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编含泪提醒 |
|---|
| 这篇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血淋淋的数字和过来人的眼泪。它不是为了劝退你,而是想让你在打包行李时,能对未来那个“吃土”的自己多一点点准备。请备好纸巾,我们的“扒账单”大会现在开始。 |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小编。今天不聊诗和远方,只聊账单和眼泪。
还记得我刚拿到 offer 那天,兴奋得在床上打滚,恨不得马上飞到伦敦,在泰晤士河边喂鸽子,在大英博物馆里假装沉思。出发前,我自认为是个“预算大师”,Excel 表格拉得飞起,从学费到生活费,每一笔都规划得明明白白,甚至还给“下午茶自由”留了专项资金。我当时天真地想:嗨,不就是花钱嘛,我心里有数!
结果,第一个月末,我点开手机银行 APP 的那个瞬间,整个世界都安静了。我盯着那个负数看了足足三分钟,揉了揉眼睛,又看了一遍。没错,数字没变,只是我的心凉了。那一刻,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现在买回国的机票,还来得及吗?
这篇文章,就是我那张让我哭出声的月度账单。我不打算藏着掖着,就把每一笔开销都摊开来给你们看。希望我掉过的坑,你们能轻松绕过去;我流过的泪,能帮你们省下真金白银。
住宿费:压垮钱包的“第一座大山”
在英国,尤其是在伦敦,房租不是开销,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吞金兽,每个月准时张开血盆大口,吞掉你生活费里最大的一块肉。
来之前我也在网上查了很久,学生公寓、自己租房,各种攻略看得眼花缭乱。想着自己动手能力强,找个合租应该能省不少吧?事实证明,我还是太年轻了。伦敦的房租,跟你是不是学生没关系,它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地“残忍”。
我最后选择了一个位于伦敦三区的学生公寓,一个大概 15 平米的 en-suite(独立卫浴,共享厨房)。为什么选三区?因为一二区的价格我真的“高攀不起”。一个在 UCL 附近(Zone 1)的朋友,住的学校宿舍,房间小到行李箱都得立着放,每周租金就要 300 多镑。我这个三区的公寓,每周也要 250 镑。你可能觉得 250 镑听起来还好?别急,我们来算一笔账。
英国的租金是按周算的,但生活费我们习惯按月算。一个月平均有 4.33 周。所以,我每个月的房租是:
£250/周 × 4.33周/月 = £1082.5
是的,你没看错,一个月将近 1100 镑,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一万块,就为了一个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书桌的小房间。这笔钱,在国内二线城市都能租个不错的两居室了。而这,仅仅是“有个地方睡”的成本。
真实案例: 我有个同学为了省钱,在四区租了一个房间,一个月 700 镑,听起来很香对吧?但她每天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两个多小时,而且交通费也更高。算下来,省下的钱都换成了时间和精力,她说自己每天都累得像条狗,感觉不是来留学,是来参加铁人三项的。
所以,在住宿这件事上,你得做好心理准备。它会是你最大的一笔固定支出。千万别拿国内的房租标准来衡量,不然,你的心会像我的一样,碎得噼里啪啦。
本月住宿费:£1082.5
伙食费:超市里的“隐形刺客”
解决了住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吃了。来之前,我妈千叮咛万嘱咐,说外面吃得贵,一定要自己做饭。我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妈,我新东方大厨的潜力股!”
英国超市确实多,Tesco, Sainsbury's, Asda... 还有平价战斗机 Lidl 和 Aldi。刚开始逛超市,我觉得物价好像还行啊?一升牛奶 1.65 镑,一袋吐司 1.4 镑,一盒鸡蛋 2.5 镑,看起来单价都不高。于是我推着购物车,愉快地拿拿拿,蔬菜、水果、肉、酸奶、零食……
结账的时候,噩梦就开始了。收银员微笑着报出一个数字:“That will be £58.70, please.” 我愣住了,我啥也没买啊?怎么就要 50 多镑?我回头看了看我那几袋东西,欲哭无泪。原来,那些看起来不贵的单品,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一小盒蓝莓 3 镑,几根芦笋 2.5 镑,一小块牛排 5 镑,一包速冻饺子 4 镑……这些都是“隐形刺客”。它们单价不高,但却是你购物篮里的常客,不知不觉就让你的账单膨胀起来。
我试过只去最便宜的 Lidl,但发现很多想吃的东西,比如一些中式调料、蔬菜,那里根本没有,最后还是得跑一趟中超。中超的东西就更贵了,一小瓶老干妈要 3 镑,一把空心菜 4 镑,心都在滴血。
一个月下来,我粗略算了一下,平均每周花在买菜上的钱至少 50 镑,这还是我顿顿自己做、省吃俭用的结果。 £50/周 × 4.33周/月 = £216.5
这笔钱,还不包括任何外食。是的,整整一个月,我没下过一次馆子,没点过一次外卖。即便如此,伙食费还是轻松突破了 200 镑大关。
真实案例: 我一个朋友是“厨房小白”,基本不做饭。他的一日三餐怎么解决?早上一个三明治(£3.5),中午学校食堂一份快餐(£8),晚上一份外卖(£15)。一天下来就是 26.5 镑,一个月光吃饭就要近 800 镑。他后来被账单吓得,开始抱着 YouTube 视频学做番茄炒蛋了。
本月伙食费:£216.5
交通费:伦敦地铁“滴”一下,心就疼一下
住在三区,学校在一区,通勤是每天必须面对的现实。伦敦的公共交通系统 TFL 非常发达,地铁(Tube)、巴士、轻轨,四通八达。但它的价格,也同样“发达”。
出行全靠一张 Oyster Card(牡蛎卡)或者直接用 contactless 银行卡。伦敦的交通是按区计费的,跨的区越多,价格越贵。从我住的三区到一区的学校,单程高峰期就要 3.7 镑。一天来回就是 7.4 镑。
你可能会说,不是有每日封顶(daily cap)吗?没错,我这个区间的每日封顶是 10.6 镑。但如果你每天都坐,日积月累下来也是一笔巨款。最划算的方式,是办月票(Monthly Travelcard)。
一张覆盖 Zone 1-3 的月票,价格是 £194.00(2024 年价格)。办了月票,在这个区域内你就可以无限次乘坐地铁和巴士了。虽然肉疼,但对于我这种通勤族来说,是刚需。
但这 194 镑还没完。你总会有周末想去远一点的地方玩吧?比如去四区的 Richmond Park 看看鹿,或者去五区的 Hampton Court Palace 感受历史。这些超出月票范围的行程,都需要额外付费。
还有,偶尔跟朋友聚会晚了,错过了末班地铁,怎么办?只能打车。伦敦的 Uber 或者 Bolt,价格能让你怀疑人生。有一次我从市中心打车回家,短短 30 分钟的路程,花了 35 镑。从那以后,我聚会都提前查好末班车时间,跑得比谁都快。
所以,交通费这块,除了固定的月票,你还得留出一部分预算给“意外”。
真实案例: 申请学生 Oyster Card!18+ Student Oyster photocard 可以让你在购买月票时享受 30% 的折扣。我就是后知后觉,第一个月全价买的票,白白多花了几十镑。还有,16-25 Railcard 也是神器,虽然主要用于火车票打折,但可以绑定到你的 Oyster Card 上,非高峰期的地铁票价也能打折。这些“省钱秘笈”一定要提前做功课!
本月交通费:£194 (月票) + £25 (偶尔出区和一次打车) = £219
杂项开支:那些“杀人于无形”的小钱
除了吃住行这三座大山,还有很多零零碎碎的开销,它们就像钝刀子割肉,虽然一次不疼,但加起来也相当可观。
手机费: 这个相对便宜。英国有很多虚拟运营商,比如 Giffgaff,一个月 10 镑就能有几十个 G 的流量,完全够用。这是我在英国感受到的为数不多的“物美价廉”。
生活用品: 洗发水、沐浴露、牙膏、卫生纸、洗衣液……这些东西看着不起眼,但每个月去 Boots 或者 Superdrug 采购一次,也得花个二三十镑。尤其是刚来的时候,锅碗瓢盆、床上用品,一次性投入更大。
订阅服务: Netflix, Spotify, Amazon Prime... 这些精神食粮也都是要花钱的。虽然可以和朋友共享账号,但总有自己需要付费的。一个月下来,七七八八加起来也得 10-20 镑。
学习资料: 虽然大部分资料学校图书馆都有,但总有些专业书籍或者打印费需要自己掏钱。我一个月花在打印上的钱大概有 5 镑。
这些小钱,每一笔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但一个月汇总下来,你会惊讶地发现,它们竟然也构成了一笔不小的支出。
本月杂项费:£10 (手机) + £30 (生活用品) + £15 (订阅) + £5 (打印) = £60
社交娱乐:预算的“火葬场”
来了新的环境,总要交朋友,总要社交吧?这部分开销,是最不可控,也最容易超支的。
朋友约你:“周末去 pub 喝一杯?” 你能说不去吗?伦敦 pub 里一杯啤酒(a pint)的价格,普遍在 6-7 镑。喝两杯,加个小食,20 镑就没了。
同学过生日:“晚上一起去餐厅吃饭庆祝一下?” 一顿稍微正常点的饭,比如去 Nando's 吃个烤鸡,人均也要 20 镑左右。如果去网红餐厅打卡,那人均 50 镑都打不住。
下午闲着没事,路过一家精致的咖啡店,想进去喝杯咖啡,吃块蛋糕,体验一下 local life?一杯 Flat White 3.5 镑,一块蛋糕 5 镑,又是将近 10 镑的开销。
我第一个月,为了快速融入,几乎没有拒绝过任何邀约。去吃了觊觎已久的英式下午茶(£45),去看了场电影(£15),和朋友去了两次 pub(£40),参加了一次生日聚餐(£30)。
这些活动确实让我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但也让我的钱包以惊人的速度瘪了下去。社交,是留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它真的太烧钱了。
本月社交娱乐费:£45 + £15 + £40 + £30 = £130
账单汇总:压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把我第一个月的“血泪史”加总一下:
住宿费: £1082.5
伙食费: £216.5
交通费: £219
杂项开支: £60
社交娱乐: £130
总计: £1708
一千七百零八镑。按照当时大约 9.1 的汇率,折合成人民币是 15542 元。当我看到这个数字时,我真的哭了。我爸妈在国内辛辛苦苦工作,一个月给我这么多生活费,我竟然一个月就花得干干净净,甚至还动用了一点点储备金。
那种感觉,混杂着震惊、愧疚和巨大的压力。原来,在伦敦“活着”,成本就这么高。这还是在我没买任何衣服、没买化妆品、没出去旅游的情况下。如果再算上这些,简直不敢想象。
别哭,擦干眼泪,我们还能“自救”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觉得压力山大?别怕。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想告诉你,坑我已经替你踩了,现在,我把“排雷指南”交给你。
第一,记账!马上,立刻! 不管你用 APP 还是小本本,把你花的每一分钱都记下来。只有知道钱花在哪了,你才能知道从哪省。
第二,拥抱你的厨房。 自己做饭,是省钱最有效的方式,没有之一。多研究一下超市的打折信息,傍晚去买临期的 discounted food,你会发现新世界。学着做一些简单的中餐,不仅省钱,还能慰藉你的中国胃。
第三,把所有学生折扣都薅秃了。 UNiDAYS, Student Beans 这两个 APP 赶紧下好。买衣服、吃饭、买电子产品前都先看看有没有折扣。16-25 Railcard 一定要办,坐火车省三分之一,太香了。
第四,寻找免费的快乐。 伦敦最棒的一点,就是有无数免费的资源。大英博物馆、国家美术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全都免费!周末天气好,约上三五好友去公园野餐,带上自己做的三明治和水果,不比去昂贵的餐厅差。
第五,学会拒绝。 刚开始可能有点难,但你真的没必要参加每一个聚会。当朋友约你去做一些超出你预算的活动时,可以坦诚地说:“我最近手头有点紧,这次就不去了,下次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吧?” 真正的朋友,绝对会理解你。
在英国留学的日子,注定是一场与账单的漫长博弈。它会教会你独立,教会你精打细算,更会让你明白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别怕账单,正视它,管理它,然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宝贵的学习和体验中去。毕竟,我们漂洋过海,不是为了看着银行余额发愁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