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英国名校,研究生申请条件大盘点

puppy

正琢磨着去英国读研,但一看到G5、王爱曼华这些名校的申请要求就头大?感觉自己的本科背景和均分有点悬?雅思到底要考多少分才稳?别慌,这篇超全盘点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把不同梯队院校对“双非”和“985/211”的真实录取门槛、各专业热门的雅思小分要求,还有文书材料的加分小秘诀,都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清楚。帮你精准定位,少走弯路,向梦校冲刺!快来看看你和dream school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吧!

英国研究生申请,这些“潜规则”你得懂
定位比冲刺重要:不是所有985/211都能通杀G5,也不是所有双非都注定无缘名校。关键是看你的学校在不在梦校的“认可名单”里。
均分是硬通货:85分是道坎,90分是王牌。在英国招生官眼里,本科院校背景和专业课成绩,就是你的第一张脸。
雅思小分是“拦路虎”:总分达标只是第一步,写作、口语这些小分要求,才是每年刷掉最多人的地方,尤其是文科和商科。
文书是你的“逆袭剧本”:当硬件条件相近时,一份能精准匹配项目、展现你独特思考的个人陈述(PS),就是你脱颖而出的唯一机会。
早就是优势:英国申请是“滚动录取”,位置先到先得。拖到后面,就算你再优秀,池子满了也只能等明年。

直通英国名校,研究生申请条件大盘点

嘿,小伙伴们!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Cici。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的学妹小A吗?她捧着手机,屏幕上是UCL的官网,眉头皱得能夹死一只苍蝇。她给我发了条语音,声音里都带着哭腔:“Cici姐,我完了。我一个普通211,均分86,申UCL的教育学是不是在做梦?网上有人说双非88都被秒拒了,我这背景是不是直接凉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每年申请季,都有无数个“小A”在焦虑的海洋里挣扎。G5是不是遥不可及?“王爱曼华”到底卡不卡本科背景?我的均分到底能申到哪个档次的学校?雅思到底要刷到多少分才算“安全”?

别急,别慌!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把这些让你头大的问题,一个一个掰开揉碎了讲清楚。咱们不谈虚的,直接上干货、上数据、上案例,帮你精准定位,让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你和你的梦校之间,到底隔着多远的距离,以及,该如何跨越它!

第一梯队:G5大神圈(牛津、剑桥、LSE、IC、UCL)

说到英国留学,G5绝对是金字塔尖的存在。能进这里的,基本都是学霸中的战斗机。申请G5,就像是参加一场“神仙打架”的武林大会,硬件条件是入场券,而且门槛极高。

对985/211的要求:

这是G5的主力生源。但别以为你是C9联盟的就能高枕无忧。对于牛津、剑桥来说,一个985的背景,加上88-90%的均分,才算是摸到了门槛。想申请热门的商科、计算机、金融等专业,没个90+的均分,加上顶级的科研或实习经历,基本就是陪跑。

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拿到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offer的李同学,本科是复旦大学金融学,均分92.5,有两段头部券商的实习经历,还有一篇跟导师发表的二作论文。你看,这就是牛剑录取的标准画像。

LSE、IC和UCL相对来说“友好”一点点,但也是“亿点点”。它们的很多专业都有自己内部认可的中国大学名单。通常,顶尖985/211的学生,均分达到85%以上可以尝试,但要想稳妥,88%以上才是安全区。比如LSE的金融、会计等王牌专业,每年录取的学生背景拉出来一看,清一色的清北复交,均分几乎都在90分上下浮动。

IC的理工科更是硬核。一个来自上海交大的同学,均分89分申请帝国理工的MSc Advanc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都只是拿到了waiting list,最后才惊险上岸。可见竞争有多激烈。

对“双非”的要求:

是不是双非就完全没机会了?理论上不是,但实际上……堪比中彩票。G5的申请系统里,你的本科院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第一印象分”。如果你是来自一个G5招生官不太熟悉的“双非”院校,那你的均分、专业排名、软实力就必须达到一个惊为天人的地步。

比如,你必须是专业第一,均分92%以上,最好是95%。雅思首申就得带7.5(小分7.0)的成绩。手里还得有几段含金量超高的实习(比如FAANG、MBB这种),或者有国际级竞赛大奖、已发表的论文。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让招生官在成千上万的985/211申请者中,多看你一眼。

我认识一个非常极限的案例,一个来自浙江工商大学(财经类强校)的同学,本科会计学,均分94,ACCA几乎满分通过,手握四大和某顶尖投行的实习,最后拿到了LSE的会计与金融硕士offer。但这样的案例,每年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不具备普遍参考性。

第二梯队:“王爱曼华”及同级名校(KCL、爱丁堡、曼大、华威等)

如果说G5是星辰大海,那这个梯队的学校就是大多数优秀学生踮踮脚能够到的“白月光”。它们是世界排名前100的常客,学术声誉和就业前景都非常能打。这里也是“卡List”最严重的地方,你的本科院校在不在它们的认可名单上,至关重要。

对985/211的要求:

这个档次的学校,是985/211学生的主战场。通常来说,80-85%的均分是比较稳妥的申请区间。当然,热门专业会水涨船高。比如爱丁堡大学的商学院、曼彻斯特大学的商学院、华威大学的WMG学院,对于985/211的申请者,普遍要求在85%以上。

去年一个武汉大学,均分86的同学,顺利拿到了曼大商学院MSc Marketing的offer。但另一个中南大学,均分83的同学申请同样的专业,就被拒了。这2-3分的均分差距,在申请高峰期就是一道分水岭。

对“双非”的要求:

这里就是“双非”学霸们逆袭的关键地带了!这些学校大多有明确的List,会把中国大学分成好几个等级。只要你的学校在List上,并且你的均分达到了对应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录取机会。

怎么查List?很简单,直接去大学官网的招生页面,或者用Google搜索“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China list”。你会发现,像曼大、谢菲尔德、利兹等大学,都有一份详细的PDF文件,列出了他们接受的中国院校及对应的分数要求。

举个例子,曼彻斯特大学的环境与发展学院,对于List上的“双非”院校,如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均分要求就是85%。而对于985/211,要求则是80%。这个分差,就是学校背景带来的“天然优势”。所以,如果你是来自一所排名靠前、在英国大学中有良好声誉的“双非”院校(比如各大财经、政法、语言类大学),均分能刷到87-90分,那么“王爱曼华”的很多专业都在向你招手!

前年有个学姐,本科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均分88,雅思7.0,申请到了KCL的Digital Marketing,这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双非”逆袭案例。

第三梯队:罗素集团中坚力量(杜伦、伯明翰、利兹、格拉斯哥等)

这个梯队的学校,同样是罗素集团成员,世界排名也基本在前200,无论回国发展还是在当地就业,认可度都非常高。它们对中国学生更加友好,申请政策也相对灵活。

对985/211的要求:

对于这个档次的学校,985/211的学生可以说是有一定优势的。均分只要达到78-80%以上,申请大部分专业都比较稳。可以把它们作为自己申请名单里的“稳妥档”学校。

对“双非”的要求:

这里是广大“双非”同学的福地!很多学校虽然也有List,但范围更广,要求也更亲民。大部分一本院校,甚至一些排名靠前的二本院校,都有机会。均分要求一般在80-85%之间。

比如格拉斯哥大学的亚当斯密商学院,对于中国大学有非常清晰的四档划分。排名靠前的“双非”院校,达到85分就可以申请。再比如利兹大学,它的商学院对大部分“双非”要求87分,但其他学院,比如传媒学院,对“双非”的均分要求可能就在82-85分左右。

一个真实的案例:我认识的一个朋友,本科是青岛大学,均分84,申请到了谢菲尔德大学的管理学硕士。所以,只要定位准确,这个梯队的学校能给你满满的安全感。

雅思:那道绕不过去的小分坎

聊完了学术背景,我们再来谈谈语言这个硬骨头。很多同学觉得,雅思嘛,不就是个分数,刷就完事了。但真正的痛点,在于“小分”。

大部分英国名校的研究生课程,总分要求在6.5-7.5之间。但魔鬼藏在细节里。很多学校会对听说读写四个单项提出要求。

文科/商科重灾区:像LSE、UCL的教育、传媒、法律等专业,华威、爱丁堡的商科,普遍要求总分7.0,小分不低于6.5。KCL的某些文科专业甚至要求写作单项达到7.0。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的语言能力要非常均衡,不能有任何短板。每年都有无数总分7.5,但写作或口语卡在6.0的同学,最终与梦校失之交臂,不得不去读漫长的语言班。

理工科相对宽松:像帝国理工、曼大的一些工程类专业,可能总分要求6.5,小分不低于6.0。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数据说话:根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数据,中国大陆考生雅思A类考试,写作平均分常年徘徊在5.5-5.8之间,是四项中最低的。所以,如果你想申请那些对小分有严格要求的专业,一定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开始,针对性地猛攻写作和口语!

文书材料:你唯一的“个人秀”时间

当大家的均分、背景都差不多的时候,什么能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跳出来?答案就是你的文书材料,尤其是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简称PS)。

一份好的PS,绝对不是把你简历(CV)上的经历复述一遍。它是你和招生官之间唯一的、深度的对话。你要告诉他:

  1. 你为什么对这个专业充满热情?(用具体的经历,而不是空洞的口号)
  2. 你为这个专业做了哪些准备?(你的课程、项目、实习、研究如何匹配这个项目)
  3. 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我们这个项目?(精准到课程设置、某位教授的研究方向)
  4. 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这个项目如何帮助你实现?(展现你的思考深度和长远眼光)

避免模板化!千万不要在网上随便找个模板改一改。招生官一年看几千份PS,是不是套话一眼就能看出来。试着讲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故事。比如,你申请市场营销,不要只说“我对营销感兴趣”,你可以说:“在XX公司的实习中,我负责的一次社交媒体推广活动,通过A/B测试将用户转化率提升了15%,这个过程让我对数据驱动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产生了浓厚兴趣,而贵校XXX教授在该领域的研究正是我想深入学习的方向。”

看,这样一来,你的形象是不是立刻就立体、鲜活起来了?

好了,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申请这盘大棋,稍微清晰了一点?

其实啊,申请季就是一场信息战,也是一场和自己较劲的马拉松。它没有绝对的公式,每年政策也都在微调。你现在要做的,不是看着G5的门槛焦虑到睡不着,也不是因为自己是“双非”就自暴自弃。

而是拿起笔,或者打开一个Excel,把你的背景、均分、语言成绩、实习经历清清楚楚地列出来。然后,对照着我们今天盘点的这些梯队,给自己画出三个圈:冲刺圈、主申圈、保底圈。

记住,最好的学校不一定是最适合你的。找到那个既能让你够得着,又能让你学到真东西,还能帮你实现未来规划的学校和专业,才是这场申请战最终的胜利。

你的梦校,不在遥不可及的云端。它就在你一次次刷分的坚持里,在你为文书抠细节的深夜里,在你精准定位、踏实努力的每一步之后。加油,未来的研究生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4098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