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福重磅改革来袭!留学生如何应对?

puppy

嘿,正在“屠福”路上的你,听说了吗?托福马上要有大变动啦!考试时间直接缩短到2小时以内,让人头疼的独立写作和加试也一并取消了。但先别急着开香槟,写作部分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学术讨论”题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这次改革究竟是减负还是增加了新挑战?我们的备考策略要怎么跟着变?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避坑指南”,我们会把所有变化给你说明白,手把手教你如何攻克新题型,让你在改革后也能稳稳拿高分!

托福改革核心变化一览表
考试时长:从原来的约3小时缩短至1小时56分钟,真正实现2小时内搞定!
阅读部分:文章从3篇减少到2篇,题目总数从30题减少到20题。
听力部分:保留3个对话和2个讲座的结构,但取消了不计分的加试题目。
口语部分:题型和数量保持不变,依旧是4个任务。
写作部分:取消了“独立写作”任务,新增“学术讨论写作”(Writing for an Academic Discussion)任务。
其他变化:取消了所有不计分的加试题,考试中途的10分钟休息也被取消。

嘿,各位在lxs.net上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小编Cici。

上周末,我跟正在准备申请季的学妹Emily约了个饭。她整个人看起来蔫蔫的,扒拉着碗里的沙拉,长长地叹了口气。我问她怎么了,她说:“Cici姐,我感觉我要崩溃了。我花了整整三个月,刷了50套TPO,把独立写作的20个经典模板背得滚瓜烂熟,做梦都在想例子。结果呢?ETS(托福官方)一个通知,告诉我独立写作取消了!换成一个什么‘学术讨论’,我连它长啥样都不知道。这感觉就像你辛辛苦苦练了三个月的屠龙刀,结果上战场发现敌人用的是激光枪,完全不是一个路数啊!”

我完全理解Emily的感受。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托福不仅仅是一个语言考试,它更是通往梦校的第一块敲门砖,是申请材料里沉甸甸的分量。每一次改革,都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把我们精心搭建的备考计划震得摇摇欲坠。你是不是也和Emily一样,心里充满了问号:这次改革是好事还是坏事?考试变简单了吗?那个神秘的“学术讨论”到底要怎么准备?

别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吃一颗定心丸的。我们会把这次改革的里里外外扒个底朝天,让你清清楚楚地知道,这场“地震”过后,我们的路该怎么走。

托福“瘦身”成功!我们先来看看它到底砍掉了哪些“赘肉”

没错,这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快”!ETS官方宣布,从2023年7月26日开始,托福iBT考试总时长缩短到2小时以内。这是什么概念?以前考一场托福,中场休息加上各种等待,基本上一个上午就没了,考完感觉身体被掏空。现在,你可能看完一场电影的时间,一场托福考试就结束了。根据ETS官方发布的统计数据,超过85%的考生都表示更喜欢这种短时高效的考试模式。

那么,时间都去哪儿了呢?

阅读部分,直接“腰斩”。以前是3篇文章,30道题,现在大刀阔斧砍成了2篇文章,20道题。考试时间也从原来的54分钟直接缩短到36分钟。这对那些阅读速度偏慢,或者做到最后一篇就头昏眼花的同学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再也不用担心时间不够,读不完文章了。

听力部分,告别“加试”噩梦。听力内容的长度没变,还是3个对话和2个讲座,但最让人头疼的“加试”环节被彻底取消了。还记得吗?以前你总是在猜测哪一部分是加试,哪一部分会影响你的分数,那种不确定性带来的心理压力巨大。现在好了,所听即所得,你听到的每一道题,都实实在在地计入你的总分。这让备考的重点更加明确,心理负担也小了很多。

写作部分,挥别“独立写作”。这是本次改革的重头戏。那个让我们绞尽脑汁想例子、背模板的独立写作(就是那个“Do you agree or disagree...”的题型)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个在上海新东方教了8年托福的老师朋友告诉我,他已经把自己整理的100多个独立写作素材库默默删除了。这个变化,我们后面会详细聊。

总的来说,这次“瘦身”让托福考试的体验感好了不止一个档次。我最近在国外的留学论坛Reddit上看到一个刚考完新版托福的同学发帖,标题是:“I walked out of the test center feeling like a human!”(我走出考场时感觉自己还像个人!)。他说以前考完感觉像个僵尸,现在考完甚至还有精力去吃顿好的。这就是最直观的改变。

别急着开香槟!写作新题型“学术讨论”到底是什么鬼?

好了,说完了好消息,我们得来聊聊那个让Emily头疼的“新物种”——学术讨论写作(Writing for an Academic Discussion)。

ETS把这个新题型描述为“更真实地模拟了大学课堂中的学术交流”。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别怕,我们把它拆开来看就明白了。

这个题目的形式是这样的:

首先,你会看到一段简短的背景介绍,通常是一位教授在一个在线讨论版上发布了一个问题。比如,教授可能会问:“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政府立法和企业自律哪个更重要?”

接着,你会看到两位同学(比如叫David和Maria)已经在这个问题下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David可能认为政府立法才是根本,因为有强制力。Maria可能反驳说,企业的创新和自愿参与才是长久之计。

最后,轮到你了。你需要阅读教授的问题和两位同学的观点,然后写一段自己的回复,参与到这个讨论中去。要求是在10分钟内,写出至少100个词的回应,并且要“做出贡献”(make a contribution)。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感觉了。这和独立写作完全是两个路数。独立写作像是一场正式的辩论,你需要单枪匹马,洋洋洒洒写一篇300多字的小论文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学术讨论写作,更像是一场轻松的课堂圆桌讨论。你不需要长篇大论,但你需要听懂别人在说什么,并且能一针见血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举个真实的例子,ETS官方TPO样题中有一道关于儿童是否应该从小学习编程的讨论。教授抛出问题,一个学生认为这能培养逻辑思维,另一个学生则担心这会增加孩子们的学业负担,剥夺他们的童年。你的任务就是加入进去,你可以支持其中一方并给出新的理由,也可以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教编程,而不是把它变成一门枯燥的课程”。

这个新题型,考察的不再是你背了多少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而是你的:

  1. 快速阅读和信息整合能力:你得在短时间内抓住教授和两个同学的核心观点。
  2. 批判性思维能力:你不能只是简单地复述他们的观点,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3. 简洁清晰的表达能力:10分钟100个词,意味着你的每一句话都必须是干货,直奔主题。

这更接近于你在国外大学真实上课的场景。教授在seminar上抛出一个话题,你不可能准备好一篇稿子去念,而是要根据同学的发言,即时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灵魂拷问:改革后的托福,到底是减负还是“换皮”新挑战?

聊到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来了:考试变短了,题型变了,那到底是更容易了,还是更难了?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因为它取决于你的个人情况。我们来辩证地看一看。

说它“减负”了,绝对有道理。

首先,对体力和耐力的要求大大降低。很多同学,尤其是女生,以前考到最后一个小时,大脑基本已经是一片空白,纯靠本能在答题。现在2小时内结束,你能全程保持一个比较清醒和专注的状态。根据北京某留学机构对改革后第一批考生的抽样调查,超过70%的考生认为“精力更充沛”是最大的利好。

其次,备考范围更精准。没有了加试题的干扰,你刷的每一套TPO都更接近真实考试的题量和难度。写作部分,你也不再需要为了一个抽象的话题去搜肠刮肚地想个人经历或者社会热点。学术讨论的背景信息是给定的,你只需要在那个框架内发挥就行。

但要说它带来了“新挑战”,也一点不假。

最大的挑战就来自那个新的写作题。它彻底打破了中国考生最擅长的“模板化”备考路径。以前,很多同学靠着背模板、套例子,即使语言功底一般,也能拿到一个过得去的分数。现在这招不灵了。学术讨论写作非常灵活,没有固定的模板可以套。如果你只是简单地写“I agree with David”,然后把他的话换一种方式再说一遍,那分数肯定会很低。它要求你真正地去“思考”,去“交流”。

我有个学生叫Leo,他综合写作很强,但独立写作一直是老大难,因为他总觉得没什么可说的。改革后他第一次考,写作拿了28分。他说:“这个新题型太适合我了!我不用自己凭空想观点,只要抓住别人话里的逻辑,提出一点补充或者质疑就行,这对我这种不爱‘空想’的理工男来说太友好了。”

但另一个擅长写长篇大论的文科女生就遇到了困难,她觉得10分钟太短,100个词的限制让她觉得“手脚被绑住了”,不知道怎么在这么短的篇幅里把观点说明白。

还有一个隐形的挑战:容错率可能降低了。考试总题量减少,意味着每一道题的分值权重相应增加了。以前阅读错一道题可能影响不大,现在可能就会对你的总分产生更明显的影响。这要求我们答题时必须更加细心,力求做一题对一题。

我们的“屠福”大计,也该更新2.0版本了!

既然规则变了,我们的玩法当然也要跟着升级。下面这份“2.0版”备考攻略,请你收好。

阅读和听力:从“拼体力”转向“拼精度”。

既然题量少了,我们就不能再用题海战术了。现在更重要的是做“精听”和“精读”。每一篇文章,每一段对话,做完对完答案还不够,要花时间去分析错题,搞清楚自己是单词不认识,还是长难句没读懂,还是逻辑关系判断错了。把每一套TPO都吃透,效果远比囫囵吞枣地刷50套要好。

口语:保持节奏,稳扎稳打。

口语是唯一没有变化的“定海神针”。这反而是个好消息,意味着我们之前的练习都没有白费。继续按照原来的节奏,每天坚持跟读、录音、复述。ETS保留口语部分不变,也说明了它在评估语言应用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大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写作:告别模板,拥抱“对话感”。

这是我们需要投入最多精力去适应的部分。针对“学术讨论”新题型,我给你几个实操性强的建议:

  1. 练习快速提炼观点。找一些TPO的阅读或听力材料,练习在1-2分钟内,用一两句话总结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和主要论据。这是新题型的基础技能。

  2. 学会“有礼貌地反对”和“有深度地赞同”。不要只是简单地说“I agree”或“I disagree”。你可以用一些更具学术讨论色彩的句式,比如:

    • 赞同并补充:"David makes a great point about the role of legislation. I'd like to add that this also creates a level playing field for all companies." (大卫关于立法的观点很棒。我想补充一点,这也能为所有公司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 承认对方优点再转折:"While Maria is right that corporate innovation is crucial, we can't ignore the fact that many companies won't act without external pressure." (虽然玛利亚说企业创新至关重要是对的,但我们不能忽视一个事实:没有外部压力,很多公司是不会行动的。)
    • 提出新角度:"Both perspectives are valid, but perhaps we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role of consumer awareness in driving sustainability." (双方的观点都有道理,但或许我们还应该考虑消费者意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 进行限时写作练习。严格卡住10分钟,练习写100-120词的段落。写完后,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废话?观点是否清晰?论证是否有力?让你身边的同学或者老师帮你看看,你的“贡献”是否清晰可见。

你看,托福改革这事儿,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它确实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并没有改变游戏的核心——考察你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ETS的这次改革,实际上是把考试朝着更实用、更贴近北美学术生活的方向又推了一步。

所以,别再为自己背过的模板感到惋惜了,也别再为未知的题型感到恐惧。把它看作是一个信号,一个督促我们从“应试”转向“应用”的信号。你现在为新题型付出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在为你未来真实的全英文课堂讨论做预演。

换个角度想,所有考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谁能更快地适应新规则,谁就能占得先机。所以,别怕,调整好姿势,咱们照样能把这个“新版”托福拿下,开开心心去追自己的梦校!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84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