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阴盛阳衰?真相在这里!

puppy

留学圈里是不是总流传着英国大学“阴盛阳衰”的说法?一看官方数据,女生比例确实超过了男生,感觉好像是真的哦。但先别急着下结论!真相远比一个简单的数字复杂。其实,不同专业、不同学校的性别比例天差地别。文科社科专业可能确实是女生的天下,但转头看看工程、计算机这类专业,男生照样是主力军。这不仅关系到你的学习氛围,甚至还影响着你的社交圈和未来的职业选择。想知道你心仪的专业究竟是“和尚庙”还是“女儿国”吗?这篇文章就带你扒一扒数据背后的真实情况,帮你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小编悄悄话:这篇文章你将看到……
1. 英国大学整体性别比例的最新官方数据,看看“阴盛阳衰”是不是真的。
2. “女儿国”重灾区:艺术、教育、传媒等专业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3. “和尚庙”集中营:工程、计算机、物理专业的男生们还好吗?
4. 性别比例到底如何影响你的学习体验、小组作业和社交生活?
5. 手把手教你如何查询心仪大学和专业的具体性别比例,不做“冤大头”。

还记得去年夏天,我陪表妹去参加留学教育展的场景。那场面,简直是人山人海。表妹揣着她的A-level成绩,目标明确——G5大学的心理学专业。我们挤到一个名校咨询台前,一个刚从UCL心理学毕业的学姐正在热情地答疑。

表妹激动地问了一堆关于课程设置、申请难度的问题后,突然话锋一转,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学姐,我听说……你们专业是不是一个班三十个人,只有两三个男生啊?”

学姐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然后无奈地点点头:“差不多吧,我们那届小组作业,为了找个男生凑数都得跨组‘借’。习惯了就好,就当提前体验‘女儿国’了。”

一句话,把表妹给问懵了。她一直以为留学生活是那种帅哥美女云集,天天开party的精英画风,没想到现实可能是一头扎进“女生堆”,连小组讨论都找不到一个不同的声音。这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大学和专业的性别比例,这个看似八卦的话题,其实悄悄影响着每个留学生的学习氛围、社交圈子,甚至是未来几年的生活状态。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扒一扒,英国大学传说中的“阴盛阳衰”,到底是真是假?

英国大学总体概况:女生真的比男生多吗?

我们先来看个宏观数据,不玩虚的。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最新数据(通常是2021/22学年的数据最为完整),在英国读大学的学生中,女性的比例确实超过了男性。

数据显示,当年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注册的学生中,女性占了57.5%,而男性只有42.4%(剩下的一小部分为其他性别认同或未公开)。你看,从总数上来说,“阴盛阳衰”这个说法,好像真的有那么点道理。女生们在学术的道路上,确实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还多。

但如果你看到这里就觉得“哦,原来英国大学就是女生多”,然后关掉页面,那你可就亏大了。这个总数就像一张被过度磨皮的美颜照片,隐藏了太多细节。真相是,这个平均数是被各个专业的极端比例给“平均”出来的。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之间的性别比例,差距大到你无法想象。下面,我们就把这张照片“反向磨皮”,看看最真实的画面。

“女儿国”巡礼:这些专业,女生是绝对的主力

如果你选择了下面这些专业,恭喜你,大概率会体验到被一群优秀姐妹包围的快乐(或者烦恼)。在这些领域,女性学生比例高得惊人,男生绝对是“稀有物种”。

1. 教育学 (Education & Teaching)

这绝对是“女儿国”里的“皇宫”。在英国,从事教育行业的女性比例一直非常高。根据HESA的数据,教育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女性比例通常高达80%以上。比如在UCL的教育学院(IOE),这个全球顶尖的教育研究机构,你走进任何一间教室,看到的景象都可能是一片“娘子军”。我一个在爱丁堡大学读教育学的朋友吐槽,他们班25个人,只有1个男生,每次小组讨论,那个男生都会被五六个小组同时“哄抢”,因为大家都觉得需要一个“男性视角”。

2. 护理与健康相关学科 (Subjects allied to medicine)

这个大类涵盖了护理、营养学、物理治疗、心理学等。除了传统的医学(Medicine)专业性别比例相对均衡外,其他辅助医疗的学科几乎是女性的天下。特别是护理学(Nursing),女性比例超过85%是家常便饭。在曼彻斯特大学或者伦敦国王学院(KCL)这些拥有顶尖护理学院的大学里,男护士学生绝对是国宝级的存在,备受老师和同学的“关爱”。

3. 心理学 (Psychology)

就像我表妹担心的那样,心理学也是一个女生比例极高的专业。这个领域的女性学生占比通常在75%-80%左右。为什么呢?一种普遍的看法是,心理学需要大量的共情、沟通和细致的观察能力,这些特质在传统观念中更偏向于女性。所以,如果你在巴斯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这些心理学强校学习,课堂上清一色都是女孩子在热烈讨论弗洛伊德,千万不要惊讶。

4. 艺术与设计 (Art & Design)

伦敦艺术大学(UAL)、格拉斯哥艺术学院(GSA)……光听这些名字,就感觉充满了文艺和浪漫气息。事实上,这里也确实是美女如云的地方。在时装设计、纯艺、平面设计等专业,女性学生比例常常超过70%。这里的学习氛围非常活跃,充满了创造力和感性思维,但小组合作时,一群艺术家凑在一起,有时候也可能因为审美差异而“打起来”,这时候如果有个逻辑清晰的男生来做协调,或许会顺利很多。

5. 传媒与文学 (Media & Literature)

华威大学的英国文学、拉夫堡大学的传媒,这些都是留学生中的热门选项。而这些专业,同样是女生的聚集地。女性在语言、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上似乎有天然的优势,使得她们在这些领域如鱼得水。一个在利兹大学读传媒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专业做新媒体项目,策划、文案、运营、公关,几乎每个环节都是女生在挑大梁,仅有的几个男生主要负责扛摄像机和后期剪辑,分工异常“和谐”。

“和尚庙”探秘:欢迎来到男生的世界

聊完了“女儿国”,我们再把镜头转向另一边。如果你是个女生,并且对以下这些专业感兴趣,那你可要做好成为“班花”甚至“院花”的准备了,因为在这里,男生才是绝对的主导。

1. 工程学 (Engineering)

这可以说是“和尚庙”的典型代表。无论是机械工程、土木工程还是电子电气工程,男生的比例都高得吓人,通常会超过85%。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和剑桥大学的工程学院,可以说是全英顶尖“和尚庙”。我认识一个在帝国理工读机械工程的女生,她说她们系150个学生,女生只有不到20个。好处是,你永远不用担心没人帮你搬东西、修电脑;但坏处是,小组讨论时,周围一群男生讨论的可能是某个引擎参数或者编程算法,思维方式非常直接和理性,你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这种“钢铁直男”的沟通风格。

2. 计算机科学 (Computer Science)

“程序猿”大军,不用多说,主力必然是男性。在牛津、剑桥、爱丁堡、UCL这些计算机科学的重镇,CS专业的男女比例通常在8:2甚至9:1。一个在曼大学CS的学长开玩笑说,他们上课的阶梯教室,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格子衫的海洋”。女生在这里绝对是“重点保护对象”,无论做project还是写代码遇到bug,总会有一群热心的男生愿意伸出援手。不过,这种环境也可能带来一些无形的压力,有些女生会感觉自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不逊于男生。

3. 物理与天文学 (Physics & Astronomy)

探索宇宙奥秘的学科,似乎也更吸引男性的目光。在杜伦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这些物理学强校,男生比例同样居高不下。课堂上讨论的话题可能是量子力学或者弦理论,充满了抽象的逻辑和复杂的数学公式。这里的女生,个个都是学霸中的学霸,她们用实力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

4. 数学 (Mathematics)

虽然不像工程和计算机那么极端,但数学专业依然是男性占多数的领域,比例大概在6:4到7:3之间。在华威大学、剑桥大学的数学系,你能看到无数为数学痴狂的“大神”。这里的学习强度非常大,思维的碰撞非常激烈,如果你热爱逻辑和推理,无论男女,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不高不低刚刚好:那些性别均衡的“风水宝地”

当然,不是所有专业都这么极端。还有很多热门专业,男女比例相对均衡,大家可以和谐共处,共同进步。

1. 商科 (Business & Management)

作为留学生申请的最大热门,商科可以说是最均衡的领域之一。无论是会计、金融还是市场营销、管理学,男女比例基本能维持在5:5左右的黄金比例。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华威商学院(WBS)等顶尖商学院,你能看到穿着正装、自信满满的男生和女生一起做case study,一起参加商业竞赛。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培养全面的商业思维,因为你可以听到来自不同性别的多元化视角。

2. 法律 (Law)

法律专业也越来越趋向于性别平衡。在牛津、剑桥、UCL的法学院,女性学生的比例甚至略高于男性。法律要求严谨的逻辑、出色的口才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这些特质在男女身上都有体现。在模拟法庭上,你可以看到男生和女生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充满了智慧的火花。

3. 经济学 (Economics)

经济学介于商科和数学之间,既需要严谨的数理分析,也需要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因此,它的性别比例也比较均衡,男生比例可能略高一些,但总体差距不大。在LSE或UCL的经济系,你会发现课堂上既有擅长模型的数学学霸,也有关注政策的社科达人,男女生各展所长。

4. 生物科学 (Biological Sciences)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领域,从整体上看,女性学生比例略高。但如果细分到下面的专业,比如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可能男生多一些,而生态学、动物学可能女生更多。总的来说,这是一个对所有人都非常友好的学科。

所以,性别比例到底对你有什么影响?

聊了这么多数据,你可能会问: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关系可大了!

首先是学习氛围和思维模式。在一个女生占绝大多数的文科课堂,讨论可能会更偏向于感性和细节,充满共情。而在一个男生为主的工科小组,沟通方式可能更直接、结果导向,注重逻辑和效率。这两种氛围没有好坏之分,但你需要想清楚,自己更适应哪一种?或者你是否愿意挑战自己,去适应一种全新的思维环境?

其次是社交圈和人脉网络。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建立友谊和未来人脉的平台。在一个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环境里,你的同性朋友可能会很多,但接触异性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不仅关系到大家喜闻乐见的“脱单”问题,也关系到你未来的人脉广度。比如,一个学设计的女生,如果能多认识一些学计算机的男生,或许就能在未来的创业路上一拍即合。

最后,它还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职业认知。长期处于一个单一性别的环境中,你可能会不自觉地接受某些职业的性别刻板印象。比如,一个读护理的男生,可能会不断被问“为什么一个大男人要来做这个?”。一个读工程的女生,也可能在求职时面临“这个岗位不适合女性”的偏见。了解你所在专业的性别比例,能让你对这些潜在的挑战有更清醒的认识,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写在最后:别让数字绑架你,但要让它帮助你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让你用性别比例来决定自己的专业。选专业,最重要的永远是你的兴趣和热情。一个热爱编程的女生,不应该因为CS专业男生多就放弃;一个天生有爱心的男生,也完全可以在护理领域发光发热。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告诉你,在做出选择之前,多做一个小小的功课。去学校官网看看学院的学生数据报告(很多学校会公布),去The Student Room这样的论坛上问问学长学姐,或者在社交媒体上找找相关专业的博主。了解你即将进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种成熟的体现。

最终,无论你走进的是“女儿国”还是“和尚庙”,或是男女均衡的“理想乡”,真正决定你留学体验的,是你自己的态度和努力。是选择被环境同化,还是在环境中保持自己的独特性,甚至去改变它?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你自己的手里。

所以,大胆地去追你所爱吧!只是别忘了,提前看看前方的“地图”,总能让你走得更稳、更远。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862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