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大学长亲述:毕业到底有多难?

puppy

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刚拿到首尔大学offer时又激动又害怕?传说中“地狱模式”的学业、搞不定的小组作业、还有让人头秃的毕业论文,光是想想就瑟瑟发抖。别担心!这位学长不是来“劝退”的,而是掏心窝子地分享了他的真实经历和血泪经验。从如何选课避坑,到怎么跟大神同学合作、跟教授有效沟通,再到论文季的“续命”指南,满满都是干货。这篇文章不贩卖焦虑,只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给你一份最接地气的毕业通关秘籍,让你知道虽然路途艰辛,但我们终能顺利抵达!

首尔大学毕业通关核心要点
挑战:学业压力山大 秘籍:善用课程评价网(如Everytime),学会策略性地组合“硬核”专业课和“营养”教养课。
挑战:奇葩组员出没 秘籍:开局就把分工、DDL写清楚,用KakaoTalk和Google Docs留下沟通记录,必要时学会“向上管理”。
挑战:教授高冷难近 秘籍:邮件礼仪是敲门砖,Office Hour带着具体问题去,展现你独立思考后的困惑,而不是一片空白。
挑战:论文遥遥无期 秘籍:尽早和导师“锁死”,把大目标拆解成每周小任务,找个“论文战友”互相监督,比一个人硬扛有效得多。

嘿,你好呀!我是LXS网站的小编,也是一个刚从首尔大学“爬”出来的老学长。

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夏天,我捏着那封印着首尔大学(SNU)校徽的Offer,在房间里激动得跳了起来,立马截屏发了朋友圈。喜悦还没持续24小时,一种巨大的、具体的不安感就开始像潮水一样涌来。我脑子里全是各种传说:图书馆24小时不熄灯的“学习机器”,让留学生闻风丧胆的“조별과제”(小组作业),还有“进来是个人,出去是条狗”的毕业论文季。

当时我在留学生论坛上疯狂搜索“首尔大学 毕业 难吗”,得到的结果两极分化。一半是“努力就好,没那么夸张”的轻描淡写,另一半则是各种劝退和吐槽,看得我心惊肉跳。我当时就在想,要是能有个学长学姐,别跟我说官话,就用大白话聊聊,这几年到底是怎么熬过来的,有哪些坑可以避,有哪些捷径可以走,那该多好。

所以今天,我就是来扮演这个角色的。这篇文章不打算贩卖焦虑,更不是劝退。我只想把我这几年用无数杯冰美式、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换来的血泪经验,原原本本地分享给你。这会是一份超接地气的“SNU生存说明书”,告诉你毕业虽然难,但真的,我们都能做到。

第一道坎:欢迎来到“选课战争”与“学分地狱”

刚入学的你,第一个面对的Boss就是选课。这可不是在网页上点点鼠标那么简单,它是一场信息、策略和网速的全面战争,直接决定你接下来一个学期的“人间疾苦”程度。

首尔大学的学术声誉不是吹的。根据最新的QS世界大学排名,SNU稳居全球前50,是韩国当之无愧的学术殿堂。这意味着这里的课程硬核程度超乎想象。我认识一个交换生朋友,他在欧洲顶尖大学能轻松拿到A的水平,来SNU第一个学期,看着成绩单上的几个C+,怀疑人生到想买机票回家。

我的第一个学期就吃了大亏。我凭着一腔热血,选了三门听起来特别高大上的专业核心课,外加一门韩国史。心想,来都来了,肯定要学点真东西。结果开学第二周我就崩溃了。一门课每周要读完一本英文专著,另一门课的教授是出了名的“论文杀手”,还有一门课的小组作业从第一周就开始了。那段时间,我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五个小时,不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就是在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传说中凌晨四点的中央图书馆(관정도서관)是什么样子?不用传说,我几乎天天见。

所以,怎么避坑?

第一,成为情报大师。在韩国上大学,你必须知道一个叫“Everytime”(에브리타임,简称에타)的神器。这是一个大学社区App,里面有课程评价板块。在选课前,把所有你感兴趣的课程代码输进去,就能看到前辈们血泪交织的评价。这些评价非常具体,会告诉你:教授的给分风格(是“学分天使”还是“学分屠夫”)、作业量大小、有没有小组作业、考试是开卷还是闭卷、点不点名。相信我,花半天时间研究“에타”,比你开学后花半个学期后悔要值得多。

比如,你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评价:“교수님은 정말 좋으신데, 학점은 짜요.”(教授人真的很好,但给分很抠门。)或者“팀플 지옥, 발표 3번, 무임승차 조심.”(小组作业地狱,3次发表,小心免费搭车的组员。)这些信息就是你的救命稻草。

第二,学会“营养搭配”。不要一个学期全选硬核的专业课。一个健康的课表,应该是“两硬带两软”。一两门是必须啃下来的专业必修,另外搭配一两门你真正感兴趣、作业量又相对轻松的教养课(교양)。SNU的教养课五花八门,从“葡萄酒文化入门”到“电影艺术的理解”,总有一款适合你。这些课程不仅能帮你平衡学业压力,还能让你认识不同专业的同学,拓宽视野。

我大三时就学聪明了,选了一门“神课”——音乐剧赏析。每周就是看一部经典的音乐剧录影,期末写一篇感想。那是我整个学期最放松的两个小时,也让我在被专业课论文折磨得不成人形时,有了一点喘息的空间。记住,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

第二道坎:让人又爱又恨的“小组作业”

如果说选课是入门级挑战,那小组作业(조별과제)就是每个在韩留学生都必须渡的“劫”。在韩国大学文化里,小组合作被看作是培养沟通和协作能力的重要方式,所以它的占比非常高,有时甚至能占到一门课最终成绩的30%-50%。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你永远不知道你的组员是“大神”还是“巨坑”。我亲身经历过最糟心的一次小组作业,我们组一共四个人,一个从第一次开会后就人间蒸发,只在提交前一天凌晨三点发来一句“我能做什么?”;另一个是“意见领袖”,对别人的想法一概否定,但自己又提不出建设性方案。最后,几乎是我和另一个韩国同学两个人扛下了所有。那两周,我们天天在咖啡馆熬到关门,感觉自己不是在读大学,而是在开一个濒临破产的创业公司。

根据韩国一个求职网站在2023年对大学生的调查,超过75%的学生认为小组作业是大学里压力最大的事情之一,而“无임승차”(免费搭车)的组员是压力的首要来源。所以,这不是你一个人的痛苦,这是普遍现象。

那怎么在这种“社会丛林”里活下来,甚至活得更好?

首先,开局就要掌握主动权。第一次小组会议至关重要。别不好意思,一定要把所有事情摊在桌面上说清楚。谁负责哪个部分(자료조사/PPT제작/발표 - 资料搜集/PPT制作/发表),每个部分的小Deadline是什么时候,用什么工具协作(Google Docs是神器!),沟通渠道是什么(建个KakaoTalk群组)。最好当场就做个简单的分工表,让每个人确认。这不叫斤斤计较,这叫专业。把丑话说在前面,能避免后期无数的麻烦。

其次,学会和“大神”合作,而不是嫉妒。在SNU,你身边真的卧虎藏龙。你会遇到那种GPA常年4.0以上,逻辑清晰、执行力爆表的“学霸”。和他们一组,一开始可能会压力很大,感觉自己跟不上。但请把心态放平,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观察他们是怎么搜集资料的,怎么搭建PPT框架的,怎么在发表时清晰地表达观点的。主动承担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多问“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展现出积极的态度。一次愉快的合作,不仅能让你这门课拿到高分,这位“大神”同学未来可能就是你重要的人脉。

最后,如果真的遇到了甩手掌柜怎么办?先礼后兵。先在群里礼貌地@他,问问进度。如果没回应,可以私聊。如果还是不行,就要联合其他组员,在必要的时候向教授或助教(TA)反映。关键是要保留证据,比如聊天记录、分工文件。很多教授会设置一个“组员贡献度互评”的环节,这就是你反击的武器。不要因为觉得是“打小报告”就忍气吞声,你的学分是你用时间和精力换来的,不该为别人的懒惰买单。

第三道坎:如何与“云端”的教授有效沟通

在韩国,教授(교수님)的地位非常受人尊敬,这源于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师道尊严。所以,很多留学生,包括我自己,一开始都觉得教授们是“生活在云端”的人物,高冷、严肃,不敢轻易接近。

我第一次鼓起勇气去敲我导师办公室的门,心脏都快跳出来了。结果,教授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问了句“무슨 일이야?”(什么事?),我就紧张到把准备好的问题忘了一半。那次经历让我对“Office Hour”产生了心理阴影。

但随着年级升高,特别是开始准备毕业论文时,我才意识到,和教授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是顺利毕业的关键,甚至比你熬夜看多少书都重要。你的教授不仅是给你打分的人,他更是你学术道路上的引路人、你未来职业生涯的推荐人。

那么,怎么打破这层看不见的墙?

第一,你的邮件就是你的名片。给教授发邮件,千万不能像平时跟朋友聊天一样随意。一封专业的邮件,应该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 清晰的标题:[课程名称] 你的学号 你的名字 - 关于XXX的提问。例如:[经济学原理] 2021-12345 김철수 - 关于期中论文主题的提问。

  • 礼貌的称呼和开场:一定要用“OOO 교수님께”(致OOO教授),然后简单自我介绍。

  • 简洁明了的内容:直接说重点。如果你有问题,最好先说明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做了哪些努力。“教授您好,关于您上周提到的A理论,我阅读了您推荐的B文献,但对其中C观点还是不太理解,特别是......” 这表明你经过了独立思考,而不是把教授当搜索引擎。

  • 礼貌的结尾:以“감사합니다”(谢谢)和你的署名结尾。

一封得体的邮件,能给教授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第二,把Office Hour变成黄金一小时。不要毫无准备地就去办公室。去之前,把你的问题具体化、清单化。比如,不要问“教授,我的论文该怎么写?”,这是一个会让任何教授都头疼的开放式问题。你可以问:“教授,我的论文主题想聚焦在A和B的比较上,目前我找到了C和D两方面的资料,您觉得这个切入点是否可行?或者我应该更关注哪个方面?”

带着思考去提问,教授会觉得你是一个主动学习的学生,也更愿意花时间指导你。我后来和我的指导教授混熟了,他告诉我,他最怕的就是那些来了之后一言不发,或者只会说“我不知道”的学生。

首尔大学的教授很多都是各自领域的顶级专家,他们手上的资源和信息远超你的想象。我有个同学,就是因为在Office Hour和教授聊得投机,教授觉得他很有想法,主动把他推荐给了一个业界知名的研究所实习。所以,别害怕,勇敢地去敲那扇门,门后面可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终极Boss:让人头秃的毕业论文

终于来到了最后一关——毕业论文。这是一场持续半年到一年的漫长战役,考验的不仅是你的学术能力,更是你的时间管理能力、抗压能力和信息搜集能力。

到了大四,你会发现身边所有人都开始谈论“논문”(论文)这个词,空气中都弥漫着焦虑的味道。看着空白的Word文档,感觉自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这种感觉我至今记忆犹新。那段时间,失眠、脱发都是家常便饭,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不适合做研究,能不能顺利毕业都是个未知数。

但现在回过头看,毕业论文就像一座必须翻越的山,虽然过程艰辛,但翻过去之后,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以下是我用“半条命”总结出的“续命”指南:

第一,选对导师,成功一半。选择指导教授,比选恋爱对象还要谨慎。不要只看教授的学术名气,更要打听他的指导风格。有些教授是“放养型”,给你极大的自由度,但可能几个月都见不到一面;有些是“圈养型”,每周都要开会汇报进度,压迫感极强。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是哪种风格适合你。可以通过“에타”、通过系里的学长学姐去打听。一个愿意并且有时间指导你的教授,是你在论文苦海中的灯塔。

第二,把大象切成小块。不要总想着“我要写一篇1万字的论文”,这个目标会把你压垮。你需要做的,是把它分解成无数个可执行的小任务。比如:

  • 第一周:确定大致方向,和导师沟通,阅读5篇相关领域的综述文章。

  • 第二周:细化研究问题,拟定一个初步的大纲。

  • 第三周:开始文献综述部分的写作,目标每天500字。

当你每天都能完成一个小目标时,那种成就感会驱散你的焦虑,让你有动力继续下去。可以使用一些项目管理工具,比如Trello或者Notion,来追踪你的进度。

第三,善用学校的“军火库”。SNU为了帮助学生,提供了海量的资源。中央图书馆不仅藏书丰富,还经常举办关于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和学术写作的讲座。学校的写作中心(글쓰기교실)提供一对一的论文指导服务,你可以预约专业的老师帮你修改论文的结构和逻辑。这些资源都是免费的!不去用简直是暴殄天物。

第四,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论文季最可怕的不是写作本身,而是孤独和自我怀疑。找一个“论文战友”吧!你们可以不是一个专业,但可以约好每天在同一个地方写作,互相监督,互相打气。中午一起吃个饭,吐槽一下自己的导师,分享一下新发现的资料。这种“革命友谊”能极大地缓解心理压力。我当时就是和一个法学院的朋友结成了“论文同盟”,我们把那段日子戏称为“在图书馆服刑”,虽然辛苦,但因为有彼此的陪伴,也多了很多笑声。

当你在无数个深夜,终于敲下最后一个句号,生成参考文献列表,点击打印的那一刻,你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和自豪。那本厚厚的论文,不仅仅是你的毕业凭证,更是你在这所顶尖学府里,用青春、汗水和智慧浇灌出的果实。

写到这里,好像说了太多“难”的地方。但我想告诉你的是,首尔大学的四年,带给我的绝不仅仅是这些挑战。

我还记得,在小组作业中遇到的那位韩国同学,后来成了我最好的朋友之一,我们一起探索了首尔无数个犄角旮旯。我还记得,那位起初觉得很严肃的教授,在我毕业时,认真地为我写了推荐信,并告诉我“你做得很好”。我还记得,写完论文的那个晚上,我和朋友跑到冠岳山顶,看着山下的万家灯火,觉得这几年的所有辛苦,都值了。

毕业难吗?难。但正是这些“难”,才让你成长,让你变得更坚韧、更独立、更懂得如何与这个复杂的世界相处。它会筛选掉你的浮躁,磨练你的心性,最终把你塑造成一个更好的人。

所以,如果你正拿着Offer瑟瑟发抖,或者正在为一篇论文而苦恼,别怕。这条路,我们这些前辈都走过。你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有被解决的办法。大胆地去尝试,去求助,去拥抱那些挑战吧。因为当你最终戴上那顶属于SNU的学士帽时,你会发现,你收获的,远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

加油,你一定可以!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96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