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避卷指南:这些专业好录又好读

puppy

还在为英国留学申请挤破头吗?看到商科、计算机那些神仙打架的录取要求,是不是感觉“卷”不动了?别焦虑,你的“避卷”救星来啦!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懒人包,帮你深挖那些既好申请、课程压力又没那么大的宝藏专业。我们会聊聊像教育、传媒、部分社科这类不那么“卷”但前景依然不错的方向,很多还不卡本科背景,对转专业的同学超级友好。赶紧点开看看,告别焦虑,让你在英国的学习生活不只有赶不完的due,还能真正享受留学时光。直接来抄作业吧!

小编悄悄话:留学申请的“心态急救包”
申请季焦虑到睡不着?记住,最好的 offer 不等于“最难进的”,而是“最适合你的”。你的价值,不应该由一封来自 G5 商学院的邮件来定义。这篇文章,就是带你换个思路,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闪闪发光的可能性。放轻松,我们一起“抄作业”!

凌晨三点,小A的微信留学群里依旧闪烁着新消息。她划开屏幕,看到有人又晒出了一张LSE金融专业的面试邀请截图,下面一排排的“大佬666”和“沾沾喜气”。小A默默地锁了屏,叹了口气。她的电脑上还开着一个Excel表格,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英国G5大学商科专业的录取要求:均分90+是门槛,750分的GMAT是标配,最好再有两段顶级金融公司的实习经历……每一个字,都像一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难道留学就只有华山一条路吗?”她问自己。为了刷分,她错过了毕业旅行;为了实习,她每天通勤三个小时。可看着那些“神仙打架”的申请池,她第一次感觉,自己可能真的“卷”不动了。

相信小A的故事,是很多同学的缩影。我们从小被教育要争第一,要去最好的学校,读最热门的专业。但当“内卷”这个词从国内蔓延到留学圈,我们是不是也该停下来想一想: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为了在朋友圈炫耀一张名校offer,还是为了给自己一段真正独特且享受的成长经历?

如果你也觉得累了,倦了,那么恭喜你,这篇文章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避卷指南”。今天,咱们不聊那些让人头秃的商科、计算机,而是要去挖一挖英国大学里那些申请门槛相对友好、课程压力没那么大,但未来发展同样光明的“宝藏专业”。别焦虑,你的留学之路,完全可以走得更轻松,也更精彩。

教育学(Education):不止是当老师,更是跨专业申请的“万金油”

一提到教育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当老师”。nonono,格局小了!在英国,教育学是一个超级宽泛的宏观学科,它研究的是教育现象、教育政策、教学方法、教育心理等等,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思辨色彩。更重要的是,它对本科背景的包容度,简直是跨专业同学的福音!

为什么说它“好录”?我们来点实际的。以常年霸占QS教育学排名世界第一的伦敦大学学院(UCL)IOE教育学院为例,其王牌专业 MA Education,录取要求明确写着“a second-class UK Bachelor's degree in any subject, or an overseas qualification of an equivalent standard”。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不限专业,只要你的本科学位还不错就行。相比于其经济系动辄要求数学、统计背景和超高均分,教育学简直是敞开了怀抱。

再看数据,虽然官方很少公布直接的录取率,但从各大留学论坛的录取案例(offer holder a data)来看,同样是UCL,申请教育学的同学背景五花八门,有学英语的,有学会计的,甚至还有学化学的。我认识一个学姐,本科是国内一所普通一本的旅游管理专业,均分85左右,雅思7.0,没有任何教育相关实习,但凭借一份写得非常真诚、阐述了自己对教育公平问题思考的个人陈述,成功拿到了UCL和爱丁堡大学的教育学offer。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学申请不完全是硬性分数的比拼,招生官更看重你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你的文书,就是你最好的武器。

那教育学“好读”吗?相比于商科每周都有读不完的paper和算不完的数据模型,教育学的课程设置更偏向于阅读、讨论和写作。课堂通常是小班seminar形式,老师会引导大家就某个教育议题展开激烈讨论。比如,探讨“AI技术如何影响未来教育模式”或者“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优劣对比”。这种学习方式压力没那么集中,不会有期末考前通宵复习到崩溃的经历,更多的是在思辨和交流中提升自己。due是有的,但只要你平时认真参与,按时完成阅读,写论文并不会太痛苦。

毕业后能做什么?出路远比你想象的广。除了进入学校系统,你还可以去:

  • 教育科技公司(EdTech):像国内的字节跳动、网易有道,国外的Coursera,都需要懂教育理论的产品经理和课程设计师。

  • 教育咨询/留学机构:你的留学经历和专业知识,就是你最好的资本。

  • 政府或非政府组织(NGO):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研究,为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 企业培训部门(HR):大公司的HR部门非常欢迎有教育学背景的人才来负责员工培训和发展。

推荐院校:伦敦大学学院(UCL)、爱丁堡大学、格拉斯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布里斯托大学。

传媒(Media & Communications):创意与实践的乐园

如果说商科是逻辑与数字的游戏,那传媒就是创意与文字的狂欢。英国的传媒产业历史悠久且高度发达,拥有BBC、路透社等世界级媒体巨头。在这里读传媒,你不仅能学到最前沿的理论,更有大把的实践机会。

传媒专业同样是一个对跨专业申请非常友好的领域。很多课程并不要求你本科就是学新闻或编导的,它们欢迎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因为多元化的视角能碰撞出更精彩的火花。比如,一个学社会学的同学去做新闻,可能比科班生更能洞察社会问题的本质;一个学设计的同学去做数字媒体,视觉呈现上会更有优势。

我们来看看伦敦国王学院(KCL)的王牌专业 MA Digital Culture and Society。它的申请要求是“a high 2:1 honours degree (or international equivalent) in a humanities or social science subject”,明确欢迎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我身边就有一个朋友,本科是英语专业,凭借自己运营的一个小红书账号和几篇发表在公众号上的文章作为作品集,成功申请到了这个专业。她的案例说明,传媒专业,尤其是偏新媒体和文化研究方向的,你的实践经历和独特思考,有时比冷冰冰的绩点更有说服力。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的数据,近年来,申请创意艺术与设计(Creative Arts & Design)以及传媒(Media,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s)相关硕士的学生背景日益多样化,其中有超过30%的学生来自非直接相关的人文社科专业背景。这充分证明了英国大学在该领域的开放态度。

传媒专业好读吗?这取决于你选的方向。传媒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 理论研究型:如媒体理论、文化研究等,课程会比较学术,需要大量阅读和写论文,适合喜欢深度思考的同学。比如LSE的MSc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2. 实践操作型:如新闻、电视电影制作、公关等,课程会有很多workshop,教你使用摄像机、剪辑软件,或者策划一场公关活动。这类课程“玩”起来很有趣,但也会比较忙碌。比如威斯敏斯特大学的MA Journalism。

  3. 理论与实践结合型:如数字媒体、品牌管理等,既有理论学习,也有项目实践。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类型。

总体来说,传媒专业的考核方式灵活多样,除了论文,还可能是小组项目、一个短片、一个策划案,甚至是运营一个社交媒体账号。这种学习方式能极大地激发你的创造力,让你在“玩”中学,成就感满满。

毕业后的职业路径非常清晰且现代化。在如今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传媒毕业生的技能非常抢手。你可以去:

  • 互联网大厂:从事内容运营、新媒体营销、用户增长等工作。

  • 公关广告公司:为各大品牌做营销策划和品牌传播,比如奥美、蓝色光标。

  • 媒体机构:电视台、报社、网站,做记者、编辑、导演。

  • 时尚/奢侈品行业:担任品牌宣传或媒体关系专员。

推荐院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伦敦国王学院(KCL)、利兹大学、华威大学(文化政策研究)、金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

部分社科专业(Social Sciences):探索社会运行的密码

社会科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藏着很多被主流申请者忽略的“遗珠”。当我们一窝蜂地去申请经济、金融时,不妨看看旁边的社会政策、发展研究、国际关系等专业。这些专业不仅申请难度相对较低,而且能为你提供一个理解世界运行法则的宏大视角。

为什么说它们是“避卷”好选择?首先,申请人数相对少。以LSE为例,其MSc Finance专业的申请/录取比例可能高达20:1,而MSc Social Policy专业的竞争则要缓和得多。其次,它们对申请者的数学和量化背景要求不高,更看重你的分析能力、逻辑思辨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很多专业都欢迎文科、商科、法学背景的学生申请。

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本科学习法学的同学,对国际援助和贫困问题很感兴趣,她没有去卷竞争激烈的商科,而是申请了萨塞克斯大学(University of Sussex)的发展研究(Development Studies)专业。萨塞克斯大学的发展研究常年和哈佛、牛津并列全球前三,专业实力极强,但因为专业比较“小众”,申请门槛并没有高到离谱。她凭借优秀的文书和对该领域的独特见解,顺利拿到了offer。毕业后,她进入了一家国际NGO工作,真正地将所学用到了实践中。

英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底蕴非常深厚。像布里斯托大学的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专业,全英顶尖,课程会带你深入研究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问题,非常接地气。约克大学的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则更侧重于政府和公共部门的运作。这些课程通常由讲座(Lecture)和研讨会(Seminar)组成,阅读量不小,但很少有让人头疼的数学考试。你需要做的是独立思考,并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专业毕业后,听起来好像不如金融、计算机那么“多金”,但它们的职业路径同样宽广且有意义:

  • 公务员体系:无论是回国考公还是在当地进入公共部门,社科背景都是一个加分项。

  • 智库和研究机构:从事政策分析和研究工作。

  • 非政府组织(NGOs)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乐施会等,致力于解决全球性问题。

  • 咨询公司:尤其是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服务的公司,非常需要这类人才。

  • 企业社会责任(CSR)部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社会责任,需要专业人才来规划和执行相关项目。

推荐院校: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这两个当然难,但相关专业比商科友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布里斯托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萨塞克斯大学。

还有哪些“小而美”的宝藏选择?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大类,还有一些更细分、更小众,但同样“香”的专业值得你关注。

图书馆与信息科学(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你以为是去当图书管理员?太天真了!这个专业现在更多的是和数据管理、信息架构、数字人文相关,就业率极高。比如谢菲尔德大学和UCL的信息学院,毕业生深受各大企业、公共机构和研究型大学的欢迎,工作稳定,压力小。

博物馆与画廊研究(Museum and Gallery Studies):如果你热爱艺术和历史,这绝对是你的梦中情“业”。莱斯特大学的博物馆研究堪称业界鼻祖。这个专业能让你系统地学习策展、文物保护、文化遗产管理等知识,毕业后可以在全球的博物馆、美术馆、拍卖行找到心仪的工作。

城市规划(Urban Planning):介于建筑、社会、经济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不像纯建筑那样要求你有绘画功底,也不像纯经济那样需要你玩转数据模型。UCL的巴特莱特建筑学院(The Bartlett)是这个领域的殿堂,其城市规划专业不仅实力强劲,而且相比其建筑设计专业,对背景的要求更宽容。毕业后可以进入房地产公司、规划设计院或政府部门,是真正的“金饭碗”之一。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你一件事:留学申请,真的不必一条道走到黑。

当所有人都告诉你,只有读商科、读计算机才能找到好工作时,希望你能有勇气问自己一句:“那是我真正想要的吗?”

留学最宝贵的,不是那张印着烫金校徽的毕业证,而是在异国他乡,你独立生活、独立思考,最终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被无尽的“内卷”和焦虑所填满。它应该有阳光、有图书馆的书香、有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朋友在草坪上畅谈的午后。

别再让那些所谓的“热门专业”绑架你的选择了。世界很大,专业很多,总有一条路,不那么拥挤,风景却同样美丽,而且,刚好通向你的心里。去探索吧,去发现那条属于你自己的,“最好”的路。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782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