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申马大的速看!本科入学要求变了!

puppy

喂喂喂,目标是马大的小伙伴们快看过来!学校官网最近悄悄更新了本科入学要求,变化还不小哦!大家最关心的标化成绩(SAT/ACT)政策、文书题目,还有活动列表的侧重点,全都跟以前不一样了!申请季信息差真的太关键了,千万别辛辛苦苦准备了半天,最后因为没看到新规而吃了亏。我们已经帮你把所有重点变化都划出来了,还分析了背后的招生趋势,赶紧点进来看看,让你明明白白做准备,不走一点弯路!

马里兰大学本科申请新政速览
标化政策:继续实行Test-Optional(选择性提交)政策,但竞争激烈专业(如计算机、工程、商科)提交高分仍有优势。
文书变化:主文书沿用Common App题目,但新增了多个“快问快答”式的补充问题,更考验学生的个性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列表:招生官更看重活动的“深度”和“影响力”,而非数量。长期坚持并做出成果的项目远胜于走马观花的“刷履历”。
重要截止日:Early Action(EA)截止日期为11月1日,这是申请荣誉学院、所有奖学金和特殊项目的唯一机会!

哈喽,各位泡在lxs.net上的准留学生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专门帮大家扒拉申请季最新情报的小编!

今天咱们聊个大事儿。上周我跟一个DIY申请的学妹小A聊天,她信心满满地给我看她准备了大半年的申请材料。文书是改了八遍的“克服困难”主题,活动列表塞得满满当当,SAT也刷到了一个还不错的成绩。她长舒一口气说:“就等Common App系统一开放,我直接提交马里兰大学(UMD)了!”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小心翼翼地问她:“你……看了马大今年的新要求吗?”

小A的表情从自信满满到一脸茫然,只用了不到三秒。她不知道,马大今年的文书部分加了好几个“填空题”,她那篇“标准范文”完全没地方用;她也不知道,她那个不上不下的SAT分数,对于她想申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来说,提交了可能还不如不提交。她当时就快哭了,念叨着:“我天天刷论坛看经验贴,怎么没人告诉我这些变了啊!”

这个场景是不是有点熟悉?申请季最可怕的不是你不够努力,而是你的努力用错了方向。信息差,真的能决定你最后拿到的是offer还是拒信。所以,今天这篇超长干货,就是写给所有像小A一样,把马里兰大学作为梦校或冲刺校的你。我们已经把官网角角落落的信息都翻出来了,帮你把所有关键变化和背后的“潜台词”都分析得明明白白。别再只看去年的经验贴了,快上车!

标化成绩:Test-Optional不是“考试取消”!

先来说说大家最关心的SAT/ACT。好消息是,马里兰大学官网确认,2024-2025申请季将继续沿用“Test-Optional”(选择性提交)政策。很多同学看到这个词,第一反应就是“太棒了,不用考了!”

打住!千万别这么想。对于我们国际生来说,“选择性提交”从来都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复杂的博弈题。

我们来看一组官方数据。在去年(2023年秋季入学)的录取新生中,虽然政策是Test-Optional,但仍然有高达56%的申请者提交了标化成绩。而在这些提交了成绩并被录取的学生里,SAT成绩的中间50%范围是1370-1510,ACT则是31-34。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你身边一半的竞争者,不仅考了试,还考出了相当高的分数。

招生官在官网上写得很明白:“我们采用全面审查(Holistic Review)的方式,我们会评估你提供的所有信息。”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如果你不提交标化,那招生官就会更仔细地、甚至更严苛地审视你的其他材料,比如你的在校GPA、课程难度、推荐信、文书和活动列表。你确定你的这些“软实力”已经强大到能完全弥补缺少标化成绩的劣势吗?

举个真实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个学长,去年申请马大的王牌专业——计算机科学(CS)。他的GPA非常顶尖,活动也很有料,但他SAT考了三次,最高只有1400分。这个分数,刚好踩在去年录取范围的下沿。他纠结了很久,最后决定不提交。结果,他被defer(延迟决定)了,最后进了waiting list(等待名单),直到夏天才被放出来。而他另一个GPA稍低、但SAT考到1520的同学,在EA阶段就轻松拿到了offer。

这说明什么?对于像计算机、工程、商科这类申请“重灾区”,一个有竞争力的标化分数,依然是让你在成千上万份申请中脱颖而出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工具。它就像是你给招生官递上的一张“快速通行证”,证明了你的学术硬实力。

所以,我的建议非常直接:

  • 如果你的目标是CS、工程、商科等热门专业,并且你的模考/实考分数能达到1450分(SAT)或32分(ACT)以上,请务必提交!这会是你的加分项。
  • 如果你的分数在1350-1450之间,你需要结合自己的GPA和申请的专业来综合判断。如果你的GPA超高,课程难度也很大(比如修了很多AP/IB高级课程),不交或许可以扬长避短。
  • 如果你的分数低于1350,除非你有国家级/世界级的奖项或者极其动人的个人故事,否则选择不提交,然后拼命打磨你的其他材料,可能是更明智的选择。

记住,Test-Optional给你的不是“躺平”的机会,而是“策略”的空间。

文书:从“长篇大论”到“一句话定胜负”

聊完了硬核的标化,我们来看看软实力的核心——文书。马大今年在文书上的变化,真的非常“心机”,也很有趣。

主文书(Personal Statement)部分没有变,还是从Common Application提供的七个题目里选一个来写。这些题目都很经典,比如“分享你的背景故事”、“讨论一次失败的经历”、“描述一个让你着迷的idea”等等。这部分是你展示自己深度思考和完整叙事能力的地方,相信大家已经准备很久了。

但真正的变化,藏在马里兰大学自己的补充问题里。往年,很多学校喜欢问“Why our school?”(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让你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但马大今年不这么玩了,它换成了一系列“快问快答”式的填空题!

我带大家看看今年的题目(可能会有微调,请以官网为准):

  • 我希望在大学里探索的专业是...
  • 如果我能拥有一种超能力,那会是...
  • 过去一年里,我学到的最有趣的一件事是...
  • 我最想对十年后的自己说的话是...
  • 我钦佩的一个人是... 因为...

看到没?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限制在短短的几十个词以内。这比写一篇小作文难多了!它不再考验你遣词造句的能力,而是直击你的灵魂,考验你的“核心特质”。招生官想通过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快速拼凑出一个鲜活、有趣、真实的你。

这种变化背后的招生趋势是什么?是“反套路”。

太多学生会花钱请中介,把一篇“Why UMD”的文书打磨得天花乱坠,里面充满了对学校各种项目的溢美之词,但招生官根本看不出学生本人的性格。而这些“快问快答”,几乎没有套路可言。你说你最想拥有的超能力是“隐身”,还是“飞行”,还是“让植物快速生长”?每一个答案背后,都折射出你的价值观和想象力。

比如,“过去一年学到的最有趣的事”,一个同学可能会写“通过网课学会了Python编程”,这很好,展示了学术兴趣。但另一个同学可能会写“我学会了如何用 sourdough starter(天然酵母)烤出完美的酸面包”,这同样非常棒,它展示了你的好奇心、耐心和动手能力。没有标准答案,真实和独特就是最高分。

去年有个被录取的学生分享,他在“钦佩的一个人”这个问题里,没有写马丁·路德·金或者爱因斯坦,而是写了每天风雨无阻送他上学的校车司机。他用非常简短的语言描述了司机大叔如何在枯燥的工作中保持乐观和对每个学生的热情。这个答案,瞬间就让他的形象变得有温度、懂得感恩和观察生活。

所以,准备这部分的时候,千万别去网上找什么“标准答案”。坐下来,好好问问自己。你的回答不需要惊天动地,但一定要发自内心。这些小问题,就是你给招生官的一张张“快照”,它们组合起来,必须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活动列表:从“数量竞赛”到“故事主角”

申请材料的第三大支柱,就是活动列表(Activities List)。Common App系统里可以填写10项活动。很多同学的误区,就是拼命想把这10个空填满,觉得越多越好,显得自己很多才多艺。

马大的招生官在一次线上的分享会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这个误区。他们说:“We are looking for impact and commitment, not just a long list.”(我们在寻找的是影响力与投入,而不仅仅是一份长长的清单。)

这个趋势其实已经持续了好几年,但今年马大尤其强调。这意味着,招生官不想再看到那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志愿者(10小时)”、“敬老院探访(5小时)”、“模拟联合国会议代表(3天)”这样蜻蜓点水式的活动堆砌。他们想看到的是一个学生,在某一个或两个领域里,持续地投入时间,并且做出了看得见的“影响力”。

什么叫影响力?不是说你一定要创办一个NGO或者拿国际大奖。影响力可以很小,但必须具体。

我给你讲个案例。学生小C,她的活动列表只填了7项,其中有两项占据了她绝大部分的笔墨。一项是她从高一开始就在学校的环保社,职位从普通社员做到了社长。在描述里,她没有空洞地说“我组织了很多活动”,而是写了具体的数字:“我带领团队发起了‘无吸管周’活动,说服了学校食堂和周边3家奶茶店参与,一周内减少了约2500根塑料吸管的使用。我还设计了问卷,回收了500份反馈,证明了活动的可行性。”

另一项活动,是她在本地一个流浪动物救助站做了三年的志愿者。她不只是去喂猫喂狗,她发现救助站的社交媒体宣传很落后,于是主动承担了运营工作。她写道:“我为救助站拍摄和剪辑了15个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和B站,其中一个视频获得了超过10万次观看,直接促成了3只小狗和5只小猫被成功领养。”

看到区别了吗?小C的活动列表,不是一份“我做了什么”的清单,而是一个“我改变了什么”的故事集。每一项活动都有始有终,有数据支撑,有成果展示。她不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而是一个主动的“problem-solver”(问题解决者)。这正是马里兰大学这样的顶级公立大学最希望看到的品质——领导力、执行力和社会责任感。

所以,现在就拿出你的活动列表,重新审视一下。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10项活动里,哪两项是你投入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的?
  • 在这两项活动里,你具体做了什么?有没有可以量化的结果?
  • 你的角色是什么?是跟着别人做的,还是你发起的,或者你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 这些活动能拼凑出一个怎样的你?是一个热爱科学的探索者?还是一个关心社区的组织者?

把你的活动列表从一个“流水账”变成一个“英雄履历”,你的申请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后,给你几句大白话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可能有点焦虑了。感觉之前准备的很多东西都要推倒重来。

别慌。这恰恰是好事,说明你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了正确的方向。

申请季就像是在一个大雾弥漫的森林里寻宝,各种各样的“经验贴”就像是前人留下的地图。但天气在变,地形也在变,去年的地图今年可能就会把你带到坑里去。真正能指引你的,只有官方发布的最新指南针,和你自己对方向的判断力。

所以,现在别再疯狂收藏那些过时的“面经”了。打开马里兰大学的官方招生网站,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看最新的要求,去感受它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学生偏好的变化。这比你刷一百篇经验贴都有用。

你的申请材料,不是一堆冷冰冰的数字和奖状的集合。它应该是关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纪录片。标化成绩是你的预告片,告诉别人你有多大的潜力;活动列表是剧情梗概,展示了你的主线故事;而那些长长短短的文书,就是你最精彩的独白,让别人看到你灵魂的闪光点。

马里兰大学想找的,不是一个完美的“考试机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热情、有想法、有行动力,并且能给校园带来独特活力的年轻人。而你,要做的就是把这样的自己,真实、清晰、且充满魅力地展示给他们看。

去吧,未来的Terp(马大的吉祥物是乌龟Terrapin),现在开始,按照新的地图,重新规划你的路线。时间还来得及,一切都掌握在你手里。

加油!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3632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