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温馨提示 |
---|
这篇文章不画饼,全是干货和现实。如果你只想听好听的,那可能不太适合你。但如果你想知道澳洲会计这条路到底该怎么走,想为自己的未来做个靠谱的规划,那请系好安全带,我们准备发车了! |
还记得我刚来悉尼那会儿,参加新生欢迎会,一群懵懵懂懂的小伙伴围着一个学长问东问西。当聊到选专业时,学长斩钉截铁地说:“想移民?无脑选会计!工作好找,薪水高,稳!”
当时,我身边至少有一半的朋友,包括我自己,都像是被这句话下了蛊,纷纷跳进了会计的大坑。我们想象着毕业后,穿着笔挺的西装,在CBD的摩天大楼里敲着键盘,几年后PR到手,香车豪宅,走向人生巅峰。那感觉,仿佛一张“黄金入场券”已经稳稳攥在手里。
几年过去了,当初那群“会计人”早已毕业。有人确实在四大(PwC, Deloitte, EY, KPMG)风生水起,有人却在为了一份Bookkeeper(记账员)的工作挤破头,还有人,早已转行去做了销售或者市场。这张传说中的“黄金入场券”,似乎也分了头等舱和站票。
所以,今天,咱们不聊虚的,就来扒一扒2024年澳洲会计的真实面貌。它到底还香不香?这张票,你还该不该买?
澳洲会计的薪资,真的有传说中那么香吗?
聊钱不伤感情,这绝对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网上各种文章吹得天花乱坠,动不动就年薪百万。但现实是,刚毕业的你,大概率摸不到那个边。
我们来看点实际的数据。根据澳洲主流招聘网站Seek和薪酬统计网站Payscale在2023年底到2024年初的数据,一个会计毕业生的起薪(Graduate Accountant)大概在 **$60,000到$70,000澳元** 之间。这个数字在澳洲算是一个不错的毕业生起薪,能让你在悉尼、墨尔本这样的城市过上还算体面的生活,但离“高薪”还有一段距离。
我朋友Leo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他墨大硕士毕业,成绩很好,第一份工作是在Parramatta一家中型本地公司做助理会计,年薪$65,000。工作内容很琐碎,每天就是处理发票、做银行对账(Bank Reconciliation)、追应收账款。他说那段时间感觉自己就是个“高级数据录入员”,每天都在怀疑人生。
但是,会计这个行业真正的魅力在于它的“后劲”。你的价值会随着经验和证书的积累,呈现指数级增长。
我们再看数据:
拥有3-5年经验的会计师(Accountant): 年薪通常能达到 **$85,000 - $110,000澳元**。这时候你已经不是菜鸟了,能独立负责一部分财务报表,或者在某个领域(比如税务、审计)有了一定的专长。
拥有CA(Chartered Accountant)或CPA(Certified Practising Accountant)证书的资深会计师: 年薪轻松超过 **$120,000澳元**。这两个证书是澳洲会计界的金字招牌,是升职到财务经理(Finance Manager)、财务总监(Financial Controller)的必备敲门砖。薪水上到$150,000甚至$200,000以上都大有人在。
Leo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那家公司熬了两年,一边工作一边死磕CPA考试。证书到手后,他立刻跳槽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岗(Financial Analyst),薪水直接涨到了$105,000。现在他每天的工作是分析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成就感和薪水都翻了一番。
所以,关于薪水,我的结论是:起点不惊艳,但上限很高。 它不是一张让你一夜暴富的彩票,更像是一支绩优股,需要你长期持有,用时间和努力去换取回报。
找工作:是“遍地黄金”还是“神仙打架”?
“澳洲缺会计!” 这句话你肯定听过无数遍了。但真相是,澳洲缺的是 **有经验的、能立刻上手的资深会计**,而不是刚毕业、连Xero和MYOB(澳洲主流会计软件)都用不熟练的你。
现实情况是,入门级会计岗位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每年,成千上万的本地和国际毕业生涌入市场,但大公司(尤其是四大)的Graduate Program(毕业生计划)名额就那么多。
我认识一个学妹,叫Amy,UNSW的会计硕士,均分HD(最高等级)。她以为凭着这个成绩单找工作应该手到擒来。结果,她海投了100多份简历,收到的面试邀请寥寥无几。HR告诉她:“你的成绩很棒,但我们看不到你的任何本地实践经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同学Ben。Ben的成绩只是Credit(中等),但他从研一就开始“折腾”。他去社区中心做过免费的税务援助志愿者(Tax Help Volunteer),帮低收入人群报税;还在一家小公司做过每周一天的兼职Bookkeeper。毕业时,他不仅手握两份本地推荐信,还能在面试中对答如流,聊自己如何处理过实际的财务问题。最终,他比Amy早半年拿到了四大之一的Offer。
这个市场就是这么现实。你的学历和成绩只是入场券,真正让你在“神仙打架”中脱颖而出的,是你的 **本地实习/工作经验**。
根据澳洲招聘公司Robert Half的《2024年招聘指南》,雇主在招聘初级会计时,除了看专业技能,最看重的就是候选人是否具备:
软件操作能力: 特别是Xero, MYOB, SAP, Oracle等企业级软件。熟练使用Excel的高级功能(如VLOOKUP, Pivot Tables)更是基本要求。
实习经验: 哪怕是无薪的实习,也比一张白纸强百倍。它证明了你对澳洲职场文化有基本了解,并且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
所以,别再只埋头图书馆刷分了。走出去,找实习、做志愿者、哪怕是帮小生意的朋友记记账,这些经历远比你成绩单上多一个“HD”要宝贵得多。
移民这根独木桥,现在还好走吗?
聊完工作,我们来谈谈压在每个留学生心头的大山——移民。曾几何时,会计毕业生只要考出雅思四个7,做个职业评估,就能轻松拿到PR。但那样的黄金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现在的会计移民,是一场残酷的“内卷”游戏。我们来看下移民局SkillSelect官网的邀请数据。
会计相关的职业(如Accountant (General), Management Accountant, Taxation Accountant)虽然一直在技术移民职业列表上,但通过独立技术移民(189签证)获邀的分数,常年维持在 **90分、95分甚至100分** 的高位。这是一个什么概念?一个标准的毕业生,就算年龄、学历、英语(PTE四个79或雅思四个8)都拿满分,再加上PY(职业年)和NAATI(社区语言认证),分数也很难凑到这么高。
我的朋友David,PTE考到了满分90,NAATI、PY一个不落,EOI分数达到了95分。他满心欢喜地递交了189申请,结果在池子里苦等了一年多,眼睁睁看着邀请线水涨船高,最终还是没能等到那封宝贵的邀请信。
那么,路是不是就堵死了呢?也不是。聪明的玩家已经开始转换赛道,把目光投向了 **州政府担保(190/491签证)**。
州担保的核心逻辑是:你去我们需要你的地方,为我们做贡献,我们就给你担保。相比189的全国大排名,州担保更看重你与该州的“连接”,比如你是否在该州学习、生活,以及你是否已经在该州找到了相关工作。
以南澳(South Australia)和塔州(Tasmania)为例,他们的州担政策相对友好。如果你愿意去这些偏远地区学习和工作,移民的门槛会比悉尼、墨尔本低得多。我认识的一个学姐,在悉尼卷了两年无果后,果断搬到了阿德莱德,在当地找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工作了仅仅六个月,就满足了南澳的州担要求,顺利拿到了190签证的邀请,分数只要75分。
所以,关于移民,我的建议是:放弃幻想,拥抱现实。 不要再死磕189这条独木桥了。仔细研究各州的担保政策,规划好自己的“上山下乡”路线,用“曲线救国”的方式,才能在这场激烈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除了CPA,你兜里还得有这些“硬通货”
如果我们把会计专业知识和CPA/CA证书比作硬件,那在当今的职场,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件”。
我之前和一位在德勤做招聘经理的朋友聊天,她告诉我,他们面试毕业生时,最常刷掉的,不是专业知识不过关的人,而是那些只会背书、缺乏商业思维和沟通能力的“书呆子”。
她分享了几个他们特别看重的“软技能”:
1. 数据故事力(Data Storytelling): 未来的会计师绝对不是算盘先生。老板给你一堆财务报表,不是想让你告诉他“利润下降了5%”,而是想知道“为什么下降了5%?是哪个产品线出了问题?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 你需要有能力把冰冷的数字,翻译成生动的故事和可行的商业建议。这就要求你不仅要懂财务,还要懂业务。多看看商业新闻,了解你所在行业的动态,非常有帮助。
2. 科技亲和力(Tech Savviness): 我前面提到了Xero和MYOB,但这只是基础。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使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比如Power BI和Tableau,来做财务分析和报告。如果你能在简历上写一句“熟练使用Power BI制作交互式财务仪表板”,绝对会比“精通Excel”亮眼一百倍。这些技能学校不一定会教,但网上有大把的免费资源可以自学。
3. 沟通与协作能力(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会计不是一个埋头干活的职业。你需要跟销售部门沟通费用报销,跟市场部门讨论预算,跟IT部门对接新系统。你的表达是否清晰,是否能让非财务背景的同事听懂你的话,至关重要。多参加社团活动、做Presentation、甚至去咖啡店打份工,都能极大地锻炼你的沟通能力。
这些“硬通货”无法通过考试获得,只能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它们是你区别于其他只会算账的会计,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商业伙伴的关键。
聊了这么多,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澳洲会计,还算不算“黄金入场券”?
我想说,它可能不再是那种你躺着就能进场的“黄金VIP票”了。它更像一张健身房的会员卡。办了卡,不代表你就能拥有八块腹肌。它只是给了你一个入场的资格,一个使用所有器械的权利。你最终能练成什么样,取决于你流了多少汗,推了多少次铁,以及你是否用了正确的方法。
这条路,比传说中要崎岖,要付出的努力也多得多。你需要规划,需要坚持,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能,甚至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妥协(比如去偏远地区)。但好消息是,这条路的天花板依然很高,终点的风景也确实不错。
所以,别再问这张票值不值得了。问问你自己,你准备好为它付出多少努力了吗?想清楚这个问题,你的答案,自然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