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加拿大,半夜三更你敢出门吗?

puppy

嗨,各位在加拿大的小伙伴们!一提到枫叶国,大家是不是都觉得这里超级安全,夜不闭户?但说实话,当咱们半夜三更独自从图书馆往家走,或者打完工走在空无一人的街上,你心里真的不打鼓吗?加拿大总体治安确实不错,可不同城市、不同街区的安全系数差别还挺大的,绝不是能无脑“傻白甜”的地方。这篇文章不是为了吓唬你,而是想给你一份超实在的“深夜避坑指南”。我们会聊聊哪些区域晚上最好别乱逛,分享一些本地学生都在用的安全小贴士,告诉你遇到紧急情况该怎么快速求助。目的就是让大家心里有数,既能玩得开心,也能保证自己平平安安,这才是留学最重要的事儿嘛!

深夜安全核心TIPS速览
1. 路线规划:天黑后,宁可绕远路,也要走灯火通明、人多的大街。避开小巷、公园和僻静的停车场。
2. 保持警惕:别戴着两个耳机听歌,走路时别全程埋头看手机。你的“ situational awareness”(环境感知力)是最好的防身武器。
3. 善用资源:记住学校“Safe Walk”服务和校园安保的电话。公交车晚9点后可以请求在两站之间安全的地方下车(Request Stop Program)。
4. 紧急求助:遇到危险,人身安全第一,别犹豫,大声喊“Fire!”(比喊“Help”更有效),然后往亮处、人多的地方跑。手机快捷键设好911。
5. 相信直觉:如果感觉某个地方、某个人不对劲,别犹豫,立马转身离开。你的直觉往往是对的。

留学加拿大,半夜三更你敢出门吗?

还记得我刚到多伦多那年的冬天,期末季,在Robarts图书馆(对,就是那个长得像孔雀的图书馆)刷夜。凌晨两点,我拖着快散架的身体走出大门,冷风一吹,瞬间清醒。回家的路不远,走路也就十五分钟。路灯昏黄,整条街除了我,空无一人,只有自己的脚步声和风声在回响。

走到一半,我隐约听到身后有脚步声。我快,它也快;我慢,它也慢。那一瞬间,我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心脏咚咚咚地敲着鼓,脑子里闪过无数个恐怖电影的镜头。我不敢回头,抓紧了书包带,几乎是小跑着冲回了公寓楼下,用颤抖的手刷开门禁,直到大门“砰”地一声关上,我才敢大口喘气。回头看,外面什么也没有。可能只是个同样晚归的学生,也可能只是我的幻觉。但那种深入骨髓的恐惧,我到现在都记得清清楚楚。

嗨,各位在lxs.net的小伙伴们!一提到枫叶国,大家脑海里是不是都是“和平”“友好”“安全”这些标签?没错,和世界上很多地方比,加拿大确实算得上是片净土。但就像我经历的那样,当夜幕降临,你独自一人走在异国他乡的街头,那种“绝对安全”的信念,真的还那么坚定吗?这篇文章,不想贩卖焦虑,更不是要吓唬大家。我只想和你像朋友一样聊聊,扒一扒加拿大安全的真相,给你一份超实在的“深夜避坑指南”,让我们都能心里有底,既享受留学的精彩,也守好自己的平安。

“加拿大很安全”?数据可能和你想象的不一样

我们总爱说“体感”,但数据是最诚实的。很多人对加拿大的印象还停留在“夜不闭户”的田园牧歌时代。但现实是,近年来加拿大的治安状况正在发生变化。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在2023年7月发布的最新报告,加拿大的犯罪严重指数(Crime Severity Index, CSI)在2022年上升了4%,这已经是连续第二年上涨了。

更让我们需要警惕的是,其中暴力犯罪的严重指数上升了5%。这意味着,抢劫、袭击这类直接威胁人身安全的犯罪正在增多。2022年,加拿大的抢劫案发生率增加了15%,是自2006年以来的最大年度增幅。这些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可能就是某位留学生在深夜回家路上被抢走了手机和钱包的真实经历。

就在今年年初,温哥华警方就发布过一个警示,提醒UBC的学生注意校园周边的抢劫案。一名学生在晚上走路时,被人从背后袭击并抢走了背包。这种事不是只发生在新闻里,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同样,在多伦多,TTC(多伦多公共交通)上的随机伤人事件在过去一两年里也频繁见诸报端,让很多习惯了晚归的同学开始感到不安。

说这些不是为了让你从此不敢出门。恰恰相反,了解这些是为了让我们放下“加拿大绝对安全”的无脑滤镜,换上“小心驶得万年船”的清醒头脑。危险不是无处不在,但它确实存在。知道风险在哪里,我们才能更好地规避它。

深夜“探险”地图:这些地方,天黑了最好别一个人去

加拿大很大,城市和城市之间,甚至同一个城市的不同街区之间,安全系数都天差地别。白天看起来岁月静好的地方,到了晚上可能就换了一副面孔。下面这份“深夜避雷清单”是结合了本地人的建议、新闻报道和我们留学生的亲身经验总结出来的,大家可以拿小本本记一下。

多伦多 (Toronto)

作为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的繁华和多元是它的魅力,但也带来了复杂的治安问题。

高危预警区:

  • Jane and Finch 区域:这里几乎是多伦多本地人公认的“老大难”区域,帮派活动和暴力犯罪率相对较高。虽然离约克大学不远,但住在那附近或者深夜经过的同学一定要格外小心。
  • Moss Park / Sherbourne and Dundas 区域:这里是市中心流浪者和毒品问题比较集中的区域。白天路过可能还好,但晚上街上的不稳定因素会增多。独自行走,尤其是女生,非常不建议。我有个朋友晚上开车路过,等红灯时都有人用力拉他的车门。
  • 部分Scarborough区域:士嘉堡很大,很多地方非常安全宜居,但像Malvern和某些靠近Kennedy地铁站的区域,治安记录一直不太好,入室盗窃和抢劫案时有发生。

给多伦多同学的建议:住在市中心的同学,晚上从Yonge-Dundas Square这类繁华地带回家时,也要注意尾随。尽量结伴而行。住在约克大学附近的同学,务必利用好学校的GoSafe和校车服务,别为了省几步路冒险走小道。

温哥华 (Vancouver)

风景如画的温哥华,也有它阴暗的一面。尤其是市中心,白天和夜晚的景象对比非常强烈。

高危预警区:

  • Downtown Eastside (DTES):这是全加拿大都“闻名”的区域,大致在Hastings Street从Abbott St到Clark Dr一带。这里是严重毒品问题和精神健康危机的重灾区。街上随处可见帐篷和公开注射毒品的人。这里的人大多不会主动攻击路人,但他们的精神状态不稳定,可能会有无法预测的行为。原则就是:天黑后,绝对、绝对不要一个人步行或骑车穿过这个区域。坐公交车路过都要提高警惕。
  • Granville Street 周末午夜:这里是温哥华的酒吧一条街,周末晚上非常热闹。但热闹也意味着混乱,酒精和毒品催化下,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蹦迪结束后,凌晨两三点,街上醉汉很多,很容易发生口角甚至肢体冲突。
  • Surrey市中心部分区域:特别是King George和Surrey Central天车站附近,晚上的人员构成比较复杂,是素里皇家骑警重点关注的区域。

给温哥华同学的建议:UBC和SFU的校园本身很安全,但都比较偏远。UBC被巨大的Pacific Spirit Regional Park环绕,晚上千万不要去公园里“探险”。SFU在山顶上,晚上搭乘末班公交车上下山时,尽量和同学坐在一起。

蒙特利尔 (Montreal)

蒙特利尔充满法式风情,夜生活丰富,但同样有些角落需要我们多加留意。

高危预警区:

  • Montreal-Nord(蒙特利尔北区):这个区域的贫困率和犯罪率相对较高,尤其是街头帮派问题比较突出。对于留学生来说,很少会去那边,但如果租房图便宜,一定要提前做好调查。
  • Berri-UQAM地铁站周边:这是蒙特利尔最大的地铁换乘站,也是长途汽车站所在地,人流量巨大且鱼龙混杂。白天还好,但到了深夜,车站内外聚集的流浪人员和贩毒者会增多,最好快速通过,不要过多停留。
  • Hochelaga-Maisonneuve部分街区:这个区正在经历“士绅化”,新旧交替,一些街区的治安状况还不稳定,尤其是在Sainte-Catherine Street East的东段。

给蒙特利尔同学的建议:蒙特利尔的夜生活很吸引人,但在酒吧或Club玩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自己的饮品,防止被下药。结束后,尽量和朋友一起打车或坐地铁回家,避免独自一人在小巷里行走。

当然,这些只是一个大概的提醒,不是说这些地方就一定会出事,也不是说没提到的地方就绝对安全。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这种“区域安全意识”,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前,特别是晚上,花一分钟在Google上搜一下这个区的风评,总没有坏处。

本地学生都在用的“保命”小技巧,赶紧学起来!

光知道哪里危险还不够,我们更需要掌握一些主动保护自己的方法。这些可不是什么理论知识,都是本地学生和“老油条”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

1. “假装”自己是本地人

犯罪分子往往喜欢挑看起来“好欺负”的目标下手,比如那些边走路边茫然看地图、一脸游客相的人。所以,出门前就查好路线,走路时抬头挺胸,步伐坚定,眼神直视前方。即使迷路了,也走到一个人多、明亮的地方(比如咖啡店、便利店)再停下来看手机。你的自信和镇定,本身就是一种威慑。

2. 你的耳朵比眼睛更重要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戴着耳机听歌走路,但在深夜,这个习惯可能很危险。它会隔绝你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让你听不到身后的脚步声、车辆靠近的声音。如果你实在想听,请只戴一只耳机,或者把音量调到很低。你的耳朵需要帮你“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3. 关键时刻,APP能救命

科技是我们的好朋友。iPhone自带的“SOS紧急联络”功能一定要设置好,遇到紧急情况连按五次电源键就能自动报警并通知你的紧急联系人。还有一些安全APP,比如Noonlight,当你感觉不安全时,可以一直按着屏幕上的按钮,一旦松开没有在规定时间内输入密码,它就会自动报警。把这些工具设置好,以防万一。

4. 向学校“摇人”,一点也不丢脸

几乎所有加拿大的大学都提供WalkSafeSafeWalk服务。这是由学生志愿者或校园安保人员提供的免费服务,他们会陪你从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到你的宿舍、停车场或者附近的公交站。别觉得不好意思,这本来就是学校提供给我们的安全保障,用的人非常多!把校园安保的电话存在手机的快速拨号里,感觉不对劲就打。

5. 交通工具上的“小心机”

深夜乘坐公共交通,选择座位很有讲究。坐公交车,尽量坐在靠近司机的位置。坐地铁(比如多伦多的TTC),可以找带有“指定等待区”(Designated Waiting Area, DWA)标志的车厢,这里有紧急报警按钮和摄像头,列车员也能看到。另外,加拿大很多城市的公交系统(包括TTC、TransLink等)都有Request Stop项目。晚上9点以后,你可以请求司机在两个常规公交站之间的、你认为更安全或离家更近的地方停车。这个服务知道的人不多,但非常实用!

万一真的遇到危险,该怎么办?

我们希望永远都用不上这部分的知识,但必须做到心中有数。

第一原则:你的命比东西值钱!

如果真的不幸遇到抢劫,对方有武器,千万不要反抗!把钱包、手机、背包都给他。你的生命和健康是无价的,其他东西都是身外之物。保持冷静,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身高、肤色、衣着、口音等),事后报警用。

第二,学会正确呼救。

在北美,大喊“Help!”(救命)的效果,有时不如大喊“Fire!”(着火了)。因为人们听到“救命”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出来,但听到“着火了”则会因为担心自身安危而出来查看情况或报警。同时,拼命往有光、有摄像头、有人的地方跑,比如24小时便利店、加油站、酒店大堂。

第三,毫不犹豫拨打911。

只要你感觉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就立刻打911。电话接通后,最重要的信息是你的位置(Location)。如果你不确定具体地址,就说出交叉路口的名字、旁边的店铺名称或任何标志性建筑。然后简单清晰地说明情况(比如“I'm being followed”我被跟踪了,“Someone is trying to rob me”有人想抢劫我)。不要因为担心自己英语不好就不敢打,接线员都受过专业训练,他们会引导你、帮助你。即使你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要电话接通了,他们就能定位到你的位置并派出警察。

事后,寻求支持。

经历这种事后,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一定要向外界求助。首先是报警,做笔录。然后,马上联系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和心理咨询中心,他们会为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包括心理疏导、联系使领馆、协调课业等等。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写了这么多,好像把加拿大描绘得有点“吓人”。但我的初衷绝非如此。加拿大依然是一个非常美好和安全的国家,在这里留学的体验,也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只是,这份安全感,不应该是盲目的乐观,而应该是建立在我们充分了解环境、掌握了自我保护技能之上的“心中有数”。

留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如何在一个全新的世界里,独立、勇敢、并且聪明地生活。学会辨别风险,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这本身就是成长中最重要的一课。这份安全感,不是别人给的,是我们自己用知识和警惕心,一点一点为自己建立起来的坚实堡垒。

希望大家在枫叶国的每一天,都能既玩得尽兴,也回得安稳。深夜从图书馆走出的那条路,愿你不再害怕,因为你知道,保护自己的力量,就在你心里,在你手中。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5067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