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悄悄话:这篇文章你将看到 |
---|
✔️ 一所排名碾压众多985、冲进世界TOP 60的“宝藏”大学到底是谁? |
✔️ 它的学术实力有多硬核?和国内顶尖高校比比看! |
✔️ 留学成本有多香?一年学费+生活费可能不到10万人民币! |
✔️ 为什么说它是通往世界顶尖名校的“黄金跳板”? |
✔️ 真实的就读体验和申请干货,帮你打破信息差! |
“同学,你的offer都下来了吗?”
凌晨三点,我的微信对话框里弹出了好友小A的这条消息。不用猜也知道,这哥们儿又失眠了。过去的几个月里,小A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砸进了英国G5和澳洲八大的申请里,结果呢?不是拒信,就是杳无音信的等待。用他的话说,“感觉自己就像站在拥挤的独木桥上,前面的人过不去,后面的人拼命往前挤,随时都可能掉下去。”
这种焦虑,相信每个正在申请季的老铁都懂。我们习惯性地把目光锁定在英、美、澳、加这些传统留学大国,觉得只有拿到那里的offer,才算是“正统”的留学。但有没有可能,当我们在这条赛道上挤得头破血流时,另一条风景绝佳、人还少的高速公路,就悄悄地在我们旁边开放了呢?
前几天,我和一位已经博士毕业的学长聊天,他当年本科双非,硕士去了一个大家都没怎么听过的国家——马来西亚。我当时心里也犯嘀咕,这能行吗?结果人家现在是香港一所大学的助理教授。他笑着说:“我最感谢的就是那段经历,它让我绕开了惨烈的直接竞争,给了我一个缓冲和提升的平台,不然我可能早就放弃学术这条路了。”
他的话点醒了我。我们是不是对这个世界,特别是对我们周边的邻居,了解得太少了?所以今天,我必须把我挖到的这个“宝藏”分享给你们。在马来西亚,就藏着这么一所“神校”,它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的位置,甚至能让国内的顶尖名校中科大都得敬它三分。但因为地理位置相对“冷门”,它一直被严重低估,简直是留学圈里天大的“捡漏”机会。
它到底是谁?世界排名高到“离谱”
不卖关子了,这所大学就是——马来亚大学(Universiti Malaya),简称UM。
我知道,一听到“马来亚”,很多同学可能脑袋里会冒出三个问号:这是哪?靠谱吗?能和国内985比?
别急,我们不谈感觉,直接上数据,让事实说话。在刚刚发布的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里,马来亚大学位列全球第60名!
第60名是什么概念?我们来做个对比,看看国内一些我们挤破头都想进的大学排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STC),国内公认的顶尖理工科强校,排在全球第133位。
南京大学,C9联盟成员,排在全球第145位。
武汉大学,排在全球第194位。
你敢信吗?我们常常因为信息差而忽略的马来亚大学,在国际权威排名上,已经把这些如雷贯耳的国内名校甩在了身后。这绝不是说UM在所有方面都超越了这些优秀的国内大学,但这个排名至少说明了一点:在国际学术界的评价体系里,UM的综合实力、学术声誉和研究影响力,是实打实地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的。
我有个学妹去年DIY申请,当时她手握一个英国排名30左右大学的offer,同时收到了UM的录取。她纠结了很久,家里人也觉得去英国“听起来更有面子”。但她自己做了详细的调研,发现UM在她想读的传媒专业领域,无论是师资还是研究方向都更对她的胃口。最后她顶住压力选了UM。前几天她跟我说:“来了之后才发现,这里的学术氛围比我想象的好太多了,我的导师是剑桥毕业的大牛,同学里世界各地的都有,完全打开了我的视野。”
学术硬核,这些专业才是王炸
一所大学牛不牛,光看综合排名还不够,得看它的专业实力。而这,恰恰是UM最让人惊喜的地方。它不是那种靠某一个项目“偏科”的选手,而是文、理、工、商、医全面开花的全能型选手。
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UM有大量专业都冲进了世界前100,其中不少更是高居世界前50的顶尖水平。
举几个例子,让你感受一下它的“王炸”实力:
图书馆与信息管理:世界第28名。这个排名甚至超过了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和英国的伦敦大学学院(UCL)。如果你想在这个领域深造,UM绝对是世界级的选择。
发展研究:世界第33名。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科领域,关系到全球政策和发展问题,UM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实力,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这样的顶尖学府是一个梯队的。
工程技术领域:这个大类排在全球第56名。其中,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更是高居世界第47位,化学工程排在第66位,机械工程排在第71位。这些专业的排名,比国内很多985高校的同类专业都要高。这意味着,在这里你能接触到国际最前沿的技术和研究课题。
在小红书上,就有一位在UM读电气工程硕士的同学分享说,他们的实验室设备非常先进,很多项目都是和国际大公司比如英特尔、西门子合作的。他参与的一个项目,让他有机会直接和这些公司的工程师一起工作,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好几家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这还不是全部。UM的社会政策与行政管理(第49名)、酒店与休闲管理(第50名)、教育学(第66名)等等,都是世界前100的水平。可以说,无论你的兴趣点在哪里,大概率都能在UM找到一个世界级的强势专业。
黄金跳板,通往欧美顶校的隐藏路径
很多同学可能会想,去马来西亚读个书,毕业后无论是回国就业还是去别的国家,这个学历的“含金量”够吗?会不会被HR歧视?
这恰恰是UM最大的一个优势——它是一个绝佳的“黄金跳板”。
首先,UM的学位受全球广泛认可,当然也包括中国教育部。你可以在教育部涉外监管信息网上查到,UM是重点推荐的马来西亚大学之一。所以回国考公、考编、进国企,完全没有障碍。
更重要的是,拥有UM的硕士学位,会让你在申请欧美顶尖大学的博士项目时,变得极具竞争力。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全英文授课环境。UM的教学、论文、答辩全部使用英语。经过一到两年的硕士学习,你的学术英语能力会得到质的飞跃。这比你单纯考个雅思、托福要有用得多。国外的招生官看到你有一个在全英文环境下顺利完成的研究型硕士学位,对你的语言能力和学术适应能力会非常放心。
第二,国际化的研究训练。UM的教授很多都有欧美名校的博士学位和研究经历,他们带来的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是和国际接轨的。在这里,你将接受严格的学术写作、文献综述和独立研究的训练。这份履历,是你申请博士时最有力的证明。
我认识一个在知乎上很活跃的博主,他本科毕业于国内一所普通一本,申请英国硕士时屡屡碰壁。后来他调整策略,申请了UM的教育学硕士。在UM期间,他跟着导师发表了两篇Scopus索引的论文。硕士毕业后,他用这份漂亮的成绩单,成功申请到了世界排名前10的UCL教育学院的全额奖学金博士。他常说:“如果没有UM这个平台,我可能一辈子都摸不到顶尖学术圈的门槛。”
此外,UM与世界各地的许多名校都有合作关系和交换项目。比如,它和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英国的利物浦大学等都有紧密的合作。在这里读书,你有很多机会去这些顶尖大学进行一个学期或一年的交流学习,提前感受不同国家的学术氛围,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留学成本亲民,体验感拉满
说了这么多硬核的学术实力,我们来聊点实际的——钱。这也是UM最“香”的地方。
在英美澳,一年的学费动辄三四十万人民币,加上生活费,一年烧掉五六十万是家常便饭。这对于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但在UM,留学成本简直亲民到让你不敢相信。
学费方面,大部分硕士课程的总学费在3万到5万马币之间(约合人民币4.5万到7.5万)。注意,这是整个硕士期间的总学费,不是一年的!就算是一些比较贵的商科或医学类专业,总学费也大多在10万人民币以内。
生活费方面,吉隆坡虽然是马来西亚的首都,但物价相当友好。根据官方估算和留学生们的分享,一个月的食宿、交通、娱乐等全部开销,控制在3000-4000人民币是完全足够的。学校食堂一顿饭可能只需要10-15块人民币,校外的美食更是物美价廉。这意味着,一年的总花费(学费+生活费),很可能控制在10万人民币以内。
用去英美澳留学一年的钱,足够在UM读完整个硕士学位,甚至还有富余。这笔账,怎么算都划算。
除了省钱,在马来西亚的生活体验感也非常好。这里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各种文化在这里和谐共存。你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东南亚风情,又能随时找到熟悉的中国味道。这里的华人比例很高,很多人都会说中文,所以初来乍到完全不用担心沟通障碍,可以很平稳地过渡。
UM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热带植物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而且吉隆坡的交通非常便利,你想去海岛度假,或者去新加坡、泰国玩,都只是一张廉价机票的距离。学习之余,还能顺便玩遍整个东南亚,这种留学体验,简直不要太爽。
写在最后
我知道,看到这里,可能还是会有同学心里打鼓:说得再好,毕竟不是主流选择,万一走错了怎么办?
我想说,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为了一个听起来“高大上”的国家名字,还是为了在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平台,获得实实在在的成长?
如果你家境优渥,自己又是超级学霸,能轻松拿下牛津剑桥哈佛的offer,那当然不用犹豫。但如果你的情况和小A一样,在主流赛道上感到吃力、焦虑,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B计划呢?
这个世界很大,好学校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不要让固有的偏见,限制了你的选择。与其在一条拥挤的路上苦苦挣扎,不如换个思路,去探索那些被低估的“宝藏”。
去马来亚大学的官网看看它的课程设置,去LinkedIn上找找它的校友都去了哪里,去YouTube上搜搜校园Vlog……自己动手去了解,去求证。当你拨开信息差的迷雾,你可能会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
记住,你的未来,不应该被别人的眼光定义。选择那条最能让你增值的路,而不是那条看起来最光鲜的路。有时候,最聪明的选择,恰恰是那个不走寻常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