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留学党私藏干货,高中篇

puppy

嘿,准澳洲高中留学生们!是不是一边憧憬着阳光沙滩,一边又对陌生的学习和生活有点小紧张?别担心,这篇私藏干货就是为你准备的!从怎么选课(VCE/HSC/ATAR)才能对申请大学最有利,到如何跟Homestay家庭处成家人;从快速融入local圈子的小技巧,到办银行卡、选手机套餐这些琐碎但超重要的小事,学长学姐都帮你总结好了。这不仅仅是一份攻略,更是帮你平稳度过前期适应的定心丸。快来看看吧,让你的澳洲高中生活少走弯路,从一开始就开挂!

澳洲高中留学行前速查清单
文件类: 护照、签证确认信(VEVO)、入学确认书(CoE)、学费和OSHC(海外学生健康保险)付款凭证、出生公证、学历和成绩单公证。建议全部扫描存入云端,并复印几份备用。
Homestay沟通: 提前邮件联系,自我介绍并询问家庭基本情况(如是否有宠物、饮食习惯、交通方式等)。准备一份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
资金准备: 准备少量澳元现金(约500澳元)用于应急。提前了解并选择好要办理的澳洲银行卡。
行李打包: 转换插头和插排是必备!带少量常用药(附英文说明)。澳洲四季温差大,即使是夏天,早晚也需要一件薄外套。
心理建设: 做好迎接Culture Shock的准备。前三个月是适应期,遇到困难和想家都非常正常。主动求助,多和家人朋友视频。

嘿,各位准澳洲高中留学生们!

我到现在还记得三年前,自己拖着两个23公斤的行李箱,第一次降落在悉尼机场的那个下午。阳光刺眼,空气里有种桉树叶和大海混合的奇特味道。我心里一半是《澳洲乱世情》里的壮丽风光,一半是即将面对未知生活的忐忑。办完入境手续,来接我的是Homestay的住家爸爸,一个叫Bob的热情大叔。在去他家的路上,他指着窗外问我:“How are you going?” 我愣了半天,心想我哪儿也没去啊,不是在车上吗?最后憋出一句:“I'm in your car.” Bob听完后哈哈大笑,拍着方向盘说:“Good one, mate! It just means ‘How are you?’”

就是这个小小的瞬间,让我意识到,真正的留学生活,和雅思课本上教的完全是两个世界。它不仅仅是学习,更是关于如何在全新的文化语境里,磕磕绊绊地学会沟通、选择和独立生活。今天,作为你们的学长,我想把这几年踩过的坑、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你们。这篇干货,希望能成为你们落地澳洲后,那颗最实在的“定心丸”。

ATAR不是分数是排名!VCE/HSC选课定生死,你选对了吗?

来澳洲读高中,你最先会遇到的“大魔王”就是选课。这可不是在国内,学校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在这里,你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两年后的大学申请,甚至影响你未来的专业方向。所以,千万别凭感觉随便选!

我们先来搞懂一个核心概念:ATAR(Australian Tertiary Admission Rank)。记住,它不是你的卷面总分,而是你在全州所有高中毕业生里的“排名”。ATAR 99.00的意思是,你的成绩排在当年全州所有学生的前1%。同理,ATAR 80.00就是排在前20%。澳洲大学录取,看的就是这个排名。

每个州的高中毕业证书和计分系统名字不一样,最主流的是新南威尔士州(NSW)的HSC和维多利亚州(VIC)的VCE。不管叫什么,它们最终都会折算成一个全国通用的ATAR分数。

那问题来了,怎么选课才能让我的ATAR最大化?这里有一个关键词,叫“Scaling”(分数调整)。澳洲教育系统认为,不同科目的难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公平,他们会对一些高难度科目的原始分(Raw Score)进行“加权”,也就是向上调整(Scale Up);反之,一些相对简单的科目,分数则可能被向下调整(Scale Down)。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当年的同学,一个叫Leo的学霸,他一心想去墨尔本大学读精算。这个专业2024年的录取ATAR要求是96.00。他选了VCE里难度最高、Scaling也最高的几门课:Specialist Mathematics(专家数学,俗称“高高数”)、Mathematical Methods(中数)、Physics(物理)和Chemistry(化学)。他两年学得头发都快没了,但最终,他的“中数”原始分92分,被Scale Up到96.5;“高高数”更是从90分被拉到了98分!最终他的ATAR高达99.5,轻松进入梦想的专业。

而另一位同学,为了“求稳”,选了几门看似容易拿高分的科目,比如某些语言和艺术类课程。虽然她的原始分都不错,基本都在90分以上,但因为Scaling被向下调整,最终的ATAR只有85左右,与她想申请的商科失之交臂。

所以,选课策略应该是:

1. 兴趣和擅长是基础: 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你对物理一窍不通,就算它Scaling再高,你原始分拿个50分,加权后也无力回天。一定要在你擅长并且不讨厌的范围内选。

2. 瞄准大学专业要求: 登录你心仪大学的官网,查询你想读的专业,看它的“Prerequisites”(先修科目要求)。比如,想学工程,基本上物理和高阶数学是必选项。想学医,化学基本是跑不掉的。别学了两年,最后发现连申请资格都没有,那就太亏了。

3. 聪明地利用Scaling: 在满足前两条的基础上,尽量选择1-2门Scaling高的“硬核”科目来拉高你的ATAR上限。比如新州的HSC里,Mathematics Extension 2和Physics的Scaling一直都很可观。每年各州的教育局网站都会公布前一年的Scaling Report,花点时间去研究一下,绝对物超所值。

4. 别忘了英语! 英语(English/EAL)是所有州都强制要求计入ATAR总分的科目,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必须学好它。很多国际学生其他科都很好,就是被英语拉了后腿。多读、多写、多跟local聊天,没有捷径。

选课是一个技术活,一定要和学校的Career Advisor(学业规划老师)多聊几次,把你的想法、目标大学和专业告诉他们,让他们帮你一起制定最适合你的方案。

Homestay不是酒店!从“尴尬房客”到“编外家人”的相处秘籍

对于大部分未成年的高中留学生来说,Homestay(寄宿家庭)是你澳洲的第一个家。处理好和住家人的关系,直接关系到你未来一两年的幸福指数。别指望他们会像亲生爸妈一样把你捧在手心,但通过一些小技巧,你完全可以和他们处成温暖的家人。

首先,破除“我是付了钱的顾客”这种心态。是的,你付了住宿费,但这更像是在一个澳洲家庭里“搭伙”,是体验文化的一部分。尊重和沟通是黄金法则。

我刚到Homestay的时候,每天吃完晚饭就溜回房间,觉得和他们没什么好聊的。气氛一度非常尴尬。我的住家妈妈是个护士,叫Sue。有天她看我闷闷不乐,就主动问我:“Is everything alright, dear?” 我鼓起勇气告诉她,我不太习惯每天晚餐都吃土豆和烤肉,而且觉得有点想家。Sue听完后,不但没有不高兴,反而第二天专门去亚洲超市买来了酱油和米饭,还学着做了个番茄炒蛋。虽然味道有点奇怪,但那个瞬间真的让我超级感动。

从那以后,我学乖了。记住这几点,能帮你快速融入:

1. 主动沟通,不要“猜”。 澳洲人的沟通方式很直接。有事就问。比如:“Can I use the washing machine now?”(我现在可以用洗衣机吗?);“What time should I be home by on weekends?”(我周末最晚要几点回家?)。把规则问清楚,大家都舒服。特别是洗澡时间,澳洲很多地区缺水,所以家庭对用水很敏感。很多Homestay会要求淋浴在5-10分钟内解决,这很正常,习惯就好。

2. 参与家庭活动。 周末他们去公园BBQ,问你要不要一起?别犹豫,去!他们晚上在客厅看橄榄球赛(Footy),你也凑过去坐着,就算看不懂,问问规则,分享点零食,关系就是这么拉近的。我就是通过和住家爸爸一起看AFL比赛,学会了“Carn the Crows!”(加油阿德莱德乌鸦队!)这种地道口号的。

3. 展现你的文化,做个小小的“文化大使”。 带一份来自家乡的茶叶、剪纸或者特色零食作为见面礼,会让他们觉得你很用心。在某个周末,主动提议给他们做一顿中餐。别担心厨艺,哪怕是一盘简单的饺子或者蛋炒饭,这种分享的姿态本身就非常有价值。我曾经给我的住家做了一次火锅,他们一边被辣得斯哈作响,一边大呼“Amazing!”,那个场景我记了好多年。

4. 保持整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自己的房间自己整理干净,吃完饭主动提出帮忙洗碗(“Let me help with the dishes.”),或者帮忙把垃圾桶推到路边。这些小事,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一个懂得感恩和负责任的孩子,而不是一个娇生惯养的房客。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有不确定性。如果你真的遇到了无法沟通、让你感到非常不舒服的家庭,不要忍着。第一时间联系学校的International Student Coordinator(国际学生协调员),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帮你解决问题,甚至更换寄宿家庭。这并不可耻,找到一个让你感到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拒绝扎堆!融入Local圈子,你需要这几个“社交外挂”

很多留学生都会遇到一个问题:来澳洲几年,英语好像没太大长进,朋友也清一色都是中国人。这当然没什么不好,在异国他乡,同胞之间的支持非常重要。但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和时间出来,如果能交到几个local朋友,对你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和未来的发展都会有巨大的帮助。

关键在于,你要主动走出舒适区。

加入社团和运动队,兴趣是最好的破冰船。 这是最最有效的一招,没有之一。澳洲高中的课后活动非常丰富。无论你喜欢篮球、足球、辩论、戏剧还是机器人,总能找到组织。在共同的兴趣和目标下,语言障碍会显得不那么重要。我当时加入了学校的篮球队,虽然技术烂得一比,但每周两次的训练和周末的比赛,让我和队友们迅速熟络起来。在球场上,没人会嘲笑你的口音,大家只会为你投进一个球而欢呼。训练结束后一起去买麦当劳,聊的都是球队、女生和最新的球鞋,这种融入感是课堂上永远给不了的。

抓住课堂小组作业(Group Assignment)的机会。 遇到分组任务,别下意识就去找中国同学。勇敢地走向那几个local同学,问一句:“Hey, do you guys have a full group yet? Mind if I join?” 就算被拒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成功一次,你就有机会和他们进行深度的学习交流。在讨论和合作中,你能学到最地道的学术用语和表达方式,还能展现你的能力。当你能为小组贡献价值时,别人自然会尊重你、愿意和你交往。

打一份零工,提前进入社会大学。 根据澳洲学生签证(Subclass 500)的规定,在学期期间,你每两周最多可以工作48小时(假期则无限制,但请务必在移民局官网查询最新政策)。在麦当劳、KFC、超市(Coles/Woolworths)或者咖啡店找一份兼职,不仅能赚点零花钱,更是语言和社交的绝佳训练场。你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澳洲人,从同事到顾客,被迫用英语去解决实际问题。我的一个朋友在一家叫Grill'd的汉堡店打工,半年下来,他的口语变得超溜,还和几个local同事成了铁哥们,周末一起去冲浪。

学会“Small Talk”,从“G'day”开始。 澳洲人热爱闲聊。在等公交、在超市排队、在学校食堂,都可以是练习的场景。不用聊什么深刻的话题,从天气开始就行:“Crazy weather today, isn't it?”(今天这天气真够疯的)。或者赞美一下对方:“I love your shoes, where did you get them?”(我喜欢你的鞋,哪儿买的?)。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尴尬,但坚持下去,你会发现自己的脸皮越来越厚,口语也越来越自然。

生活琐事不求人:银行卡、手机套餐、交通卡全攻略

搞定了学习和社交,我们再来聊聊那些让你留学生活正常运转的“后勤保障”。这些事虽然琐碎,但办好了能省下不少钱和麻烦。

银行卡:选哪家?怎么办?

澳洲四大银行是Commonwealth Bank (CBA)、Westpac、ANZ和NAB。对于学生来说,它们的服务大同小异,都会提供免账户管理费的学生账户。CBA因为网点和ATM最多,APP也做得比较好用,是很多留学生的首选。你可以在国内出发前,就在CBA的官网上提前申请账户,非常方便。

落地后,你需要带上你的护照、CoE和住址证明(可以是Homestay给你的一封信)去预约的银行网点激活账户。你会拿到一张Debit Card(借记卡),记住,它既可以刷卡消费(通过PayPass“滴”一下就行),也可以在ATM上取现。你会得到两个关键号码:BSB(类似国内的开户行号)和Account Number(账号)。别人给你转账就需要这两个号码。同时,记得设置一个叫“PayID”的东西,它能把你的手机号或邮箱和银行账户绑定,以后转账输入手机号就行,超级方便。

手机套餐:别被合约套牢!

千万!千万!千万不要一落地就签带手机的两年合约套餐(Post-paid Plan)!通常都很贵,而且灵活性差。最明智的选择是从Pre-paid(预付费)SIM卡开始。

澳洲三大运营商是Telstra、Optus和Vodafone。Telstra信号最好,覆盖最广,但价格也最贵。Optus和Vodafone在市区信号没问题,价格更实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租用三大网络的小众运营商(叫MVNO),比如Boost Mobile(用Telstra网络)、Amaysim(用Optus网络),它们通常性价比更高。

我的建议是:刚落地,在机场或便利店(7-Eleven)随便买一张$20-$30的预付费SIM卡先用着。比如,目前Boost Mobile有一个$35的套餐,包含40GB流量,第一个月还有额外奖励,足够你用了。等安顿下来,有时间了,再去网上比较各家的套餐,找到最适合你的那款。千万别被销售忽悠签长期合约!

交通卡:学生优惠别错过!

澳洲主要城市的公共交通都靠一张卡。悉尼叫Opal Card,墨尔本叫Myki Card,布里斯班叫Go Card。作为国际高中生,你有资格申请学生优惠(Concession)。这个优惠力度很大,通常是成人票价的50%!

申请流程一般是:先去你所在州的交通官网上填写申请表,然后需要学校盖章确认你的学生身份,最后把表格提交或邮寄出去,过一两周就能收到专属的学生交通卡了。在你拿到正式学生卡之前,只能买全价票。所以,这件事要尽早办!别小看这点钱,日积月累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好了,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你看晕了没有。

其实,澳洲高中留学这段旅程,就像是玩一个大型的开放世界游戏。刚开始你是个新手,地图一片漆黑,拿着最基础的装备,连路边的小怪(比如听不懂的俚语)都能让你手忙脚乱。但别怕,你遇到的每一个挑战,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在给你加经验、开地图。

你会遇到对你超好的住家,也会遇到奇葩的室友;你会交到一辈子的挚友,也会经历孤独到想哭的夜晚;你会为ATAR刷题到深夜,也会在某个周末的午后,躺在邦迪海滩的沙子上,觉得人生美好不过如此。

这些,全都是你独一无二的剧本。所以,别怕犯错,别怕开口,更别怕求助。大胆地去体验,去感受。很多年后回头看,你会发现,这段日子,是让你成长最快、也最闪闪发光的时光。

欢迎来到澳洲,祝你好运,mate!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8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