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SW商科毕业去哪儿?高薪热门专业盘点

puppy

还在为UNSW商科毕业后的去向发愁吗?看着身边的大神手握好几个offer,自己却有点迷茫?别慌,这篇文章就是来给你送干货的!我们帮你深扒了UNSW商学院的几大王牌专业,从会计、金融到信息系统,告诉你真实的学长学姐们毕业后都去了哪些神仙公司,起薪到底有多香。想知道哪个专业才是求职的“版本答案”,毕业就能精准踏入高薪赛道?快来看看吧,帮你提前规划,少走弯路,不再为“毕业即失业”焦虑!

小编悄悄话
这篇文章不是鸡汤,全是干货。我们不聊虚的,只聊最现实的问题:学什么专业,能进什么公司,拿多少钱。我们帮你把UNSW商科求职的底层逻辑扒个底朝天,从最稳的“铁饭碗”到最卷的“金饭碗”,再到当下的“版本答案”,让你对自己未来的路看得清清楚楚。看完这篇,希望你能少一点迷茫,多一点方向。

UNSW商科毕业去哪儿?高薪热门专业盘点

凌晨一点的UNSW主图,灯火通明。你揉了揉酸涩的眼睛,合上厚厚的ACCT1501课本,习惯性地刷了一下手机。朋友圈里,一个同系的学长晒出了高盛的Offer,配文是“新的开始”。LinkedIn上,另一个隔壁班的大神已经把Title改成了“PwC-Consultant”。

那一瞬间,焦虑感是不是瞬间拉满?明明大家都在同一个校园里,啃着同样的知识点,为什么别人已经手握通往人生巅峰的门票,自己却还在为下周的Quiz会不会挂而发愁?毕业后的路,到底在何方?

别慌,你不是一个人。这种“peer pressure”是每个留学生的必修课。今天,作为你们的专属“情报员”,我就带大家深入UNSW商学院内部,扒一扒那些王牌专业背后的“钱”景,看看真实的学长学姐们,毕业后到底去了哪里,过着怎样的生活。

会计 (Accounting):最稳的“铁饭碗”,永不沉没的巨轮

说到UNSW商科,会计绝对是绕不开的话题。UNSW的会计常年霸榜澳洲第一,QS世界排名也是前20的常客,被誉为“澳洲注册会计师(CPA)的摇篮”。可以说,你一只脚踏进UNSW会计专业,另一只脚基本就迈进了澳洲的会计圈。

稳,就一个字。

但这“稳”的背后,路径是怎样的呢?绝大多数会计毕业生的第一站,都是“四大”——普华永道(PwC)、德勤(Deloitte)、安永(EY)、毕马威(KPMG)。这四家公司几乎垄断了UNSW会计毕业生的招聘市场。

真实案例:

我的学姐Sarah,一个典型的UNSW会计硕士,成绩中上,WAM在75左右。她在研一的时候就参加了德勤的实习项目(Vacationer Program),毕业后顺利拿到了审计岗的Graduate Offer。据她说,当时她们一个小组里,80%的同学都来自UNSW。

薪资揭秘:

大家最关心的薪资来了。目前,澳洲四大的毕业生起薪(Graduate Program)普遍在每年6.5万到7.5万澳币之间(约合人民币30-35万)。这个数字听起来可能没有金融那么光鲜亮丽,但它的优势在于稳定性和清晰的晋升路径。

根据澳洲招聘网站Seek和Glassdoor的最新数据,一个四大的审计员,工作2-3年后考出CA或CPA证书,薪水可以轻松涨到8-10万澳币。如果之后选择跳槽到商业公司(Commercial)做财务分析师或者管理会计,薪水翻倍到12-15万澳币也是非常普遍的操作。这条路,就像游戏里设定好的升级路线,只要你肯肝,回报是确定的。

所以,如果你追求的是一份稳定、有清晰职业规划、社会认可度高的工作,UNSW的会计专业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它可能不会让你一夜暴富,但能稳稳地托住你人生的下限。

金融 (Finance):高风险高回报的“名利场”,少数人的游戏

如果说会计是“稳定”的代名词,那金融就是“梦想”的化身。每个商科学生的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华尔街之狼的梦——西装革履,出入CBD顶级写字楼,谈笑间就是上亿的生意。

UNSW的金融专业,正是这个梦想的孵化器。强大的校友网络遍布澳洲乃至全球的顶级投行、基金和银行。从悉尼的“金融街”马丁广场(Martin Place)放眼望去,麦格理银行(Macquarie)、瑞银(UBS)、高盛(Goldman Sachs)里,UNSW的毕业生占据了半壁江山。

但这条路,极其“卷”。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Finance专业的本地大神Alex,本科期间WAM常年90+,参加了两个Case Comp(案例分析大赛)都拿了冠军,大二暑假在一家精品投行(Boutique IB)实习,大三拿到麦格理银行的暑期实习,最后毕业顺利转正。他告诉我,投行招聘看的远不止成绩,你的实习经历、人脉网络、甚至在面试中展现的“气场”都至关重要。

薪资揭秘:

回报当然是惊人的。根据澳洲金融评论(AFR)的报道,顶级投行给应届分析师(Analyst)开出的第一年总薪酬包(Base Salary + Bonus)可以轻松超过15万澳币,甚至达到20万澳币(约合人民币70-95万)。这个数字,是四大起薪的2-3倍。

但这是金字塔尖的游戏。每年UNSW几百个金融毕业生,能进入顶级投行前台部门(IBD, Sales & Trading)的,可能也就二三十人。绝大多数金融毕业生,最终会流向商业银行(如CBA, Westpac)的公司金融部、四大的金融咨询部、基金公司的中后台等。

这些岗位的起薪通常在7.5万到9万澳币之间,虽然不如投行,但依然比普通商科专业要高出一截,并且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会好很多。所以,选择金融,你要先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好投入一场极度内卷的竞争?是否能接受每周工作80小时以上的生活?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UNSW的金融专业会为你提供最好的平台和跳板。

信息系统 (Information Systems - BIS):当下的“版本答案”,科技与商业的完美结合

如果说会计是“铁饭碗”,金融是“金饭碗”,那信息系统(Bachelor of Information Systems, 简称BIS)就是现在求职市场的“钻石碗”,是当之无愧的“版本答案”。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正处在一个所有公司都在向科技公司转型的时代。银行需要懂科技的人来做金融科技(FinTech),咨询公司需要懂科技的人来做数字化转型,甚至快消品公司也需要懂数据的人来做精准营销。而BIS专业的毕业生,恰好就是这种既懂商业逻辑,又懂技术实现的复合型人才。

UNSW的BIS是澳洲的王牌,毕业生几乎被各大厂疯抢。

真实案例:

我朋友圈的Leo,UNSW的BIS荣誉学士毕业。他没去传统的金融或会计行业,而是拿到了澳洲科技巨头Atlassian(类似中国的Jira)的产品经理(Associate Product Manager)Offer。据他透露,起薪就接近10万澳币,还不算各种福利和股票。更重要的是,科技公司的工作氛围、成长速度和未来的想象空间,是传统行业无法比拟的。

职业路径与薪资:

BIS毕业生的去向非常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1. 科技咨询/管理咨询:进入埃森哲(Accenture)、德勤数字(Deloitte Digital)、麦肯锡等公司,帮助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起薪通常在7万到8.5万澳币,但项目经验和视野的提升是无价的。
2. 商业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在银行、保险、零售等行业的IT部门工作,是业务和技术团队之间的桥梁。起薪约7.5万到9万澳币,需求量巨大。
3. 产品经理(Product Manager):进入Canva, Atlassian, Google, Microsoft等科技公司,负责一个产品从0到1的孵化和迭代。这是目前最热门、薪资最高的路径之一,毕业生起薪可达9-12万澳币。
4. 数据分析师(Data Analyst):利用数据为公司决策提供支持。几乎所有行业都需要,起薪约7万到8.5万澳币。

更聪明玩法是“双专业组合”,比如“会计+信息系统”或者“金融+信息系统”。这样的知识结构让你在求职时所向披靡。比如,一个会计+BIS背景的学生,去四大可以做IT审计或科技风险咨询,赛道和薪资都比纯审计好一大截。

写在最后:别让焦虑毁了你的留学生活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更焦虑了?看着别人清晰的规划和光鲜的Offer,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没做。

打住!千万别这么想。

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制造焦虑,而是帮你拨开迷雾,看清前方的几条主路。路有很多条,没有哪一条是绝对正确的,关键是找到适合你自己的那一条。

在埋头刷WAM的同时,请一定抬起头看看。你的简历上,不能只有成绩。大一的时候多参加社团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大二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去找一份相关的实习,哪怕是无薪的,体验一下真实的工作环境;大三,就是你全力冲刺申请实习和毕业生岗位的时候了。

UNSW的职业中心(UNSW Careers and Employment)有改简历、模拟面试的服务,一定要用起来!多和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聊聊,他们的经验比你看一百篇攻略都有用。别怕,主动一点,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且主动出击的人。

UNSW的光环能帮你敲开很多扇门,但门背后的路,终究要靠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享受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时光吧,这里有阳光、海滩,也有一群和你一样,一边焦虑一边拼命奔跑的同路人。

别怕,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3514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