便利(理大/城大)。
租房大事:预算至少HKD 7000+/月。5-7月是找房黄金期,警惕“零佣金”陷阱,务必视频看房。
学生签证:拿到offer后马上办!准备好ID-995A表、存款证明等,全程约需6-8周,千万别拖。
落地准备:提前在某宝买好临时电话卡。落地后办学生银行户口(免管理费)和学生八达通(地铁半价)。
融入生活:学几句简单的广东话(唔该、早晨),大胆去茶餐厅点一份菠蘿油,你的香港故事就开始啦!

还记得我去年4月份收到港大offer的那个下午吗?我拿着手机,在房间里激动得蹦了三圈,然后立刻给爸妈打电话报喜。那股兴奋劲儿还没过,一连串的问题就像弹幕一样在我脑子里刷屏:香港的房子是不是又小又贵?学生签证要怎么办,会不会很麻烦?我一个北方人,能习惯天天的叉烧饭和奶茶吗?

那一刻,激动中夹杂着一丝慌乱。我想,这种感觉,每一个即将踏上港漂之路的你,一定都懂。大家在网上刷着各种攻略,加了一堆学长学姐的微信群,信息越多,好像心里的问号也越多。别怕,今天这篇,就是我作为过来人,把踩过的坑、攒下的经验,掰开揉碎了讲给你听。这不仅仅是一篇攻略,更像是一份来自朋友的叮嘱。看完它,希望你能把心里的慌乱,都换成满满的期待。

申请季时间轴,别等到DDL才慌神

“早申早得利”这句话,在香港留学申请这件事上,绝对是金科玉律。香港的高校大部分专业都采用“Rolling Admission”制度,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先到先得,招满为止。不像内地考研,划定一个统一的考试和出分时间,港校的录取过程更像是一个长跑比赛。

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我的同学小M,背景和我差不多,申请同一个商科专业。我是在去年10月初学校一开放申请通道就递交了所有材料,11月底就收到了面试通知,12月中旬就拿到了offer。而小M呢,总想着再把雅思刷高0.5分,再把文书改得完美一点,拖到了今年1月底才提交。结果呢?他等了快三个月,等来的却是“名额已满,欢迎明年再申请”的拒信。不是他不够优秀,而是他入场太晚了。

所以,这份时间轴你一定要码住:

入学前一年的9-10月:黄金起跑点。
港大、中大、科大这些顶尖学府的热门专业,通常在这个时间段开放第一轮申请。比如港大的商学院、中大的社科学院,第一轮的截止日期可能就在10月底或11月初。这时候递交申请,意味着你的竞争对手最少,招生官有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仔细看你的材料。拿到第一批面试甚至offer的概率是最高的。

入学前一年的11-12月:申请主战场。
大部分同学都会在这个阶段完成申请。这段时间递交,也完全来得及。但你要知道,招生官的邮箱已经被塞满了,你的材料需要更亮眼才能脱颖而出。这时候,一份出彩的文书、一份有分量的实习证明,就显得尤为重要。

入学当年的1-3月:补救和捡漏期。
如果你错过了前面的时间,这个阶段就是你最后的机会了。一些非热门专业或者新开设的专业可能还会有名额。但心态一定要放平,因为这时候的竞争已经白热化了。我认识一个申请城大创意媒体的朋友,就是2月份申请的,苦等到4月底才拿到offer,那几个月的煎熬,别提多难受了。

入学当年的4-6月:收获与抉择。
这个阶段,大部分同学都陆陆续续收到结果了。注意!收到offer后通常只有2-4周的时间考虑并缴纳留位费(Deposit)。这笔钱可不便宜,一般在4万到8万港币不等,一旦交了,如果最后不去,是不会退的。所以,在申请的时候就要想清楚,不要海投一堆自己根本不想去的学校。

选校定位,不只看排名那么简单

很多人选校,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S世界大学排名,哪个排名高就申哪个。这当然没错,但香港的几所大学,各有各的气质和脾性,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远比一个冷冰冰的排名重要。

“老牌精英”香港大学(HKU):
坐落在港岛半山上,红砖绿瓦的建筑非常有历史感。如果你想感受香港最中环、最精英的氛围,那港大绝对是你的首选。它的法律、医学、商科、建筑都是王牌中的王牌。但缺点也很明显,校园面积不大,而且港岛的物价和房租也是全港最高的。住在坚尼地城或西营盘,一个10平米不到的单间,月租飙到8000-10000港币是家常便饭。

“山中书院”香港中文大学(CUHK):
中大是全港唯一实行书院制的大学,校园大得像个森林公园,甚至有校巴。如果你喜欢宁静的学术氛围,想体验丰富的社团文化,中大非常适合你。它的人文社科、翻译、中医等专业实力非常强。但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在新界的沙田。虽然离市区远了点,但好处是周边的房租会亲民一些。在大围、火炭、沙田围找房子,一个单间的价格大概在6500-8500港币左右,生活气息也更浓。

“科技新贵”香港科技大学(HKUST):
科大以理工科和商科闻名,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大家都戏称这里是“学术大佬的修炼地”。校园建在清水湾,面朝大海,风景绝美。如果你是想潜心搞研究的学霸,科大的资源和氛围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不过,科大的位置也是真的“偏”,进城一趟需要转好几趟车,校园生活相对单调一些。很多科大的学生会选择住在将军澳或者坑口,房租和中大周边差不多。

“务实派”香港理工大学(PolyU)和香港城市大学(CityU):
这两所学校都坐落在九龙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到不行。理大的设计、酒店管理、物理治疗等专业非常注重实践,和业界联系紧密,就业率很高。城大的商学院、法学院、创意媒体学院近年来发展迅猛,排名也一路攀升。这两所学校的共同点是:务实、接地气,生活极其方便。住在红磡、旺角、太子,下楼就是各种美食和商场。当然,便利的代价是居住环境可能比较拥挤嘈杂。

所以,选校的时候问问自己:你想要什么样的留学生活?是精英汇聚的快节奏,还是宁静致远的慢生活?想清楚这一点,你的选择会清晰很多。

租房血泪史,如何避开天价“劏房”

搞定offer之后,头等大事就是租房。香港的租房市场,对于内地来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坑多水深,一不小心就可能交上一大笔“学费”。

什么时候开始找?
千万别太早!香港的房源流动性非常快,你3月份看到的房子,房东根本不可能给你留到8月。最佳的找房时间是5月到7月。这时候大部分毕业生开始退租,房源会大量放出来。可以提前在各种租房App、微信群里看,锁定几个心仪的区域和户型,等6、7月份再集中联系中介或房东看房。

去哪里找?
1. 内地社交平台: 小红书、微博、豆瓣上有很多香港租房的帖子和小组,信息量大,可以找到很多同样在找房的“室友”,一起合租能省不少钱。但要注意甄别信息,骗子也不少。 2. 本地租房网站: 比如“28hse”、“Squarefoot”,上面的房源非常多,可以直观地看到照片和价格。缺点是大部分是中介盘,需要付中介费。 3. 房产中介: “中原地产”、“美联物业”是香港最大的两家中介公司,门店遍地都是。找中介的好处是省心,他们会带你跑好几个地方看房。坏处是成交后,通常需要支付半个月的租金作为佣金(房东和租客各付半个月)。 4. 学长学姐推荐: 这是最靠谱的渠道!多问问已经毕业或者在读的学长学姐,他们可能会有即将到期的房子转租,或者有靠谱的房东推荐,能帮你省掉中介费,还能避开很多坑。

一定要知道的“黑话”和“潜规则”:
* “劏房” vs “套房”: “劏房”是指一个普通单位被分割成多个独立的小房间,面积非常小(可能只有5-8平米),通常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价格便宜但居住体验差。而“套房”通常指有独立卫浴的房间。看房时一定要问清楚。 * “死约”和“生约”: 香港租房合同一般是签两年,第一年是“死约”,双方都不能提前解约,否则要赔偿。第二年是“生约”,任何一方只需提前一个月通知对方,就可以解约。 * “两按一上”: 这是标准的付款方式,即支付两个月的租金作为押金,再加上第一个月的租金。也就是说,你签约时要一次性拿出三个月的房租。 * “全包” vs “不包”: 问清楚租金里是否包含管理费、差饷(一种房产税)、水电网费。这些费用加起来每个月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我的血泪教训:当初为了省中介费,在网上找了一个“业主直租”,照片看着光鲜亮丽。结果视频看房的时候,对方找各种借口只给我看局部,催着我交定金。幸好我多个心眼,让在香港的朋友去实地看了一下,发现那根本就是个骗局,地址都是假的。所以,无论如何,没亲眼看到房子(或者可靠朋友帮你实地看过)之前,千万别交一分钱!

学生签证(逗留签),保姆级教程来了

签证这件事,听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其实只要跟着学校的指引一步步来,完全没问题。它就是个流程性的工作,考验的是你的细心和耐心。

第一步:收到Offer,准备材料。
当你接受offer并交了留位费后,学校的小米(秘书)会给你发一封邮件,里面会详细列出办理学生签证需要的所有材料。最重要的就是那份ID-995A申请表。一定要用繁体中文或者英文填写,每一个信息都要核对清楚。

其他关键材料包括:
* 港澳通行证复印件(包括空白页)。 * 内地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 户口本复印件(本人页和户主页)。 * 资产证明:通常需要15-20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冻结3个月左右。这笔钱可以在自己名下,也可以在父母名下(需要提供关系证明,如出生证)。 * 一张白底彩色证件照。

第二步:递交申请给学校。
把所有材料扫描成一个PDF文件,按照学校的要求上传到申请系统,或者邮寄给学校。强烈推荐通过学校递交,他们会帮你初步审核一遍材料,确保没有错漏,再统一交给香港入境事务处。这比你自己邮寄给入境处要稳妥得多。这个过程,入境处会收取230港币的签证费。

第三步:漫长的等待,收到e-Visa。
递交之后就是等待,官方说法是6-8周。这段时间不用焦虑,耐心等着就好。现在香港已经实行电子签证(e-Visa)了,入境处审批通过后,学校会把一个PDF文件发到你的邮箱,这就是传说中的“粉色小条”。把它打印出来,这是你入境香港的关键文件!

第四步:办理逗留D签注。
拿着你的港澳通行证、身份证、户口本,还有打印出来的e-Visa,去你户口所在地的出入境大厅办理“逗留(D)”签注。这个签注会贴在你的通行证上,一般需要7个工作日。

第五步:入境激活与办理香港身份证。
一切就绪!你就可以买机票出发啦。入境香港时,把你的港澳通行证和打印的e-Visa一起交给海关官员。他们会在你的e-Visa上盖章,并给你一张小白条(Landing Slip),这张纸非常重要,在你拿到香港身份证之前,它就是你的临时身份证明,一定要保管好。

抵达香港后,第一件大事就是去预约办理香港身份证。一定要提前在网上预约,否则现场排队可能会排到天荒地老。办理过程很快,拍照、按指纹,大概10个工作日后就能拿到那张梦寐以求的香港身份证啦!

落地三件套:电话卡、银行卡、八达通

顺利落地之后,要快速开启新生活,这三样东西必须第一时间搞定。

电话卡:
香港的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移动香港(CMHK)、3HK、SmarTone等。对于留学生来说,我首推中国移动香港的学生套餐。比如他们的“大湾区青年”计划,一个月一百多港币,不仅有充足的本地流量,还包含一定量的内地和澳门流量,无需换卡,非常方便假期回家的同学。你可以在过关后,在市区找一家CMHK的门店,拿着你的通行证和Landing Slip去办理(这个过程叫“上台”)。

银行卡:
香港三大银行——汇丰(HSBC)、恒生(Hang Seng)、中银香港(BOC HK)都有针对学生的服务。开户时需要带上通行证、Landing Slip(或香港身份证)、住址证明(可以是你的租房合同,或者学校开具的住宿证明)。记得一定要申请学生账户,这样可以豁免最低存款要求和账户管理费,对学生党非常友好。拥有一张香港银行卡后,你就可以绑定支付宝HK、微信支付HK,生活便利度瞬间提升。

八达通:
这绝对是香港的“生活神器”。它不仅是交通卡,便利店、超市、餐厅、自动售货机……几乎所有地方都能用。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地铁站的客服中心买到普通的租用版八达通。但作为学生,你一定要申请“学生身份”个人八达通!在开学后,学校会统一组织办理。有了它,你乘坐港铁可以享受半价优惠,日积月累能省下一大笔钱!

快速融入,从一份菠蘿油开始

搞定了所有硬件,接下来就是真正开始体验香港的生活了。

别怕开口说普通话,香港是一个国际化都市,大部分人都能听懂。但如果你能学几句简单的广东话,比如“唔该”(谢谢/麻烦了)、“早晨”(早上好)、“几多钱啊?”(多少钱?),你会发现香港人对你的态度会热情很多。这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融入的姿态。

一定要去体验地道的“茶餐厅”文化。那是一种快节奏与市井气的完美结合。早上来一份沙爹牛肉公仔面配炒蛋,下午三点约上同学吃个菠蘿油配冻奶茶,你会慢慢爱上这种独特的味道。除了茶餐厅,街边的鱼蛋、鸡蛋仔,糖水铺里的杨枝甘露,都藏着这座城市的味觉密码。

香港的大学生活,社团活动(俗称“上庄”)非常丰富。大胆去参加迎新营(O-camp),加入你感兴趣的学会。这是结交新朋友,了解本地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别总待在自己的舒适圈里,香港的魅力远不止维多利亚港的夜景。

周末别宅在宿舍,去爬山吧!香港有麦理浩径、龙脊等世界级的徒步路线。或者坐上渡轮,去长洲岛、南丫岛,感受一下离岛的慢生活。你会发现,在那些摩天大楼的背后,香港还有着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

香港这座城市,快节奏是它的A面,温情和机遇是它的B面。你可能会因为狭小的居住空间而感到压抑,也可能会因为这里高效的办事效率而感到惊喜。别怕,大胆去闯,去体验,去犯错。你未来的故事,就从你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开始书写。加油,未来的港漂er!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461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