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求职:内推才是面试的敲门砖

puppy

还在为海投简历石沉大海而烦恼吗?感觉自己明明很优秀,为什么连个面试回音都没有?悄悄告诉你,在加拿大求职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很多好工作根本不发在招聘网站上,而是靠圈内人推荐。你的简历可能不是不够好,只是没被对的人看到而已!这篇文章就是要跟你掏心窝子聊聊,怎么从零开始建立有效的人脉网,如何找到热心的学长学姐或行业前辈帮你递简历,以及怎样开口请求内推才不尴尬又高效。别再一个人死磕网申了,快来看看怎么用“内推”这张王牌,让你轻松拿到梦想公司的面试机会吧!

内推前必读:别把“人情”当“工具”
小伙伴们记住,内推的核心是建立真实的连接,而不是冷冰冰的“资源互换”。找人内推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课,了解对方和公司,真诚地去请教和交流。把每一次互动都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只盯着那个“推荐”按钮。你的真诚和专业,才是打动别人的关键哦!

加拿大求职:内推才是面试的敲门砖

哈喽,各位在 lxs.net 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分享留学生求职干货的小编。

今天想跟大家聊个掏心窝子的话题。先给你讲个发生在我身边朋友身上的真事儿吧。

我的朋友 Linda,滑铁卢大学计算机硕士毕业,GPA 接近满分,简历上躺着两个大厂的实习经历,刷题刷到 LeetCode 快要包浆。她信心满满地开启了加拿大的求职季,目标直指多伦多的各大科技公司。结果呢?两个月,海投了超过150份简历,收到的面试邀请,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还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Linda 每天都在怀疑人生:“我到底哪里不够好?为什么我的简历就像扔进了黑洞?”

就在她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戏剧性的转折发生了。她同系一个平时看起来没她那么“卷”的同学,轻松拿下了 Shopify 的 offer。Linda 震惊之余跑去打听,才知道那位同学是通过一个毕业两年的学长内推的。简历直接递到了招聘经理手上,跳过了最残酷的简历筛选环节,第二天就收到了面试通知。

这个故事,是不是感觉有点扎心,又有点似曾相识?这其实就是加拿大求职场上一个残酷又真实的“潜规则”:你以为的竞争是技术和简历的较量,但很多时候,你甚至都还没站上擂台,比赛就已经结束了。因为,能让你站上擂台的那张门票,叫做“内推”。

这篇文章,就是想带你彻底搞明白,为什么内推这么重要,以及我们这些没什么背景的普通留学生,要怎么从零开始,玩转“内推”这张王牌,拿到心仪公司的面试敲门砖。

为什么你的简历石沉大海?揭秘加拿大招聘的“隐藏规则”

每次看到后台有同学留言说“投了一百份简历,一个回音都没有”,我都特别理解那种挫败感。但我想告诉你,问题可能真的不在于你的简历不够闪亮,而在于你投递的方式,从一开始就选了“困难模式”。

咱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根据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 ADP Canada 的调查,超过50%的加拿大公司认为,通过员工推荐(也就是内推)找到的候选人是质量最高的。而另一份来自领英(LinkedIn)的全球招聘趋势报告则更直接:通过内部推荐的候选人,被录用的概率比网申的高出整整4倍!

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当你辛辛苦苦在招聘网站上填写一堆繁琐信息,上传简历,然后点击“提交”时,你的竞争对手可能已经通过一封邮件,让他的简历躺在了招聘经理的办公桌上。

招聘经理也是人,他们每天可能要面对成百上千份简历。一个多伦多银行的初级分析师岗位,后台收到的申请可能超过1000份。在这么多简历里,很多公司会使用一种叫做“申请人追踪系统”(ATS)的软件来做第一轮筛选。这个机器会根据关键词来扫描你的简历,格式稍微不对,或者关键词没匹配上,你的简历可能还没到人眼前,就已经被丢进“回收站”了。

而内推的简历,往往能完美地绕开这个“机器人杀手”。它会被标记为“员工推荐”,直接送到HR或者招聘经理手中。在招聘经理看来,一个简历能被内部员工推荐,本身就是一种信誉背书。这位员工在用自己的职场声誉为你担保,说明你至少在某些方面是靠谱的。在茫茫多的陌生人里,一个“半熟人”的出现,自然会得到优先关注。

更关键的是一个概念,叫做“隐藏就业市场”(Hidden Job Market)。你可能不知道,根据加拿大职业发展基金会(CERIC)的估算,高达80%的工作岗位从未被公开发布在招聘网站上。这些岗位怎么被填补的?答案就是:内部提拔和员工推荐。公司有好职位空缺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问问内部员工:“你有没有认识的优秀朋友推荐?” 这样不仅招聘成本低、效率高,而且找到的人也更可靠。所以,当你只盯着 Indeed, LinkedIn Jobs 这些网站时,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水面下那巨大而优质的就业机会,你根本就看不见。

人脉不是天生的!从零开始搭建你的“内推关系网”

听到这里,很多同学可能会犯愁:“我就是一个普通留学生,人生地不熟,哪来的人脉啊?”

别急,人脉不是你爸妈是谁,而是你认识谁,以及更重要的,谁认识你。在加拿大,搭建人脉网并不需要你八面玲珑,会说场面话。它更像是一个项目管理,有方法,有步骤,完全可以从零开始。

第一步:盘点你的“存量人脉”

你的人脉网不是空的,只是你没发现。现在就拿张纸或打开备忘录,列出你认识的所有可能和职场沾边的人:

  • 学校教授: 尤其是专业课教授,他们往往在行业内有很深厚的资源。一个真实案例,我一个读市场营销的朋友,因为课程项目做得非常出色,给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毕业找工作时,教授直接把他推荐给了自己一家顾问公司的朋友,他轻松就拿到了面试机会。
  • 学校的职业中心(Career Centre): 别小看他们!里面的老师见过无数届学生,和很多公司都有长期合作关系。他们不仅能帮你改简历,还能提供校友联系方式,甚至直接推荐你去合作企业面试。
  • 同届或高年级的同学: 别只埋头学习,多和同学交流。你身边的同学,未来都会是你的人脉。特别是那些已经找到实习或工作的学长学姐,他们是你最容易接触,也最愿意帮助你的群体。
  • 过去实习或打工的同事: 即使是很短期的工作,也要和同事、老板保持良好关系。他们是你职业品格的第一批见证人。

把这些人列出来,你就有了第一批可以联系的“种子用户”。

第二步:用好领英(LinkedIn)这个“宝藏挖掘机”

如果说加拿大求职有神器,那一定非 LinkedIn 莫属。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在线简历网站,而是一个强大的社交和信息工具。

首先,把你的 LinkedIn Profile 当成门面来装修。头像要专业清晰,Headline 要写清楚你的专业和求职方向(比如:Aspiring Data Analyst | Master of Information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Summary 部分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技能和热情。把你的项目经历、实习经历、志愿者活动都详细写上去。

装修好门面后,开始“挖矿”。LinkedIn 最强大的功能是它的搜索。你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友功能(Alumni Tool)。比如,你想去 RBC(加拿大皇家银行)工作,你就可以在 LinkedIn 搜索你的大学,进入校友页面,然后筛选:居住地“Toronto”,任职公司“RBC”。

瞬间,所有在多伦多 RBC 工作的你学校的校友都会出现在你面前。这简直是为你量身打造的人脉地图!

第三步:走出去,参加线上线下的活动

建立人脉不能只停留在网上。你需要走出去,让别人真实地看到你。

学校组织的招聘会(Career Fair)和公司宣讲会(Info Session)是必去的地方。去之前,研究好参展公司名单,准备好你的“电梯演讲”(Elevator Pitch),也就是30秒内介绍清楚你是谁、你的优势和你的求职意向。别像个游客一样傻乎乎地去领周边,要带着问题去和招聘官交流,结束时礼貌地问对方是否可以加个 LinkedIn。去年,一个学弟就是在多大的招聘会上和一位来自德勤(Deloitte)的经理聊得很好,后来通过这位经理的内推,成功进入了面试。

除了学校的活动,还可以关注一些行业内的 Meetup 或者 Eventbrite 上的活动。比如,多伦多有很多关于AI、金融科技、市场营销的定期分享会。参加这些活动,你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认识很多行业内的前辈。记住,你的目标不是去发名片,而是去学习和聆听,真诚地和一两个人建立有意义的连接就足够了。

如何找到愿意帮你的人?锁定你的“贵人”学长学姐

在你的潜在人脉列表中,学长学姐绝对是你的“第一梯队”。为什么?因为你们有共同的背景和经历(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教授),这种天然的亲近感是陌生人无法比拟的。而且,很多公司都有推荐奖金(Referral Bonus),如果他们推荐你成功入职,他们也能获得一笔几百到几千加币不等的奖励。于情于理,他们都是最有可能帮助你的人。

那么,怎么在 LinkedIn 上联系他们呢?千万不要一上来就发:“学长/学姐好,我能要个内推吗?” 这绝对是大忌!这会让人觉得你非常功利,只想利用他。

正确的姿势是,进行一次“信息访谈”(Informational Interview)。这是一种以请教信息和建议为目的的非正式交流,通常是15-20分钟的线上聊天(Coffee Chat)。

第一步:发送一个真诚的 LinkedIn 连接请求

加好友时,一定要附上一段简短的个人信息。模板可以参考:

“Hi [学长/学姐的名字], 您好!我是 [你的名字],是 [你的大学] [你的专业] 的一名在读学生。我在LinkedIn上看到了您的职业履历,您在 [对方公司] 担任 [对方职位] 的经历让我非常敬佩。作为您的校友,我非常希望能向您请教一些关于这个行业/公司的信息。不知是否可以占用您15分钟的时间,做一个简短的线上交流?非常感谢!”

这个模板有几个要点:表明校友身份(拉近关系)、赞美对方(表示你做过研究)、提出明确且低成本的请求(15分钟的交流,而不是直接要工作)、表达感谢。

第二步:准备你的“信息访谈”

如果对方同意了,恭喜你!接下来,你需要认真准备这次聊天。这不是面试,是你主导的请教过程。准备3-5个有深度的问题,千万别问那些谷歌一下就能知道答案的弱智问题(比如“你们公司是干嘛的?”)。

好的问题示例:

  • “我看到您之前是在XX项目组,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您能分享一下日常工作中主要会用到哪些技术或工具吗?”
  • “作为从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您觉得在学校学的哪些课程或做的哪些项目,对您现在的工作帮助最大?”
  • “对于像我这样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应届生,您有什么最重要的建议吗?”

在聊天过程中,多听少说,表现出你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热情。记住,你的目标是建立关系,展示你的积极和靠谱,而不是推销自己。

开口要内推的艺术:不尴尬,还高效

一场愉快的 Coffee Chat 结束后,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如何开口请求内推?

时机很重要。 最好不要在 Coffee Chat 的结尾立刻提出来,这样目的性显得太强。最佳时机是在聊天结束后的感谢邮件里,或者过几天再联系时提出。

让对方做“选择题”,而不是“问答题”。 你要让帮助你这件事,变得尽可能简单。在你开口之前,请准备好三样东西:

  1. 你精心修改过的最终版简历(PDF格式)。
  2. 你目标岗位的链接和职位ID(Job ID)。
  3. 一段100字左右的第三人称自我介绍(Blurb)。 方便对方直接复制粘贴发给HR或招聘经理。

然后,你可以发送一封这样的邮件或信息:

“Hi [学长/学姐的名字],

再次感谢您上周二愿意花时间与我交流,您关于[提到一个具体建议]的分享让我受益匪浅。

我最近在贵公司的招聘网站上看到了一个 [职位名称] (Job ID: XXXXX) 的岗位,链接是 [附上链接]。我仔细阅读了职位要求,发现和我之前在 [某实习/项目] 中积累的 [技能A] 和 [技能B] 非常匹配。我对此非常感兴趣,也相信自己能够胜任。

不知您是否方便或者觉得合适,帮我递交一下简历?当然,如果您觉得不方便或者有任何顾虑,我也完全理解。无论如何,都非常感谢您的时间和宝贵建议!

为了方便您,我把我的简历和一段简短的自我介绍附在了邮件里。

祝您工作顺利!

Best regards,

[你的名字]”

这封邮件的精髓在于:礼貌、专业、体贴。你表达了强烈的兴趣,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匹配,把所有材料都准备好了,最重要的是,给了对方一个轻松拒绝的台阶(“如果您觉得不方便,我也完全理解”)。这会让对方感觉很舒服,也更愿意帮助你。

如果对方答应了,一定要及时表达感谢。如果对方拒绝或没有回应,也要保持风度,感谢对方之前花时间跟你聊天。人际关系是长期的,这次没帮上,不代表以后没有机会。

找工作就像打游戏升级,海投简历是最低效的“青铜玩法”,一遍遍重复,到处碰壁。而搞懂并实践内推,就像是找到了游戏里的隐藏攻略和升级秘籍。

这个过程可能有点慢,甚至对我们这些有点“社恐”的留学生来说,刚开始会有点不自在。但相信我,你发出的每一封真诚的邮件,每一次鼓起勇气的 Coffee Chat,每一次认真的准备,都不是白费功夫。它们都在为你未来的 offer 铺路,也在锻炼你未来职场中最重要的软技能——沟通和建立人际关系的能力。

所以,别再一个人对着电脑屏幕,机械地点击那个“提交”按钮了。从今天起,打开你的 LinkedIn,去看看你的校友们都在哪里发光发热吧。他们中的某一位,可能就是你通往梦想公司的下一站导航。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39117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