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亚大学就读是种什么体验?

puppy

作为一所QS百强名校,它给你的惊喜可能远不止学术光环。想象一下,在热带雨林般的校园里穿梭,下课后花几块钱就能在食堂吃到一顿地道的Nasi Lemak,周末还能和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一起探索吉隆坡的繁华。这里的学习氛围既严谨又包容,教授们非常nice,但小组作业和presentation也绝不轻松。当然,这里也有赶due的深夜和找房子的“血泪史”。想知道真实的UM学习节奏、超实用的选课攻略,以及怎样才能像个local一样生活吗?这篇文章会给你所有答案!

马来亚大学 (UM) 速览
QS世界排名 60 (2025年最新),马来西亚第一
地理位置 吉隆坡,马来西亚首都
校园特色 “城市里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超棒
留学成本 性价比极高,学费生活费相对亲民

我还记得第一次坐Grab进马来亚大学(UM)校门时的情景。司机大哥用浓浓的马式英语说:“Welcome to UM!” 我望着窗外,巨大的“UNIVERSITI MALAYA”校牌一晃而过,紧接着就是望不到头的绿色。那感觉,不像进了大学,倒像是闯入了一个国家公园。我拖着两个大行李箱,在32度的热浪里,一脸迷茫地站在路边,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该去哪儿?” 就在这时,一个戴着头巾的本地女孩笑着走过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问我需不需要帮忙,还热情地把我带到了宿舍注册处。办完手续,她指着不远处的食堂说:“去试试Nasi Lemak,你会爱上这里的。”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留学这件事,看再多的攻略,都不如亲自踏上这片土地,感受它的温度和人情味来得真实。所以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在UM读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校园:不是公园,胜似公园

如果你对大学校园的印象还停留在规整的教学楼和草坪,那UM绝对会颠覆你的想象。整个校园占地超过922英亩,大到需要坐校巴才能在不同学院间穿梭。这里与其说是一所大学,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热带植物园。高耸的棕榈树、叫不出名字的热带植物随处可见,空气里总是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湿润气息。

校园里最出名的地标莫过于那个叫“Varsity Lake”的湖。天气好的下午,很多学生会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书、聊天,或者干脆躺在草地上发呆。偶尔还能看到巨蜥慢悠悠地从你面前爬过,胆子大的猴子会在垃圾桶旁“打劫”,这些都成了UM学生见怪不怪的日常。我有个朋友,他的毕业论文灵感,就是在湖边喂鱼时突然迸发出来的。他说,UM的环境有一种魔力,能让你在焦虑的时候瞬间平静下来。

当然,这种“原生态”也有烦恼。比如,你得随时准备好迎接一场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雨伞是出门必备。而且,这里的蚊虫也特别“热情”,驱蚊水比防晒霜更重要。但正是这种野趣和现代教学设施的奇妙融合,构成了UM独一無二的魅力。

学术:Nice的教授与“要命”的Group Project

聊完环境,我们来说点正经的。作为一所常年霸榜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2025年最新排名是全球第60位)的顶尖学府,UM的学术氛围可不是闹着玩的。这里的学习模式,可以总结为“严谨与包容并存”。

教授们大多非常友善且乐于助人。他们的办公室大门永远为学生敞开,你可以在Office Hour随时去请教问题,从学术困惑到人生规划,他们都愿意倾听。我曾经因为一个研究方法的问题,给一位教授发了封邮件,没想到十分钟后就收到了他长达三页的详细回复,还附上了好几篇参考论文。这种被认真对待的感觉,真的非常暖心。

但千万别被教授们的和蔼可亲“迷惑”了,他们在学术上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UM的课程作业,尤其是研究生的,绝不是水水就能过的。Presentation和Group Project(小组作业)是家常便饭。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想象一下,你的小组成员可能来自伊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和中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英语口音。一开始的沟通简直是“灾难现场”,光是确定一个选题就能开三次会。我经历过最“惨烈”的一次小组作业,一个印度小哥坚持他的想法,一个本地同学觉得太复杂,我夹在中间努力调和。我们为了一个数据分析的方法,在图书馆从下午讨论到深夜。虽然过程很痛苦,但当我们在全班面前做出精彩的展示,获得教授的高度评价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你不仅学会了专业知识,更学会了跨文化协作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笔财富,比成绩单上的A更宝贵。

生活:左手Nasi Lemak,右手KLCC

在UM,幸福感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吃”。学校里有十几个食堂,每个学院楼下几乎都有自己的Canteen。这里的物价便宜到让人感动。一盘料足味美的“国民美食”椰浆饭(Nasi Lemak)只要5马币左右(约合人民币8元),一杯冰爽的拉茶(Teh Ais)不到3马币。鸡饭、板面、印度飞饼(Roti Canai)……你能想到的马来西亚特色美食,在校园里都能找到,而且好吃不贵,完全不用担心会“吃土”。

UM的地理位置也堪称完美。它坐落在吉隆坡的西南边,闹中取静。从学校附近的Universiti LRT站坐轻轨,不到20分钟就能直达KL Sentral交通枢纽,从那里可以轻松换乘到吉隆坡的任何一个角落。周末约上三五好友,去双子塔(KLCC)感受都市的繁华,去茨厂街(Petaling Street)体验老街的烟火气,或者去黑风洞(Batu Caves)爬上272级台阶,感受宗教文化的震撼。这种“出则繁华,入则宁静”的生活节奏,真的非常舒服。

交通方面,一张Touch 'n Go卡是必备的,无论是坐公交、LRT还是买东西,都能用上。对于长期通勤的学生,可以考虑办一张My50月票,一个月50马币,无限次乘坐吉隆坡地区的公共交通,简直是“省钱神器”。

挑战:找房“血泪史”与深夜赶Due

当然,留学生活不可能全是阳光灿烂。在UM,每个留学生几乎都有一部找房子的“血泪史”。学校宿舍虽然便宜,但数量有限,申请难度堪比中彩票,而且设施相对老旧。因此,大部分国际学生会选择在校外租房。

学校周边的热门公寓,比如South View、Pantai Hillpark、KL Gateway,竞争非常激烈。你不仅要跟中介斗智斗勇,还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抢房源”。一个不错的单间,月租金普遍在700到1200马币之间。看房、签合同、置办家具……整个过程下来,人会瘦一圈。我的建议是,提前在Facebook群组或者华人论坛上找好室友,一起合租会划算很多,也能互相有个照应。

另一个挑战就是无处不在的Deadline。UM的学期节奏很快,通常一个学期14周,但期中考、论文、报告、演讲接踵而至。图书馆的24小时学习区,在期末季永远座无虚席。你会看到无数个埋头苦读的身影,听到键盘敲击的声音此起彼伏。凌晨三点的吉隆坡,除了夜市的灯火,还有UM图书馆里为due而战的我们。虽然辛苦,但当你提交论文的那一刻,你会觉得一切都值了。

一些掏心窝子的大白话建议

说了这么多,如果你已经心动了,那最后给你几条真心建议,希望能帮你少走点弯路。

关于选课,别只看课程名字。开学前一定要去学校的MAYA系统(学生门户网站)上下载课程大纲(Course Outline),仔细看看评分标准。有的课可能看起来有趣,但考试占70%,那就要做好疯狂背书的准备。有的课可能Presentation和作业多,但没有期末考,可能更适合不擅长应试的同学。多向学长学姐打听,他们的经验比任何官方介绍都管用。

关于交朋友,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UM有来自超过90个国家的3500多名国际学生,这是一个绝佳的文化交流平台。多参加社团活动,无论是体育类、学术类还是文化类,总有一款适合你。不要害怕自己的英语有口音,大胆去说,你会发现大家的英语都“各有特色”,交流的重点是自信和真诚。

关于融入,学几句简单的马来语,比如“Terima kasih”(谢谢)、“Selamat pagi”(早上好),会让本地人觉得你非常友好。去体验一下Mamak档文化,那是马来西亚人的深夜食堂,和朋友们在那儿喝茶聊天,能让你瞬间感觉自己像个local。

所以,别再只盯着排名和学术光环了。来UM,你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张百强名校的文凭,更是一段可以随时潜入热带雨林、随时品尝地道美食、随时结交异国朋友的热气腾腾的青春。这里有学术的挑战,也有生活的惊喜;有赶due的崩溃,也有雨后天晴的豁然开朗。准备好,来书写你自己的吉隆坡奇遇记了吗?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88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