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日本VS韩国,看完这篇不纠结

puppy

还在日本和韩国之间疯狂摇摆,选择困难症都要犯了?一个动漫圣地,一个K-pop天堂,确实让人头大!别急,这篇就是你的“选择困难症终结者”。我们不来虚的,直接帮你把两国的留学账算得明明白白:从学费生活费的性价比,到申请流程和语言门槛的难易度,再到热门专业的优劣势和毕业后的就业前景,所有你最关心的干货都给你扒得清清楚楚。看完这篇,保证你心里有谱,瞬间知道那个更适合自己的国家到底是哪一个!

维度日本韩国
留学总费用 (年)约 8-15万 RMB约 7-12万 RMB
语言门槛日语N2起步,部分顶尖院校要求N1韩语TOPIK 3-4级起步,英文授课项目多
申请难度普遍需EJU考试+校内考,流程较长多为材料审核制,相对直接
王牌专业动漫、游戏、机械工程、经济学、材料学传媒、影视、设计、IT、商科
毕业后就业机会多,流程规范(就活),对外国人友好度高竞争激烈,但新兴产业和娱乐行业机会多

“所以,你到底要去日本还是韩国?”

我记得去年夏天,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小希,坐在咖啡馆里,为这个问题已经“吵”了三个小时。她是个狂热的动漫迷,房间里贴满了《咒术回战》的海报,梦想是去京都艺术大学学插画。而我呢,是个不折不扣的K-pop粉,手机里循环的是BLACKPINK,做梦都想去延世大学读传媒,说不定还能在弘大偶遇爱豆。

“东京的生活成本太高了!”我试图说服她。“首尔好吃的好玩的也多,学费还便宜点!”

“但日本的学术氛围和匠人精神是韩国比不了的!”她立马反驳,“而且申请韩国大学,卷得要死!”

我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把网上的各种信息碎片化地扔给对方,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个下午,我们没得出任何结论,只剩下两杯喝完了的冰美式和更深的纠结。我相信,这个场景,绝对是无数准留学生的日常。一个动漫圣地,一个流行文化中心,两个国家离得这么近,文化上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到底该怎么选?

别慌,今天这篇就是来终结你的选择困难症的。咱们不谈虚的,直接上干货,把日本和韩国留学的方方面面,掰开揉碎了给你看。看完这篇,你心里那杆秤,自然就清晰了。

第一关:钱袋子保卫战,留学成本大PK

聊留学,钱是绕不开的第一道坎。毕竟,咱们大部分人家里都不是开矿的。日本和韩国,谁的性价比更高?我们来一笔一笔算清楚。

日本:精致规划,丰俭由人

说到日本留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贵”。东京的物价确实不低,但日本留学的好处在于,它的费用上限和下限拉得很开,给了你很多操作空间。

先看学费。日本的大学分国立、公立和私立。国公立大学的学费非常亲民,就像“官方指定价”,本科和研究生基本都是每年53.58万日元(约2.6万RMB)。像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这样的顶级学府,也是这个价。私立大学就贵一些了,尤其是名校,比如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文科专业一年学费大概在120万日元左右(约6万RMB),理工科和艺术类会更高。

生活费才是大头,尤其是在东京。我认识一个在早稻田大学读书的学姐小M,她给我算了笔账:她在东京练马区租一个单人间,月租7万日元(约3500RMB);交通费每月8000日元;吃饭自己做为主,偶尔外食,一个月也要4万日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固定开销就在12万日元左右(约6000RMB)。一年下来,生活费至少要7-8万RMB。所以,在东京留学,一年总花费奔着15万RMB去是比较现实的。

但是!如果你选择去大阪、福冈、名古屋这些“二线城市”,生活成本会直线下降。房租可能直接减半。而且日本的奖学金制度非常完善,最有名的就是文部科学省(MEXT)奖学金和JASSO奖学金,前者基本能覆盖全部费用,后者也能解决大部分生活费。再加上日本打工政策宽松,时薪高(东京最低时薪1113日元,约55RMB),很多留学生都能通过打工覆盖生活费,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小M就在一家便利店兼职,一个月能有8万日元左右的收入,她说:“虽然辛苦,但感觉自己真正独立了。”

韩国:整体亲民,首尔是关键

相比日本,韩国留学的整体费用会更友好一些。特别是学费,优势比较明显。

韩国的国公立大学,比如首尔大学,一年的学费在3-4万RMB。私立大学,像延世大学、高丽大学这些SKY名校,人文社科专业一年学费大概在5-6万RMB,理工科贵一些。这个价格和日本的私立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生活费方面,首尔是绝对的中心,也意味着最高的成本。在首尔,一个像样的单间(One Room)月租至少要50万韩元(约3000RMB)。为了省钱,很多学生会选择住在考试院(Goshiwon),那种只能放下一张床和一张桌子的小房间,月租也要30万韩元。我一个在成均馆大学的朋友小K,他就住在考试院,他说:“空间是小了点,但胜在便宜,还包泡菜和米饭,饿不死!”

在首尔,一年的总花费大概在10-12万RMB。如果去釜山、大邱等地方城市,费用可以降到7-8万RMB。韩国的奖学金也很多,政府的GKS(Global Korea Scholarship)奖学金是“天花板”级别的,全包。大部分学校也会为成绩优秀的学生提供30%-70%不等的学费减免。韩国打工时薪也不错,2024年最低时薪是9860韩元(约52RMB),在烤肉店、咖啡馆做兼职,也能补贴不少生活费。

小结一下:如果你能考上日本的国公立大学,或者愿意去东京以外的城市,日本的费用不一定比韩国高。如果你想去两国首都的顶尖私立大学,那么韩国的学费优势会更明显一些。总的来说,两国的花费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关键看你的学校和城市选择。

第二关:申请之路,谁的“套路”更深?

搞定了钱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进去”的问题。日本和韩国的申请流程和语言要求,风格迥异。

日本:漫长而严谨的“闯关游戏”

申请日本大学,尤其是好的本科,更像是一个漫长的“升级打怪”过程。它很少能让你在国内直接申请成功,通常的路径是:

1. 先读语言学校:在国内日语达到一定水平后(比如N2),先申请到日本的语言学校过渡半年到两年。这期间,你一边强化日语,一边准备接下来的考试。

2. 参加EJU考试:这就是“日本高考”的留学生版本——日本留学生试验(EJU)。考试内容包括日语、数学、文综或理综。这是申请绝大多数国公立大学和部分优秀私立大学的敲门砖。

3. 参加校内考:EJU成绩出来后,你用这个成绩去申请心仪的大学。学校觉得你OK,就会通知你参加他们自己组织的校内考,通常包括笔试和面试。这一关才是最终决定录取的关键。

整个流程走下来,战线长,环节多,不确定性也高。对学生的自主规划能力和抗压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我认识一个DIY申请上东北大学的学长,他说:“那两年,我感觉自己一直在考试,EJU考完考托福,托福考完准备校内考,面试稿改了十几遍。但拿到合格通知书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值了。”

当然,如果你是申请研究生(日本叫“大学院生”),流程会不太一样。通常需要先联系教授,获得“内诺”(非正式录取许可),然后作为“研究生”(预科生)学习半年到一年,再参加修士(硕士)入学考试。这条路同样需要耐心和毅力。

韩国:直接明了的“材料制胜”

韩国大学的申请方式就直接多了,更接近于欧美大学的申请制。核心就是两样东西:语言成绩和在校背景。

语言方面,韩语授课的本科项目通常要求TOPIK(韩国语能力考试)3级或4级以上,排名靠前的大学和热门专业会要求5级甚至6级。研究生的要求更高。但韩国大学一个非常大的优势是,开设了大量的英文授课项目(尤其是在商科、国际关系、理工科领域),如果你英语够好(雅思6.5或托福90以上),完全可以绕开韩语,直接申请。

申请材料主要就是你的高中/大学成绩单、文书(个人陈述、学习计划)、推荐信等。学校根据你的综合材料来决定是否录取你,部分学校和专业会有面试环节。整个过程清晰明了,你可以在国内直接申请,拿到offer后再办理签证,确定性要高很多。

我朋友小希,就是那个动漫迷,后来因为觉得日本的申请流程太复杂,转而考虑韩国的设计专业。她发现韩国弘益大学的设计专业在亚洲名列前茅,而且可以用英语成绩辅助申请。她刷了几个月的TOPIK,考到了4级,加上不错的作品集和文书,最终顺利拿到了offer。她说:“感觉韩国的申请方式更适合我这种不喜欢绕弯子的人。”

小结一下:日本的申请是“过程导向”,看重你在多轮考试中的表现,像一场马拉松。韩国的申请是“结果导向”,看重你过去的积累和材料的呈现,像一场短跑冲刺。如果你享受挑战,喜欢层层递进的成就感,日本可能适合你。如果你希望流程更简洁,结果更可控,韩国会是更省心的选择。

第三关:专业选择,谁的“王牌”更硬?

留学不是旅游,选一个有前景、自己又喜欢的专业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日本和韩国的强势领域泾渭分明。

日本:硬核科技与文化底蕴的结合

日本的优势,首先在于那些“硬核”的传统强项。提到日本制造,你想到的是什么?汽车、相机、精密仪器。这背后是强大的工科实力。所以,机械工程、材料科学、汽车工程、机器人等专业,日本在全球都处于领先地位。像东京工业大学、东北大学,都是工程师的摇篮。

经济和商科也是日本的传统优势领域。作为曾经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在经营学、经济学、市场营销等方面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一桥大学的商科被誉为“亚洲的哈佛”,早稻田和庆应的毕业生更是遍布日本财界。

当然,不能不提日本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动漫、游戏、设计,这些领域日本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你想学画漫画,有京都精华大学;你想做游戏,任天堂、索尼等着你。这种将文化和产业完美结合的专业,是日本留学的巨大魅力所在。我认识一个学服装设计的同学,去了文化服装学院(日本时尚界的殿堂),她说:“在这里,设计不是天马行空,老师会教你如何把创意变成可以量产的商品,这种匠人精神太值得学习了。”

韩国:流行文化与新兴科技的先锋

韩国的优势,则更多地体现在“新”和“快”上。以K-pop和韩剧为代表的“韩流”,席卷全球,这背后是一整套成熟的文化产业链。因此,韩国的传媒专业、影视编导、娱乐管理、公演艺术等专业,实践机会非常多,行业资源也极其丰富。中央大学的戏剧电影系、东国大学的戏剧电影系,都是韩国演艺界的“黄埔军校”。

设计领域也是韩国的强项。无论是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还是时尚设计,韩国都走在亚洲前沿。弘益大学的美术和设计,国民大学的汽车设计,都是业内的金字招牌。韩国的设计风格现代、大胆,非常受年轻人欢迎。

此外,韩国作为IT强国,其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通信等专业也非常厉害。三星、LG、SK这些科技巨头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如果你想在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发展,韩国的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和POSTECH(浦项科技大学)都是世界级的选择。

小结一下:你的专业兴趣,是决定去日本还是韩国的关键一票。想深入研究传统工科、经济学,或者沉浸在动漫游戏的世界里,日本是你的不二之选。如果你对日新月异的传媒娱乐产业、现代设计和IT技术充满热情,韩国的舞台会更适合你。

第四关:毕业求职,谁的未来更可期?

留学的最终目的,大多是为了一个更好的职业发展。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是很多人的选择。那么,在日本和韩国,外国人的就业环境如何?

日本:规范、稳定,机会遍地

由于严重的老龄化和少子化,日本现在非常欢迎外国人才留下工作。可以说,只要你的语言和能力过关,在日本找到一份正经工作并不难。

日本的求职过程非常有特色,叫做“就活”(Shukatsu)。从大三下学期开始,所有学生统一换上黑色西装,参加企业说明会、提交简历、接受一轮又一轮的面试,整个过程高度流程化、规范化。虽然过程有些刻板,但好处是公平透明,给了所有毕业生,包括留学生,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

留学生在日本就业,比较有优势的领域包括IT、贸易、旅游、翻译、机械制造等。尤其是IT行业,人才缺口巨大。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预测,到2030年,IT人才缺口将达到近80万人。很多公司为了吸引外国人才,甚至会放宽对日语的要求。毕业生的起薪方面,东京地区大学毕业生月薪普遍在22-25万日元(约1.1-1.25万RMB)之间,虽然不算非常高,但胜在稳定,且福利待遇完善。

一位从庆应大学毕业后进入三菱商事的学长告诉我:“日本的‘就活’虽然累,但它能让你系统地了解一个行业和多家公司。而且一旦成为‘正社员’,就非常稳定,公司会把你当做家人一样培养。”

韩国:竞争激烈,爱拼才会赢

相比之下,韩国的就业市场可以用“内卷”来形容。韩国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留学生需要和非常优秀的本地毕业生直接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想进入三星、现代、LG这样的财阀企业,对学历、语言(韩语和英语)、实习经历的要求都极高,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因此,很多留学生会把目光投向那些更需要中国背景的领域,比如游戏行业、化妆品行业、旅游业、娱乐经纪公司等。这些公司需要开拓中国市场的人才,中国留学生在这方面有天然优势。

韩国的创业氛围也很浓厚,尤其是在IT和文创领域。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和技术,加入一个有活力的创业公司也是不错的选择。薪资方面,根据韩国统计厅的数据,2023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薪约为3500万韩元(约18万RMB),和日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但韩国的工作强度普遍较大,“Ppalli-ppalli”(快点快点)的文化深入骨髓,加班是家常便饭。

我那个在韩国读传媒的朋友小K,毕业后没有去挤大公司,而是加入了一家制作网络综艺的MCN公司,负责中国市场的内容引进和推广。他说:“虽然很累,每天都在追热点,但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感觉每天都充满电。”

小结一下:如果你追求稳定,希望在一个规范的体系里按部就班地发展,日本的就业环境更友好,机会也更多。如果你不畏惧竞争,喜欢快节奏、充满挑战的工作,并且你的专业与韩国的优势产业高度契合,那么在韩国也能闯出一片天。

好了,关于日本和韩国留学的里里外外,我们聊了这么多。

其实,说了这么多数据、案例和分析,我最想告诉你的是,留学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没有绝对的“更好”,只有“更适合”。

别光盯着QS排名和费用清单了。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你真正热爱的是什么?

闭上眼睛想一想,未来几年,你更想看到自己走在什么样的街道上?是东京下北泽,那个遍布古着店和Live House的小巷,空气里弥漫着独立音乐和咖啡的香气?还是首尔的林荫道,两旁是精致的设计师店铺和时尚的咖啡馆,随时可能和打扮精致的帅哥美女擦肩而过?

你希望自己说出的外语,是带着关西腔的“めっちゃ好きやねん”,还是首尔口音的“진짜 대박이다”?

那个让你心跳加速、让你觉得“就是这里了”的瞬间,比任何攻略和数据都重要。因为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支撑你走过留学路上所有的孤单和不易。

你的未来,在你自己的手里。去那个让你一想起就忍不住微笑的国家吧。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102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