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来墨尔本留学,我怕你来了就不想走

puppy

这里有种让人“上瘾”的魔力,可能早上唤醒你的是巷口那杯醇香的Flat White,午后你会迷失在充满惊喜的涂鸦小巷里。学习时可以在古典的州立图书馆里奋笔疾书,周末又能一头扎进维妈市场的热闹烟火中,或是在St Kilda海滩边等待小企鹅回家。这不止是一座城市,它更像一种生活方式——充满艺术气息,又带着恰到好处的松弛感。你会发现,当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多元慢慢渗透你的日常后,留学早已不再是目的,它变成了一段让你找到自己、并深深爱上的旅程。

来墨尔本留学前,请查收这份“成瘾”预警
咖啡因依赖症:你可能会从“什么都喝”变成“只喝手冲单品”的咖啡鉴赏家,每天不来一杯Flat White就浑身难受。
巷子探索癖:你会放弃谷歌地图,沉迷于在迷宫般的小巷里寻找惊喜,无论是宝藏涂鸦、独立设计店还是“没招牌”的神秘酒吧。
选择困难症加剧:周末去维妈市场赶集,还是去NGV看展?去St Kilda看企鹅,还是去Yarra River边发呆?这座城市会用无数种方式“折磨”你的日程表。
“社恐”自我修复:在这里,你可以穿着最舒服的卫衣逛街,也可以在草坪上躺一天。没人会用奇怪的眼光看你,你会慢慢爱上这种“做自己”的松弛感。
预算管理能力MAX:生活成本不低,但你会学会像本地人一样,周二去抢电影特价票,在维妈闭市前买到半价果蔬,把钱花在刀刃上,比如一场AFL球赛或一张音乐节门票。

我还清楚地记得,来墨尔本的第一个星期,拖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站在Flinders Street火车站川流不息的人群里,那种感觉混杂着兴奋和巨大的茫然。课业、租房、银行卡……一堆事压得我喘不过气。那天下午,我漫无目的地拐进了一条地图上都快看不见的窄巷,意外地发现了一家只有三四张桌子的小咖啡馆。老板是个胡子拉碴的大叔,看我一脸疲惫,没多问,递过来一杯热气腾腾的Flat White,奶泡上拉着一颗歪歪扭扭的心。

就是那个瞬间,当咖啡的醇香和窗外若有似无的电车“叮叮”声交织在一起时,我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突然就落了地。我意识到,留学生活或许不只是三点一线的奔波,它也可以藏在这样一个个不期而遇的温暖角落里。所以今天,我不想跟你官方地介绍墨尔本有多好,我只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跟你聊聊这座城市的“毒”,一种会让你来了就不想走的“瘾”。

咖啡因与艺术感,是刻进骨子里的DNA

在墨尔本,“喝咖啡”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信仰。这座城市的人均咖啡馆拥有量,在全球都名列前茅。据说仅CBD区域,就有超过2000家咖啡馆。你可能永远搞不清Magic和Piccolo的区别,但你一定会找到一家属于你的“街角咖啡馆”。

我有个学设计的同学,叫Leo,他每周的固定行程就是“咖啡馆巡礼”。他不去那些网红大店,专挑藏在Degraves Street或者Centre Place这种小巷子里的独立咖啡馆。他说,每一家店的豆子、每一位咖啡师的手法,都像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在这里,咖啡师会记得你的名字和你喜欢的口味,行色匆匆的上班族会跟你拼一张桌子,友好地道声“Morning”。这种人与人之间恰到好处的连接感,是冰冷的教学楼给不了的。一杯咖啡,连接的是一整天的能量,也是你和这座城市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而咖啡馆所在的“Laneways”(小巷),更是墨尔本的灵魂所在。别去走那些宽阔的大马路,真正的墨尔本藏在这些蛛网般的巷子里。最有名的Hosier Lane,就像一个露天的动态美术馆,墙上的涂鸦可能今天还在,明天就被新的作品覆盖了。我曾经亲眼看到一个街头艺术家,戴着耳机,旁若无人地在墙上喷绘一幅巨大的肖像,那种专注和创造力,比美术馆里的传世名画更能震撼人心。

在这里,艺术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是流动的,是呼吸的。你会发现一家卖复古黑胶的唱片店,隔壁可能就是一家只在晚上开门的鸡尾酒吧。这种充满惊喜的探索感,会让你彻底爱上“迷路”。

学习不只在教室,图书馆和博物馆也是你的“充电桩”

别看墨尔本平时一副慵懒文艺的样子,搞起学术来可是毫不含糊。它常年霸榜QS全球最佳留学城市前五名(2024年的最新排名是全球第四),这份荣誉可不是白来的。

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在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4,是无数人心中的学术殿堂。而莫纳什大学(Monash University)等“八大”名校也都在这里。但我想说的,是课堂之外的学习氛围。

我敢说,每个在墨尔本的留学生,都去维多利亚州立图书馆(State Library Victoria)的穹顶阅览室里奋斗过。那是一个能让你瞬间静下心来的地方。阳光从巨大的穹顶洒下,照亮了米字型排开的长条书桌,周围是和你一样埋头苦读的年轻人。在这里,学习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充满仪式感的修行。图书馆不仅免费开放,还提供Wi-Fi和电源,是赶due期间的“最佳避难所”。根据图书馆的年度报告,每年有近200万访客,其中学生占了绝大多数。

如果学累了,不妨去隔壁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GV)逛逛。作为澳大利亚最古老、参观人数最多的美术馆,NGV的永久馆藏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这意味着,你可以在一个没课的下午,随时走进这里,看看梵高,逛逛中国瓷器展。我的朋友Sarah就说,每次被论文折磨得抓狂时,她就去NGV一楼大厅,躺在地上看那面巨大的彩色玻璃天花板。她说:“看着那些光影变幻,感觉脑子里的结一下就解开了。”

这种将学术、艺术和生活无缝衔接的氛围,才是墨尔本留学最宝贵的地方。知识不仅仅在课本里,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等着你去吸收和感受。

烟火气与小确幸,构成了生活的B面

留学生活,除了学习,剩下的就是“生活”二字了。而墨尔本的生活,充满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烟火气。

每个留学生都对“维妈”(Queen Victoria Market)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南半球最大的露天市场,已经有超过140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一个买菜的地方,更是一个体验当地生活的大舞台。周二和周四的上午,你能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新鲜的水果蔬菜;周末,这里则变成了美食和手工艺品的聚集地。一定要尝尝那家永远在排队的American Doughnut Kitchen的热果酱甜甜圈,那份滚烫的甜蜜,足以治愈任何due day的焦虑。

我曾经和一个来自巴西的同学一起逛维妈,他被那些卖袋鼠肉和鸸鹋蛋的摊位惊得目瞪口呆,而我则对五颜六色的有机蔬菜爱不释手。我们在这里,用最直接的方式感受着澳洲的物产和文化。数据显示,维妈市场每年吸引超过1000万游客和本地居民,是墨尔本当之无愧的“城市厨房”。

除了市场的热闹,墨尔本也给你留足了和自然独处的空间。坐上有轨电车,晃晃悠悠地来到St Kilda海滩,你就能拥有整个黄昏。这里的日落尤其壮观,天空被染成粉色和橘色,远处的城市天际线清晰可见。而最大的惊喜,是在日落后。在St Kilda码头的防波堤下,住着一群世界上体型最小的企鹅——神仙小企鹅。每天晚上,它们都会摇摇摆摆地从海里回到岸上的家。志愿者们会打着红色的手电筒引导,你可以近距离地看着这些毛茸茸的小家伙排队回家。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微不足道了。

包容与机遇,让你找到真正的自己

墨尔本是一座极其多元和包容的城市。这里有来自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说着100多种语言。走在街上,你能听到各种口音的英语,看到各种肤色的人。这种多元性,让每个初来乍到的留学生都能迅速找到归属感。

在生活成本方面,墨尔本确实不便宜。根据官方的学生生活指南,一个学生每周的生活费(包括住宿、交通、食物等)大约在500-700澳元之间。但这座城市也提供了很多机会。根据澳大利亚的政策,持有学生签证(Subclass 500)的留学生,每两周可以合法工作48小时。这不仅能帮你补贴生活,更是融入当地社会的好机会。

我的很多朋友都在咖啡馆、餐厅或者零售店做兼职。有个学会计的学姐,在一家本地人开的咖啡馆打工,她说,这半年学到的地道口语和沟通技巧,比上一年课都多。她学会了和各种各样的客人打交道,也真正理解了澳洲人的“laid-back”(悠闲)文化。毕业时,老板还帮她写了推荐信,让她顺利找到了一份本地的实习工作。

在这里,没人会因为你的口音、你的文化背景而对你另眼相看。你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尝试任何你想做的事。你会发现,留学这段经历,最重要的不是拿到那张文凭,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变得更独立,更开放,更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所以你看,我劝你别来墨尔本,是怕你来了,就再也戒不掉这里的咖啡,忘不了巷子里的风景,离不开这里的松弛和自由。

如果你只是想安安稳稳读个书,拿个文凭就走,那世界上有很多城市比这里更“高效”。

但如果你准备好,让一段留学经历,变成一场深刻的自我发现之旅,愿意被一座城市的气质慢慢渗透,去体验,去感受,去犯错,去成长……

那么,别犹豫了。

带上你空空的行囊和满满的好奇心,来吧。墨尔本已经准备好,给你一个不想离开的理由。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168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