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管专业求职认知刷新表 |
|---|
| 刻板印象 1:毕业只能去酒店前台端盘子? réalité:你可以成为万豪、希尔顿管培生,直通未来酒店总经理! |
| 刻板印象 2:天天带团当导游,风吹日晒? réalité:你可以进四大咨询,为全球顶级旅企做战略规划,年薪十万刀起步! |
| 刻板印象 3:专业太“软”,没啥技术含量? réalité:迪士尼、谷歌、Airbnb抢着要你!因为你是最懂“用户体验”的专家。 |
| 核心技能:不是“服务员技能”,而是以人为本的商业洞察、运营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
“Hey,你暑假实习找得怎么样了?”
上学期期末,我在图书馆碰到了金融专业的室友,他刚结束一场投行的面试,意气风发地问我。我当时刚拿到一个酒店的实习offer,弱弱地回答:“定了,去一家酒店轮岗。”
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带着一丝过来人的口气说:“也挺好,体验一下。我们搞金融的,以后可没机会干这些。” 那语气里,多少有点“你的专业就是玩儿”的意味。
我当时没说的是,我拿到的,是万豪集团亚太区总部的收益管理分析实习(Revenue Management Analyst Intern)。我每天要跟海量数据打交道,分析市场趋势,调整几百家酒店的定价策略,一个决策就可能影响上百万美元的营收。这跟他想象中在前台给人办入住,简直是两个世界。
这个小插曲让我意识到,太多人,甚至包括我们旅管专业的留学生自己,都对这个专业的未来可能性知之甚少。我们辛辛苦苦来到美国,读了世界顶尖的酒店管理学院,难道未来真的只有“酒店前台”和“旅行社导游”这两条路吗?
当然不是!今天,我就想以一个亲历者的身份,和你聊聊旅管这块“万能敲门砖”,到底能敲开哪些让你意想不到的“神仙公司”大门。准备好,你的世界观可能要被刷新了!
传统酒店业的“天花板”玩法,你真的了解吗?
提到旅管毕业,第一反应当然是去酒店集团。但如果你只盯着前台运营(Front Office)或者餐饮部(F&B)的入门职位,那格局就小了。
真正的“王炸”机会,是那些顶尖酒店集团的管理培训生项目(Management Trainee Program)。这可不是普通的招聘,而是集团为了培养未来核心领导者而设的“火箭班”。
拿万豪(Marriott)的“Voyage”全球领导力发展计划来说,这绝对是业内的“黄埔军校”。这个项目时长12到18个月,你会被派到全球各地不同的岗位轮岗,从市场销售、人力资源、财务到收益管理,让你对整个酒店帝国的运作了如指掌。项目结束时,你通常会被任命为部门副经理甚至经理。根据Glassdoor的数据,美国酒店部门经理的平均年薪能达到7万美金以上,而一个成功的酒店总经理(General Manager)年薪更是能轻松突破15万美金,上不封顶。你的同学还在基层埋头苦干时,你已经坐上了通往高管的直升电梯。
这可不是画大饼。我认识一位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学姐,她毕业后就进入了“Voyage”项目。第一站在迪拜的帆船酒店做市场分析,第二站又飞到夏威夷负责度假村的活动策划。去年她项目毕业,直接被任命为纽约一家W酒店的房务总监(Director of Rooms),手下管着上百人的团队。她说,这个项目最大的价值,是给了她一个“上帝视角”,让她从一开始就站在集团战略的高度去思考问题。
希尔顿(Hilton)、凯悦(Hyatt)、洲际(IHG)也都有类似的项目,比如希尔顿的管理发展计划(MDP),会根据你的特长和兴趣,把你分到财务、收益管理等专业赛道进行深度培养。这些项目筛选极其严格,录取率堪比常春藤,但一旦进入,你的职业起点就完全不一样了。
除了管培生,酒店集团内部还有很多“隐藏”的高薪岗位。比如:
收益管理(Revenue Management):这绝对是酒店的“大脑”和“心脏”。你将化身数据分析师,结合市场供需、竞争对手动态、天气、节假日等无数变量,用复杂的模型来决定今晚的房间应该卖多少钱。一个优秀的收益管理专家,是集团里最抢手的人才。根据Salary.com 2023年的数据,美国收益管理经理的平均年薪超过11万美金。
酒店地产与开发(Hospitality Real Estate & Development):想不想参与决定下一家丽思卡尔顿开在哪里?这个部门就是干这个的。你需要做市场调研、投资回报分析、和业主谈判,工作内容和顶尖的房地产基金没太大区别。这需要你有很强的金融知识和分析能力,当然回报也极其丰厚。
所以,别再说去酒店就是“伺候人”了。在这些岗位上,你玩的是资本、是数据、是战略,是真正驱动一个庞大商业帝国运转的核心力量。
跨界咨询圈,当“指点江山”的行业专家
如果说在酒店集团内部工作是“局内人”,那去咨询公司,就是那个给“局内人”指点迷津的“局外高人”。
你可能会问,德勤(Deloitte)、普华永道(PwC)这些高大上的咨询公司,为什么要招我们旅管专业的学生?
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的客户就是万豪、希尔顿、达美航空、皇家加勒比邮轮这些旅游业的巨头啊!当这些巨头想要做数字化转型、收购一家竞争对手、或者进入一个新的国家市场时,他们就会花重金聘请咨询公司来做战略规划。而咨询公司里,必须得有真正懂这个行业的人。
四大(PwC, Deloitte, EY, KPMG)都有专门的“酒店与休闲产业”(Hospitality & Leisure)或“旅游与航空”(Travel & Aviation)咨询团队。他们极其偏爱有顶级酒店管理学院背景、又具备商业分析能力的学生。因为你不仅懂财务报表,还深刻理解“客户体验”到底意味着什么,你知道一家酒店从前台到后厨的运营痛点在哪里。
我的一个校友,本科在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UNLV)读的酒店管理,研究生转去读了商科。毕业后,他成功进入了普华永道的旅游行业咨询团队。他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帮助一家国际连锁酒店优化他们的会员忠诚度计划。他说,面试的时候,面试官最看重的,就是他之前在酒店实习时,对客人消费习惯的洞察。这些“软知识”,是纯商科背景的学生很难具备的。
进入咨询行业,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惊人的成长速度。你可能在一年内接触到酒店、航空、邮轮、主题公园等好几个不同领域的项目,跟各路C级别的高管开会,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呈指数级增长。其次是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根据权威机构Management Consulted的数据,2023年美国顶尖咨询公司给本科毕业生的起薪(包括工资和奖金)普遍在10万美金以上。
当然,咨询行业的工作强度非常大,是出了名的“Up or Out”(不升就走)。但对于想在职业生涯早期快速积累经验和资本的同学来说,这绝对是一条黄金赛道。你用三五年时间积累的经验和人脉,可能会超过同龄人在单一公司十年的积累。
闯入娱乐帝国,创造“快乐”的魔法师
如果说酒店和咨询还算是“常规操作”,那么,迪士尼(Disney)呢?
没错,那个创造了米老鼠和艾莎公主的“快乐工厂”,也是旅管专业毕业生的绝佳去处。你以为迪士尼只有动画师和工程师?其实,它本质上是一个以“体验”为核心的超级服务帝国。它的主题公园、度假村、邮轮航线,每一个环节都完美契合了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创造无与伦比的客户体验(Guest Experience)。
迪士尼对旅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的。从公园运营管理、度假村管理,到更“高精尖”的岗位,都充满了机会。
比如,收益管理与分析(Revenue Management and Analytics)团队。你觉得一张迪士尼乐园门票的价格是随便定的吗?工作日、周末、节假日、淡季、旺季,价格都不一样,这背后就是极其复杂的收益管理模型在运作。他们需要你像分析酒店客房一样,去预测未来客流量,制定最优的门票和酒店套餐价格策略,最大化乐园的收入。根据Comcast的财报,仅迪士尼乐园、体验和产品部门在2022年的营收就超过了280亿美元,你将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千亿级别生意的决策中。
再比如,客户体验策略(Guest Experience Strategy)团队。这个团队专门研究如何让游客的体验更“神奇”。比如,如何优化排队时间?如何通过MagicBand手环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如何设计新的互动项目?这些都需要你对服务流程设计、客户心理学有深刻的理解,而这正是旅管专业的核心课程。
我认识一位南加州大学(USC)毕业的学长,就在加州迪士尼乐园的运营部门工作。他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分析各个游乐设施的游客数据和反馈,然后和幻想工程师(Imagineers)一起,对服务流程进行微调。比如,调整一下入口的引导语,或者在排队区增加一些互动元素,就能显著提升游客的满意度。他说:“我的工作,就是把数据和分析,变成游客脸上的笑容。”
除了迪士尼,环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各大邮轮公司(如Royal Caribbean, Carnival)等,也都是旅管专业大展身手的舞台。在这些地方,你不是在“服务”人,你是在“创造快乐”,这种成就感是无可比拟的。
拥抱科技大厂,用“体验”定义未来
这可能是最让大家“大跌眼镜”的部分了。谷歌(Google)、爱彼迎(Airbnb)这样的科技巨头,跟旅管专业有什么关系?
关系太大了!因为这些公司正在用科技“重塑”整个旅游行业。而想要重塑一个行业,你首先必须得“懂”这个行业。空有技术,不理解用户在旅行中的真实需求和痛点,做出来的产品就是空中楼阁。
爱彼迎(Airbnb)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它本质上是一个连接房东和旅客的社区平台。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懂“待客之道”(Hospitality)的人才。
比如市场经理(Market Manager)这个职位。你的工作不是写代码,而是负责一个城市或区域的房源增长和质量。你需要去和当地的优质房东建立联系,指导他们如何更好地装饰房间、如何提供更贴心的服务、如何给房源写出吸引人的描述。这些技能,不就是酒店管理专业教你的吗?
还有社区运营(Community Operations)和用户体验研究(UX Researcher)。当用户在预订或入住过程中遇到问题,如何设计一个高效又有温度的解决方案?当开发一个新功能时,如何找到一批真实的用户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旅行中最真实的想法?有旅管背景的你,天生就比别人更能和用户共情。
再看谷歌(Google)。谷歌有庞大的旅游业务线,包括Google Flights、Google Hotels和Google Maps里的各种旅游相关功能。他们需要有人去和全球的航空公司、酒店集团、在线旅行社(OTA)建立合作关系,这就是战略合作经理(Strategic Partner Manager)的职责。一个既懂科技又懂旅游行业规则的人,在谈判桌上无疑更具优势。
我最近在LinkedIn上就看到一位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的校友,他现在的职位是谷歌旅游业务的“全球产品策略主管”(Head of Global Product Strategy, Travel)。他的工作就是和工程师、产品经理一起,决定谷歌的旅游产品未来要做成什么样。他的行业洞察,直接影响着全球上亿用户的出行体验。
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所有面向消费者的科技公司,最终都在竞争一样东西——用户体验。而“如何提供卓越的体验”,正是我们旅管专业学了四年的精髓。把这种能力带到科技行业,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聊了这么多,你是不是觉得眼前豁然开朗?
别再被“旅管就是服务业”这种老掉牙的标签给框住了。你应该抬头看看,那些真正把这个专业读“透”了的学长学姐们,正在更广阔的商业世界里发光发热。
所以,从今天起,别再只盯着图书馆的课本了。你可以做点不一样的事情:
去学校的商学院或者计算机学院,辅修一个金融、市场营销或者数据分析的Minor。让你“懂体验”的软实力,配上“会算数”的硬技能,你就是企业最想要的复合型人才。
找实习的时候,别只盯着酒店前台。大胆地去投那些公司的总部职能岗,比如收益管理、市场分析。哪怕是从一个无薪的实习开始,能让你接触到核心业务,也比在前台重复劳动一年要有价值得多。
把你的LinkedIn主页好好打理一下,主动去链接(Connect)那些在你想去的公司工作的校友。别害羞,发一封真诚的私信,问问他们能不能跟你来一个15分钟的Coffee Chat。过来人的一句话,可能会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记住,你学的不是怎么铺床、怎么端盘子。你学的是一门关于“人”的生意,一门关于“体验”的科学。这门学问,在任何一个和人打交道的行业里,都是最稀缺、最宝贵的财富。
你的未来,真的不只是前台和后厨。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