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均馆留学一年,我把真心话都说了!

puppy

如果你也对成均馆心心念念,那这篇“非官方”留学报告你可得看看!在成均馆的一年,我体验了美到窒息的明伦堂银杏,也经历了让人头秃的“小组地狱”。这里不只有光鲜亮丽的校园传说,更有留学生实实在在的喜怒哀乐。我会跟你聊聊,这里的课业压力到底有多大,食堂哪家最好吃,怎么才能挤进热门社团,以及作为一个外国人,在面对文化冲击和孤独感时,我是如何一步步找到归属感的。这篇不是攻略,更像是一封写给未来学弟学妹的长信,把我踩过的坑、攒下的经验和那些深夜里的真心话都告诉你,希望能让你的留学之路走得更顺一点。

写在前面:一些你可能想知道的“内幕”
这篇文章不讲官方数据,只聊个人感受。成均馆的光环很亮,但光环下的路,需要你自己一步步走。这里有让你惊艳的风景,也有让你深夜崩溃的瞬间。别怕,这些都是留学的一部分。我把我的经历掰开揉碎了写给你,希望你能少走一点弯路,多一点从容。

还记得我刚到成均馆的第一个秋天,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气喘吁吁地爬上首尔校区那段传说中的“绝望坡”。抬头的那一瞬间,阳光正好穿过明伦堂前那棵600多岁的银杏树,金黄的叶子像电影慢镜头一样缓缓飘落,铺满了整个院子。那一刻,我觉得之前所有的辛苦都值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哇,这就是我的大学了!

但很快,现实就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选课系统崩了三次才挤进去,想选的课早就没了名额;第一次小组作业,因为语言不通,我像个局外人一样插不上话;点外卖想备注“不要辣”,对着翻译软件捣鼓了半天,送来的炸鸡还是把我辣到流眼泪。

很多时候,留学就像这样,一半是明伦堂前的美好滤镜,一半是现实生活中的手忙脚乱。如果你也即将踏上这条路,或者正对成均馆充满好奇,那坐下来,听我这个“过来人”好好跟你唠唠这一年的真实故事。

传说中的成均馆 vs. 真实的留学生活

来之前,我对成均馆的印象基本来自三个关键词:历史悠久、财团背景、帅哥美女多。确实,成均馆大学始建于1398年,是朝鲜王朝的最高学府,这历史底蕴在韩国大学里是独一份的。走在首尔的人文社科校区(明伦校区),古老的明伦堂和现代化的经营馆、法学馆并存,那种穿越感真的很奇妙。尤其是秋天,当那棵标志性的银杏树变得金黄,整个校园美得就像一幅画,随手一拍都是明信片。

而位于水原的自然科学校区(栗田校区)则是另一番景象,现代化的实验楼、宽阔的草坪,充满了理工科的严谨和活力。三星集团作为学校的大力支持者,也确实给学校带来了顶级的资源。根据2024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成均馆大学排在全球第145位,很多学科比如材料科学、药学等都非常强势。

但传说背后的现实是什么呢?首先,是每天都在挑战体能极限的“登山”日常。首尔校区的教学楼依山而建,从正门走到最上面的法学馆,坡度陡到让你怀疑人生。韩国朋友开玩笑说,在成均馆上学,一年的运动量比在健身房办卡还大。所以,选课的时候千万看清楚教学楼的位置,不然你可能就要体验一节课换一栋楼,中间只有10分钟,还要翻越一座“山头”的刺激。

其次,是无处不在的“颜值内卷”。走在校园里,确实能看到很多打扮精致的韩国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努力,对外貌管理也毫不松懈。这有时候会给我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己素面朝天去上课都有点“格格不入”。当然,这只是个人感受,穿什么、化不化妆都是你的自由,但这种氛围确实存在。

让人头秃的课业压力:“小组地狱”是真的吗?

如果说校园的坡道是体能上的考验,那课业压力就是精神上的“铁人三项”。我可以非常负责任地告诉你,“小组地狱”(팀플지옥, Team-ple Hell)这个词,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在成均馆,几乎每门课,尤其是商科和传媒类的课程,都会有1-2个小组项目(Team Project)。这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简直是噩梦的开始。我经历过最惨烈的一次,是一个市场营销的课程项目。我们组5个人,两个韩国人,一个美国交换生,一个越南同学,还有我。刚开始大家还客客气气,建了KakaoTalk群组,约定好每周开会。但很快问题就来了。

两个韩国同学用韩语飞速讨论,等我反应过来,他们已经定好了方向;美国交换生对我们的选题完全不感兴趣,每次开会都迟到早退;越南同学性格内向,不太敢发表意见。最后,整个项目的重担几乎都落在了我和一个比较负责的韩国同学身上。我们俩熬了好几个通宵才做完PPT和报告,发表前一天,那个“隐形”的组员突然冒出来问:“明天我负责念哪一部分?”那一刻,我真的想把电脑砸了。

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你可能会遇到“免费搭车”(무임승차)的组员,也可能因为语言和文化差异,在讨论中被边缘化。更要命的是,很多课程采用“相对评价”(상대평가),也就是按比例给分,比如只有前30%的学生能拿到A或A+。这意味着你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在小组项目中脱颖而出,你的分数和你的组员紧紧捆绑在一起,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每学期选15-18个学分是常态,相当于5-6门课。每门课除了期中、期末考试,还有数不清的发表、报告和小组项目。每到期末季,学校的图书馆和24小时自习室里都挤满了人,那种“生命在于学习”的氛围,会推着你不停地往前跑。所以,别相信韩剧里大学生活只有甜甜的恋爱,现实更多的是咖啡、PPT和due date。

干饭人的自我修养:从食堂到校外美食

聊点开心的,来说说“吃”这件事。对于留学生来说,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幸福指数。成均馆的食堂(학식, Hak-sik)整体来说性价比很高,能帮你省下不少生活费。

在首尔校区,我最常去的是经营馆地下的食堂。这里的菜单比较丰富,价格通常在5000-7000韩元(约合人民币25-35元)之间。招牌的炸猪排(돈까스)和嫩豆腐汤(순두부찌개)基本不会出错,味道很稳定。600周年纪念馆的教职工食堂偶尔也会对学生开放,价格稍贵一点,但环境和菜品质量会更好。

水原校区的同学就更幸福了,因为校园大,食堂也多。学生会馆的食堂是选择最多的地方,从韩餐、西餐到中餐,应有尽有。我听朋友说,那里的芝士拉面锅是一绝。而且水原校区周边被称为“拉面一条街”,聚集了各种美食小店,生活非常便利。

当然,食堂吃久了也会腻。成均馆最大的地理优势之一,就是紧邻着大学路(대학로, Daehangno)。这里是韩国小剧场的圣地,也遍布着无数的咖啡馆、餐厅和酒吧。从学校正门走下去,不到10分钟就能进入这片美食天堂。

我个人很喜欢一家叫“핏제리아오”的披萨店,他们的窑烤披萨非常正宗。还有一家叫“호호식당”的日式家庭料理,每次去都要排队。晚上和朋友们在大学路找个小酒馆,吃着炸鸡喝着啤酒,聊聊天,一天的疲惫好像就都消失了。这片区域,足够你探索一整个学期,而且因为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所以价格也相对亲民。

社团,不只是“玩玩而已”

想快速融入韩国大学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加入社团(동아리, Dongari)。这绝对不只是“玩玩而已”,它更像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是拓展人脉、体验韩国文化最直接的途径。

成均馆的社团种类非常多,从学术类的辩论社、模拟联合国,到文艺类的摄影社、乐队、传统舞蹈社,再到体育类的足球、篮球、跆拳道社,总有一个适合你。每年3月份开学季,校园里会举办社团招新博览会,各个社团都会摆出摊位,使出浑身解数吸引新人,场面非常热闹。

但别以为加入社团是件容易事。一些热门社团的竞争非常激烈,申请流程堪比求职。你需要提交申请表,详细介绍自己的特长和加入动机,然后还要经过一轮甚至两轮的面试。我当时想加入一个旅行摄影社,面试时被学长学姐问了很多专业问题,比如“你对光影的理解是什么?”“你如何通过照片讲故事?”,场面一度非常紧张。

成功加入后,也意味着一份责任。韩国的社团文化非常注重集体感和前后辈关系(선후배 관계)。定期的会议、训练、活动,还有被称为MT(Membership Training)的集体出游,通常都要求必须参加。MT一般是去郊外住上一两天,大家一起做饭、玩游戏、喝酒聊天,是快速拉近关系的好机会。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占用了很多个人时间,但正是通过这些集体活动,我才真正交到了一些可以谈心的韩国朋友。

对于留学生来说,我特别推荐关注一下学校的国际学生支持组织,比如SKK GBA(Global Buddy Association)。他们会组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配对语言交换伙伴,能帮助你更平稳地度过适应期。在这里,你遇到的都是对外国文化感兴趣的韩国学生,交流起来会轻松很多。

孤独感是必修课,但总有人陪你毕业

说了这么多学习和娱乐,最后想聊聊一个可能有点沉重,但每个留学生都无法回避的话题:孤独。

无论你出发前多么独立,语言多么流利,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孤独感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袭来。可能是在小组讨论中,大家因为一个你不知道的笑话而哄堂大笑时;可能是在中秋节,看到朋友们都回家团聚,而你只能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吃泡面时;也可能是在生病时,分不清该买哪种药,对着药店的阿姨比划半天也说不明白的无助时刻。

我记得有一次,我因为肠胃炎疼得在床上打滚,特别想喝一点白粥。但我不知道韩语“白粥”怎么说,外卖软件上也没有,最后只能自己拖着虚弱的身体去便利店买了点面包。回到宿舍关上门的那一刻,委屈和想家的情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这种时刻,真的很难熬。但我想告诉你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成均馆有来自世界各地上百个国家的近4000名国际学生,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与这种孤独感共存、和解。

我的方法是,主动出击。我鼓起勇气,用我蹩脚的韩语去问邻座的韩国同学笔记问题,没想到她非常热情地给我讲解,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我报名参加了学校国际处(OIA)组织的“首尔城墙徒步”活动,认识了一群和我一样初来乍到的留学生,我们建了一个群,互相分享生活信息,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叫上大家一起分享。

别把自己关起来。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就给家人打个视频电话,或者找同样在留学的朋友聊聊天。学校也有心理咨询中心,提供多语言服务,寻求专业帮助并不可耻。孤独是留学这门课里的必修部分,它教会我们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变得更强大。但请一定记住,这门课,不需要你一个人修完。

写在最后,给未来SKKUer的几句真心话

好啦,不知不觉也啰嗦了这么多。如果非要我给即将来到成均馆的你说几句什么,我想说:

别太相信那些光鲜亮丽的留学Vlog,也别被网上的“劝退”言论吓到。真实的生活,远比这些复杂,也远比这些有趣。

大胆地去说韩语吧,说错了也没关系,韩国人比你想象的更宽容。你的发音不标准,语法有错误,但你努力沟通的样子,真的很可爱。

选课的时候,除了看课程介绍,一定要去打听一下教授的给分风格,这真的很重要!别选早上9点在山顶上的课,不然你每个清晨都会在悔恨中醒来。

多去尝试,去吃路边摊的辣炒年糕,去看一场大学路的小剧场,去参加一次MT喝到断片,去汉江边吹吹风……别让你的留学生活只剩下图书馆和宿舍。

最后,允许自己有脆弱的时候。想家了就哭一场,觉得累了就躺一天。留学不是一场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情绪,比拿到全A的成绩单更重要。

成均馆的一年,是我人生中成长最快的一年。我在这里看到了最美的秋天,也经历了最难熬的冬天。希望我的这些真心话,能让你未来的路,走得更明朗,也更勇敢一点。欢迎你来,未来的成均馆人!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218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