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克大学逆天发现:骨质疏松神药竟能抗击病毒

puppy

在约克读书的宝子们,快来围观自家大学的逆天操作!谁能想到,一种我们印象里给爷爷奶奶用的骨质疏松药,比如唑来膦酸,竟然被约克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藏着抗病毒的超能力!它不是直接杀死病毒,而是巧妙地“唤醒”了我们体内一种超强的免疫细胞,让身体自己变成抗毒小能手。这波“老药新用”简直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以后对抗流感甚至新的病毒可能就有新思路了。想知道这背后的科学原理和更多细节吗?赶紧来看看吧!

本文核心看点
约克大学最新研究:骨质疏松药能激活免疫系统,对抗病毒。
科学原理揭秘:不是直接杀病毒,而是“唤醒”了体内的伽马-德尔塔T细胞(γδ T细胞)。
“老药新用”的意义:为未来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全新思路,可能对抗流感甚至未知病毒。
留学生必看:了解前沿科学,增强健康意识,顺便为自家大学点个赞!

哈喽,各位在约克读书的宝子们,以及所有在海外漂着的兄弟姐妹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 lxs.net 专为大家“排雷”和分享干货的小编。

还记得去年冬天那场席卷全英的重感冒吗?我当时就不幸中招了。一个人躺在Heslington的公寓里,烧到39度,头痛得像要炸开,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真是想家想到太平洋都装不下我的眼泪。那时候唯一的念头就是,要是有什么神药能一下子把病毒干掉就好了。这种在异国他乡生病的无助感,相信每个留学生都或多或少体会过。我们不怕due,不怕赶论文,就怕在没人照顾的时候倒下。

就在我们还对病毒心有余悸的时候,一个“王炸”级别的好消息,竟然就从我们自己的大学——约克大学传来了!而且这个消息,听起来简直像科幻小说:一种我们印象里给爷爷奶奶用的骨质疏松药,竟然被咱们学校的科学家们发现了隐藏的“超能力”——抗击病毒!

“奶奶的药”怎么就成了抗毒先锋?

先别急着惊讶,这事儿千真万确。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在了顶级的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绝对不是什么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领导这项研究的,正是我们约克大学生物学系的Fumiya Kurosaki博士和约克生物医学研究所的Mark Coles教授团队。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一种叫做“唑来膦酸”(Zoledronic acid)的药物。听到这个名字,你可能一脸问号。简单来说,它属于一类叫做“双膦酸盐”的药物,是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防止骨骼变脆的常用药。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亿人患有骨质疏疏松症,这类药物每年帮助了成千上万的老年人维持骨骼健康。它在我们脑海里的画像,基本就和“老年人”“补钙”“防骨折”这些词牢牢绑定在一起。

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和病毒“八竿子打不着”的药物,竟然被约克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新大陆。他们发现,这种药在对抗病毒方面,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生猛得多。这感觉就像你发现你家扫地的扫帚,其实是哈利波特的光轮2000,是不是很魔幻?

揭秘背后原理:它不是“杀毒软件”,而是“免疫系统激活码”

最有趣的地方来了。这个药并不是像传统抗病毒药那样,直接冲上去和病毒“硬刚”,把它杀死。它的作用方式,要高级得多,也聪明得多。

在我们的身体里,有一支非常神秘又强大的免疫部队,叫做“伽马-德尔塔T细胞”(gamma-delta T cells,简称γδ T细胞)。你可以把它们想象成我们免疫系统里的“特种兵”或者“王牌飞行员”。这支部队战斗力爆表,反应迅速,是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在平时,它们大多数都处于“待机”状态,像是在军营里休眠的士兵,需要一个特殊的“集结号”才能被唤醒。

而唑来膦酸这类药物,恰好就是那个吹响“集结号”的号手!

具体来说,当这类药物进入人体后,会影响细胞内一个叫做“甲羟戊酸代谢途径”的过程,导致一种名为HMB-PP的分子积聚。这个HMB-PP分子,对于γδ T细胞来说,就是最强烈的兴奋剂,是最高级别的战斗警报!一旦γδ T细胞感知到这个信号,它们就会立刻从“休眠模式”切换到“战斗模式”,大量增殖,整装待发,去识别和清除那些被病毒感染的“叛变”细胞。

打个比方,传统的抗病毒药像是警察,接到报案(你已经生病了)再去抓坏人(病毒)。而约克大学发现的这个新方法,则像是给整个社区的居民(我们的免疫细胞)都发了“防身武器”和“预警系统”,让大家自己就能在坏人搞破坏之前,主动出击,把威胁扼杀在摇篮里。它不是直接提供战斗力,而是唤醒了我们身体里沉睡的巨人。

这波“老药新用”,到底有多牛?

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发现了一个药的新用途嘛,有那么夸张吗?嘿,你还真别小看它,这波“老药新用”(drug repurposing)的操作,可能直接改变未来我们对抗病毒的游戏规则。

首先,它具有“广谱抗病毒”的巨大潜力。想想我们现在的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更新换代,因为流感病毒太狡猾了,总在变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10亿例季节性流感病例,导致29万至65万例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我们去打的流感疫苗,其有效性也常常因为病毒的“漂移”而打折扣,比如在某些年份,疫苗的有效率可能只有40%-60%。

而约克大学的这个新发现,它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毒,而是通过激活我们自身的免疫反应来起作用。这意味着,理论上,无论病毒怎么变异,只要它感染了我们的细胞,被唤醒的γδ T细胞就能去攻击它。这为开发一种“通用”的抗病毒疗法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未来或许能用它来对付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甚至是那些我们还未知的、可能引发下一次大流行的新型病毒。

其次,就是速度和成本优势。从零开始研发一款新药,是一个漫长而烧钱的过程。根据塔夫茨药物开发研究中心(Tuft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rug Development)的数据,成功上市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高达26亿美元,耗时超过10年。而“老药新用”则走了条捷径。像唑来膦酸这样的药物,已经通过了严格的安全性测试,在临床上使用了多年,它的副作用、剂量我们都一清二楚。这意味着,如果能证明它在抗病毒方面的有效性,它进入临床应用的速度会快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这种速度就是生命。

其实,“老药新用”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比如大家熟知的阿司匹林,最初是用来解热镇痛的,后来发现小剂量服用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治疗糖尿病的二甲双胍,现在被发现有抗衰老和抗癌的潜力。每一次这样的发现,都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进步。

为咱约克大学打Call,科研实力YYDS!

每次看到这样的新闻,作为约克的一份子,自豪感真的油然而生。这不仅仅是一项科学突破,更是我们身边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我们每天上课路过的教学楼,图书馆里查资料的同学,可能就在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发现而努力。

约克大学在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的实力一直很强。我们的生物医学研究所(York Bio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YBRI)汇集了来自生物、化学和健康科学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致力于解决从癌症到传染病等全球性的健康挑战。这次的发现,就是跨学科合作的完美体现。所以,下次和国内的朋友家人聊天时,除了可以说约克大教堂有多美,肉铺街有多古老,你还可以骄傲地告诉他们,咱们学校的科学家们,正在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多么酷的贡献!

这不仅仅是为学校挣得了荣誉,对我们学生来说,也意味着我们正身处一个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学术环境中。有机会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被顶尖的学者教导,这种体验本身就是留学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好了,说了这么多,最后想和大家聊点实在的。看到这里,可千万别冲动地跑去药店想买点骨质疏松药“预防病毒”啊!

首先,这项研究目前还处于实验室阶段,距离真正变成我们可以使用的药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自己当医生”,而是从这个伟大的发现里,得到一点真正的启发。

这个研究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们身体里最牛的“神药”,其实就是我们自己的免疫系统。与其寄希望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某种新药,不如从现在开始,好好对待我们这支与生俱来的、无价的“健康卫队”。

在约克,学习压力大,天又黑得早,很容易就外卖凑合、熬夜赶due。但从今天起,试着为自己的免疫力做点投资吧。比如,别总窝在宿舍里,天气好的时候去中央大厅旁边的湖边走走,看看那些嚣张的鸭子和天鹅。自己动手做一顿饭,哪怕只是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也比油腻的炸鱼薯条要健康。保证每天7-8小时的睡眠,这比任何保健品都更能给你的免疫细胞“充电”。

在海外求学,我们最大的资本就是健康。照顾好自己,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了让远方的家人安心。约克大学的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为我们探索未来的健康密码,而我们,就在这片美丽的校园里,过好当下的每一天,筑起自己最坚固的健康防线。

谁知道呢,也许下一个改变世界的伟大发现,就诞生在你我身边的某个实验室里。在约克,一切皆有可能。一起加油吧,宝子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434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