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敲门砖ODL,你还不知道吗?

puppy

嘿,还在为回国找工作发愁、想进大厂却感觉简历石沉大海的留学生朋友们,听我说!你是不是还对ODL一头雾水,甚至有点瞧不上?那可就亏大啦!这年头,ODL早就不只是大家以为的普通“外包”了,它可是很多聪明人曲线进入心仪大厂的秘密武器。通过它,你不仅能快速积累宝贵的国内项目经验,熟悉大厂工作节奏,还能近距离接触团队,为未来的“转正”铺平道路。想知道怎么利用好这块敲门砖,实现弯道超车吗?快来看看这篇文章,绝对让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ODL 认知刷新手册

旧观念:“外包”嘛,就是二等公民,干的都是边角料的活,没前途。

新现实:大厂战略合作项目,深入核心业务,是顶级公司筛选和培养人才的“准员工”蓄水池,更是留学生快速融入国内职场的黄金跳板。

嘿,朋友,好久不见!刚从英国硕士毕业的哥们儿Leo上周找我视频,隔着屏幕都能看到他头顶的乌云。他海投了两个月,简历发了几十份,目标全是国内那几家叫得上名的大厂,结果呢?要么已读不回,要么一面就挂。他特郁闷地问我:“我在UCL的项目经验,面试官好像根本不感兴趣,他们总问一些国内的业务场景,我哪知道啊?是不是留学生的身份,现在不香了?”

我听着Leo的抱怨,突然想起了另一个朋友,叫Sarah。她去年从澳洲回来,情况和Leo一模一样,名校背景,手握几个海外实习,但在国内求职市场就是水土不服。后来她听了我的建议,另辟蹊径,拿了个华为OD的offer。当时她也犹豫,觉得“OD”听起来不那么“高大上”。可就在上个月,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已经成功转为华为的正式员工,进入了她梦寐以求的自动驾驶核心团队。现在的她,项目经验和人脉资源,可比同届回国的同学领先了一大截。

Leo的故事和Sarah的逆袭,是不是让你看到了点什么?没错,今天我就想和你聊聊这个被很多人误解,却可能是咱们留学生回国求职“弯道超车”的最佳利器——ODL。

到底什么是ODL?别再把它和“外包”划等号了!

一提到ODL(Outsourcing Delivery),很多人脑子里立刻蹦出两个字:“外包”。然后就是一连串的负面标签:不稳定、没归属感、技术含量低、低人一等……打住!如果你还抱着这种老黄历看问题,那你可就错过了一个亿。

现在的ODL,尤其是在华为、阿里、腾讯这些头部大厂,早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力外包了。它更像是一种“战略性合作项目”。大厂会将一部分业务,甚至是核心业务,通过与德科(Odessey)、中软国际、软通动力这类顶尖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的形式,招募人才来共同完成。你虽然劳动合同是和第三方公司签的,但你的工作地点、日常管理、项目内容、技术栈,甚至面试你的人,通通都是大厂的正式员工。

简单来说,你就是和正式员工坐在一起,干着一样的活,接受一样的管理。唯一的区别,就是你的工牌颜色和发薪水的公司名字不一样。

这可不是我瞎说。就拿业内最知名的华为OD来说,他们的招聘流程极其严格。根据最新的招聘信息,华为OD的技术面试通常有三轮,包括机考、技术面和主管面,面试官全部是华为内部的资深专家和业务主管。他们考核的标准和社招正式员工几乎没差。为什么?因为他们招你进来,就是把你当作“准华为人”来培养和考察的,表现优异者随时准备转正。他们可不想到时候招进来一个“水货”,砸了自己的招牌。

不信你去招聘软件上搜搜,华为OD现在放出来的岗位,大量集中在车BU、云计算、昇腾与盘古大模型这些最火、最核心的部门。这像是干“边角料”活的样子吗?这分明就是核心战役缺人,急需精兵强将补充弹药!

留学生为啥要考虑ODL?这三大优势你必须知道

好了,搞清楚了ODL是啥,我们再来聊聊,这东西对咱们留学生来说,到底香在哪里?

第一个优势,是“软着陆”国内职场的最佳跳板。

咱们留学生最大的痛点是什么?水土不服!你在国外做的项目,用的技术,可能和国内的主流业务场景有偏差。比如你在美国做一个电商推荐系统,用的可能是AWS全家桶,但回到国内,阿里、腾讯、华为都有自己的云服务和中间件,玩法完全不同。面试官问你“双十一”高并发场景怎么处理,你可能就懵了。

ODL恰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给了你一个缓冲期,一个让你直接“跳进”真实业务场景里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你不需要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对国内市场的理解,你可以直接在项目里干上半年,用实际产出来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我认识一个在字节跳动做OD的朋友,她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回来后先进了抖音电商的OD团队。她说,前三个月简直是魔鬼训练,接触到的数据量和业务复杂度是学校项目里完全无法想象的。但也就是这三个月,让她迅速熟悉了国内的推荐算法、大数据处理流程和快节奏的迭代模式。半年后,她带着这份热乎乎的、写满了国内大厂黑话的项目经验去面试其他公司,简直是降维打击,轻松拿下了好几个正式offer。

第二个优势,是“曲线救国”的转正捷径。

直接进大厂,尤其是校招,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中国年度最佳雇主评选报告》,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依然是应届生最向往的行业,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很多留学生在海外,错过了国内秋招的黄金时间,回来参加春招补录,机会更是少得可怜。

ODL提供了一条“先上车,后补票”的路径。你通过ODL进入团队,就相当于有了一年甚至更长的“试用期”。在这期间,你的老板、你的同事,天天都能看到你的能力、你的态度、你的潜力。只要你表现出色,积极主动,等到有转正名额的时候,老板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你这个知根知底的得力干将,而不是一个简历写得天花乱坠的陌生人。

关于转正率,虽然官方不会公布具体数据,但根据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上一些内部员工的分享,华为一些核心部门的OD转正率可以达到20%-30%,表现特别突出的甚至更高。这个概率,比起你海投简历被捞起来的概率,是不是要高得多?转正考核通常包括绩效评定、转正答辩和几轮面试,但因为你已经有了内部的“人脉”和项目沉淀,难度远低于外部招聘。

第三个优势,是薪酬福利可能比你想象的要香。

很多人觉得ODL工资低,这又是一个刻板印象。在如今这个“抢人大战”的时代,大厂为了吸引优秀人才,给ODL开出的薪酬也水涨船高。根据招聘平台和一些Offer分享小程序(如offershow)上的数据,2024年,像华为OD给应届硕士开出的研发岗总包年薪,普遍在30万到45万人民币之间,甚至更高,这在一线城市已经是非常有竞争力的水平了。

当然,和正式员工相比,ODL在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上会有差距,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也可能不同。但是,日常的福利待遇,比如食堂、班车、健身房、下午茶这些,大部分公司都是一视同仁的。你享受的是同样的工作环境和团队氛围。对于一个刚回国、急需积累经验的留学生来说,这份薪水和平台,性价比已经相当高了。

ODL的坑,我也帮你探好了

说了这么多好话,看起来ODL简直是完美选择。但别急,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为了让你做出最明智的决定,我也得把ODL可能的“坑”给你说明白了。

第一个坑,是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这一点是最现实的。你的合同毕竟是和第三方签的,你的工牌、邮箱后缀、内部系统权限,可能都和正式员工有细微差别。虽然大部分同事不会区别对待,但你内心深处可能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比如公司开年会、发一些重要的内部纪念品时,你可能会被“遗忘”。这种心理上的落差,需要你自己去调节。你得时刻提醒自己,你来这里的首要目标是学习和成长,是把它当成跳板,而不是终点。

第二个坑,是转正的不确定性。

转正不是100%的承诺。它和你个人表现、团队的业务发展、以及公司的整体招聘名额(Headcount)息息相关。就像我前面说的,就算你个人能力再强,如果当年整个公司“降本增效”,HC冻结,那谁也没办法。这是一个你必须接受的风险。所以,你在选择OD岗位时,就要有两手准备:全力以赴争取转正,同时也要把这份工作经历当作下一份工作的敲门砖,时刻保持学习,更新自己的简历。

第三个坑,是职业发展的天花板。

如果你不转正,一直以OD的身份待在一家公司,长远来看,晋升通道是比较受限的。很多管理岗位或者核心架构师的岗位,通常只会开放给正式员工。所以,一定要把ODL看作一个战略性的“短期行为”,目标就是1-2年内,要么转正,要么跳槽去一个更好的平台。千万不要“温水煮青蛙”,在一个OD岗位上待太久而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怎么选,怎么投?手把手教你玩转ODL

了解了利弊,如果你觉得ODL这条路值得一试,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首先,要精准定位,选对“大腿”。

不是所有的OD都值得去。一定要选那些大厂的核心业务部门、新兴业务部门。怎么判断?看招聘JD。如果一个岗位描述里充满了“AI大模型”、“自动驾驶”、“鸿蒙生态”、“云计算”这类关键词,那说明这个部门正处在风口上,业务在扩张,机会自然也多。反之,如果是一些边缘的、维护性的工作,那就要谨慎了。同时,要选择靠谱的合作方,像德科、中软国际、软通动力这些都是业内规模较大的公司,相对更有保障。

其次,简历要重新包装,突出“匹配度”。

咱们留学生的简历,别再长篇大论地写你在国外的课程项目和实习了,除非它和国内的业务场景强相关。HR和面试官更关心的是你的“即战力”。你要学会把自己的经历,用国内大厂的“语言”翻译一遍。比如,你用Python做过一个数据分析项目,你就要突出你用了哪些库,处理了多大规模的数据,实现了什么业务指标的提升,而不是强调这个课程拿了A+。把JD里的关键词,尽可能地体现在你的简历里。

最后,面试准备要“接地气”,展现你的“高潜质”。

技术面试,算法题(LeetCode)是硬通货,必须刷。项目经历要能讲清楚,突出你在其中的思考和贡献。更重要的是,在和业务主管的面试中,要展现出你对国内互联网环境的了解和热情,以及你的快速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你可以提前研究一下这个部门的产品,甚至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这会让你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朋友,回国求职这条路,从来都不容易。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在外面待了一段时间的留学生来说,既有信息差,又有环境适应的挑战。

把ODL想象成一张门票吧。你现在想进一个最火爆的演唱会,但正门票早就卖光了,黄牛票又贵得离谱。这时候,有人告诉你,可以先进去当个后台工作人员,虽然辛苦点,但不仅能免费听完整场演唱会,还能近距离看到明星,甚至拿到签名。干得好,下一场巡演你可能就成了正式的舞台监督。你会怎么选?

别再因为一个“外包”的名头就把它拒之门外了。聪明人,早就把它当作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一个杠杆。放下你的犹豫和所谓的“面子”,去认真研究一下那些核心部门的OD岗位,把它当作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求职去准备。先进去,卡到位,未来的舞台,才会任你驰骋。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2856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