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迪肯大学速览 |
|---|
| 建校年份:1974年,澳洲大学里的“年轻人”,敢想敢做,充满活力。 |
| 主校区:墨尔本Burwood(繁华便利)、吉朗Waurn Ponds(海滨学院风)、吉朗Waterfront(市中心海景)。 |
| 王牌专业:运动科学(世界前十的水平!)、护理学、教育学、商科、传媒。 |
| 学生满意度:连续13年维多利亚州学生满意度排名第一,不是吹的,是学生真金白银投出来的。 |
| 最大特点:实用主义至上,接地气,一切为了让你毕业就能找到好工作。 |
在迪肯大学读书是种什么体验?
还记得我刚拿到好几个澳洲大学offer时的场景吗?我妈拉着我,对着电脑屏幕上的排名和官网介绍,一条条地分析。A大学历史悠久,B大学名声响亮,而迪肯大学(Deakin University)……说实话,在那些“高大上”的学校面前,它显得有点“朴实”。我当时也犯嘀咕,选它,会不会有点亏?
直到我跟一个已经在迪肯读商科的学长视频聊天。他没有跟我讲那些虚头巴脑的排名,而是直接分享了他的电脑屏幕。屏幕上不是PPT,而是一个他正在为墨尔本一家本地咖啡馆做的营销策划案。他说:“这是我们这学期的期末作业,老师就是这家店的顾问。做得好,人家可能真会用,甚至会给你提供实习机会。在迪肯,学习就像打怪升级,每门课都在给你装备,让你毕了业就能直接上战场。”
那一刻,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花几十万漂洋过海,不就是为了学点真本事,为了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吗?那些虚名,远不如一份实实在在的实习、一个能写进简历的项目来得重要。今天,作为已经在迪肯“混迹”两年的老油条,我就想用大白话跟你聊聊,在迪肯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学习不是死读书,是为工作“练兵”
迪肯给我最深的印象,就俩字:实在。这里的学习氛围,不是让你成为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而是把你当成一个“准职场人”来培养。
这里的老师,很多都不是纯粹的学术派。我的传媒老师,上一份工作是澳洲七号台的制片人;教市场营销的教授,自己开着一家咨询公司;IT学院的老师,可能昨天还在给某个科技大厂写代码。他们上课不爱照本宣科,讲的都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比如,讲到危机公关,老师会直接说:“我给你们讲讲当年我们团队是怎么处理那个明星绯闻的……”这种感觉,就像在听行业大佬的内部分享会,比任何教科书都来得生动刺激。
课程设置也超级实用。迪肯有一个王牌项目叫做“工作整合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IL),简单说,就是把实习变成你课程的一部分,修学分的那种。学校和超过3000家澳洲本地及国际公司有合作关系,从ANZ银行、BHP矿业巨头,到本地的初创公司和非政府组织。根据学校的数据,每年有超过1.5万名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WIL项目中。我身边学IT的朋友,就通过这个项目去了Telstra(澳洲电信)实习了三个月,毕业前就基本锁定了工作机会。学护士的同学更不用说,迪肯的护理专业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至少800小时的临床实习,地点遍布维州各大医院。等你毕业时,你不仅有学历,还有满满当当的本地工作经验,这在澳洲求职市场上是绝对的硬通货。
就算你没申请长期的实习,课程里的项目也足够让你“练手”。商学院的学生,可能会分组给一个真实的公司做市场分析报告;设计系的学生,作品展可能会邀请行业内的设计师来当评委;工程系的学生,造出来的机器人要去参加全澳比赛。学习不再是输入,而是不停地输出、实践、获得反馈、再改进。这种模式下,你根本没时间迷茫,因为你总是在解决一个个真实的问题。
就业支持天花板,把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如果说实用的课程是迪肯给你的“武器”,那DeakinTALENT就是你的“后勤总管”,一个恨不得把你从头到脚包装好,然后一脚踹进名企大门的“亲妈式”存在。
DeakinTALENT是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而且是免费的!他们的服务有多细致呢?
刚入学,你就可以去预约职业规划咨询,帮你搞清楚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规划未来几年的学习和实习路径。到了大二,你想找个兼职,可以去他们的“简历诊所”(Resume Clinic),让专业的老师帮你把那份中式简历修改成澳洲HR爱看的格式。我第一次去的时候,老师逐字逐句地帮我改,连动词用“managed”还是“coordinated”都跟我讨论了半天。
准备找实习了?DeakinTALENT有自己的线上招聘平台,上面的岗位很多都是专门留给迪肯学生的,竞争压力小很多。他们还会定期举办大型的招聘会,把IBM、Deloitte、PwC这些大厂的人力资源请到校园里来,让你有机会面对面地跟他们交流、投简历。我记得去年的一场招聘会,一个同学就是跟EY的招聘官聊得特别投机,现场就拿到了面试的直通卡。
拿到面试机会了?别慌。你可以预约模拟面试,会有专门的老师扮演面试官,用各种刁钻的问题“折磨”你,然后再给你详细的反馈,从你的眼神、坐姿,到回答问题的逻辑结构,全方位帮你提升。这种服务,你在外面找中介至少得花几百刀吧?但在迪肯,它是标配。
正是因为有这么一套组合拳,迪肯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非常能打。根据最新的《2023年优秀大学指南》(The Good Universities Guide),迪肯大学在毕业生全职就业率方面获得了五星评级,这意味着它的毕业生在毕业后四个月内的全职就业率位居全澳前20%。数据是冰冷的,但背后是无数像我们这样的留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恰到好处的松弛感,学习生活两不误
别以为迪肯天天就逼着你学习和工作,这里的校园氛围其实非常舒服,有种恰到好处的“松弛感”。它不像某些顶级名校那样,每个人都行色匆匆,眼里写满了竞争和焦虑。在迪肯,你会看到草坪上三三两两坐着聊天的学生,图书馆里虽然安静但没有压抑感,咖啡馆里永远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种松弛感,来自于学校对学生福祉(well-being)的重视。迪肯的学生会DUSA(Deakin University Student Association)超级给力,一年到头都在组织各种好玩的活动。从免费的早餐、午餐BBQ,到各种主题派对、短途旅行、二手书市集,总有一款适合你。我刚来的时候,就是参加了DUSA组织的“迎新周”(O-Week)露天电影,认识了我的第一批朋友。
学校的硬件设施也超棒。健身房、游泳池、攀岩墙、各种球场,应有尽有。而且价格比外面的商业健身房便宜太多。我每周都会去上两节瑜伽课,出一身汗,感觉所有学习压力都烟消云散了。学校还有非常完善的医疗和心理咨询服务,如果你感到焦虑、想家或者压力大,可以随时预约心理咨询师聊天,而且是完全免费和保密的。
这种不内卷的氛围,让你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去交朋友,去体验澳洲的生活。留学,不只是为了拿一张文凭,更是为了成长为一个更完整、更快乐的人。迪肯的这种“松弛感”,恰恰给了你这样的空间。
选校区,就像在选一种生活方式
聊迪肯,不能不聊它的校区。这几个校区风格迥异,选哪个,基本就决定了你未来几年的生活方式。
墨尔本Burwood校区:便利繁华的宇宙中心
大部分留学生,尤其是读商科和传媒的,都会在Burwood校区。这里是迪肯最大、最现代化的校区,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设施齐全、充满活力的大学城。它的地理位置绝佳,虽然不在市中心CBD,但生活便利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交通上,门口就是75路电车,晃晃悠悠一个小时就能带你直达市中心的Flinders火车站,沿途还能欣赏墨尔本的街景。生活上,附近有Burwood One购物中心,里面有24小时营业的Kmart和Coles,无论你什么时候想买东西、写论文写到半夜肚子饿了,都能满足你。最最重要的是,这里离“墨尔本第二CBD”、“华人美食天堂”Box Hill只有十几分钟车程。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你可以随时吃到正宗的兰州拉面、广式早茶、麻辣香锅、烤鱼……瞬间治愈你的中国胃。
Burwood校区本身就像一个小社会,教学楼、图书馆、学生活动中心、宿舍、餐厅、咖啡馆、超市、诊所一应俱全。你完全可以一周不出校门,也能活得很好。这里的学习氛围更浓一些,节奏也更快一些,适合喜欢热闹、享受都市便利生活的同学。
吉朗(Geelong)校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你向往一种更安静、更贴近自然的生活,那吉朗的两个校区绝对是你的菜。吉朗是维州的第二大城市,离墨尔本大约一小时火车车程,是个美丽的海滨城市。
Waurn Ponds校区是吉朗的主校区,以健康、科学和工程类专业为主。这个校区超级大,环境优美,像个大公园。宿舍楼旁边可能就有袋鼠在蹦跶,绝对是澳洲独有的体验。这里的科研设施非常牛,比如耗资数千万澳元打造的工程学院和前沿材料研究所(IFM)。生活成本相比墨尔本要低不少,房租便宜一大截。
Waterfront校区,光听名字就知道了,坐落在吉朗市中心的Cunningham码头旁,风景美到窒息。建筑本身是由19世纪的羊毛仓库改建的,古典又优雅。在这里上学的主要是建筑、商科和护理专业的学生。想象一下,你下课走出教学楼,迎面就是湛蓝的大海和成群的海鸥,学习的疲惫瞬间一扫而光。周末,你可以沿着海边散步,或者去探索吉朗市区的各种精品咖啡馆和艺术画廊。
选择吉朗,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慢节奏、高品质的生活。这里离世界闻名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和澳洲的“冲浪之都”Torquay都非常近。周末约上三五好友,租一辆车去自驾、去冲浪,简直不要太惬意。这种生活方式,是在墨尔本的繁华中所体验不到的。
那些好玩的选修课和社团,让留学不空白
除了硬核的专业课,迪肯还有很多“宝藏”选修课,能让你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点亮一些奇奇怪怪的技能点。比如,你可以选修一门“创意写作”,学学怎么写小说;或者选一门“摄影入门”,用镜头记录澳洲的美景;甚至还有“食品与营养科学”,教你怎么吃得更健康。我当时就选了一门叫“澳大利亚研究”的课,老师带着我们了解澳洲的历史、土著文化和政治体系,对快速融入当地社会帮助特别大。
而要说真正能找到归属感的地方,那一定是社团。迪肯有超过150个由DUSA支持的学生社团,五花八门,总有一个能戳中你。学术类的有各种“学习小组”和专业协会,比如“迪肯会计学生会”;文化类的有各国学生会,其中“迪肯大学中国学联(CSSA)”是我们中国留学生最温暖的家,逢年过节都会组织活动,让你在异国他乡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兴趣类的就更多了。喜欢运动?有足球、篮球、板球、冲浪社。喜欢艺术?有舞蹈社、戏剧社、摄影社。喜欢ACG?有动漫社和电竞社。甚至还有像“哈利波特联盟”这样神奇的组织。我的建议是,在开学的O-Week,一定要放开胆子去逛社团招新的摊位,多拿传单,多加几个群。社团不仅是发展兴趣的地方,更是结交志同道合朋友的最佳平台。我在徒步社认识的朋友,后来成了我最好的“驴友”,我们一起走遍了维州的许多国家公园。
所以,别纠结了。选学校,有时候就像找对象,没有绝对的最好,只有最适合你的那一个。你问我迪肯大学到底怎么样?它可能不是那个在晚宴上最闪耀、最高冷的“大明星”,但它一定是最懂你、最实在、最愿意为你未来的路铺砖搭瓦的那个“靠谱伙伴”。
它不会用空洞的口号和排名来定义你,而是用一个个真实的项目、一次次实用的辅导,把你推向你想要成为的样子。如果你想要的留学生活,是既能学到真本事,又能玩得开心,还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来迪肯看看吧,它大概率不会让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