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内卷,我在日本开启第二人生

puppy

曾经的我也是,感觉人生只剩下无尽的KPI和deadline。后来,我鼓起勇气,打包行李来到了日本。这里没有遍地黄金,但真的让我找回了久违的“生活感”——原来下班后真的可以有自己的时间,周末可以去探索一个没听过名字的小城,连便利店的饭团都值得认真挑选。这篇文章不灌鸡汤,就是想跟你聊聊,我是怎么从零开始在这里站稳脚跟,找到工作,并重新学会享受生活的。如果你也曾有过“换个活法”的念头,或许我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参考和勇气。

写在前面:日本不是乌托邦
日语是硬通货,N2只是起点,N1才算真正入了门。日常交流和职场表达是两码事。
初期生活成本不低,请备足至少半年的生活费(约50万日元以上),以应对租房初期费用和暂无收入的阶段。
“读空气”是必修课,理解日本社会的含蓄和边界感很重要,这需要时间去适应。
找工作是持久战,心态要稳,不要期待一步到位。做好投上百份简历、面试十几家公司的心理准备。

嗨,我是LXS的小编。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

凌晨一点,你刚结束一个需求会,电脑右下角弹出的deadline提醒像一声叹息。你揉着发胀的太阳穴,从抽屉里摸出一包泡面,开水冲下去的瞬间,腾起的雾气模糊了整个世界。窗外是城市的霓虹,楼下是呼啸而过的末班车,但这一切都跟你无关。你的世界里,只有屏幕上闪烁的光标,和一份永远也做不完的PPT。

三年前,这就是我生活的全部。坐标北京,互联网大厂的一颗“螺丝钉”,每天被KPI追着跑,生活被压缩在通勤的两小时和工位的十小时里。朋友约饭,回一句“在加班”;家人视频,说一句“马上开会”。我开始怀疑,这种“活着”的状态,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那个念头,就像一颗悄悄埋下的种子。后来,它发了芽。

我辞了职,用工作几年的积蓄,申请了日本的语言学校,打包了两个行李箱,来到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我不是来“躺平”的,也不是来逃避的。我只是想换一种节奏,重新找回那个对世界还有好奇心,还能感受日出日落的自己。

今天这篇文章,不讲什么逆袭神话,也没有什么一夜暴富的秘诀。就是想作为一个先行者,跟你聊聊,我是如何从零开始,在日本这个地方,慢慢站稳脚跟,开启我“第二人生”的。或许,我的故事,能给你一点微不足道的勇气。

初来乍到:你好,孤独又迷人的东京

飞机降落在成田机场的那一刻,我心里五味杂陈。兴奋,是因为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不安,是因为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东京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极致的秩序和礼貌,还有……无处不在的孤独感。

第一个挑战就是租房。在国内,我们习惯了用APP看房,跟房东直接签合同。但在日本,外国人租房是一道坎。你需要保证人、需要加入保证会社,还要支付一笔高昂的初期费用,包括礼金(给房东的感谢费)、押金(敷金)、中介费、火灾保险等等,加起来差不多是4到5个月的房租。我当时看着报价单,心都在滴血。

我最后在东京世田谷区租下了一个只有20平米的1K公寓(一个房间加一个厨房)。这里虽然离市中心有点距离,但社区安静,生活气息浓厚。为了这间小小的蜗居,我花掉了将近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的初期费用。根据日本房产网站SUUMO在2024年发布的最新数据,东京23区单身公寓的平均月租金大约在8万到11万日元之间。如果你选择住在稍微偏远一点的区域,或者去大阪、福冈这样的城市,房租压力会小很多,同样条件的公寓可能只需要5万日元左右。

安顿下来后,语言问题又成了拦路虎。我出国前考了N2,以为日常交流没问题,结果发现完全不是一回事。去区役所办在留卡,工作人员语速快得像在说唱;在超市买东西,想问店员“这个酱油是甜的还是咸的”,比划了半天对方还是一脸迷茫。那种有口难言的挫败感,真的会让人怀疑人生。

但生活也正是在这些磕磕绊绊中,慢慢展开了它可爱的一面。我开始享受每天早上出门时,邻居老奶奶那句温柔的“行ってらっしゃい”(路上小心);我开始沉迷于便利店里每个季节限定的饭团和甜品,为了选明天的早饭能纠结十分钟;我发现原来日本的电车可以准点到秒,换乘案内APP规划的路线几乎分秒不差。这些微小的、确切的幸福,一点点填满了我初来乍到的不安,让我感觉自己真正在这里“生活”着,而不是“生存”着。

生存之战:从刷盘子到写代码

语言学校的课程只在上午,下午和周末的时间,我必须用来打工,赚取生活费。这就是留学生的真实写照,光鲜的背后是柴米油盐的压力。

我的第一份工是在一家连锁拉面店后厨洗碗。时薪1150日元,比当时东京都的最低时薪(2024年已涨至1113日元)高一点点。工作很辛苦,每天下班手都泡得发白,腰酸背痛。但这份工作也让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日本的职场文化——严谨、守时,以及前辈后辈之间清晰的等级关系。店长是个很严厉的日本人,他会因为我一个碗没冲干净而让我返工,但也会在我笨手笨脚打翻东西时,第一个跑过来说“大丈夫?”(没事吧?)。

这份经历让我明白,想要在日本真正立足,光靠体力活是不行的,必须要有专业技能。于是,我一边上语言学校,一边开始为“就职活动”做准备。这是所有想留在日本工作的留学生必须经历的一场硬仗。

日本的求职季(就活)有一套独特的流程和规则。你需要买一套标准的求职西装,反复修改你的“エントリーシート”(入职申请表),参加无数场公司说明会,经历笔试、小组面试、个人面试等多轮考验。这个过程漫长而煎熬。

不过,时代也在变化。过去,外国人想进入日本主流大企业非常困难。但现在,随着日本社会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劳动力缺口巨大,日本政府和企业对外国人才的态度越来越开放。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截至2023年10月,在日外国劳动者人数首次突破200万,创下历史新高。这说明,机会真的越来越多了。

特别是IT、人工智能、旅游、介护(护理)等行业,对外国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我因为在国内有互联网从业背景,便将目标锁定在了IT行业。我开始利用GaijinPot、Daijob这类面向外国人的求职网站,也拜托了专门的IT猎头公司。前前后后投了差不多50份简历,面试了8家公司,最终拿到了一家东京中型软件公司的Offer,职位是Web开发工程师。

关于薪资,这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对于应届毕业生或者转行的新人来说,东京地区IT行业的起薪年薪大概在350万到500万日元之间(约17-25万人民币)。这个收入水平,在扣除税金和保险后,足够一个人在东京过上比较体面和舒适的生活。虽然无法跟国内互联网大厂的薪资包相比,但考虑到这里的工作强度和生活质量,我觉得这是一笔值得的“交易”。

找回“附近”的生活:原来下班后真的有生活

拿到工作签证,正式成为一名“会社员”后,我的生活才算真正进入了正轨。而最大的改变,就是我重新拥有了“下班后的时间”。

国内工作时,我的状态是“24小时on call”。晚上10点收到工作微信是常态,周末临时被叫去公司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但在日本,虽然“残業”(加班)文化依然存在,但情况已经好了很多。特别是近年来日本政府推行“働き方改革”(工作方式改革),很多公司都在严格控制加班时间。我所在的公司,规定晚上7点半以后办公室必须熄灯。大家基本上都能在6点半左右下班。

根据一些招聘网站(如Doda)的调查,日本职场人的平均月加班时间已经降到了22小时左右,这意味着每天加班大概一小时。这和国内“996”是常态的环境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多出来的时间,我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我可以用心做一顿晚饭,而不是点一份油腻的外卖。我报了一个健身房,每周去三次,把久坐的腰颈重新拉伸开。我开始有时间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而不是刷着短视频消磨时间。家附近有一家小小的爵士酒吧,有时我会去那里点一杯威士忌,听听现场演奏,和老板聊聊天。

周末,我不再是补觉和躺平。日本的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一张电车票,就能带你去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我会坐一个半小时的电车去镰仓,看看《灌篮高手》里的路口,在湘南海岸吹吹海风。或者去箱根,泡个温泉,远眺富士山。有时甚至不做任何计划,随便跳上一趟没坐过的电车,在某个没听过名字的小站下车,去探索一条陌生的商店街,吃一份当地人推荐的定食。这种对“附近”的探索,让我重新找回了对生活的热情和好奇心。

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时间上的,更是心态上的。过去,我的生活被一个个宏大的目标填满:升职、加薪、买房……我像一个陀螺,被抽打着不停旋转,却忘了为什么出发。而现在,我开始学会欣赏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春天,我会为了一棵开得正盛的樱花树驻足;夏天,会因为一支便利店的限定冰棍而开心;秋天,会捡起一片落下的红枫做书签;冬天,会在暖桌里看一部是枝裕和的电影。

我不再焦虑,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我终于明白,人生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段旅程。重要的不是跑得多快,而是沿途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写在最后的话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我把日本的生活美化了。的确,这里有它的问题:论职场天花板,可能不如国内高;论人情社会,这里相对冷漠和疏离;论物价,尤其是水果和交通,真心不便宜。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想劝你一定要来日本。每个人的选择都应该基于自己的情况和渴望。我只是想分享一种可能性——当你觉得眼下的生活让你窒息时,勇敢地去改变,去尝试,世界真的比你想象的要大。

如果你也觉得累了,觉得人生被困住了,不妨问问自己,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换个活法不一定非要出国,但如果你动了来日本的念头,请别把它想得太完美,也别怕得太厉害。

你现在要做的,或许不是立刻辞职订机票,而是去B站找个日语教程,跟着念一念五十音图;是去书店翻一翻《东京一年》,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四季;是给自己做一份详细的预算,看看需要存多少钱才能支撑最初的梦想。

把那个宏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以立刻执行的“小动作”。当你开始行动,路就会在脚下延伸开来。

你的第二人生,剧本,永远在你自己的手里。

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3175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