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德国专业申请,秒懂官方专业大类

puppy

准备申德国的小伙伴们,是不是一看到官网那些“专业大类”就两眼一抹黑?什么语言文化学、工程学、艺术学……这都啥跟啥呀?万一选错了,APS审核和网申可就麻烦大了!别慌,这篇文章就是你的救星。我们用大白话给你掰扯明白德国官方到底是怎么划分专业的,手把手教你快速找到自己专业的“归宿”,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艺术生都能对号入座。读完这篇,保证你轻松搞定申请第一步,再也不用为专业分类头疼啦!

小编温馨提示
这篇文章有点长,但绝对是“保姆级”干货!咱们不玩虚的,直接带你把德国大学官网那些绕来绕去的“专业大类”一次性捋清楚。建议先马后看,申请季随时拿出来对照,尤其是准备APS审核和网申的时候,能救你于水火之中!

解锁德国专业申请,秒懂官方专业大类

哈喽,各位在留德路上披荆斩棘的小伙伴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注分享德国留学干货的小编。

今天想跟大家聊个特实在,也特容易让人头秃的话题——德国官方的“专业大类”(Fächergruppe)。

先给你们讲个真实的故事。我去年认识的一个学弟,咱们叫他小林吧。小林是国内一所211大学学“测控技术与仪器”的,成绩杠杠的,一心想去亚琛工大(RWTH Aachen)读机械工程硕士。他信心满满地准备APS审核材料,到了填报专业方向那一步,傻眼了。

他看着下拉菜单里的“Ingenieurwissenschaften”(工程学)和“Mathematik, Naturwissenschaften”(数学与自然科学),纠结得头发都快薅秃了。他的专业名字里带“测控”,听着像工程;可课程里又有大量的物理和数学,感觉也沾点自然科学的边。他想,反正都是理工科,差不多就行,随手就选了“数学与自然科学”。

结果呢?APS审核官在面试时,第一个问题就围绕着他选的这个大类展开,问了他很多纯理论的物理问题,而小林准备的都是偏向应用的工程项目。整个面试节奏都被带偏了,最后虽然勉强通过,但过程异常惊险。后来他网申亚琛的时候,系统提示他的本科专业大类与申请的硕士项目不匹配,需要提交额外的课程描述,又是一通折腾。

小林的故事不是个例。每年都有无数同学因为这个“专业大类”的选择问题,在申请的第一步就踩了坑。选错了,轻则补材料、耽误时间,重则可能影响APS审核结果,甚至导致网申直接被拒。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这篇文章就是来拯救大家的。咱们今天不用那些晦涩的官方术语,就用大白话,把德国人脑袋里的专业划分逻辑给你掰扯明白,手把手教你怎么给自己的专业“上户口”。

为啥德国人非要搞这么个“专业大类”?

咱们得先理解一下德国人的思维方式。德国的学术体系非常严谨,讲究的就是一个“Ordnung muss sein”(秩序必须有)。他们喜欢把所有东西都分门别类,安排得明明白白。大学里的专业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专业大类”的划分,其实是德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基础框架。它不仅用于大学内部管理,更是德国所有官方机构,包括DAAD(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Uni-assist(国际学生申请服务机构)以及APS审核部,用来快速识别你学术背景的“第一标签”。

你想想看,德国有超过400所高校,开设了近2万个课程。招生官每天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申请材料,不可能逐一去研究每个国家、每所大学的奇葩专业名称。所以,他们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快速判断你的本科教育属于哪个学术领域,跟你想申请的硕士课程是否匹配。这个标准,就是“专业大-类”。

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Statistisches Bundesamt)最新的数据,2022/2023冬季学期,在德国注册的中国留学生超过了4万人,是德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其中,超过60%的学生都集中在所谓的MINT领域(数学、信息、自然科学和技术)。这么庞大的申请量,一个清晰的分类体系对招生官来说有多重要,可想而知。

所以,搞懂这个分类,不是为了应付谁,而是为了让你用德国人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他们:“嘿,我就是你们想要的那盘菜!”

德国官方专业大类超白话解析

好了,理论不多说,上干货!我们把最常见、最容易混淆的几个大类拎出来,一个一个盘它!

第一大阵营:语言和文化学 (Sprach- und Kulturwissenschaften)

这个大类听起来文绉绉的,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大文科”。

都包括啥?

德语语言文学 (Germanistik)、英语/美语研究 (Anglistik/Amerikanistik)、罗曼语研究 (Romanistik,包括法语、西语等)、汉学 (Sinologie)、历史学 (Geschichte)、哲学 (Philosophie)、文化研究 (Kulturwissenschaften)、考古学 (Archäologie)、艺术史 (Kunstgeschichte) 等等。基本上,只要你的专业是研究语言、文字、历史、思想、文化的,大概率就归这里。

谁往里跳?

国内学德语、英语、小语种、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专业的同学,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真实案例与避坑指南:

有个同学是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她就特别纠结。说它是语言吧,它还涉及教育学;说它是教育学吧,核心又是汉语。怎么办?这时候就要看你课程的核心了。如果你的课程80%都是围绕汉语语言学、中国文学、中外文化对比展开的,那妥妥地选“语言和文化学”。如果你的课程里有大量关于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的内容,那可能就要考虑“教育学”(Erziehungswissenschaften)这个小众分类,或者在申请时特别注明。

数据时间: 虽然MINT专业是主流,但德国的人文社科领域实力超群,毕竟是康德、黑格尔、歌德的故乡。像海德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的人文学院都是世界顶尖的。每年依然有大约10-15%的国际学生选择进入这个领域,感受最纯正的德国思辨精神。

第二大阵营:法学、经济学和社会学 (Rechts-, Wirtschafts- und Sozialwissenschaften)

这个阵营非常庞大,涵盖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经管法”和“社会科学”,是商科和社科同学的主要聚集地。

都包括啥?

法学 (Jura)、企业经济学 (Betriebswirtschaftslehre, 简称BWL,类似工商管理)、国民经济学 (Volkswirtschaftslehre, 简称VWL,类似经济学)、社会学 (Soziologie)、政治学 (Politikwissenschaft)、传播学 (Kommunikationswissenschaft) 等。

谁往里跳?

国内学会计、金融、国贸、市场营销、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新闻传播等专业的同学,来这儿报到。

真实案例与避坑指南:

最大的坑在于BWL和VWL。国内很多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课程设置既有宏观微观经济学,又有会计、管理学。申请的时候,你到底是选BWL还是VWL?德国人分得很清楚:BWL研究的是一个“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比如市场、人事、财务;VWL研究的是一个“国家”甚至全球的宏观经济现象,比如通胀、就业、贸易。你需要仔细核对你的成绩单,看看到底是微观的企业管理类课程多,还是宏观的经济理论课程多,然后选择更贴近的那一个。选错了,很可能因为课程匹配度不够被拒。

比如曼海姆大学的商学院是德国乃至欧洲的翘楚,其著名的Mannheim Master in Management (MMM) 项目对申请者的本科课程有严格要求,会精确计算你修过的BWL和VWL相关课程的学分。你随便填一个大类,到了课程匹配审核那关,立马就现原形了。

数据时间: 经济学是国际学生中最受欢迎的非MINT专业。根据DAAD的报告,大约有15%的国际学生在德国学习法律、经济和社科类专业。特别是BWL,因为就业前景好,几乎是每个德国综合性大学的王牌专业,竞争异常激烈。

第三大阵营:数学和自然科学 (Mathematik, Naturwissenschaften)

这里是纯理科生的大本营,是研究世界底层逻辑的地方。

都包括啥?

数学 (Mathematik)、物理学 (Physik)、化学 (Chemie)、生物学 (Biologie)、地理学 (Geographie)、药学 (Pharmazie)、信息学 (Informatik)。注意!计算机科学(Informatik)在德国很特殊,它横跨了这个大类和下一个“工程学”大类。

谁往里跳?

国内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质、计算机科学(偏理论方向)等专业的同学,这里是你们的归宿。

真实案例与避坑指南:

最大的“摇摆人”就是计算机科学(CS)专业的同学。你的专业到底算“自然科学”还是“工程学”?这取决于你本科的课程设置和你想申请的硕士项目。如果你的课程里充满了算法、数据结构、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理论等,那么更偏向“自然科学”里的Informatik。如果你的课程里有大量关于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等偏向应用和开发的内容,那它就更像“工程学”。

举个例子,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Informatik就设在计算机科学学院,它既有理论性很强的硕士项目,也有应用性很强的。但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它的Informatik就和机械、电子等专业并列在工程学院里。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去看你想申请的大学,他们的CS专业放在哪个学院下,你就选哪个大类,准没错!

数据时间: 德国作为诺贝尔奖大国,其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实力毋庸置疑。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Planck-Gesellschaft)是全球顶尖的基础科学研究机构,其超过一半的研究所都与这个大类相关。选择这个领域的同学,未来走学术路线的机会非常多。

第四大阵营:工程学 (Ingenieurwissenschaften)

来了来了,中国留学生占比最高的“天字第一号”大类!

都包括啥?

机械工程 (Maschinenbau)、电子电气工程 (Elektrotechnik)、土木工程 (Bauingenieurwesen)、建筑学 (Architektur)、材料科学 (Materialwissenschaft)、环境工程 (Umweltingenieurwesen)、经济工程 (Wirtschaftsingenieurwesen),以及我们上面提到的应用型信息学 (Angewandte Informatik)。

谁往里跳?

国内所有带“工程”二字的专业,比如机械、车辆、电气、自动化、通信、土木、材料、能动、环工等等,闭着眼选这个就对了。

真实案例与避坑指南:

这个大类本身比较清晰,但容易在一些交叉学科上犯迷糊。比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同学,到底是算“工程学”还是“医学”?答案是:99%的情况下都算“工程学”。因为德国的医学(Humanmedizin)准入限制极高,是受国家严格管制的专业(NC专业),外国学生很难直接申请。而生物医学工程,其核心还是利用工程学的手段解决医学问题,所以本质上是工程。你在申请的时候,会发现这类专业基本都设在工程学院下。

再比如“经济工程”(Wirtschaftsingenieurwesen),这是德国特有的一个王牌专业,结合了约60%的工程技术和40%的经济管理。国内没有完全对应的专业,但学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的同学就很适合。申请时,它毫无疑问属于“工程学”大类。

数据时间: 根据最新的统计,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中,有超过40%的人在学习工程学。德国的“工程师”头衔含金量全球闻名,拥有TU9(德国九所顶尖理工大学联盟)的工程硕士学位,基本等于拿到了一张全球硬通货的就业门票。

第五大阵营:医学和健康科学 (Humanmedizin/Gesundheitswissenschaften)

这是最特殊,也是申请难度最高的一个大类。

都包括啥?

人类医学 (Humanmedizin)、牙医学 (Zahnmedizin)、兽医学 (Tiermedizin)、公共卫生 (Public Health)、护理学 (Pflegewissenschaft)。

谁往里跳?

国内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的同学。但是,请注意!

真实案例与避坑指南:

对于想来德国从医的中国学生来说,路途非常坎坷。首先,德国不承认中国的临床医学本科学位可以直接等同于他们的“国家考试”(Staatsexamen)体系。你基本上不可能直接申请德国的医学硕士。大部分路径是:要么从头开始读本科(预科+德语C1+极高的Abitur分数换算),要么申请相关领域的博士(需要有科研背景)。

所以,如果你是国内的临床医学本科生,想来德国继续深造,更现实的选择是申请“公共卫生”、“流行病学”、“生物医学”等非临床的研究型硕士,这些专业通常属于“健康科学”或“自然科学”大类,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Humanmedizin”。在填报APS时,一定要避免直接选择“Humanmedizin”,除非你真的做好了从头再来的准备。

数据时间: 在德国,分配给非欧盟国际学生的医学学习位置极其有限,通常只占总名额的5%。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是德国最古老也最富盛名的医学院之一,其申请难度堪称地狱级别。

第六大阵营:艺术和音乐 (Kunst, Kunsttheorie, Musik)

这里是创意和才华的聚集地,申请逻辑和普通专业完全不同。

都包括啥?

自由艺术 (Freie Kunst,如绘画、雕塑)、产品设计 (Produktdesign)、视觉传达 (Visuelle Kommunikation)、音乐 (Musik,包括表演、教育等)、戏剧 (Theaterwissenschaft) 等。

谁往里跳?

国内学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导演等艺术类专业的同学。

真实案例与避坑指南:

对于艺术生来说,APS审核是“免审”的(纯艺术类),但申请学校时,最重要的不是你的GPA,而是你的作品集(Mappe)。德国的艺术院校非常看重你的个人风格和创作潜力。你需要提前很久准备一套能代表你最高水平的作品集,并且通常需要参加学校的现场能力测试(Eignungsprüfung)。

在选择专业大类时,艺术生相对简单,直接选择“Kunst/Musik”即可。但要注意区分你想申请的是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的艺术理论专业,还是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音乐学院(Musikhochschule)的实践专业,这两者的申请要求和培养方向天差地别。比如柏林艺术大学(UdK Berlin),是欧洲最大的艺术院校之一,其设计和美术专业每年都吸引着全球的顶尖人才前来朝圣。

数据时间: 德国拥有超过50所公立艺术和音乐学院,学费低廉(很多州只收学期注册费),教育质量却世界一流,是艺术生性价比极高的留学目的地。

搞定专业分类,你的三步行动指南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确定自己的专业归属呢?别慌,跟着下面三步走,保你万无一失。

第一步:解剖你自己的成绩单

别光看你的专业名称,那玩意儿有时候很“唬人”。把你的大学四年成绩单拿出来,仔仔细细地看一遍。用一支笔,把你所有课程划分一下:哪些是纯理论课?哪些是应用技术课?哪些是数学物理基础课?哪些是经管类课程?算一算各个类别课程的学分占比。谁占大头,你的专业属性就偏向谁。这是最硬核、最无可辩驳的证据。

第二步:善用德国官方“搜索引擎”

德国有两个神器你必须知道:Hochschulkompass.de 和 DAAD的International Programmes数据库。这两个网站收录了德国几乎所有的大学和课程。你可以这样做:

在搜索框里输入和你专业最相关的德语关键词(比如,你是学通信工程的,就搜“Kommunikationstechnik”)。然后看搜索出来的结果,这些课程都被分在了哪个“Fächergruppe”下。多看几个大学,你心里就有数了。这相当于让德国大学自己来告诉你答案。

第三步:终极绝招——直接发邮件问!

如果上面两步你都做了,还是拿不准,那就别自己瞎猜了!直接给你心仪的一两所大学的国际办公室(Akademisches Auslandsamt)或者专业咨询处(Studienfachberatung)发一封简短礼貌的邮件。附上你的专业名称、核心课程列表(最好有英文或德文翻译),直接问他们,根据你的情况,在申请时应该选择哪个专业大类。德国人严谨,但很乐意回答这种具体问题。他们的回复,就是最权威的答案!

记住,别怕麻烦。现在多花一天时间发个邮件,可能就避免了未来几个月的申请弯路。

好了,今天的唠嗑就到这里。我知道,申请季的焦虑,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和对规则的不确定感。专业大类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德国人给你画的一个“圈”,你得先找准自己的圈,才能顺利地跳进去。

这事儿不难,真的。它考验的不是你的智商,而是你的细心和信息检索能力。别让一个小小的下拉菜单,成为你通往德国大学之路的绊脚石。现在就打开你的成绩单,去给自己的专业做个“体检”吧!祝大家都能顺利找到自己的“组织”,申请顺利!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881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