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学生求职时间线核心要点 |
|---|
| 毕业时间不是劣势,是信息差优势。利用好国内求职的空窗期,你能更从容。 |
| 提前规划实习,是简历的“硬通货”,尤其是一段高质量的国内暑期实习。 |
| 国内秋招是主战场,春招是重要补给站。不同毕业时间的同学,要找准自己的主场。 |
| 时刻关注补录和留学生专属招聘,机会往往藏在这些不被注意的细节里。 |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
上周我收到一封私信,来自在英国读市场营销硕士的学妹小M。她说明年一月毕业,最近刷朋友圈,看到国内的同学都在晒“秋招offer”,一个个都尘埃落定了,她这边课程才刚过半,论文还没开题。她焦虑地问我:“学姐,我是不是完美错过了找工作的最好时机?我这不上不下的毕业时间,回国不会找不到工作吧?”
看到她的留言,我仿佛看到了几年前的自己。那会儿我也是12月毕业,看着国内“金九银十”的热闹,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排除在外的局外人,心里那叫一个慌。但后来我才发现,咱们留学生的求职节奏,跟国内的同学本来就不一样。所谓的“时间尴尬”,换个角度看,恰恰是我们的独特优势!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聊聊,怎么把这个“时间差”玩明白,为自己量身打造一条黄金求职时间线,让回国求职这件事,变得从容又高效。别再焦虑了,快搬好小板凳,这份超详细的“作业”,你直接抄就行!
误区一:毕业就要马上找到工作?错!求职季比毕业证更重要
很多同学有个误区,觉得求职是从拿到毕业证那一刻才开始的。大错特错!对于企业HR来说,他们关心的是“你哪一年毕业”,而不是“你哪个月毕业”。
国内的校招主要分为两大波:秋招(每年9-11月)和春招(次年3-4月)。它们主要面向的是“下一届”毕业生。举个例子,2023年9月开始的秋招,招聘的是所有在2024年毕业的学生。这其中就包括了:
国内2024年6月毕业的本科/硕士生。
北美2024年5月毕业的同学。
澳洲2023年12月或2024年7月毕业的同学。
英港新2023年12月或2024年6-9月毕业的同学。
看到了吗?无论你是哪个国家、哪个季节毕业,只要你的毕业年份是2024年,你就是2023年秋招的目标人群!所以,别再纠结自己是1月还是8月拿毕业证了,关键是,你有没有赶上属于你那一届的“秋招”和“春招”列车。
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显示,超过60%的企业表示,在招聘时会为海归设置专门的岗位或通道,并且会适当放宽毕业时间的要求。这说明企业越来越懂留学生的“时间差”了,我们完全没必要自己给自己设限。
秋招主战场:提前布局,抢占先机(针对次年毕业的所有同学)
秋招是国内校招规模最大、岗位最多、质量也最高的招聘季,没有之一!几乎所有知名的大公司,比如互联网大厂、国企、快消、金融巨头,都会把80%以上的招聘名额放在秋招。对于我们留学生来说,这绝对是不能错过的主战场。
时间线规划:
6月-8月:黄金实习期,简历的“定海神针”
如果你想进顶尖行业,比如投行、咨询、互联网大厂,那么一份高质量的暑期实习几乎是“入场券”。很多公司都会从暑期实习生里直接发 return offer(转正录用)。
真实案例: 我认识一个在美国读计算机硕士的学弟小K,他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通过内推拿到了字节跳动在北京的暑期实习。实习期间,他拼尽全力,不仅熟悉了国内的工作节奏,还因为表现出色,在8月底实习结束时直接拿到了转正offer。当他的大部分同学9月份才开始手忙脚乱地投简历时,他已经可以安心地准备毕业论文了。
数据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像高盛、中金这样的头部券商,暑期实习生转正率高达70%以上。而像腾讯、阿里这样的互联网公司,也有接近50%的实习生能获得转正机会。所以,利用回国过暑假的时间,找一段有含金量的实习,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9月-10月:网申高峰期,海投也要有策略
这是秋招最核心的两个月,各大公司的网申通道会集中开放。这个阶段,你需要做的就是:
准备一份完美的简历: 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准备不同版本的简历。突出你的海外背景、语言优势和与岗位相关的项目经历。
搜集招聘信息: 关注各大公司的官网招聘页、应届生求职网、牛客网、海投网以及各大高校的就业信息网。把心仪的公司和截止日期整理成一个Excel表格,做到心中有数。
疯狂网申: 不要害羞,也不要怕被拒绝。这个阶段就是广撒网。根据前程无忧(51job)的数据,一个应届生在秋招期间平均会投递超过50份简历,才能获得5-10个面试机会。所以,量变才能引起质变。
10月-12月:笔试面试车轮战,考验综合实力
网申通过后,你就会陆续收到笔试和面试的通知。这对于还在国外的同学来说是个挑战,但现在绝大多数公司都支持线上面试,时差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笔试: 通常是线上测评(Online Test),包括行测、性格测试、专业知识测试等。多刷题库!牛客网等平台上有大量真题,提前练习,熟悉题型,非常重要。
面试: 一般会有几轮,从群面(小组面试)到单面,再到HR面、Boss面。留学生在群面中可能会因为不熟悉国内的“套路”而吃亏。建议提前在网上看一些群面经验贴,了解常见的面试角色(如Leader, Time Keeper, Recorder等),并找到自己的定位。单面时,要自信地展示你的国际化视野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企业看重留学生的地方。
小贴士: 如果接到线上面试,一定要提前和HR沟通好时间,考虑到时差问题。面试前测试好网络和设备,找一个安静、背景整洁的地方,展现出你专业的一面。
春招补给站:弯道超车,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针对冬季、春季毕业生)
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秋招,或者秋招结果不理想,别灰心,春招是你逆风翻盘的绝佳机会!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冬季(12月-1月)和春季(3-5月)毕业的留学生来说,春招简直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主场!
为什么春招是我们的优势?
时间优势: 当国内的同学经历了秋招的洗礼,心态可能已经有些疲惫时,你刚刚毕业,精力充沛,斗志昂扬。而且你的毕业证马上到手,可以随时入职,这一点对急需用人的企业非常有吸引力。
竞争优势: 相比秋招,春招的竞争激烈程度会小一些。很多大神在秋招时已经手握多个offer,不会再来和你竞争。岗位虽然总量少了,但优质的岗位依然不少,可能是秋招有人毁约空出来的,也可能是公司新增的业务需求。
时间线规划:
12月-次年2月:黄金准备期
这段时间,你刚刚毕业,或者正在准备毕业。这是你查漏补缺的最好时机。
复盘秋招(如果参加了的话),总结经验教训。
重新打磨简历,根据春招可能放出的岗位进行针对性修改。
疯狂刷笔试题,看面试经验,模拟面试。
利用这个时间在国内找一段短期实习,哪怕只有一个多月,也能让你的简历在春招中脱颖而出。
真实案例: 我的朋友小L,在澳洲读金融,去年12月毕业。她秋招时因为课程太忙,只零散投了几家,都没下文。回国后,她利用1-2月的时间,在北京一家券商研究所实习,虽然没工资,但她学到了很多行业知识。3月春招开始,她凭借这段“新鲜热乎”的实习经历和充分的准备,最终拿到了中信建投的offer,实现了完美逆袭。
次年3月-5月:春招冲刺期
春招的节奏比秋招快很多,往往是发布信息后很快就开始笔试面试,流程大大缩短。所以你需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这个阶段,除了海投,更要精准出击。多关注那些在秋招没招满人,或者有新增headcount(招聘名额)的公司。
数据参考: 根据猎聘网的数据,虽然春招岗位总数约为秋招的60%-70%,但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春招的岗位增量非常明显。对于专业对口的留学生来说,机会非常多。
补录 & 专属渠道:别忘了这些“隐藏福利”
除了常规的秋招和春招,还有一些被很多人忽略的宝藏渠道,特别适合我们留学生。
补录(Rolling Recruitment): 在秋招和春招结束后,总会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放弃offer,这时企业就会放出补录名额。这些信息通常不会大规模宣传,可能只在公司官网或一些小范围的社群里发布。所以,即使招聘季结束了,也要持续关注你心仪公司的官网,说不定就有惊喜。
留学生专属招聘通道: 这是一个巨大的福利!很多大公司,特别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快消巨头(如宝洁、联合利华)、咨询公司以及一些大型国企(如中国银行、中金公司),都会开设专门针对海外留学生的招聘专场或提前批。
这些专属通道的好处是:
时间更灵活: 它们的网申截止日期通常会比国内的晚1-2个月,完美匹配我们的毕业时间。
竞争更纯粹: 你是和背景相似的留学生一起竞争,更能突显你的优势。
流程更友好: HR对留学生的情况非常了解,面试安排等也更国际化。
去年,普华永道(PwC)的“海外及港澳台地区院校毕业生招聘计划”的网申截止日期就比国内批次晚了整整一个月。很多12月毕业的同学,都是通过这个渠道拿到的offer。
好了,说了这么多,不知道你心里的石头有没有落下来一点?
其实,回国求职就像一场长跑,不是比谁起跑快,而是比谁的节奏好,谁的耐力足。别再用“我毕业时间尴尬”当借口,然后躺平焦虑了。你的求职季,从你决定回国找工作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把别人用来迷茫、焦虑的时间,用来刷题、实习、打磨简历;把那几个小时的时差,当成你躲开国内求职高峰、冷静思考的“超能力”。你会发现,所谓的时间差,根本不是绊脚石,而是你弯道超车的绝佳跳板。
路虽远,行则将至。lxs.net的学长学姐们,都在岸上等你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