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钱核心思路 |
---|
计划为王:每周提前规划菜单,按清单采购,避免冲动消费。 |
善用工具:玩转超市会员卡和折扣App,让科技为你省钱。 |
自己动手:自己做饭永远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健康又美味。 |
信息差是关键:了解打折规律和比价渠道,轻松买到最低价。 |
刚来墨尔本的第一个月,我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财务危机”。清晰地记得那个周二下午,我信心满满地走进公寓楼下的Coles,想给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晚餐。拿了一块牛排、一盒小番茄、一袋沙拉菜、一瓶牛奶,结账时看到收银机上显示的“$48.50”,我当场石化。这点东西就快三百人民币了?看着卡里迅速缩水的余额,我默默地把那块牛排从购物篮里拿了出来。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学长学姐口中的“吃土”不是玩笑,是在澳洲留学生活的一种常态。
相信每个留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看着澳洲超市里诱人的食物,再看看它们令人望而却步的价格,内心反复上演着“想吃”和“算了”的拉锯战。但留学生活不该是这样苦哈哈的!今天,我就来掏心窝子地跟你聊聊,怎么在澳洲这个“万税之国”既能吃得好,又能保住钱包,轻松实现美食自由。
第一站:玩转澳洲两大超市巨头 Coles & Woolworths
Coles和Woolworths(大家爱称它为WWS)就像是澳洲的“左膀右臂”,遍布大街小巷,是你日常采购的主力军。但如果你只会原价买东西,那可就亏大了。想薅这两家的羊毛,你必须知道它们的隐藏游戏规则。
规则一:每周三是“上新日”,也是“打折日”
澳洲超市的每周特价(Weekly Specials)是从周三开始,到下周二结束。所以,最聪明的购物方式是周二晚上就在家刷他们的电子版Catalogue(宣传册),看看这周有什么好东西打折,列好你的购物清单,周三就冲过去囤货。特别是那些半价(1/2 Price)商品,绝对是必囤项。从薯片、可乐到洗衣液、卫生纸,只要是能放的,半价时买入绝对不亏。我曾经半价囤了半年的牙膏和洗发水,感觉省下了一个亿。
规则二:盯紧黄昏时分的“黄色贴纸”
超市里最令人心动的颜色,不是红色,而是黄色!黄色的“Reduced to Clear”或者“Quick Sale”贴纸,意味着骨折价。这些通常是当天或第二天就要过期的商品,比如烤鸡、面包、沙拉、肉类。打折的时间点每个店不太一样,但普遍规律是越晚折扣越大。一般下午四五点后会开始第一波打折,到晚上七八点后,你可能会看到惊人的价格。我朋友小C就曾经在晚上8点多,用$2买到了一整只原价$12的烤鸡,简直不要太爽!所以,养成晚上去超市溜达一圈的习惯,你可能会有意外之喜。
规则三:会员卡不是摆设,积分就是钱
Coles的Flybuys和Woolworths的Everyday Rewards会员卡,一定要办!每次结账都刷一下,积分看着不多,积少成多就很可观。通常的规则是消费$1积1分,每2000分可以抵扣$10现金。听起来有点慢?别急,App里经常会推送一些“积分加速”任务,比如“买满$50送1000分”或者“买指定商品享4倍积分”。激活这些Offer,你的积分就会飞速增长。攒下来的$10,可能就是你下周的早餐钱。
第二站:走进“平价战斗机”ALDI
如果说Coles和WWS是常规部队,那ALDI绝对是省钱界的“特种兵”。这个来自德国的廉价超市,以其极致的性价比征服了无数澳洲人的心,当然也包括我们留学生。
为什么ALDI这么便宜?
你一走进ALDI就会发现它的画风不太一样:商品直接放在纸箱里,没有华丽的货架;需要自己带购物袋;手推车要投币(用完归还时硬币会退回)。它通过节省一切不必要的运营成本,把价格打到了最低。根据权威比价网站Finder在2024年2月的最新调查,一个包含14种基本商品的购物篮,在ALDI的花费仅为$51.52,而在WWS和Coles则分别需要$68.58和$69.24。这意味着在ALDI购物,你可以轻松省下超过25%的钱!
在ALDI买什么最划算?
ALDI的绝大部分商品都是自营品牌,质量其实非常好,很多产品在盲测中都击败过大牌。牛奶、酸奶、鸡蛋、面包这些基础食品,价格优势非常明显。一升装的牛奶在ALDI可能只要$1.5,而在两大超市可能要$2以上。还有它的冷冻食品区,速冻莓果、披萨、冰淇淋,便宜又大碗,是懒人福音。每周三和周六,ALDI还会推出“Special Buys”,从厨具、小家电到滑雪服,什么都卖,价格低到离谱,需要靠抢。
不过要注意,ALDI的蔬菜水果种类可能没那么丰富,而且生鲜的品质有时会有点不稳定。所以我的策略是:每周先去ALDI进行一次大采购,把基础食材和零食囤好,然后再去Coles或WWS补齐一些ALDI没有的特定商品或者正在打折的品牌货。
第三站:解锁厨艺,懒人快手菜谱安排上
外卖App上的美食再诱人,也顶不住天天吃所带来的高昂费用。一顿外卖动辄$20-$30澳币,自己做饭,成本可能不到$5。别再说你不会做饭,下面这几个菜谱,有手就能做,好吃健康还省钱。
菜谱一:万能番茄肉酱意面
这是留学生中最经典的菜式,没有之一。一次做一大锅,可以吃好几天,配饭配面都好吃。
成本:约$15,可供4-5餐。
食材:牛肉糜500g(约$7),洋葱1个($0.5),蒜几瓣,番茄膏(Tomato Paste)1小罐($1),Passata(瓶装番茄泥,比切碎的番茄罐头口感更好)1大瓶(约$2.5),意面1包(打折时$1)。
做法:洋葱和蒜切末,锅里放油炒香。加入牛肉糜炒到变色。挤入番茄膏,炒出红油。倒入Passata,加点水、盐、黑胡椒、一点糖(中和酸味),喜欢的话可以加点干牛至叶(Oregano)。小火慢炖20分钟以上,越久越香。另一边锅里煮好意面,捞出,浇上肉酱,完成!
菜谱二:懒人烤箱大法(一锅端)
这道菜的精髓就是,把所有东西扔进烤盘,然后你就可以去刷剧了。
成本:约$12,可供2-3餐。
食材:鸡腿或鸡翅中(约$6/kg),土豆、胡萝卜、西兰花、红薯等任何你喜欢的根茎蔬菜(约$5),橄榄油、盐、黑胡椒、蒜粉、辣椒粉等调味料。
做法:蔬菜切块,和鸡肉一起放入一个大碗。淋上足够的橄榄油,撒上你喜欢的所有调味料,用手抓匀,确保每块食材都沾上酱料。平铺在垫了烘焙纸的烤盘上,送入预热200度的烤箱,烤30-40分钟,直到鸡肉金黄、蔬菜软糯。零厨艺,零失败。
菜谱三:快手日式咖喱饭
治愈系的咖喱饭,十分钟就能搞定,比点外卖还快。
成本:约$10,可供3-4餐。
食材:日式咖喱块1盒(超市亚洲食品区有售,约$4),鸡胸肉或牛肉块(约$5),土豆1个,胡萝卜1根,洋葱半个。
做法:所有食材切块。锅里放油炒香洋葱,然后加入肉块炒到变色。加入土豆和胡萝卜块翻炒。加水没过所有食材,煮15分钟直到蔬菜变软。关火,放入咖喱块,搅拌至完全融化。再开小火煮5分钟,汤汁变得浓稠即可。配上一碗热腾腾的米饭,完美!
第四站:下馆子也能省?这些神仙App请收好
总有不想做饭或者想和朋友聚餐的时候。别担心,在澳洲下馆子,不一定就要“大出血”。用对App,你也能享受到“骨折价”。
1. TheFork:折扣预定之王
这个App简直是聚餐救星。它和大量餐厅合作,通过它预定座位,可以享受账单折扣,通常是食物部分打7折到5折!你只需要在App上选择带有折扣优惠的餐厅,按时到场,结账时折扣会自动生效。我曾经用TheFork订了一家市中心的意大利餐厅,四个人吃了顿大餐,账单直接打了5折,人均才$25,感觉像白捡的一样。特别适合计划性比较强的聚会。
2. EatClub:临期折扣神器
EatClub的模式是餐厅为了填补空位,会放出临时的折扣券,一般在20%-40% off之间。非常适合心血来潮想出去吃饭的你。打开App,看看附近有什么餐厅正在放券,领取后在规定时间内到店消费即可。它的折扣通常是全单打折(包括酒水),非常划算。
3. Liven:吃货的返利平台
Liven的玩法是消费返现。你在合作餐厅用Liven支付,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Liven Cash”返现,这个返现可以在下一次去任何一家Liven合作餐厅时抵用。它合作的亚洲餐厅特别多,如果你是中餐、日料、韩料的爱好者,用它能省下不少钱。
在澳洲留学,省钱不是为了过苦行僧的日子,而是为了把钱花在更酷的地方,比如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或者看一场偶像的演唱会。吃饭这件事,只要稍微用点心,就能从生存模式切换到生活模式。希望这些小技巧能帮你告别吃土,在土澳也能轻松实现你的“美食自由”!
今天晚上就去家附近的超市溜达一圈,看看能不能蹲到那只传说中的半价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