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扩招!新加坡留学党的春天来了

puppy

还在为新加坡留学挤破头的小伙伴们,快看过来!天大的好消息来了!最近,NUS、NTU这些顶尖名校纷纷官宣重磅扩招,名额多了一大截,尤其是咱们最关注的商科、计算机和工程等热门专业,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机会!这意味着“内卷”压力变小,我们的上岸几率大大提升啦!想知道具体扩招了多少人?哪些专业是最大赢家?申请材料要怎么准备才能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红利?别再干等啦,所有你想知道的干货都在正文里,赶紧点进来看看,千万别错过这趟顺风车!

本期扩招红利速览
最大利好:NUS、NTU等名校研究生项目名额显著增加,申请成功率up up!
风口专业:计算机(AI、数据科学)、商科(金融科技、商业分析)、工程(可持续、智能制造)是扩招大户。
申请关键:“扩招”不等于“放水”,申请材料的个性化和深度是决胜关键,尤其是文书和实习经历。
行动指南:别再观望!立即行动,针对性地提升背景,抓住这波千载难逢的机会窗口。

嘿,大家好!我是你们在lxs.net的老朋友,小编Cici。今天我坐在这里码字的时候,心情那叫一个激动,因为我要跟你们分享一个堪称“史诗级”的好消息!

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陪着学妹小A查申请结果的那个晚上吗?她是我们学校的学霸,GPA 3.8/4.0,手握两段大厂实习,雅思7.5,GMAT 720+,这背景,放哪儿都闪闪发光吧?她的梦校是NUS的商业分析(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我们俩当时都觉得,这offer不是十拿九稳,也是八九不离十了。结果呢?一封拒信,冰冷得像新加坡空调房里的冷气。后来我们辗转打听到,那个项目去年收到了全球近5000份申请,最后录取的不到100人。50:1的录取率,这哪是申请,这简直是在抽彩票!小A当时就哭了,说感觉自己的努力在神仙打架的内卷场里,渺小得像一粒灰尘。

这个故事,我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感同身受。新加坡,这个“亚洲教育之光”,是多少人的白月光。但僧多粥少,申请难度一年比一年高,卷到让人怀疑人生。不过!就在小A准备二战,我们都以为今年只会更卷的时候,一个惊天大反转来了!NUS、NTU这些顶尖名校,竟然开始——重磅扩招了!

没错,你没看错,不是多了几个名额那么简单,而是实打实的扩招!这意味着,像小A一样优秀的同学,上岸的机会大大增加了!那扇曾经窄到只能挤进去一个人的门,现在豁然开朗。这简直就是我们留学党的春天啊!好了,废话不多说,赶紧跟我一起来看看,这波红利到底有多香!

官宣实锤!NUS、NTU到底扩招了多少人?

“扩招”这个词,我们听得不少,但很多时候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但这次,新加坡是动真格的了!这背后的大推手,是新加坡政府的长远规划。为了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和创新中心,新加坡教育部(MOE)和各大高校早就开始布局,计划在未来几年持续增加大学的入学名额,尤其是在研究生层面,以培养更多高精尖人才。

我们先来看两所巨头——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TU)。

根据新加坡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和高校年度报告,NUS的研究生总数在过去几年里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增长趋势。举个例子,NUS在2020年时研究生总人数约为12,000人,而到了2023学年,这个数字已经悄悄攀升到了近14,000人!这净增的2000个名额,大部分都流向了授课型硕士项目,也就是我们申请的主力军。两年增加近17%的容量,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硬生生多开出好几个热门项目啊!

再看看NTU,同样是“扩招先锋”。NTU的校长苏布拉·苏雷什教授在公开讲话中多次强调,学校将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健康等前沿领域。NTU的工程学院和南洋商学院,作为学校的两大王牌,近两年的招生简章上,不少热门专业的计划招生人数都肉眼可见地增加了。我认识的一位在NTU工程学院当助教的朋友就偷偷告诉我,他们系里今年收到的新生数量比往年多了将近15%,教室都得换个更大的。

咱们来看一个真实案例。去年申请NTU金融工程(MSc in Financial Engineering)的Kevin,本科211金融,GPA 3.6,GRE 325,有一段券商实习。这个背景在往年可能就是“炮灰”的命,因为这个项目录取者平均GPA都在3.7以上,而且偏爱有海外交换背景的学生。但他去年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递了申请,没想到竟然在最后一轮补录中“捡漏”成功。后来他了解到,他那一届就比前一届多招了差不多一个班的人数。这就是扩招带来的最直接的红利——让更多像Kevin这样背景不错但并非顶尖的同学,也有了触摸梦想的机会。

所以,数据和事实都告诉我们,这波扩招是千真万确的。新加坡政府为了未来的国家发展,正在疯狂“囤”人才,而我们,就是他们最需要的目标!这扇机会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敞开了。

风口上的专业:哪些是这次扩招的最大赢家?

名额多了固然是好事,但具体到我们每个人,最关心的还是:我学的这个专业,扩招了吗?别急,Cici已经帮你们扒了一遍,有几个大类专业,绝对是这次扩招浪潮中的“天选之子”!

第一大赢家: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及其相关专业

这个不用我多说了吧?新加坡立志要成为“智慧国”(Smart Nation),对码农的需求简直是“嗷嗷待哺”。从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到金融科技,每一个方向都是人才缺口。NUS的计算机学院(School of Computing)和NTU的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自然成了扩招的重中之重。

拿NUS的王牌项目Master of Computing(MOC)来说,这个项目下面有好几个细分方向,比如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等。前几年,这个项目的录取难度堪比登天。但从去年开始,身边就有不少背景中上的同学拿到了面试甚至offer。我分析了一下录取数据,发现他们不仅增加了总的录取名额,还更看重申请者的实践能力。比如,一个GPA不算顶尖但参加过ACM竞赛并获奖,或者在GitHub上有高质量开源项目的同学,现在被录取的概率比以前高多了。

再举个例子,NTU新开设的MSc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理学硕士)项目,从一诞生就备受瞩目。作为一个新兴项目,为了快速抢占市场和人才,它的招生名额在初期设置得就比较充裕,而且还在逐年增加。我去年辅导的一个学生,小马,本科是自动化专业,编程基础一般,但他自学了深度学习,还跟老师做了一个图像识别的小项目。他把这个经历写进了文书,并且重点强调了自己对AI在制造业应用的热情,正好契合了新加坡发展智能制造的国策。最后,他顺利拿到了NTU的AI offer。要是放在几年前,这种跨专业申请的难度要大得多。

第二大赢家:商科(Business)下的新兴交叉学科

新加坡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商科教育一直是其金字招牌。但现在,传统的金融、会计已经不是唯一的香饽饽了。顺应全球数字化浪潮,新加坡的商学院们纷纷将扩招的重点放在了金融科技(FinTech)、商业分析(Business Analytics)、市场营销分析(Marketing Analytics)这些新兴交叉学科上。

新加坡管理大学(SMU)的Master of IT in Business (MITB) 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这个项目分为金融科技、分析学等方向,完美地将IT和商科结合起来,毕业生在新加坡的就业率和薪资水平都高得惊人。因为市场需求太大,MITB项目近几年的招生规模一直在扩大。我认识的一个学姐,本科是英语专业,但辅修了计算机,毕业后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了两年产品经理,她成功申请到了这个项目。学校看重的就是她这种跨学科的背景和实际工作经验,而不仅仅是本科的“出身”。

NUS的商业分析(MSc in Business Analytics)虽然依旧神仙打架,但为了满足新加坡各大企业对数据分析人才的渴求,也在逐年小幅扩招。他们更青睐那些不仅懂技术,还对商业有深刻理解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你有相关的实习,比如在咨询公司做过数据分析,或者在快消公司做过用户增长,那么你的申请就非常有竞争力。

第三大赢家:工程(Engineering)与可持续发展

很多人可能对工程类专业有“传统”、“枯燥”的刻板印象,但在新加坡,工程学正变得越来越“性感”。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缺的挑战,新加坡提出了“2030年绿色发展蓝图”(Singapore Green Plan 2030),大力投资可持续发展、环境科学、新能源和智能城市建设。这就催生了大量的工程人才需求。

NTU的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Schoo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开设了一系列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硕士项目,比如MSc in 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国际建筑管理)和MSc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环境工程),这些项目都因为符合国家战略而获得了更多的招生名额。他们尤其欢迎有跨学科背景的申请者,比如你本科是学材料的,但对绿色建筑材料有研究;或者你是学化学的,但对水处理技术有项目经验,这些都会成为你申请的闪光点。

NUS的设计与工程学院(College of Design and Engineering)也在大力推动跨学科融合。他们的工业系统工程与管理(Industrial & Systems Engineering & Management)等项目,培养的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非常受新加坡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欢迎,招生人数也一直在稳步增长。

总而言之,这次扩招不是“雨露均沾”,而是有策略、有重点的。如果你正好在以上这些“风口”专业,那恭喜你,你已经拿到了通往名校的“优先登机牌”!

红利期来了,申请材料怎么准备才能稳操胜券?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先别急!我要给你泼一盆“温柔”的冷水:扩招不等于放水!名校的门槛永远在那里,竞争依然激烈。只不过,以前是100个人抢2个位置,现在可能是100个人抢4个位置。想成为那4个幸运儿之一,你的申请材料必须得有点东西。

忘掉模板,你的个人陈述(PS)是你的“灵魂”

现在网上有各种各样的PS模板,说实话,招生官们早就看腻了。在扩招的背景下,学校手里的优秀简历更多了,他们更有底气去挑选那些真正有思想、有热情、与项目高度匹配的申请者。你的PS,就是你和招生官唯一的对话机会。

怎么写出有灵魂的PS?一个秘诀:讲故事,并且把你的故事和新加坡的“国家故事”联系起来。比如,申请NUS的AI专业,别光说你对AI多感兴趣,做过什么项目。你可以更进一步,去研究一下新加坡的“国家人工智能战略”(National AI Strategy),看看他们在智慧城市、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布局。然后在PS里说:“我做的那个关于医疗影像识别的项目,让我深刻理解了AI在辅助诊断中的巨大潜力。我了解到新加坡正在大力推动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我非常渴望能加入NUS的AI项目,学习最前沿的技术,未来为新加坡的智慧医疗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看,这样一写,格局一下就打开了。招生官会觉得,你不是为了一个文凭而来,你是真的想在这里扎根、做点事情的人。这样的申请者,谁不爱呢?

实习经历:从“数量”到“质量”和“思考”的转变

很多同学觉得实习越多越好,最好是title响亮的大厂。这固然加分,但在扩招筛选中,招生官更看重你在实习中学到了什么,思考了什么。一段有深度的、哪怕是在小公司的实习,也远胜于三段走马观花的“打杂”经历。

我有个学生叫Lily,她申请NTU的市场营销分析项目。她没有去宝洁、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公司,而是在一家做本地生活服务的创业公司实习。在实习中,她发现公司主要靠地推获客,效率很低。于是,她主动学习了用户画像和数据分析工具,通过分析用户数据,为公司提出了一套线上精准投放的方案,最终让获客成本降低了30%。

她在简历和PS里,没有长篇大论地描述公司有多牛,而是详细写了她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并且附上了最终的数据结果。这份材料,让她在一众“大厂实习生”中脱颖而出,成功上岸。因为她展示的,是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商业洞察力,这正是项目最想看到的核心素养。

硬件条件:依然是“敲门砖”,但不再是“唯一标准”

GPA、雅思、GRE/GMAT这些硬件分数,依然重要,它们决定了你的申请材料会不会被第一轮筛掉。但随着申请池的扩大,学校的评判标准也变得更加多元和立体。一个高分学霸,如果软件背景一片空白,很可能会输给一个分数稍低但实践经历丰富、个人特质鲜明的同学。

所以,如果你的GPA已经无法改变,或者语言成绩刷分遇到了瓶颈,千万别灰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升软件背景上。去做一段有含金量的实习,去参加一个有影响力的比赛,去跟导师做一个有深度的科研项目……这些都能有效地弥补你硬件上的不足,让你在众多申请者中,成为那个“有趣”的灵魂。

这波扩招,就像是新加坡给全球优秀学子开的一趟“顺风车”。车门已经打开,但车票,依然需要你自己努力去争取。

别再佛系地刷着各种录取案例,然后感慨“大神太多,我太菜了”。也别再犹豫不决,想着“再准备准备吧,明年再说”。机会窗口,往往转瞬即逝。谁也不知道这波扩招红利能持续多久。

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从今天开始,就把你的申请材料当作一个产品来打磨。去研究你心仪的每一个项目,像个侦探一样去挖掘它们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然后,对着镜子问问自己,我的优势在哪里?我的故事是什么?我怎样才能让他们看到我的独一无二?

把你的弹药库都装满,无论是语言成绩、实习经历还是文书创意。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才能毫不犹豫地扣动扳机。相信我,明年夏天,在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的灯光下举杯庆祝的,可能就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891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