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只搜排名!坎特伯雷大学真实体验

puppy

还在对着排名榜,纠结坎特伯雷大学到底怎么样?排名只是冷冰冰的数字,但留学生活可是热气腾腾的每一天啊!这里没有官方宣传,全是学长学姐掏心窝子的大实话:聊聊坎大的教授是不是真的那么平易近人,作业和考试的真实难度到底如何,还有在“花园城市”基督城的生活节奏究竟有多舒服。我们不谈虚的,就讲讲上课的感受、交朋友的经历,以及如何在南阿尔卑斯山的美景中找到学习和玩乐的平衡点。想知道排名之外最真实的UC体验吗?这篇学长的亲身分享,或许能帮你做出不后悔的选择。

学长温馨提示
哈喽,未来的学弟学妹们!这篇文章全是我的个人体验和“非官方”情报,可能会带点主观色彩。数据部分我尽力查了最新信息,但物价、政策这些东西随时会变,大家最终还是要以官方信息为准哈。这篇“吐槽”+“安利”文,希望能给你一个排名之外的、有温度的参考。

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下午,阳光很好,我却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大学排名,感觉自己的未来就像一道复杂的数学题。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简称UC),这个名字在QS世界大学排名榜上常年徘徊在250-300名左右,一个不高不低、略显尴尬的位置。我的鼠标在它和另一个排名高几十位的学校之间来回移动,心里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选排名高的,说出去好听!”“可是坎特伯雷在南岛,风景绝了!”

最后,一张基督城植物园秋天落叶满地的照片,让我鬼使神差地递交了申请。当时我想,大不了就是去一个“好山好水好寂寞”的地方读个书呗。但几年后的今天,当我坐在UC标志性的中央图书馆(Puaka-James Hight Building)里,窗外是广阔的草坪和远处的雪山,我才真正明白,留学这场修行,排名那个冷冰冰的数字,真的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一个注脚。你每天打交道的,是活生生的人,是热气腾腾的咖啡,是写到凌晨三点的论文,也是周末说走就走的旅行。所以,别只盯着排名了,让我带你看看,真实的坎大,到底是什么样。

教授真的会理你吗?聊聊UC的学术氛围

出国前,我们总听说国外的教授很nice,上课氛围很轻松,但心里总会犯嘀咕:真的假的?一个教授带那么多学生,能记得住我这个亚洲面孔就不错了。尤其是在新西兰这样一个以“佛系”著称的国家,老师会不会也很“放养”?

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UC的教授,比你想象中更“接地气”。这里的师生比大概是1:17(根据2023年的数据),这意味着小班教学是常态,尤其是在专业课和高年级课程中。你不是一个学号,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教授真的会认识你。

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大二时的一门工程力学课,授课的是一位叫Mark的教授,一个典型的Kiwi老头,总是穿着短裤和登山鞋来上课。那门课的期中项目是做一个小组课题,分析基督城某座桥梁的结构稳定性。我们小组卡在一个计算环节,怎么都想不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给他发了封邮件,小心翼翼地问他Office Hour(办公时间)能不能给我们一点提示。

结果,他秒回邮件:“我这会儿正好在办公室,你们直接过来吧。”我们几个冲到他办公室,他没直接告诉我们答案,而是拿起笔,在白板上帮我们一步步推演,还讲起了当年参与这座桥梁震后修复时的趣事。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就过去了,我们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听了一肚子“野史”。临走时,他还拍拍我们的肩膀说:“Good job, guys. Engineering is all about solving real-world puzzles.”

那一刻,我感觉他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更像个和蔼可亲的工头师傅,在带着我们这群小学徒。这种感觉,在国内的大课堂里是很难想象的。在UC,给教授发邮件,只要你礼貌客气,基本都会在24小时内收到回复。下课后冲上讲台围住老师问问题,也是司空见惯的景象。他们鼓励提问,甚至喜欢被挑战。你不需要担心自己的问题是不是“太蠢”,因为在这里,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远比所谓的“标准答案”更被珍视。

当然,学术压力也是实实在在的。UC的课程结构通常是Lecture(大课)+Tutorial(辅导课)/Lab(实验课)的组合。Lecture就是教授讲理论,而Tutorial和Lab才是真正“内卷”的地方。Tutorial通常由博士生或者助教(Tutor)带领,讨论上周的作业,或者做一些小组练习。这是你必须开口说话的地方,不然参与分可能就没了。Lab就更不用说了,尤其对于工科和理科生,泡在实验室是家常便饭,一份实验报告动辄几十页,查资料、做数据、写分析,一个都不能少。

考试也不是临时抱佛脚就能过的。UC的最终成绩一般由平时作业(Assignments)、期中考试(Mid-term test)和期末考试(Final Exam)共同构成,比例可能是30%-20%-50%。这意味着你整个学期都不能松懈。期末考试通常是在一个巨大的体育馆里,几百人一起考,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压力瞬间拉满。但好在,学校的学术支持系统非常完善。图书馆的Academic Skills Centre提供免费的论文修改、学习技巧指导服务,你甚至可以预约一对一的辅导。只要你肯学,永远有资源在帮你。

“花园城市”基督城,生活到底有多安逸?

聊完学习,我们再聊聊生活。选择坎大,就意味着选择了基督城(Christchurch)。这座南岛最大的城市,被誉为“花园城市”,但它也曾因2011年的大地震而满目疮痍。现在的基督城,是一座在废墟上重生、新旧交融的奇特城市。

这里的节奏,一个字——慢。你很少看到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市中心到了下午五点以后就变得异常安静。人们热衷于在雅芳河(Avon River)上撑篙,在海格力公园(Hagley Park)的草坪上野餐,或者在周末开着车去附近的萨姆纳(Sumner)海滩冲浪。这种“慢”,对于从国内一线城市来的我,一开始是有些不适应的,甚至觉得有点“无聊”。但时间久了,你才发现这是一种奢侈的幸福。

这种“慢”让你有时间思考,有时间感受生活。你不再被消费主义裹挟,不再需要用无尽的社交来填补空虚。你的快乐可以很简单:可能只是图书馆窗外的一抹夕阳,或者是自己动手做的一顿饭,又或者是周末和朋友在后院开的一场BBQ。

当然,安逸的生活也需要钱包支持。我们来算一笔账,看看在基督城当一名留学生,一个月大概要花多少钱(以2024年初的数据估算,单位为新西兰元NZD):

  • 住宿:这是开销的大头。住在学校宿舍,费用大概在每周NZ$250-400不等,包水电网和部分餐食。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校外合租(Flatting),在Ilam或Riccarton这些学校周边区域,一个单间的价格大约是每周NZ$180-250,水电网费用另算(每周约NZ$20-30)。

  • 餐饮:自己做饭是最省钱的方式。新西兰的超市主要有Pak'nSave(最便宜)、Countdown和New World。一周的伙食费,如果顿顿自己做,控制在NZ$80-120是完全可能的。偶尔下馆子,一顿饭人均NZ$20-40。

  • 交通:基督城不大,但没车还是有点不方便。很多学生会买一辆二手车,价格在NZ$3000-8000之间。如果不开车,可以办一张Metrocard学生卡,坐公交有折扣,单程大概NZ$2.10。校园附近租房的话,自行车或电动滑板车也是不错的选择。

  • 其他:通讯费每月NZ$40左右,还有一些娱乐、购物等杂项开销。综合算下来,一个比较节约的留学生,一个月的生活成本大概在NZ$1500-2000,也就是人民币7000-9500元左右。这个消费水平在新西兰属于中等偏下,比奥克兰要便宜不少。

再说说交朋友。在UC,融入当地圈子比想象中容易。关键是要主动。每年开学的O-Week(迎新周)是最好的机会。学生会UCSA会组织上百个社团招新,从滑雪、登山、辩论到电竞、烘焙,总有一个适合你。我当时就加入了徒步俱乐部(UC Tramping Club),认识了一群热爱户外运动的本地Kiwi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我们一起在南阿尔卑斯山里徒步、露营,在篝火旁聊着各自国家的文化,那种感觉棒极了。

Kiwi们普遍淳朴友好,但他们的社交方式比较直接。你不用拐弯抹角,想约他们去喝杯咖啡或者周末去爬山,直接开口问就行。他们喜欢真诚、有趣的人,只要你愿意敞开心扉,交到知心朋友并不难。别总待在华人圈子里,勇敢地跳出舒适区,你的留学生活会因此精彩百倍。

学习在书桌,灵魂在路上——UC的“隐藏福利”

如果说UC的学术和生活体验值80分,那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绝对能把总分拉到95分以上。这是任何排名都无法体现的“隐藏福利”。坎大坐落在新西兰南岛,而南岛,被誉为“上帝留给自己的后花园”,是极限运动和自然风光的天堂。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的留学生活,可以完美分裂成两种模式:周一到周五,你是埋头苦读的学术狗;周五下午到周日晚上,你可以变身成驰骋山野的探险家。

  • 往西开2小时,是亚瑟通道国家公园(Arthur's Pass National Park),你可以挑战各种难度的步道,感受高山鹦鹉(Kea)在你头顶盘旋的惊喜。

  • 往南开3小时,是蒂卡普湖(Lake Tekapo),那里的星空是世界级的黑暗保护区,夜晚的银河璀璨到让你失语。湖边的“好牧羊人教堂”更是每个来新西兰的人必打卡的圣地。

  • 再往南,就是大名鼎鼎的皇后镇(Queenstown)和瓦纳卡(Wanaka),蹦极、跳伞、滑雪、峡湾游船……你能想到的所有户外运动,这里应有尽有。

  • 北上,可以去凯库拉(Kaikoura)观鲸、看海豚,品尝最新鲜的龙虾。

这种便利性是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在奥克兰读书的同学,想来南岛玩一趟,得专门请假、买机票。而我们,可能就是一个普通周末,几个朋友一合计,租辆车加满油就出发了。学习压力大的时候,去山里徒步一天,出身汗,看看壮丽的风景,回来感觉整个人都“充电”满了,又能继续跟成堆的Due Date战斗。

这种学习与玩乐的平衡,是UC留学体验中最宝贵的部分。它教会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是如何管理时间,如何享受生活,如何在广阔的天地间找到自己的位置。你会发现,世界那么大,眼前的烦恼和焦虑,在南阿尔卑斯山的雪峰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你的格局和心态,会在一次次的旅行中,被悄然重塑。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热爱自然、喜欢户外、不甘于“两点一线”枯燥生活的人,那么坎特伯雷大学的这个“附加值”,绝对值得你把它在心中的排名调高几十位。

说了这么多,其实选择学校就像谈恋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合不合适。排名高的学校可能像一个光芒万丈的明星,人人都爱,但它不一定适合你。而像坎特伯雷大学这样的学校,它可能不那么耀眼,但它真实、从容,能给你提供一片宁静的土壤,让你在学术和生活中都找到自己的节奏,野蛮生长。

别再让排名绑架你的决定了。问问自己,你想要的留学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是想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感受都市的脉搏,还是想在雪山和湖泊的怀抱里寻找内心的平静?是想成为一个纯粹的做题家,还是想成为一个会学习、懂生活、敢探险的“玩家”?

想清楚这个问题,你的答案,或许就清晰了。毕竟,留学这几年,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把它花在自己真正热爱的地方,远比一个漂亮的排名数字,重要得多。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340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