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大读舞蹈,是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puppy

如果你以为在海外学舞蹈,就是无尽的技巧训练和残酷的竞争,那奥克兰大学的舞蹈专业绝对会颠覆你的想象!在这里,我们不只是“跳舞匠”,更是“创造者”。课程设置超有意思,除了现代舞和芭蕾,还有编舞、舞蹈影像这些脑洞大开的方向。最棒的是小班教学,老师能记住每个人的名字,同学间更是互相打气、一起创作的好伙伴,完全没有“卷”的压力。想知道我们的日常课表、毕业后能做什么、以及如何将新西兰的绝美风光融入创作吗?这篇分享给你满满干货!

小编悄悄话:给想来奥大学舞蹈的你
这篇文章不聊虚的,全是干货和心里话。申请前,别光盯着排名和课程简介,多去YouTube上看看学长学姐的毕业作品,感受一下这里的创作氛围是不是你的菜。另外,奥克兰天气多变,记得多带几件练功服,特别是吸湿排汗快干的,因为你很可能上午在海边拍片,下午就要回教室排练哦!

在奥大读舞蹈,是种什么样的神仙体验?

还记得我出国前,在国内的舞房里,镜子前的自己吗?

那个时候,我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练功房。空气里永远弥漫着汗水和膏药的味道,老师嘴里永远是“再高一点”“再开一点”“再快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的机器,拼命把动作做到最标准,把技巧练到最极致。有一次,为了一个连续的32圈挥鞭转,我练到脚踝肿得像个馒头,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哭,不是因为疼,而是觉得迷茫——我到底是在跳舞,还是在表演一个没有感情的动作机器?

这种感觉,相信很多学舞蹈的同学都懂。我们被告知,舞蹈的世界就是一座金字塔,只有技术最好的那几个人才能站到塔尖,其他人都是陪衬。直到我踏入奥克兰大学(University of Auckland,简称UoA)舞蹈研究(Dance Studies)专业的大门,我才发现,原来舞蹈的世界,还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

我们不“卷”,我们只管“创造”

如果你以为海外的舞蹈院校更是“卷王”聚集地,那奥大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这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不是“你做得不够好”,而是“你的想法很有趣,试试看?”

最大的不同,就是小班教学。我们一个专业一年也就招收几十个学生,实践课(Studio Practice)更是会分成15-20人左右的小组。这意味着什么?老师能准确地叫出每一个人的名字,了解你的身体特点、你的创作习惯,甚至你最近的情绪状态。记得有一次上编舞课,我卡在一个动作上怎么都找不到感觉,教授Sarah就把我拉到一边,没有直接告诉我该怎么做,而是问我:“你最近在听什么音乐?你觉得奥克兰的雨是什么感觉?把那个感觉放进你的身体里。”

这种启发式的教学,完全颠覆了我过去“模仿-重复”的学习模式。在这里,技术是基础,但绝不是全部。学校更看重的是你的思辨能力(Critical Thinking)和创造力(Creativity)。我们不追求成为一模一样的、完美的“舞者匠”,而是鼓励每个人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家”和“创造者”。

同学之间也完全没有那种剑拔弩张的竞争氛围。大家来自世界各地,背景各不相同,有人是芭蕾功底深厚的科班生,有人是热爱街舞的野生派,还有人是从社会学专业转过来的。我们互相欣赏,互相学习。期末作品展示前,大家会自发地互相“看排练”,帮忙指出问题,甚至一起去服装店淘道具。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紧密的创作社群,我们是战友,不是对手。

一份脑洞大开的课程表,长啥样?

“所以你们每天就是跳舞吗?”这是我被问过最多的问题。哈哈,当然不是!奥大的舞蹈课程设置,会让你觉得每天都在解锁新技能。

让我给你看看我们大二学生一个典型周的课表可能长什么样:

周一:上午是现代舞技巧(Contemporary Dance Technique),下午是舞蹈史(Dance History),探讨从玛莎·葛兰姆到皮娜·鲍什的现代舞流变。

周二:上午是芭蕾技巧(Ballet Technique),这里的芭蕾课不强调竞技性,更注重身体的感知和运用。下午是重头戏——编舞课(Choreography)。

周三:一整天的“舞蹈影像”(Dance on Screen)课。这是我最爱的课程之一!老师会教我们如何用镜头语言去创作舞蹈,从拍摄、剪辑到后期制作,全流程学习。去年,我们小组的期末作业就是跑到奥克兰西区的黑沙滩Piha Beach,以海浪和火山岩为背景,拍了一支关于“孤独与联结”的舞蹈短片,最后还在学校的小影院里放映了呢!

周四:上午是舞蹈人体学(Dance Kinesiology),学习如何科学地运用身体,避免受伤。下午是社区舞蹈(Community Dance),我们会去社区中心,为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条件的人设计舞蹈工作坊。

周五:基本上是机动时间,用来泡在排练室里打磨自己的作品,或者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你看,我们的学习内容是“技术+理论+实践”三条腿走路的。根据最新的课程设置,你还可以选修到毛利和太平洋岛屿舞蹈(Māori and Pacific Dance)、舞蹈教育(Dance Education)、灯光音响设计等各种跨界课程。奥克兰大学的舞蹈研究专业隶属于创意艺术与产业学院(Faculty of Creative Arts and Industries),这意味着你还可以轻松跨选到音乐、美术、建筑等其他专业的课程,实现真正的艺术无界限。

老师和同学,是我在这里最大的宝藏

奥大的舞蹈系老师们,个个都是“扫地僧”级别的。他们不仅是学者,很多人本身就是新西兰舞蹈界的活跃人物。我的现代舞老师,同时也是新西兰著名舞团“Black Grace”的前首席舞者;教我们舞蹈影像的教授,他的作品入围过好几个国际电影节。他们带来的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行业最前沿的动态和人脉资源。

他们从不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更像是你的导师和朋友。Office Hour随时敞开,你可以和他们聊课程困惑,也可以聊职业规划,甚至生活烦恼。他们会真诚地给你建议,帮你联系实习机会,为你写推荐信。

而我的同学们,更是给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我有一个来自德国的朋友,她擅长把哲学思辨融入舞蹈;还有一个来自巴西的同学,他的Samba节奏感能点燃整个舞房。我们常常在下课后,一起去学校旁边的Albert Park公园,在草地上即兴起舞,交流各自文化背景下的身体语言。这种跨文化的碰撞,是我在国内时从未有过的体验,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舞蹈”这个词的理解。

毕业=失业?在奥大不存在的!

“学艺术,毕业了能干嘛?”这个问题,曾经也让我焦虑过。

但在奥大学习的经历,彻底打消了我的这个顾虑。因为在这里,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跳舞”这一项技能,而是一整套“创造者”的思维模式: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视觉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可以迁移到任何领域的“软实力”。

根据奥大创意艺术与产业学院2022年的毕业生去向调查,超过87%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六个月内找到了工作或进入了更高一级的学习。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出路非常广:

  • 职业舞者/编舞家:进入新西兰皇家芭蕾舞团(Royal New Zealand Ballet)、Atamira Dance Company等知名舞团,或者成为独立艺术家,向Creative New Zealand(新西兰国家艺术发展机构)申请基金进行个人创作。

  • 舞蹈教师:在新西兰的中小学(需要加读一个教育文凭)、私人舞蹈工作室或社区中心任教。新西兰非常重视艺术教育,舞蹈老师的需求量一直不小。

  • 舞蹈治疗师:这是一个新兴且非常有前景的领域,通过舞蹈帮助人们进行心理和生理康复。

  • 艺术管理/制作人:在剧院、艺术节、政府文化机构工作,负责策划、运营和推广艺术项目。

  • 跨界创作:进入电影、广告、游戏行业,担任动作指导或动态捕捉演员。我认识的一个学姐,毕业后就加入了维塔工作室(Weta Workshop,《阿凡达》《指环王》的特效公司),从事相关工作。

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CDES)也会提供非常给力的支持,从修改简历、模拟面试到举办各种招聘会,帮助你顺利从校园过渡到职场。

一些掏心窝子的大白话

聊了这么多,最后想给屏幕前正在犹豫的你说几句实在话。

来奥大学舞蹈,你需要的不仅是扎实的身体技术,更重要的是一颗开放、好奇、敢于提问的心。这里的学习,答案永远不止一个。你要准备好走出舒适区,去思考“为什么跳舞”而不是仅仅是“如何跳舞”。

一定要走出排练室!新西兰这个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灵感库。去海边感受浪潮的节奏,去森林里观察光影的变化,去博物馆了解毛利文化中的Haka战舞。把这些体验都融入你的身体,你的创作才会拥有这片土地独有的生命力。

关于钱的事儿,也得提前规划。目前国际生一年的学费大约在39,000新西兰元左右(具体请查阅官网最新信息),加上奥克兰的生活成本,一年总花费大概需要30-35万人民币。虽然有奖学金可以申请,但还是要做好充足的预算准备。

如果你厌倦了在技巧的独木桥上挣扎,如果你身体里住着一个渴望表达、渴望讲述自己故事的灵魂,那么,奥克兰大学的舞蹈专业,或许真的会是你梦想开始的地方。这里没有残酷的“黑天鹅”,只有一群相互扶持、共同发光的舞者。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679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