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阪大学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puppy

总听人说阪大学术强,但在这里读书到底是什么感觉?这里不只有大佬云集的课堂和泡不完的研究室,更有大阪独有的烟火气和关西人的热情。从便宜又好吃的食堂,到骑车就能逛遍的商店街,学习和生活在这里达到了奇妙的平衡。这篇文章会带你云逛一遍吹田和丰中校区,聊聊租房、打工的真实经验,分享那些只有阪大留学生才知道的苦与乐,给你一份最接地气的就读指南。

项目 内容
学校简称 阪大 (Handai)
主要校区 丰中 (Toyonaka)、吹田 (Suita)、箕面 (Minoh)
学生总数 约 23,000 人 (截至2023年)
留学生比例 约 11% (约 2,600 人)
优势学科 医学、工学、理学、免疫学、机器人学等
一句话印象 学术上是“顶配版”的理工宅,生活里是接地气的关西老铁。

还记得申请那会儿,我捏着手里的几份合格通知书,在东京大学和大阪大学之间反复横跳。周围的朋友都说:“那还用想?去东大啊!”在他们眼里,东大是金字塔尖,而阪大,虽然也是旧帝国大学,名气上总感觉差了那么一点点。

我当时也是这么想的。聊起阪大,脑子里蹦出来的关键词就是“学术”、“科研”、“质朴”,听起来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学霸,每天的生活就是教室、食堂、研究室三点一线。我一个爱热闹的人,真能在这种地方待下去吗?直到有位已经在阪大读博的学长,给我发了一张他在石桥商店街吃烧鸟的照片,背景里人声鼎沸,灯火通明。他说:“别把阪大想得太严肃,这里的生活,比你想象的有趣多了。”

这句话,最终让我下定决心,来到了大阪。几年过去,我可以说,这绝对是我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之一。阪大,确实学术强到让人头秃,但也用大阪独有的烟火气,治愈了每一个埋头苦读的灵魂。

不只有“肝”论文的研究室,还有自由的风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术。没错,阪大的“硬核”不是吹的。作为日本顶尖的国立大学,这里的学习压力一点不小。尤其对于理工科和医科的同学来说,大部分时间确实是在吹田校区那个巨大的“科学城”里度过的。这里的教授很多都是行业里响当当的大佬,比如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石黑浩教授,他的仿真机器人实验室简直是科幻电影走进现实。能进入这样的研究室,每周的组会(ゼミ)就像是武林高手过招,压力巨大,但收获也非同凡响。

我有个读情报科学的朋友,他的日常就是泡在研究室里跑代码、做实验。他说,刚开始真的有点劝退,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被各种难题暴击。但阪大的好就好在,这里的学术氛围是开放和包容的。教授不会把你当成一个执行指令的工具人,而是鼓励你去探索自己的想法。你可以随时敲开教授办公室的门,和他讨论一个异想天开的课题,只要你的逻辑能自洽,他就会支持你。这种被尊重和信任的感觉,是“肝”论文过程中最大的动力。

文科生主要聚集在丰中校区。这里的氛围和吹田完全不同。标志性的钟楼(イ号館)带着历史的厚重感,校园里随处可见席地而坐、讨论课题的学生。文科的课堂更注重思辨和表达,教授们常常会抛出一个开放性问题,让大家自由讨论。在这里读书,你会发现,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每个人独特的视角都值得被倾听。

丰中校区还有一个传奇的“阪大坂”,一段长长的陡坡,是每个阪大学子每天都要征服的“高山”。骑自行车上坡是对体力的终极考验,很多人到最后都只能推着车走。但每次气喘吁吁地爬上坡顶,看到开阔的校园时,那种成就感也挺特别的。这可能就是阪大生活的缩影:过程很辛苦,但风景也很好。

便宜大碗的食堂,和骑车能到的全世界

如果说学术是阪大的A面,那生活气就是它的B面,而这一面,是从食堂开始的。

日本大学的食堂是出了名的物美价廉,阪大更是把这一点发挥到了极致。丰中校区图书馆地下的“図書館下食堂”,是无数学生解决午饭的地方。一碗热气腾腾的咖喱饭只要300多日元,一份包括主菜、米饭和味增汤的定食套餐,也不过500日元左右。换算下来,二十多块人民币就能吃得心满意足。吹田校区的选择更多,“レストラン 宙”的视野绝佳,“ファミール”的菜品丰富。对于我们这些穷留学生来说,食堂简直是生命之光。

走出校门,生活就更有趣了。丰中校区紧邻着阪急石桥站,车站前的“石桥商店街”是我们的另一个食堂和宝藏乐园。这里挤满了各种小店:便宜的蔬菜水果店、开了几十年的和果子铺、烟火气十足的居酒屋、还有无数家拉面店。晚上不想做饭,和朋友溜达到商店街,随便进一家店都不会踩雷。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最真实的大阪。店家老板会用带着浓重关西腔的日语跟你开玩笑,问你学习辛不辛苦,顺便再给你多加一勺葱。

在阪大,自行车是必备的交通工具。从学校到车站,从宿舍到超市,一辆自行车几乎能带你去任何地方。天气好的时候,我会骑车去稍微远一点的服部绿地公园野餐,或者去万博纪念公园看太阳之塔。这种慢悠悠的、触手可及的生活感,是在东京那样的大都市很难体会到的。

大阪这座城市本身,也为留学生活增添了太多色彩。从学校坐电车去市中心的梅田,只需要20分钟。周末可以和朋友去心斋桥逛街,去道顿堀吃章鱼烧,去看一场吉本新喜剧的搞笑表演。关西地区交通便利,去京都看红叶,去奈良喂小鹿,去神户港看夜景,都只是一日游的距离。学习再忙,也能在这些小旅行中找到喘息的空间。

租房、打工,留学生的真实生存法则

聊聊更实际的话题:钱。留学生活,离不开租房和打工这两件大事。

学校的宿舍(寮)是最经济的选择。费用通常在每月1.5万到3万日元不等,包含了基本的水电网费,非常划算。但问题是僧多粥少,尤其是条件好的国际交流会馆,需要抽签决定,竞争激烈。大部分同学最终还是要自己租房。

租房是笔不小的开销。在丰中校区附近,比如石桥、萤池一带,一个标准的单人间(1K户型),月租大概在4万到6万日元。吹田校区周边的山田、北千里会稍微贵一些。除了月租,日本租房还有一笔高昂的初期费用,包括押金(敷金)、礼金(礼金)、中介费、保证公司费等等,加起来可能相当于3到5个月的房租。第一次看到账单时,心都在滴血。所以,多通过学校的生协(CO-OP)或者留学生支援组织寻找房源,有时能免掉一些费用。

为了补贴生活,打工是必须的。大阪的服务业发达,工作机会很多。最常见的选择是在便利店、餐厅、药妆店做店员。目前大阪的法定最低时薪是1064日元(约50人民币),在市中心梅田或难波的一些居酒屋,时薪可以达到1200日元以上。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教中文也是一个热门选择,时薪更高,也更灵活。

我的第一份兼职是在学校附近的一家拉面店洗碗。又累又枯燥,但老板人很好,会把当天卖剩下的叉烧打包让我带回家。通过打工,我的日语口语和听力飞速进步,也真正接触到了日本的社会职场。它让我明白,生活费不是从父母银行账户里划过来的一个数字,而是自己一小时一小时辛苦赚来的。这份经历,比任何课堂上学到的东西都更宝贵。

那些只有阪大人才懂的苦与乐

在阪大的日子,有被论文支配的通宵,也有考完试解放后的狂欢。有些瞬间,可能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体会。

比如,为了赶上早上第一节课,在丰中和吹田校区之间坐着校车(連絡バス)奔波的疲惫。两个校区之间路程不短,遇上堵车更是绝望。

比如,每年春天,当校园里的樱花大道盛开时,整个世界都变成了粉色。大家会带着便当,在樱花树下聚餐,那种浪漫和惬意足以抵消所有学习的疲惫。

再比如,每年11月丰中校区的“まちかね祭”(待兼祭),整个校园变成一个巨大的游乐园。各个社团会拿出看家本领,搭起小吃摊,举办各种表演。留学生们也会穿上自己国家的传统服装,摆摊卖特色小吃。那几天,是整个阪大最热闹、最有人情味的时候。

在这里,你会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在国际交流课上一起吐槽各自国家的文化差异,在期末考试前一起在图书馆刷夜。你会发现,原来那个在课堂上不苟言笑的日本同学,私下里竟然是个动漫宅。你会因为在超市买到了家乡的调味料而开心一整天。这些微小而真实的苦与乐,共同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留学记忆。

说到底,在大阪大学读书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它可能没有东京那么光鲜亮丽,也没有京都那么古韵悠长。但它有一种独特的平衡感。你可以在世界顶尖的实验室里探索科学的边界,也可以在放学后拐进商店街,和炸鸡店的老奶奶聊聊天。你可以为了一个课题绞尽脑汁,也可以在周末跳上电车,去体验整个关西的精彩。

这里既有学术的深度,又有生活的温度。如果你不只想要一张名校文凭,更想体验一种真实、有趣、充满人情味的留学生活,那来阪大吧。相信我,它会给你一份超出预期的答案。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259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