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亲测!美国游戏设计神校盘点

puppy

还在为选校头秃吗?面对USC、CMU、NYU这些神仙学校,是不是感觉每个都想去,又不知道哪个最适合自己?别怕,刚毕业的学姐来给你“排雷”啦!这篇可不是官网信息的复制粘贴,全是我的亲身体验和真心话。我会带你看看USC的“好莱坞片场”氛围到底有多浓,CMU的技术大神有多硬核,还有NYU Game Center的独立游戏精神有多酷。我们还会聊聊大家最关心的,不同学校的作品集偏好、课程难度和毕业后的真实就业去向。想知道哪所才是你的Dream School?快上车,学姐带你一探究竟,保证让你选校思路清晰一大半!

学姐带你划重点 南加州大学 (USC) 卡内基梅隆大学 (CMU) 纽约大学 (NYU)
关键词 好莱坞、电影化叙事、商业大作、资源王者 硬核技术、团队协作、VR/AR、项目驱动 独立精神、艺术表达、游戏评论、实验先锋
适合人群 想进暴雪、拳头、顽皮狗,成为创意总监的“剧情党” 想成为技术大牛、解决疑难杂症的“技术宅” 想做自己的游戏、参加独立游戏节的“艺术家”
作品集偏好 故事版、世界观设定、角色设计、叙事Demo 可玩原型、技术Demo、团队项目文档、代码展示 个人风格强烈的艺术游戏、桌游、创意写作

哈喽,各位还在为选校头秃的学弟学妹们!我是刚从游戏设计专业毕业的学姐,现在正在湾区一家大厂“搬砖”。

我到现在还记得两年前的那个下午,我坐在星巴克里,面前摆着三杯已经凉透的拿铁,电脑屏幕上开着三个网页,分别是USC、CMU和NYU的申请入口。我的心脏怦怦直跳,手心全是汗,感觉自己就像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哪条路都觉得光芒万丈,又都觉得前途未卜。我把官网上的课程介绍翻来覆去地看,把教授的简历倒背如流,但那种感觉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看美人,美是真美,就是看不真切。到底哪个学校的“气质”和我的八字最合?哪个能真正帮我实现游戏梦?

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有个刚毕业的学姐能跳出来,跟我说说真心话,告诉我USC的学生是不是真的天天和拍电影的混在一起,CMU的课业压力是不是真的能让人头秃,NYU是不是真的只适合做独立游戏……那该多好啊!

所以,今天我来了。这篇不是官网信息的搬运工,也不是中介口中的陈词滥调,全是我的亲身体验、踩过的坑、以及身边同学最真实的感受。希望能帮你拨开迷雾,看清这三所神校的真实面貌,找到最适合你的那一个!

USC:好莱坞的游戏梦工厂,资源多到“烫手”

提到USC的游戏设计,你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词是什么?“第一”?没错,根据最新的《普林斯顿评论》2023年排名,USC的游戏设计研究生项目又又又一次霸占了榜首。但数据是冰冷的,USC真正的魅力,在于它那种独一无二的“好莱坞片场”氛围。

USC的Interactive Media & Games Division (IMGD) 是隶属于电影艺术学院(School of Cinematic Arts)的。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上课的地方可能隔壁就是某个好莱坞大导演在做后期,你吃饭排队的同学可能就是下一个奥斯卡编剧。这里的空气里都弥漫着“讲故事”的味道。

我有个朋友在USC读研,他的原话是:“在这里,游戏不是代码和美术的堆砌,而是一种新的电影语言。” 他们的核心课程,比如大名鼎鼎的Advanced Games Project (AGP),完全就是按照一个小型游戏工作室的模式来运作的。一个团队里有策划、程序、美术,甚至还会有电影学院的编剧、音乐学院的作曲家、商学院的市场营销学生加入进来。大家花一整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做出一个可以发行级别的游戏。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大名鼎鼎的《风之旅人》(Journey)制作人陈星汉就是USC的校友,而像《星际拓荒》(Outer Wilds)、《伊迪芬奇的秘密》(What Remains of Edith Finch)这些拿奖拿到手软的神作,其核心创意和团队雏形都诞生于USC的课堂项目。

作品集应该怎么准备?

USC的招生官想看到的,不是一个技术上完美无瑕但灵魂空洞的Demo,而是一个能展现你叙事潜力和创意火花的作品。他们非常看重你的“制作人思维”和讲故事的能力。所以,如果你的程序能力不是顶尖,别怕!你可以提交:

  • 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设定,包含地图、种族、历史、文化,配上你的概念图和文字说明。
  • 一个详细的游戏设计文档(GDD),清晰地阐述你的游戏核心玩法、叙事结构和情感曲线。
  • 一个用Twine或Ren'Py制作的交互式小说,展示你对分支剧情和角色塑造的理解。
  • 甚至,一部你拍的短片,只要它能证明你懂得如何通过镜头、节奏和音乐来调动观众情绪。

USC看重的是你的潜力,是你作为一个“创作者”的独特视角。他们相信技术是可以教的,但创意的火花是天生的。

毕业去向呢?

地理位置决定一切。坐落在洛杉矶,USC的毕业生几乎是无缝对接到整个北美的娱乐产业中心。拳头(Riot Games)、暴雪(Blizzard)、顽皮狗(Naughty Dog)、圣莫尼卡(Santa Monica Studio)……这些顶级大厂的HR几乎是常驻在校园里的。学校每年举办的Industry Day,来的公司名单长到你看不完。更不用说USC强大的“特洛伊家族”(Trojan Family)校友网络了,你在行业里遇到的很多大佬,很可能就是你的直系学长学姐。只要你的作品够硬,态度够好,在这里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真的不是难事。大部分毕业生会流向3A大厂,担任游戏策划、制作人、关卡设计师等创意核心岗位。

CMU-ETC:硬核技术大神养成所,来了就得“脱层皮”

如果说USC是文艺片导演,那CMU的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Center (ETC) 就是硬核科幻片的技术总监。这里不谈虚的,一切都靠作品说话。它的气质和匹兹堡这座老牌工业城市一样,坚实、严谨、硬核。

第一次了解ETC的时候,我被它的课程设置惊呆了——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课”。两年硕士生涯,就是由一个个项目组成的。你入学后就要经历一场名为“Building Virtual Worlds” (BVW) 的“魔鬼训练”。这门课要求你在一个学期内,每两周换一次团队,用极短的时间从零开始做一个VR/AR游戏或交互体验。压力巨大,但成长也极快。我一个在ETC的朋友说,BVW结束时,感觉自己半条命都没了,但也像打通了任督二脉,无论是快速原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还是抗压能力,都直接升了好几个level。

ETC的教学理念是“learning by doing”。教授更像是项目导师或行业顾问,他们不会手把手教你某个软件怎么用,而是会给你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项目,然后告诉你:“去解决它。” 这里的学生背景非常多元,有计算机科学的大神,有工业设计的艺术家,有戏剧表演的演员。CMU会刻意把不同背景的人组成团队,强迫你们跨界合作,用彼此的优势去解决问题。比如,一个项目可能是和NASA合作,为宇航员设计一个VR训练模拟器;另一个项目可能是和博物馆合作,开发一个AR导览应用。这里的项目都非常前沿,非常落地。

作品集应该怎么准备?

CMU-ETC的招生官是典型的“理工科思维”,他们想看到的是你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华而不实的东西在这里行不通。

  • 一个可玩的游戏原型是必须的!哪怕画面简陋,只要核心玩法有趣、没有明显BUG,就比一堆精美的原画强得多。一定要附上视频演示和可执行文件链接。
  • - 如果你是程序员,请附上你的GitHub链接,展示你清晰的代码结构和解决复杂算法的能力。 - 如果你是美术,除了最终成品,请一定附上你的制作流程,比如模型线框图、UV展开、材质贴图等,展示你的技术功底。 - 团队项目的经历非常加分!一定要在作品集里详细说明你在团队中扮演的角色、负责的工作以及你为项目做出的具体贡献。

在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里,少谈情怀和梦想,多谈你做过什么项目,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如何分析并解决这些困难的。展现你的逻辑思维和务实精神。

毕业去向呢?

ETC的毕业生是各大厂抢着要的“香饽饽”,尤其是技术岗位。因为他们知道,从ETC出来的人,来了就能干活,而且是能打硬仗的那种。很多学生在最后一学期的实习项目中,就直接被实习公司留用了。ETC的校友遍布在Epic Games(做虚幻引擎的)、微软(Xbox、HoloLens)、谷歌、Facebook(Meta Reality Labs)等所有你能想到的科技和游戏巨头。他们的头衔通常是游戏程序员、技术美术(Technical Artist)、VR/AR开发工程师、工具链工程师等等。如果你立志成为技术大牛,用代码和工具改变游戏世界,那CMU-ETC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NYU Game Center:独立游戏精神的乌托邦,在这里“做自己”

逛完西海岸的两个巨头,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东海岸的纽约。NYU Game Center的气质,就和它所在的布鲁克林一样,独立、前卫、多元,甚至有点“酷”。这里不是培养3A游戏流水线上的螺丝钉,而是致力于孵化下一个独立游戏界的明星制作人。

如果你打开Steam,搜索那些画风独特、玩法新颖、引人深思的独立游戏,你会发现很多都和NYU Game Center有关。这里的氛围非常自由,甚至可以说是“反主流”的。教授们会鼓励你去做一些“奇怪”的、不商业的、纯粹为了表达自我的游戏。这里的课程除了教你Unity和编程,还有大量的游戏理论、批判性研究和艺术史课程。他们会带你探讨:“游戏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边界在哪里?” “我们如何通过交互来探讨社会议题?”

我参加过一次NYU Game Center的年度Showcase,完全被震撼了。现场展示的游戏千奇百怪:有用声音控制的抽象游戏,有探讨移民身份认同的叙事游戏,有只能用脚玩的物理游戏,甚至还有很多新奇的桌游和实体游戏。这里的学生,每个人都像一个独立的艺术家,他们的游戏就是他们的宣言。Game Center的系主任Frank Lantz是游戏设计界的思想家,他营造的社区氛围非常棒,每周都有公开讲座和Playtest Thursday,整个纽约的独立游戏开发者都会聚集在这里交流,气氛就像一个大型的开发者派对。

作品集应该怎么准备?

NYU想看到的是你的“声音”(Voice)。他们寻找的是那些有独特视角、有强烈表达欲的申请者。

  • 个人风格!不要模仿市面上的流行作品。提交一个能代表你审美和思考的、小而美的作品。哪怕它只是一个用P5.js写的交互艺术品,只要它有趣、有想法,就足够了。
  • - 多样性!除了电子游戏,你还可以提交你设计的桌游、跑团规则、交互装置,甚至是关于游戏设计的评论文章或视频。这能证明你对“游戏”这个概念有更广阔的理解。 - 诚实地表达自己。在个人陈述里,聊聊你为什么想做游戏?什么样的游戏触动了你?你想通过游戏向世界传达什么?真诚远比技巧重要。我认识一个被录取的同学,他的作品集里只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黑白像素风小游戏,但游戏讲述了他童年的一段真实回忆,情感真挚,打动了所有人。

毕业去向呢?

NYU Game Center的毕业生路径非常多元。很多人会选择成为独立开发者,带着自己的毕业作品去参加IGF(独立游戏节)、GDC(游戏开发者大会),寻找发行商和投资。学校的Incubator项目会为优秀的毕业生团队提供为期一年的资金和场地支持,帮助他们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比如备受好评的《Ape Out》就有NYU Game Center的毕业生参与。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进入游戏行业,他们独特的创意思维在一些寻求创新的公司里非常受欢迎,比如Riot Games, Rockstar Games(就在纽约),以及像ustwo(《纪念碑谷》开发商)这样的精品游戏工作室。还有一部分人会进入教育、策展等游戏相关领域,成为行业的思想领袖。

所以,到底该怎么选?

看到这里,你可能还是有点晕。学姐给你打个最简单粗暴的比方:

USC就像一个资源无限的好莱坞大片场。如果你梦想着制作像《最后生还者》或《战神》那样拥有宏大叙事和电影级体验的3A大作,想成为下一个创意总监,那别犹豫,去洛杉矶沐浴加州的阳光吧。

CMU-ETC就像一个高科技的“精神时光屋”。如果你对VR/A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充满激情,享受和一群聪明人一起攻克技术难题的过程,想成为那个能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想法变成现实的技术核心,那就去匹兹堡接受“锻造”吧。

NYU Game Center就像一个先锋艺术家的聚集地。如果你觉得市面上的游戏都千篇一律,你想做的游戏是独一无二的、充满个人表达的、能引发人们思考的,你想成为一名独立游戏开发者,用作品改变世界,那就去布鲁克林感受最酷的文化脉搏吧。

选校这件事,从来没有标准答案。排名、名气、就业率,这些都是重要的参考,但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要问问你自己:你到底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游戏人?你希望在未来两三年的时间里,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和一群什么样的人一起成长?

别怕,大胆去想,去感受。你的游戏开发者之旅,正要开始选择初始角色呢。选那个让你最心动的,然后全力以赴去升级打怪吧!祝你们都能拿到梦校的Offer,学姐在行业里等你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982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