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德国留学门槛变了,你还能去吗?

puppy

最近是不是也被德国留学圈的“大地震”刷屏了,看到“门槛变了”心里有点慌?别急,我来给你划个重点!这次变化的核心,就是大家最头疼的APS审核流程迎来了大改革,告别了传统面谈。同时,自保金的数额也毫无意外地又涨了。那么,这到底是让申请变简单了,还是更复杂了?对走高考路线和大学在读的你,具体影响有多大?需要准备哪些新材料?别自己瞎琢磨啦,快点进来看看这篇超全解读,我们把所有新政和应对方法都给你说明白了,让你心里有底,稳稳上路!

新政速览:你需要知道的核心变化
APS审核大改革:针对“一般国内申请人”程序(本科在读/已毕业),传统的审核面谈被取消,改为材料审核+德适考试(TestAS)的模式。简单说,不用再跟审核官斗智斗勇了,但多了一场标准化考试。
自保金上涨:用于申请签证的德国限制性银行账户(Sperrkonto)金额,目前官方建议标准为每月934欧元,一年总计11,208欧元。这笔钱是你留学第一年的生活费保障,又得让爸妈多准备点了。
谁受影响最大:正在国内读大学或已经本科毕业,准备去德国读硕士的同学。对于走高考程序申请本科的同学,影响相对较小,因为你们本来就要考德适。

重磅!德国留学门槛变了,你还能去吗?

“完了完了,APS要面试,我这三脚猫的口语,一紧张连专业课名词都说不出来,肯定要挂!”

说这话的是我的学妹小艾,去年夏天,她每天都抱着一沓厚厚的大学课程翻译,在图书馆走廊里神神叨叨地背诵。为了那个传说中“德国留学第一道鬼门关”——APS审核面谈,她把大学四年学过的每一门课都重新“预习”了一遍,从“微积分的基本定理”到“市场营销的4P理论”,做梦都在跟德国审核官解释自己的毕业设计。

那个时候,几乎所有准备留德的学长学姐都会告诉你,APS面谈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压力测试。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样的审核官,不知道他会抽中你哪一门课来提问,更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因为一个词卡壳就满盘皆输。这种不确定性,让无数人心惊胆战。

然而,就在小艾快要把自己逼成“专业课复读机”的时候,一则重磅消息传来:APS审核,改了!面谈,取消了!

小艾的第一反应是狂喜,感觉像中了彩票。但几分钟后,新的焦虑又涌了上来:“不面试了?改成考德适(TestAS)?这是个啥?我是不是得从头开始准备?这到底是变简单了,还是掉进了另一个坑里?”

相信最近,你也被这些消息刷屏了。看着各种解读,心里是不是也像小艾一样,七上八下的?别慌,今天咱们就坐下来,像朋友聊天一样,把这次德国留学门槛的“大地震”给你掰扯得明明白白。到底改了啥?对你有什么影响?钱要多准备多少?看完这篇,保你心里有底!

告别面谈,你好TestAS:APS审核到底怎么了?

我们先来说说这次改革的核心——APS审核。以前,对于大多数在国内读大学或者已经毕业的同学(也就是所谓的“一般国内申请人”程序),APS审核是“材料审核 + 20分钟面谈”。审核官会拿着你的成绩单,随机挑几门课,用德语或英语问你一些问题,以此来判断你成绩的真实性。

现在,面谈这个环节被彻底拿掉了。取而代之的是“材料审核 + 德适考试(TestAS)”。

这听起来好像只是换了个形式,但内在逻辑完全变了。以前是“主观评估”,现在变成了“客观测试”。

什么是德适考试(TestAS)?

德适,全称是“Test für Ausländische Studierende”(外国学生学习能力测试),说白了,它就是一个标准化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有点像德国版的“学业水平测试”或者说“学术版的高考”。它不考你的专业知识,而是考察你是否具备在德国大学成功学习的核心能力,比如逻辑推理、数学能力、理解复杂图表等。

考试分为两部分:

1. 核心测试(Kerntest):这是所有人都必须考的,主要考察基础的认知能力,有点像智商测试题,比如找规律、数学应用题这种。

2. 专业模块测试(Fachspezifische Testmodule):这部分就要根据你未来想申请的专业方向来选了。总共四个模块,你选一个考就行:

  • 文科、文化及社会科学
  • 工程科学
  • 数学、信息科学及自然科学
  • 经济学

比如你想去德国学机械工程,那你就要选“工程科学”模块;如果你想学经济管理,那就选“经济学”模块。

那么,这个变化是好是坏?

这事儿得分两面看。我采访了两位正在申请的同学,他们的感受就截然不同。

案例一:社恐学霸小林(计算机专业)

“对我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我专业课成绩很好,绩点3.8/4.0,但就是不爱说话,一跟陌生人交流就紧张。之前准备APS面谈,我头发都快愁白了,生怕审核官问我一个我没准备到的细节。现在好了,改成考德适,这不就是我的强项吗?刷题、考试,这套流程我熟啊!我查了一下工程和信息科学模块的样题,很多都是逻辑和数学推理,只要我静下心来做题,肯定比开口说话有把握。现在我目标很明确,就是把德适分数刷高,用一个漂亮的客观分数去证明我的学习能力。”

对于像小林这样,学术基础扎实、成绩优秀,但口头表达能力偏弱或者有面试恐惧症的同学,新政无疑是一大利好。它把不确定性降到了最低,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笔上,而不是审核官的心情和提问风格上。只要你够努力,就能考出好成绩。

案例二:口才达人阿哲(国际贸易专业)

“我有点崩溃。我的大学绩点一般,大概只有2.9/4.0,有几门数学相关的课分数比较低。我本来是想靠APS面谈来‘翻盘’的。我的口语很好,表达能力也强,准备了很多关于我实习经历和课程项目的亮点,想在面试的时候好好展示一下,告诉审核官我虽然分数不算顶尖,但实践能力和理解力很强。现在全完了,一刀切去看德适成绩。经济模块要考数学和逻辑,正是我最头疼的部分。感觉自己的优势完全被废掉了,现在得跟那些学霸们在同一个赛道上拼硬核分数,压力山大。”

阿哲的情况也代表了另一部分同学。他们可能成绩单上有一些“瑕疵”,但综合能力、口才或项目经验非常突出。在旧的面试体系下,他们有机会通过个人魅力和深入的阐述来弥补分数的不足。而现在,德适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尺子”,冷冰冰地衡量所有人的学术潜力,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

总结一下:APS新政就像把游戏规则从“辩论赛”改成了“数学竞赛”。对于擅长逻辑思维和标准化考试的“做题家”们,门槛其实是降低了;而对于那些更擅长沟通和展示的“实践派”,则需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适应新的游戏规则,门槛无形中提高了。

自保金又涨了,钱包还好吗?

说完了最复杂的APS,我们再来聊聊一个更“扎心”的话题——钱。

德国留学签证要求申请人办理一个“限制性银行账户”(Sperrkonto),并存入一笔足够支付第一年生活费的资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保金”。这笔钱每个月只能取出固定的数额,以确保你在德国有稳定的生活来源。

毫无意外,这个数字又涨了。

根据德国联邦教育促进法(BAföG)的规定,以及考虑到德国逐年上涨的生活成本和通货膨胀,德国外交部目前为签证申请设定的自保金标准是每月934欧元。这意味着,你在申请签证前,需要在账户里存入11,208欧元(约合人民币8.8万元,按当前汇率计算)。

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数据,你就知道这个涨幅有多“稳定”了:

  • 2019年:853欧元/月(10,236欧元/年)
  • 2021年:861欧元/月(10,332欧元/年)
  • 2022年至今:934欧元/月(11,208欧元/年)

短短几年,每年需要多准备近1000欧元。这笔钱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多出来的这笔钱,可能意味着你要放弃换一台新电脑,或者少回一次家。

为什么一直在涨?

原因很简单:德国物价也在涨。这笔钱是根据德国大学生平均生活开销计算的。房租、食品、交通、保险……一切都在变贵。德国政府提高自保金数额,其实是为了你好,确保你到了德国之后,不会因为钱不够而影响学业和生活。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一个在慕尼黑留学的朋友,他刚去的时候(2019年)学生宿舍一个月大概350欧,现在他同宿舍楼的新合同已经涨到了450欧。超市里一升牛奶的价格也从0.8欧元涨到了1欧元以上。所以,934欧元/月这个标准,在慕尼黑、柏林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是一个“能活下来”的基准线,想要生活得舒适一点,花费肯定不止于此。

所以,对于自保金上涨,大家虽然肉疼,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在做留学预算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数字考虑进去,并且最好再多准备一些备用金,以防万一。

新政下,不同赛道的你该如何应对?

了解了两个核心变化,我们再来具体分析一下,对不同申请路径的你,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你应该怎么做。

赛道一:高考程序申请者(高中毕业生)

如果你是准备用高考成绩直接申请德国本科的同学,那么这次APS改革对你的影响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高考程序本来就是“高考成绩 + 德适考试”,你们早就身处“客观测试”的赛道里了。

你们需要做的,和以前一样,就是三件事:

1. 高考考出好成绩:这是基础中的基础。你的高考分数需要达到总分的70%(即525分/750分),这是申请德国大学预科的门槛。想直接入读本科,要求会更高,具体看大学和专业的要求。

2. 德适考出好成绩:德适成绩是德国大学录取的重要参考。一个好的德适成绩(例如,核心和专业模块都达到100分以上)能极大地增加你的竞争力,尤其是在申请一些热门的NC(限制性)专业时。

3. 语言学好:无论是德语还是英语授课,优秀的语言成绩(德福、DSH或雅思、托福)都是必须的。

对你来说,唯一的变化就是自保金上涨了。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提醒爸妈,预算要多加一笔哦!除此之外,请继续沿着原有的轨道安心准备。

赛道二:大学程序申请者(本科在读/已毕业)

你们是这次改革的“震中人群”,需要做的调整也最多。别慌,我们一步步来拆解。

第一步:端正心态,拥抱变化

不要再纠结于是变难了还是变简单了。规则已经改变,你能做的就是适应它。把之前用来准备面试焦虑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德适备考中去。这其实是一个更公平、更透明的赛道,你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最终的成绩单上体现出来。

第二步:深入了解并备考德适(TestAS)

这是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你需要:

  • 官网研究样题:第一时间去德适官网(www.testas.de)下载官方样题,亲手做一遍。感受一下题型、难度和时间限制。不要道听途说,自己做一遍比听别人说一百遍都有用。
  • 确定你的专业模块:根据你未来想申请的硕士专业,仔细研究应该选择哪个模块。有时候会比较纠结,比如“工业工程”这个专业,到底是算工程还是算经济?这时候最好去你想申请的大学官网查看要求,或者咨询专业的留学机构。
  • 针对性复习:核心测试部分,多做逻辑题和快速计算题,锻炼思维敏捷度。专业模块部分,比如工程模块,可能会涉及一些高中物理和数学知识,你需要把这些捡起来;经济模块,则需要你具备分析图表和理解经济模型的能力。市面上已经有一些德适备考资料和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 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德适每年有固定的几次考试时间。你需要提前规划好,确保在大学申请截止日期(一般是冬季学期7月15日,夏季学期1月15日)之前拿到成绩。

第三步:重新审视你的申请材料

没有了面试这个展示自己的环节,你的书面材料就变得更加重要了。除了APS证书和德适成绩,你的大学成绩单(GPA)、个人陈述(Motivation Letter)、简历(CV)、推荐信等,都是大学招生官了解你的唯一窗口。

这意味着,你需要在文书上花更多心思。你的个人陈述不能再是一篇空洞的模板,而要清晰地阐述:

  • 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 你本科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如何为你打下了基础?
  • 你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
  • 为什么你认为自己是这个项目的最佳人选?

用具体的项目、实习经历和数据来支撑你的论点,让招生官看到一个立体、有潜力的你。

第四步:做好预算,准备好钱

和高考程序的同学一样,11,208欧元的自保金是硬性要求,早点和家人沟通,把资金准备到位。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程序的同学,申请德国留学的路径从“学术成绩+面试技巧”的双轮驱动,变成了“学术成绩+标化考试”的双轮驱动。你需要调整自己的技能点,从“演说家”模式切换到“考试型选手”模式。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还是觉得有点乱。别急,咱们再换个更直接的方式。你现在是不是在想:“行了行了,别分析了,就告诉我,德国留学这条路,现在到底是更宽了还是更窄了?”

其实,路还是那条路,只是路边的风景和路面的材质变了。以前的路,可能是一条风景优美但布满碎石的小径,走得好不好,除了看你的鞋(学术背景),还得看你的平衡能力和一点运气(面试表现)。

现在的路,更像是一条铺设好的标准赛道。它很公平,跑得快慢,全凭你的硬实力(GPA+德适成绩)。它不再考验你的临场发挥,而是考验你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和应试能力。

所以,别再问“我还能去吗?”这种问题了。你应该问自己:“我准备好在这条新赛道上奔跑了吗?”

别再为取消面试或喜或忧,那是已经翻篇的故事了。现在,你应该马上去下载一份德适样题,泡上一杯咖啡,安安静静地做它一遍。当你看到那些逻辑题、图表题的时候,你心里自然就会有答案了。路就在脚下,与其站在原地迷茫,不如现在就迈出第一步。加油,未来的留德华!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793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