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日留学,我后悔知道这些事太晚

puppy

嘿,准备来日本或者刚落地的你,是不是也对留学生活充满了粉色泡泡?先别急着憧憬,有些“过来人”的真心话,我真希望当初有人能早点告诉我!这篇文章聊的不是什么风花雪月,全是实打实的干货:比如,怎么在复杂的规则里快速搞定银行卡和手机卡,避开那些专坑留学生的“打工陷阱”;怎么买东西、交水电煤才能最省钱,而不是看着账单肉疼;还有,除了和同胞抱团,到底该怎么融入真正的日本朋友圈?这篇就是我用“踩过的坑”换来的血泪经验总结,希望能帮你绕开弯路,让你的留学生活少一点狼狈,多一点从容。

赴日留学新生避坑指南速览
银行卡:刚落地(在留期间不满6个月),首选邮局银行(ゆうちょ銀行),成功率最高。别去三菱UFJ、三井住友这些大手银行,大概率白跑一趟。
手机卡:千万别在机场办合约机!直接去Bic Camera或Yodobashi办格安SIM卡(如UQ Mobile, Y!mobile),或在线申请(如Rakuten Mobile, IIJmio),月费能省下好几千日元。
打工:时薪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东京2024年为1113日元/小时)就是违法。要求无薪“研修”或只收现金不给工资条的,基本都是黑心作坊,快跑!
省钱:超市晚上7点后是“半额”贴纸的狩猎时间。买大件家电家具先上“ジモティー”(Jimoty)看看,遍地都是学长学姐白送的好东西。
社交:大学的社团(サークル)是结交日本朋友的“金钥匙”,比参加一百次留学生交流会都有用。勇敢地去参加体验活动吧!

嘿,我是LXS的小编。还记得我刚拖着两个28寸大箱子,从成田机场出来,看着眼前陌生又闪烁的东京,心里一半是激动,一半是慌张。那会儿的我,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充满了日剧滤镜——樱花、花火大会、和蔼的邻居、热情的同学……

结果呢?现实第一个耳光,是在银行扇过来的。我揣着护照、在留卡和一腔热情,冲进一家看起来最高大上的银行,想办张卡。结果排了快一个小时的队,柜员姐姐挂着职业假笑,用我当时还听不太懂的敬语,告诉我:“不好意思,您来日本还不满六个月,我们不能给您开户哦。”

那一瞬间,我站在银行大厅里,看着身边行色匆匆的日本人,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被一套看不见的规则挡在了外面。没有银行卡,就办不了手机卡;没有手机卡,很多事都做不了。那一刻的无助和狼狈,我到现在都记得。也是从那天起,我才明白,留学生活这部“连续剧”,压根不是什么偶像剧,而是一部需要打怪升级的“生存游戏”。

所以今天,我不想跟你聊什么风花雪月,就想掏心窝子地讲讲,那些我用真金白银和宝贵时间换来的“血泪教训”。这些事,如果当初有人能早点告诉我,我的留学之路一定会顺畅得多。希望这篇“攻略”,能让你在打怪升级的路上,少走点弯路。

生存第一步:银行卡和手机卡的血泪教训

在日本,银行卡和手机卡,就是你一切生活的“入场券”。没有这两样,你寸步难行。但偏偏这两样,对刚落地的留学生来说,就是两大“天坑”。

先说银行卡。就像我开头的遭遇,日本很多主流的大银行,比如三菱UFJ、三井住友(SMBC)、瑞穗(Mizuho),都有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要求开户者在日本居住满6个月。这是为了防止账户被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虽然政策时有变动,但对新人来说,去碰壁的概率非常大。

那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直奔你家附近最大的邮局,去办“邮局银行(ゆうちょ銀行)”的账户。这是对留学生最友好的选择,没有之一!它们基本没有“居住6个月”的硬性要求,只要你的在留卡、住址都登录好了,带上护照、在留卡、学生证,最好再刻一个最便宜的塑料印章(印鑑,百元店就有),大概率当天就能办下来。

我有个同学,头铁非要去办三菱UFJ,跑了三趟,补了无数材料,最后还是被拒了。而我去了邮局,虽然等了一会儿,但手续办得明明白白,一周后存折(通帳)和银行卡就寄到家了。记住,刚开始别追求什么高大上,能用,就是王道。

等你待满半年,日语也溜了,可以再考虑开通网络银行,比如乐天银行(楽天銀行)或索尼银行(ソニー銀行)。它们没有实体店,手续费超低,转账方便,还跟各种支付APP联动,用起来特别香。

解决了银行卡,我们再来看手机卡。机场里、电器城里那些笑容可掬的销售,推销的Docomo、au、Softbank三大运营商的合约机,千万要警惕!它们往往绑定了两年合约,月租费动辄七八千日元,甚至上万。你刚来,日语不好,很容易就在一堆看不懂的文件上签了字,然后被套牢两年。

正确的姿势是选择“格安SIM”,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廉价卡”。它们租用三大运营商的网络,但价格便宜一大截。比如,现在非常火的乐天移动(Rakuten Mobile),一个月数据无限使用(在乐天网络覆盖区),也只要3278日元。还有UQ Mobile、Y!mobile、IIJmio这些,一个月20G流量的套餐,普遍在2000-3000日元左右。对比一下三大运营商,一年下来能省出好几万日元,够你买张机票回国了!

怎么办格安SIM?很简单。等你拿到银行卡后,去Bic Camera或者Yodobashi Camera这样的大型电器城,都有专门的柜台,工作人员会帮你搞定一切。或者,你也可以直接在网上申请,卡会直接寄到你家。这里有个小提示:办手机卡通常需要信用卡,如果没有,部分格安SIM也接受邮局银行的储蓄卡(デビットカード機能付き)支付,办理前一定要确认好。

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办银行卡需要手机号,办手机号需要银行卡)的死循环,最佳解法就是:先用国内手机卡的漫游顶几天,然后去邮局办银行卡,拿到卡之后,再去办格安SIM卡。这个顺序,能帮你省掉90%的麻烦。

打工的那些坑,专为留学生“量身定制”

安顿下来后,大部分同学都会考虑打工,既能赚点生活费,又能练练口语。但日本的打工市场,水也挺深,尤其是一些专门盯着留学生下手的“黑心老板”。

首先要明确法律红线:作为留学生,你必须先去入国管理局申请“资格外活动许可”,这个许可会贴在你的在留卡背面。有了它,你才能合法打工,每周工作时间上限是28小时(寒暑假等长假期间是40小时)。千万不要超时,一旦被查到,轻则警告,重则影响续签,甚至被遣返,得不偿失。

清楚了规则,我们再来看看常见的陷阱。

第一个坑,是“黑心时薪”。日本每个地区都有法定的最低时薪标准,而且每年都可能调整。比如,东京都在2023年10月1日起,最低时薪是1113日元。如果你找的兼职,给你的时薪低于这个数,那它100%是违法的。有些居酒屋、中华料理店老板,就爱欺负留学生不懂法,给个900、1000日元的时薪。我有个朋友就在一家拉面店干过,累死累活,时薪才1000,后来他知道违法后去理论,老板还耍无赖。所以,面试时一定要确认好时薪,并且查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个坑,是变相压榨。最常见的就是“无薪研修”。很多店会说,刚开始有几天或者几十个小时的“研修期”(培训期),期间没有工资或者工资很低。听起来好像很合理?错!根据日本法律,只要你提供了劳动,哪怕是培训,也必须支付不低于最低时薪的工资。任何形式的“无薪试用”,都是耍流氓。遇到这种店,直接扭头就走。

还有一种是工作内容和面试时说的不符。比如,招你去做服务员,结果天天让你在后厨洗碗。或者,明明约定好工作到晚上10点,老板却经常拖到11点才让你下班,多出来的时间还不给算加班费。记住,保留好你的排班表、打卡记录,如果发生纠纷,这些都是证据。

第三个坑,是现金发薪的猫腻。有些小店为了避税,喜欢用现金发工资,而且不提供“給与明細”(工资条)。这风险非常大。一来,你无法核对自己的工作时长、时薪、有没有扣除奇怪的费用。二来,万一老板赖账,你连证明你在这里工作过的证据都没有。正规的公司,一定会通过银行转账发工资,并且每月提供详细的工资条。找工作时,问一句“工资是银行转账吗?有工资条吗?”就能筛掉一大批不靠谱的雇主。

那么,去哪里找靠谱的兼职呢?学校的学生科或国际交流中心通常会有一些经过筛选的招聘信息,相对安全。此外,像Townwork、Baitoru、MyNavi Baito这些大型招聘网站,上面的信息也比较正规。不要轻易相信微信群、论坛里那些“高薪轻松、无需日语”的招聘广告,那往往是陷阱的开始。

省钱不是抠,是智慧!把日元花在刀刃上

日本物价高,这是事实。但在这里生活,并不意味着你每天都要吃糠咽菜。学会怎么“聪明地花钱”,能让你的生活质量不降级,钱包却能鼓不少。

吃饭是开销大头。外食一顿,再便宜的定食也要七八百日元,稍好一点就上千了。所以,自己做饭是省钱的第一要义。而买菜的学问就大了。

每个社区附近都有超市,但价格可能天差地别。想省钱,你必须认识“業務スーパー”(业务超市)。这里的东西都是大包装、批发价,特别适合买冷冻食品、调味料、面条这些能放很久的东西。我刚来日本时,一个月光伙食费就要4万日元,自从发现了业务超市,配合其他超市买新鲜蔬菜,一个月能控制在2.5万日元以内,吃得还更好。

普通超市,也有省钱的诀窍,那就是“狩猎半价便当”。每天晚上7、8点以后,超市里的熟食、便当、寿司、生鲜,都会开始贴“割引”(折扣)标签,从20% off,到30% off,最后临关门前,就是激动人心的“半額”(半价)!花300日元就能买到原价600日元的豪华便当,这种快乐谁懂啊!很多留学生都把这个时间点摸得一清二楚,这不丢人,这是生活的智慧。

再说说水电煤(電気、ガス、水道)。每个月收到账单时,是不是都感觉心头一紧?日本的电和燃气,已经实现了自由化,意味着你可以自己选择供应商。别小看这个,换一家公司,一年下来可能省下上万日元。可以上“価格.com”这样的比价网站,输入你家的邮编和用量,它会告诉你哪家公司的套餐最划算。我之前就把电力公司从东京电力换成了一家新电力公司,每个月电费就少了差不多1000日元。

日常购物,一定要办积分卡(ポイントカード)!日本是个“积分大国”。便利店有T-Point、Ponta、d Point,药妆店有松本清、大国自己的积分卡,电器城有Yodobashi、Bic Camera的积分。特别是乐天(Rakuten)和PayPay,几乎涵盖了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结账时多问一句“ポイントカードはありますか?”,日积月累,这些积分就能当钱花。我用攒下的乐天积分,给自己换过一个新耳机,一分钱没花。

最后,买家具、家电、自行车这些大件,别去买全新的!每年3、4月毕业季,大量的留学生和日本毕业生会搬家,这时候是淘二手货的黄金时期。上“ジモティー”(Jimoty)这个网站或APP,上面有大量“0元转让”的帖子,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床,只要你出个运费或者自己去拉,就能免费拿到。我现在的房东,就是上一任租客通过Jimoty联系的,他把全套家具家电都半卖半送给了我,省了我一大笔钱。

别只活在“中国城”,真正的日本在这里

刚到陌生的国度,和同胞抱团取暖,说中文,吃中餐,这是人之常情。这个“舒适圈”能帮我们度过最初最艰难的适应期。但是,如果你留学的几年,社交圈里90%还是中国人,那真的太可惜了。你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体验一个真实的日本吗?

我知道,走出这一步很难。语言有障碍,文化有隔阂,日本人的“客气”和“距离感”也常常让我们望而却步。但有些方法,真的能帮你敲开那扇门。

第一,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加入大学的社团(サークル)。日本大学的社团文化非常发达,从体育类的足球、网球,到文化类的茶道、摄影,再到奇奇怪怪的研究会,应有尽有。这是日本大学生最主要的社交方式。开学季,校园里会有盛大的“新歓”(新生欢迎会),各个社团都会摆摊招新。别害羞,大胆地去逛,去参加他们的体验活动。哪怕你的日语还磕磕巴巴,只要你表现出兴趣,大部分人都非常欢迎。我在一个很小的电影社团里,和几个日本朋友一起拍过短片,虽然过程很辛苦,但那种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的感觉,瞬间就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第二,利用你身边的“公共资源”。去你家所在地的区役所或市役所(区政府/市政府)的网站看看,上面经常会发布各种面向居民的活动信息,比如免费的日语教室、插花体验课、料理教室等等。这些活动参加者大多是当地的日本人,是了解日本社区文化、结交忘年交的好机会。

第三,把你的打工场所变成社交平台。尤其是在便利店、咖啡馆、居酒屋这类服务业打工,你会和很多日本同事、顾客交流。一开始可能会因为听不懂敬语、跟不上语速而紧张,但这是最好的实战练习。主动和同事聊聊天,问问他们周末去哪玩,喜欢什么,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他们也只是普通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爱打游戏、追星、吐槽老板。

融入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文化差异的过程。你会慢慢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不习惯在公开场合表达强烈的个人意见,理解他们口中的“考虑一下”(検討します)可能就是委婉的拒绝,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注重集体和谐。这不意味着你要改变自己去迎合,而是学会用一种更开阔的心态去观察和理解这个社会。当你能交到一两个可以不那么“客气”、可以吐槽、可以分享心事的日本朋友时,你会觉得,你的留学生活,才算真正完整了。

留学这条路,没人能替你走。坑,可能还是会踩一两个,但希望我的这些“路标”,能让你摔得轻一点,爬起来快一点。别怕,那些搞定复杂手续的瞬间,那些用蹩脚日语和店员交流成功的时刻,那些第一次拿到打工薪水的晚上,都会变成你日后闪闪发光的勋章。

大胆去闯吧,你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欢迎来到日本!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8693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