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进大厂!加拿大大学就业力排名揭晓

puppy

嘿,还在为毕业后能不能进“大厂”拿高薪而头秃吗?别只盯着QS那些综合排名啦,一份更“接地气”的加拿大大学就业力榜单刚刚出炉!这份排名直接告诉你,全球顶尖的雇主们到底最爱从哪些加拿大大学招人。多伦多大学、滑铁卢、UBC,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大厂摇篮”?有些学校的排名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哦!想知道你的梦校在老板们心中排第几,怎样才能让毕业证变成名企的敲门砖吗?快点开看看,干货满满,绝对能帮你把高昂的学费赚回来!

选校必看:关于就业力的三大迷思
迷思一:QS排名越高,工作越好找?
不一定!综合排名看重学术、论文,而就业力排名更像是“雇主口碑榜”,直接反映了公司高管和招聘经理的偏好。有些学校虽然综合排名不是Top 3,但在特定行业里可是HR眼中的香饽饽。
迷思二:只有学CS和商科才能进大厂?
错啦!大厂需要各种人才。学心理学的可以去做用户体验(UX),学统计的可以去做数据分析(Data Analyst),学英语的可以去做技术文档(Technical Writer)。关键在于你如何将专业技能和行业需求结合起来,大学提供的实践机会是重中之重。
迷思三:毕业了再开始找工作就行?
那可就晚咯!在加拿大,“找工作”是从你踏入校园第一天就开始的长期战役。Co-op(带薪实习)、Networking(人脉拓展)、Career Center(就业指导中心)这三样法宝,你越早用起来,毕业时就越从容。

毕业进大厂!加拿大大学就业力排名揭晓

深夜十二点,Leo的公寓里只有笔记本屏幕发出的幽幽白光。他左手边的咖啡已经凉了,右手边的泡面也坨了。屏幕上,是谷歌的招聘页面,那个“软件工程师,多伦多”的职位看得他心痒,又看得他心慌。

Leo是加拿大一所知名大学大三的学生,计算机科学专业。来加拿大三年,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已经是一笔让他不敢细算的数字。每次和爸妈视频,他都报喜不报忧,说自己成绩全A,社团活跃,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午夜梦回时,心里最大的石头是:毕业后,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吗?能把这几十万的学费赚回来吗?能顺利留下来吗?

他刷着LinkedIn,看着那些名校毕业、履历光鲜的师兄师姐,再看看自己简历上干巴巴的课程项目,焦虑感像潮水一样涌上来。当初选校时,家里人参考了各种QS、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觉得自己的学校名气响当当,找工作肯定没问题。可现在,他发现现实好像没那么简单。HR到底看重什么?那些在谷歌、微软、高盛工作的人,他们的母校到底有什么“秘密武器”?

如果你和Leo有一样的困惑,那么恭喜你,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咱们暂时抛开那些复杂的学术排名,来看一份更直接、更“粗暴”的榜单——由《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的“全球大学就业力排名”(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Ranking)。这份榜单不问学校发了多少篇论文,只问一个问题:全球上千家顶尖公司的招聘经理,你们最喜欢从哪所大学招人?

这简直就是一份写给咱们留学生的“求职风向标”。它告诉我们,在真金白银的Offer面前,哪些大学的品牌最硬核。话不多说,让我们一层层揭开这些“大厂摇篮”的神秘面纱。

当之无愧的王者:多伦多大学 (University of Toronto)

不出所料,多伦多大学(U of T)稳坐加拿大头把交椅,在全球也能排到第12位,是唯一挤进世界前20的加拿大大学。说实话,这个结果一点也不意外。U of T就像班里那个门门功课都考第一的学霸,你可能觉得他有点无聊,但你不得不服。

U of T的强大,首先在于它的“地理外挂”。它坐落在加拿大经济中心多伦多的市中心。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上课的地方,可能离加拿大五大行的总部、顶尖的咨询公司、AI研究机构只有几步之遥。金融街(Bay Street)上的精英们午休时喝的咖啡,可能就是你学校旁边那家Tim Hortons。这种地理上的接近,带来了海量的实习、Networking和工作机会。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一个在U of T Rotman商学院读MBA的朋友,他说他们上课的案例分析,很多都是直接邀请隔壁公司的高管来讲。有一次课上讨论一个市场营销案例,来讲课的竟然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本人。课后,几个同学围着他请教,其中一个后来就通过这个联系拿到了这家公司的实习。这就是U of T的日常,机会就在你身边。

再看数据。U of T是人工智能教父Geoffrey Hinton的大本营,直接催生了多伦多的AI产业大爆发。学校旁边的MaRS创新中心,是北美最大的城市创新中心之一,孵化了无数科技新贵。根据2022年的一份报告,在过去十年里,U of T的创业公司吸引了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这意味着,你不仅可以去大厂,甚至可以自己创造一个“大厂”。

不过,U of T的缺点和它的优点一样突出:人太多,竞争太激烈。一个热门专业的课堂动辄几百人,教授根本记不住你。学校的资源虽多,但也得靠你自己去抢。想在这里脱颖而出,你得是个主动出击的“社交悍匪”,不然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人海里。

西海岸的明珠:英属哥伦比亚大学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如果说U of T是繁华都市的精英,那UBC就是坐拥山海的贵族。UBC在THE就业力榜单上排加拿大第4,全球第36。很多人爱上UBC,始于它那美得不像话的校园,但最终留下来的,是因为它硬核的实力。

UBC的就业优势,和温哥华这座城市的崛起息息相关。温哥华被誉为“北方好莱坞”,电影特效产业极其发达,UBC的视觉艺术和计算机图形学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直接进了工业光魔(Industrial Light & Magic)、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Sony Pictures Imageworks)这些顶级特效公司。你看到的《阿凡达》里惊艳的特效,可能就出自某位UBC校友之手。

更重要的是,温哥华正迅速成为北美新的科技中心。亚马逊在这里设立了巨大的办公室,微软、SAP、Shopify也纷纷扩张。这种产业聚集效应,让UBC的学生找实习、找工作变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学校的计算机科学(CS)项目尤其出名,它的Co-op项目虽然不像滑铁卢那样是强制性的,但规模和质量都非常高。根据UBC官网数据,其Co-op学生平均时薪超过24加元,很多学生毕业前就已经手握好几个大厂Offer。

我的一个学弟就在UBC读CS,他大三时通过学校的Co-op项目,拿到了温哥华亚马逊的软件开发实习。他说,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里就有好几个是UBC毕业的校友,聊起学校的梗和教授,气氛一下子就亲切起来。实习期间,他参与了真实的项目开发,毕业后顺理成章地拿到了Return Offer。他的经历在UBC的CS学生中相当普遍。

UBC的优势在于它在学术声誉和生活质量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它既有世界级的科研实力,又有无敌的自然环境。对于那些既想追求事业发展,又不想放弃生活品质的同学来说,UBC绝对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工程师的圣殿:滑铁卢大学 (University of Waterloo)

聊就业力,怎么能不提滑铁卢(Waterloo)?滑铁卢在THE榜单上排加拿大第5,全球第38。但如果你单看计算机和工程领域,它的地位绝对是加拿大第一,甚至在北美都声名赫赫。很多硅谷的招聘经理,可能不知道多伦多在哪里,但他们一定知道滑铁卢。

滑铁卢的王牌,就是它那宇宙闻名的Co-op(带薪实习)项目。这不只是一个“特色项目”,而是刻在学校基因里的东西。在这里,读书和工作是交替进行的。你可能上四个月的课,然后就去公司全职工作四个月,五年下来,你比别人多出了整整两年的全职工作经验。当你毕业时,你的简历上已经有了5-6段实习经历,很多甚至是在谷歌、苹果、Meta这种级别的公司。

数据最有说服力。滑铁卢大学拥有全球最大的带薪实习项目网络,与超过7500家雇主合作。每年,学生们要完成超过21000个实习任期。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滑铁卢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在接受真实世界的捶打。他们知道怎么写简历,怎么面试,怎么和同事协作,怎么完成一个真正的商业项目。

一个流传很广的段子是:在硅谷,滑铁卢的校友数量仅次于斯坦福和伯克利。虽然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事实。Facebook早期扩张时,派招聘官常驻滑铁卢,一次性招走了几十个毕业生。黑莓手机的创始人,也毕业于滑铁卢。著名的智能手表鼻祖Pebble,就是几个滑铁卢学生在宿舍里捣鼓出来的。

我有个朋友是滑铁卢精算专业毕业的,他说Co-op彻底改变了他。第一次实习,他被派去一家保险公司做数据整理,工作很枯燥,但他学会了职场的规矩。第二次实习,他进了一家银行的风险管理部,开始接触核心业务。等他毕业时,他不仅对行业了如指掌,人脉网也建立起来了,最后轻松进入了加拿大五大行之一工作。他说:“滑铁卢给我的不是一张文凭,而是一套在社会上生存的工具。”

当然,滑铁卢的代价就是“苦”。这里的学习压力巨大,因为你不仅要应付课业,还要不断地找实习、面试。校园生活相对单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但如果你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那滑铁卢绝对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选择之一。

那些让你“大吃一惊”的实力派

除了上面这三巨头,榜单上还有一些学校的表现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但它们绝对是隐藏的宝藏。

麦吉尔大学 (McGill University):作为“加拿大哈佛”,麦吉尔的学术声望毋庸置疑。它在就业力榜单上排加拿大第2,全球第29,仅次于多大。麦吉尔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强大的国际声誉和校友网络。尤其是在金融、咨询和法律领域,麦吉尔的牌子在纽约、伦敦、香港都非常好用。如果你有志于成为“空中飞人”般的国际化人才,麦吉尔的全球视野和人脉会给你巨大的帮助。此外,蒙特利尔作为全球三大AI研究中心之一,麦吉尔的AI专业由图灵奖得主Yoshua Bengio坐镇,含金量极高。

麦克马斯特大学 (McMaster University):麦马在榜单上排加拿大第6,全球第78,常常被人低估。它的医学院和工程学院是王牌。麦马最独特的地方是它的“问题导向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以小组形式主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出的毕业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都超强,这正是雇主最看重的软实力。很多公司反映,麦马的毕业生上手特别快,来了就能干活。

蒙特利尔大学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很多人可能会因为它是法语大学而忽略它,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在榜单上高居加拿大第3,全球第33,甚至超过了UBC和滑铁卢!原因很简单:AI。蒙特利尔大学和它的工学院(Polytechnique Montréal)是Mila研究所的核心成员,这里是全球最大、最顶尖的深度学习研究中心。如果你想在人工智能领域深造,这里就是圣地。谷歌、Facebook、微软都在蒙特利尔设立了AI实验室,疯狂地从这里“抢人”。

别光看排名,你该做什么?

好了,榜单分析完了,但比排名更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该如何利用大学的资源,把这张昂贵的“毕业证”变成名企的“敲门砖”?

第一,把Co-op或实习当成必修课。不管你的学校是不是像滑铁卢那样强制Co-op,你都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毕业前积累至少2-3段实习经历。这是你简历上最有分量的部分。实习不仅能让你学到实战技能,更能帮你提前建立人脉,甚至直接拿到Return Offer。

第二,和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Career Center)做朋友。别等到大四才想起他们!从大一就去!他们可以帮你改简历、模拟面试、提供职业规划咨询,还能连接到海量的校友资源和招聘信息。这完全是免费的、专业的求职服务,不用白不用。

第三,走出你的舒适圈去Networking。我知道,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来说,主动社交是件挺难为情的事。但你必须逼自己一把。多参加学校的招聘会(Career Fair)、公司的信息分享会(Info Session),在LinkedIn上主动联系你感兴趣的公司的校友,礼貌地请教一些问题。你迈出的第一步,可能就是你拿到内推机会的关键。

第四,成绩(GPA)依然很重要。虽然公司看重实践,但一个漂亮的GPA是敲开面试大门的“基本盘”,尤其是在申请金融、咨询这类顶级行业时。它证明了你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

归根结底,大学的名字只是一个起点,它能把你带到面试官面前,但能不能坐下来,靠的是你的真本事。那张几百万人民币换来的文凭,本身并不能保证你一个光明的未来,但它背后所代表的平台、资源、机会,如果你能好好利用,就绝对能让你值回票价。

别再为未来焦虑了,从今天起,打开你学校Career Center的网站,看看最近有什么活动;更新一下你的LinkedIn个人资料,加上你新学的技能;给你心仪公司的一位校友,发出一封真诚的请教信。路就在脚下,行动起来,那个让你心动的Offer,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74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