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新加坡才懂,这里简直是女孩的天堂

puppy

来新加坡之前,我也和很多姐妹一样,心里有点小忐忑。但来了才发现,这里简直是写着女孩子名字的天堂!半夜从图书馆独自走回宿舍,心里那叫一个踏实,安全感直接拉满。这里不止有安全,生活也超治愈:城市干净得像个大花园,周末约上朋友去圣淘沙吹吹海风,或是在国家美术馆逛一下午,累了随时能找到各国地道美食。身边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每天都在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如果你也向往一种既能安心学习、又能自在探索的生活,那这篇文章你可千万别错过啦!

给姐妹们划重点:新加坡留学幸福感清单
极致安全感:深夜独自回家?完全没在怕的!全球数一数二的安全指数,让你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学习和享受生活上。
花园城市治愈力:随处可见的绿植和干净到发指的街道,心情不好时出门走走,感觉整个城市都在给你做SPA。
味蕾不委屈:从米其林小贩到各国地道餐厅,你的中国胃和探索欲都能被满足,再也不用担心“吃不惯”的问题。
周末不无聊:逛展、看海、徒步、蹦迪……小小的岛国,藏着大大的惊喜,每周都能解锁新玩法,留学生活绝不单调。
全球朋友圈:身边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小组作业就是一场小型“联合国会议”,思维碰撞的火花超有趣!

哈喽,lxs.net的姐妹们,你们好呀!

还记得我刚拿到新加坡学校offer的那天,兴奋地给我妈打电话,结果电话那头,我妈的喜悦只持续了三秒,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灵魂拷问:“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去那么远的地方,安不安全啊?晚上敢出门吗?会不会被欺负啊?”

说实话,挂了电话,我心里也犯嘀咕。那些在电影里看到的、新闻里读到的关于海外生活的种种,或多或少在我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我甚至已经做好了“晚上八点后绝不出门”“随时攥着手机准备报警”的心理建设。

直到我真正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有一次期末赶论文,我在学校图书馆待到了快闭馆,凌晨11点多才往宿舍走。走在路上,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耳机里放着轻快的音乐,手里捧着一杯温热的奶茶,心里想的是待会儿要不要再看一集剧,而不是紧张地四处张望,或者把手插在口袋里,假装随时能掏出什么“防身武器”。

那条路不算长,但路灯把每一寸都照得亮如白昼。偶尔有几个和我一样刚从图书馆出来的学生慢悠悠地走着,还有夜跑的人从身边经过。那一刻,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到近乎奢侈的安全感,像暖流一样包裹了我。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妈担心的那些问题,在这里根本就不是问题。新加坡,这个地方,简直是为我们女孩子量身打造的天堂!

安全感,是新加坡给女孩最硬核的宠爱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最核心,也最让家人挂念的“安全感”。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在新加坡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体验。

在新加坡的大学咖啡馆里,你会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景象:很多同学会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钱包直接放在桌上占座,然后人就跑去点餐或者上厕所了,全程泰然自若,完全不担心东西会丢。刚开始我简直惊呆了,在国内这想都不敢想。后来我也慢慢习惯了,有次我的Kindle落在食堂,过了一个多小时想起来,跑回去一看,它还安安静静地躺在原来的位置上。

这种“路不拾遗”的安全感,是有数据支撑的。我特地去查了一下,在盖洛普发布的《2023年全球法律与秩序报告》中,新加坡以96分的高分再次蝉联榜首,成为全球居民安全感最高的国家。这意味着,这里的居民,尤其是女性,认为自己在深夜独自走在街上是安全的。这个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它转化成了我们每个留学生的日常:是你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参加晚上的社团活动,是你可以看完一场深夜电影再悠闲地坐地铁回家,是你可以在灵感迸发时随时去24小时自习室,而不用担心回程路上的安全问题。

新加坡的犯罪率极低,这背后是一套严密的法律体系和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几乎每个路口、每栋组屋楼下、每辆公交车和地铁车厢里,都有高清摄像头在“默默守护”。虽然有人会觉得这缺乏隐私,但对于我们来说,这种“被看见”反而成了一种保护。它大大震慑了潜在的犯罪行为,让我们在公共空间里感到无比安心。

所以,当你的家人再为你担心时,你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你选择了一个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在这里,你可以卸下防备,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探索这个美丽的世界中去。

生活在花园里,连呼吸都是治愈的

如果说安全感是新加坡的“硬实力”,那它的“软实力”就是能把人彻底治愈的环境。

来之前,我对“花园城市”这个称号还没什么概念,来了之后才发现,这真不是吹的。新加坡的绿化覆盖率高得惊人,据说接近50%。这不仅仅是指有几个大型的公园,而是那种“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体验。从市中心高耸的写字楼,到我们学校的教学楼,墙壁上都可能爬满了绿色的藤蔓。道路两旁永远是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热带植物,人行道上空还有专门的“绿色走廊”(Covered Linkway),既遮阳又挡雨,还赏心悦目。

这里的干净程度也常常让我怀疑人生。街道上几乎看不到一点垃圾,不是因为清洁工24小时待命,而是因为大家早已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习惯。毕竟,在这里乱丢垃圾的罚款可能会高达2000新币(约合人民币一万多),这种“痛感”足以让任何人养成好习惯。这种极致的洁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心情。在一个窗明几净、空气清新的环境里学习和生活,烦躁感都会少很多。

周末的时候,我和朋友们最常做的,就是去探索这座“大花园”。我们可以去新加坡植物园(Botanic Gardens),这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在天鹅湖边看来来往往的人们野餐;也可以去麦里芝蓄水池(MacRitchie Reservoir),走一次惊险又有趣的树梢吊桥,假装自己在热带雨林里探险;或者只是简单地在东海岸公园(East Coast Park)租一辆自行车,沿着海岸线骑行,感受海风拂面的惬意。

这种随时能与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对于平衡紧张的学业压力来说,真的太重要了。当你被一个复杂的公式或者一篇难写的论文搞得焦头烂额时,下楼跑跑步,看看周围的绿树红花,深呼吸一口,感觉整个世界都明亮了。

喂饱你的中国胃,也满足你的好奇心

对于我们中国留学生来说,“吃”绝对是头等大事。来之前我最怕的就是吃不惯,天天汉堡薯条我可受不了。来了新加坡,我发现我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这里简直是美食爱好者的天堂,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既有“中国胃”又有“世界心”的吃货来说。

新加坡的饮食文化核心,是遍布全岛的“小贩中心”(Hawker Centre)。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物美价廉的开放式美食广场,里面有几十上百个摊位,囊括了中式、马来式、印度式等各种风味。2020年,新加坡的小贩文化还被成功列入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见其地位之高。

在这里,你可以花上大概5-8新币(约25-40人民币),就吃到一顿非常丰盛的正餐。比如最经典的海南鸡饭,鸡肉滑嫩,米饭喷香;还有浓郁的叻沙(Laksa),椰浆和香料的混合让人欲罢不能;或者来一盘炒粿条,锅气十足。而且,很多摊位都是几十年甚至传了好几代的老字号,其中一些甚至还摘得了米其林推荐,比如“了凡香港油鸡饭面”,是全球最便宜的米其林一星餐馆之一。

除了小贩中心,这里的餐饮选择也极其多元。想家的时候,随时可以找到正宗的川菜馆、火锅店、东北饺子馆。我和朋友们就经常在考完试后去搓一顿海底捞,服务和味道都和国内没差。周末想换换口味,可以去小印度的蕉叶餐厅吃一顿手抓饭,或者去甘榜格南的阿拉伯街区尝尝地道的中东烤肉和水烟。想小资一下,那些藏在巷子里的brunch店、精品咖啡馆和甜品店,也足够你打卡一整年。

这种多元的美食环境,不仅让我们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也成了一种有趣的社交方式。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一起吃饭,每个人都能在小贩中心找到自己喜欢的食物,然后坐在一起分享,聊各自国家的饮食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棒的跨文化交流。

一张交通卡,带你轻松玩转全岛

新加坡虽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好玩的地方散落在全岛各处。而支撑我们这些“穷学生”四处探索的,就是它那套高效、便捷又便宜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里的地铁(MRT)网络四通八达,几乎覆盖了所有主要的生活区、商业区和景点。地铁站和车厢都非常干净、凉爽,指示清晰,而且运营时间很长,周末还会延长,对于喜欢夜生活的同学来说非常友好。我最喜欢的一点是,地铁的换乘设计非常人性化,很多时候你只需要走到站台对面就能换乘另一条线,完全不用像在国内某些城市一样,换乘一次感觉像走了一公里。

根据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的数据,超过60%的新加坡居民日常出行会选择公共交通。这得益于它的高效率和可负担性。用一张EZ-Link交通卡或者直接刷你的银行卡,坐一次地铁的费用通常在1-2新币之间,比打车便宜太多了。而且,学生还可以申请专属的月票(Concession Pass),享受更优惠的价格。

有了这么方便的交通,我们的活动半径被无限扩大。这周我们可以约着去西边的裕廊飞禽公园看鸟类表演,下周就可以坐地铁到南端的港湾站,转个捷运上圣淘沙岛享受阳光沙滩。想去逛街?乌节路上的各大商场地铁直达。想看艺术展?市政厅站出来就是国家美术馆和亚洲文明博物馆。

这种“说走就走”的底气,让留学生活变得更加自由和精彩。你不需要依赖任何人,只要有一张交通卡和一部手机地图,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城市探险家,去发现这个国家隐藏在各个角落里的美好。

在这里,你的世界观每天都在被刷新

留学,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宝贵的,是打开眼界,看到一个更多元的世界。新加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大熔炉,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绝佳的平台。

新加坡的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等高校,国际学生的比例都相当高。走在校园里,你能听到英语、中文、马来语、泰米尔语等各种语言。我的很多课程小组,成员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比如德国、印度、韩国、马来西亚。一开始,我们确实会因为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产生一些小摩擦,但磨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学习、拓宽视野的过程。

我记得有一次和德国同学做项目,我习惯了先做再说,边做边改,而他坚持要在一开始就把所有细节、分工、时间线都规划得清清楚楚,为此我们争论了很久。但最后,我发现他的严谨和规划能力,确实让我们的项目效率更高,避免了很多返工。而他也从我这里学到了一些灵活性和“干就完了”的执行力。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远比书本上的理论来得生动和深刻。

新加坡的社会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典范。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和其他族裔(Others)共同生活在这里,形成了独特的CMIO(Chinese, Malay, Indian, Others)模式。政府将华人的春节、马来人的开斋节、印度人的屠妖节都定为公共假期,整个社会都会庆祝这些节日。你可以亲身参与到不同族裔的节庆活动中,去牛车水看舞龙舞狮,去芽笼士乃集市感受开斋节的热闹,去小印度欣赏屠妖节的璀璨灯饰。这些体验让你真正理解了什么叫“求同存异”和“文化共荣”。

在这样的环境里,你会自然而然地变得更加包容和开放,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也更容易交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建立起一个国际化的人脉网络。这笔财富,将会让你受益终生。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正在犹豫和观望的姐妹们,新加坡真的是一个非常适合女孩子开启独立生活、安心求学的地方。

当然,这里的生活成本不低,学业压力也很大,偶尔你也会感到孤独和想家。但请你相信,当你深夜走在明亮的街道上,心里充满安全感时;当你在干净的公园里,被满眼绿色治愈时;当你在小贩中心,用一碗热腾腾的叻沙温暖你的胃时,你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所以,勇敢一点,别让那些想象出来的恐惧束缚住你的脚步。来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更独立、更强大、也更快乐的自己。别只是把留学当成一段学习的经历,更要把它当成一场人生的探险,尽情去体验,去感受,去创造属于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新加坡故事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18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