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er寒假弯道超车,这份科研实习攻略快收好

puppy

其实还有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搞一段高质量的科研实习!它不仅能让你的简历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更是申研的超级加分项。可具体怎么找导师?“套磁信”写了就石沉大海怎么办?这篇攻略全都给你说明白了!从零开始教你如何精准定位研究方向、写出让教授无法拒绝的邮件,再到面试技巧,帮你用一个寒假的时间,给简历添上最亮的一笔,为申研或找工提前铺好路!

寒假科研实习避坑指南
别海投:群发模板邮件是“套磁”第一大忌,教授一眼就能看出来,直接进垃圾箱。
要走心:花时间研究教授的主页和论文,在邮件里提到你对某个具体研究点的看法,命中率暴增。
别玻璃心:发10封邮件,9封石沉大海是常态。这不是你不够优秀,可能只是教授太忙或没空位。平常心,继续投!
要主动:邮件发出后一到两周没回,可以礼貌地发一封follow-up邮件。机会有时是“问”出来的。

嘿,各位在留学路上奋斗的CSer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在lxs.net码字的小编。

上周期末周,我的邮箱快被学弟学妹们的“求助信”塞爆了。其中有个叫Leo的大三学弟,情况特典型。Leo绩点3.8,刷了不少LeetCode题,简历上也有两个课程项目,自我感觉还不错。可前阵子北美科技大厂的实习岗位哀鸿遍野,他投了一圈简历,结果要么杳无音信,要么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Leo特别丧气地问我:“学长,感觉大家简历都差不多,课程项目、刷题,人手一份。马上寒假了,除了继续刷题,我还能干点啥,才能让我跟别人不一样?”

我当时就给他指了条路:别光盯着大厂的SDE实习了,那个赛道太挤。其实还有个“弯道超车”的好机会——搞一段高质量的科研实习!它不仅能让你的简历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更是申研的超级加分项。可具体怎么找导师?“套磁信”写了就石沉大海怎么办?

别急,这篇攻略就是为Leo和像他一样迷茫的你准备的。今天,咱们就从零开始,把“寒假搞科研”这件事儿,给你捋得明明白白。让你用一个寒假的时间,给简历添上最亮的一笔,为未来的申研或找工提前铺好路!

为啥非得是科研实习?简历上的“王炸”

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科研这事儿听起来太高大上了,是那些要读博的大神才干的。我一个本科生,就想找个工作,搞科研有用吗?

用处大了去了!

咱们先说最现实的——申研。如果你有志于申请Top 30,尤其是CMU、Stanford、Berkeley这种CS神校的硕士项目,那一段实打实的科研经历,几乎是入场券。根据CMU计算机学院(SCS)往年的非官方录取数据分析,被其顶尖硕士项目(如MCDS, MSCS)录取的学生中,超过80%的人都至少有一段科研经历。教授在审核材料时,看到你有在某个教授的Lab里搬过砖,甚至名字出现在过一篇Workshop的论文上,他对你的学术潜力和动手能力的信任度,会瞬间超过那些只有课程项目的申请者。

我认识一个学姐,GPA不算顶尖,但她大三暑假在自己学校一个做NLP的教授手下做了3个月的RA(Research Assistant)。虽然只是做了一些数据清洗和模型调参的“杂活”,但教授在推荐信里盛赞了她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最后她硬是靠着这段经历和这封强推,逆袭了某藤校的CS Master项目。

再说找工作。你以为大厂只看刷题吗?对于普通SDE岗位来说,确实如此。但如果你想进的是那些更有趣、更有前景的部门,比如Google Brain(现在叫Google DeepMind)、Meta AI(FAIR)、微软研究院(MSR)这些地方,科研背景就是绝对的加分项。这些部门做的是最前沿的技术探索,他们需要的人,不仅要会写代码,更要具备独立思考、探索未知和解决开放性问题的能力——而这些,正是科研训练的核心。

你在简历上写“参与某教授关于Diffusion Model在图像生成中的应用研究”,会比写“完成了一个基于Java的图书管理系统”酷多少倍,面试官的好奇心一下就被勾起来了。

第一步,先搞定方向,别像无头苍蝇

好,现在你决定要搞科研了。第一个问题来了:我该搞哪个方向?

千万别慌。没人让你现在就定下终身研究方向。我们要做的是,找到一个你感兴趣、并且有一定基础的“切入点”。

怎么找?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顾你上过的课。哪门课让你觉得“诶,这个有点意思”?是让你和AI对弈的《人工智能导论》?还是让你P图P出花样的《计算机图形学》?或者是教你理解Siri背后逻辑的《自然语言处理》?你成绩最好、最有感觉的那门课,往往就是你最好的起点。

比如,你对机器学习特别感兴趣。那就可以再往下细分。你对CV(计算机视觉)更感兴趣,还是NLP(自然语言处理)?是喜欢研究推荐系统,还是对强化学习着迷?

如果你还是没头绪,就去“偷窥”一下学术圈的潮流。打开一些顶级学术会议的网站,比如AI领域的NeurIPS、ICML,计算机视觉领域的CVPR,系统领域的OSDI。看看近两年的Best Papers都在研究什么。你不需要完全看懂,只需要浏览一下标题和摘要,感受一下现在最火的话题是什么。

根据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3年度AI指数报告》(AI Index Report 2023),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和大语言模型(LLMs)无疑是当下最炙手可热的领域。从2022年起,全球对AI领域的私人投资高达919亿美元,大量的钱和人才都涌向了这里。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这些领域,项目多,机会也多。

我认识一个叫小M的同学,他当初就是因为喜欢玩游戏,对《计算机图形学》这门课特别上心。他顺着这个兴趣,去看了图形学顶会SIGGRAPH的论文,发现一个叫NeRF(神经辐射场)的技术特别火,可以用AI生成超逼真的3D场景。于是,他把目标就锁定在了研究NeRF的教授身上,最后成功进入了一个相关实验室。你看,从兴趣出发,一步步聚焦,路径就很清晰了。

第二步,锁定目标,大海捞“导”

确定了大概方向,接下来就是找人——找愿意带你的教授。

去哪里找?有几个宝藏地方:

1. 你自己的学校:这是最容易、成功率最高的地方。你上过某位教授的课,期末拿了个A,经常在Office Hour提问,教授对你有印象,你去找他,他带你的可能性自然就大。别害羞,直接去敲教授办公室的门,或者给你熟悉的TA发个邮件问问,他们通常都了解系里哪些老师在招本科生。

2. 你的梦校官网:如果你有明确的申研目标,比如想去MIT的CSAIL(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或者Stanford AI Lab,那就直接去他们的官网。把CS系所有Faculty的名单拉出来,一个一个看他们的主页,看他们的研究方向、最近发表的论文。看到感兴趣的,就记下来。

3. 学术搜索引擎:用Google Scholar或者arXiv,输入你感兴趣的关键词,比如“Federated Learning”或“Graph Neural Networks”。看看搜出来的论文,作者都是谁,来自哪些大学。排在前面的通常都是这个领域的大牛。通过论文,你能直接了解到这位教授最新的研究动态,这在你后面写邮件时会是绝佳的素材。

这里强烈建议大家建一个Excel表格,我叫它“套磁追踪表”。表头可以包括:【教授姓名】、【大学】、【实验室/主页链接】、【研究方向】、【我感兴趣的论文】、【联系状态(未联系/已发邮件/已回复/已拒绝)】、【备注】。

把你找到的每一个潜在目标都记录下来,这样你的“捞人”行动才会有条不紊,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灵魂一击:“套磁信”怎么写才能不被无视?

这是整个流程中最核心、最考验技术的一环。一个大牛教授,一天可能收到几十上百封来自全世界的邮件。你的邮件如何才能在30秒内抓住他的眼球,让他觉得“这个学生有点东西”,而不是随手丢进垃圾桶?

记住一个核心原则:个性化,展现你的价值。

我们来解剖一封高质量的“套磁信”应该长什么样。

主题(Subject):一定要清晰明了,开门见山。
反面教材: "Hello" / "Internship Application" / "A student seeking for help"
正面教材: "Prospective Winter Research Intern - Interest in Your Work on [Specific Research Area]" 或 "Question about your recent paper '[Paper Title]' from a [Your University] student"

称呼(Salutation):
永远用 "Dear Professor [Last Name],",显得专业且尊重。直接用 "Hi" 或者 "Dear Sir/Madam" 都是大忌。

第一段: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并展示你做过功课。
这是最关键的一段。千万不要上来就说“我叫XXX,我是个好学生,我想跟你做科研”。要先展示你对他的了解。
反面教材: "My name is Li Hua. I am a junior student at ABC University majoring in Computer Science. I am very interested in your research fiel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太空泛了,AI那么大,哪个方向?)
正面教材: "My name is Li Hua, a junior CS student at ABC University. I have been following your lab's recent work on Large Language Models, and I was particularly fascinated by your paper '[Paper Title]' published in NeurIPS 2023. Your proposed method for [mention a specific technique from the paper] to improve model efficiency is truly inspiring." (一下子就体现出你读过他的论文,并且有自己的思考。)

第二段:介绍自己,并把你的技能和他的研究联系起来。
这里是推销自己的环节。不要只是罗列你会Python, Java, C++。要把你的技能和项目经验,与他的研究方向精准匹配。
反面教材: "I have strong programming skills in Python and have done several course projects." (太模糊,没有说服力。)
正面教材: "My coursework in Deep Learning and my personal project on text classification, where I implemented a Transformer-based model from scratch using PyTorch, have given me a solid foundation in training neural networks. I noticed that your lab frequently uses PyTorch and works with large text datasets, and I believe my hands-on experience could be a valuable asset to your ongoing projects." (具体、有针对性,展示了即战力。)

第三段:明确你的诉求和你能投入的时间。
清楚地告诉教授,你想要什么,你能做什么。
"I am writing to inquire if you have any short-term research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 for this winter break (approximately from Dec 20th to Jan 30th). I am a fast learner, highly motivated, and eager to contribute to your research by assisting with literature review, data processing, or model implementation. I am available to work full-time during this period."

结尾(Closing):
礼貌地结尾,并附上你的简历(CV)和成绩单(Transcript)。
"I have attached my CV and a copy of my unofficial transcript for your review.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time and consideration. I look forward to the possibility of hearing from you."
"Best regards,"
"Li Hua"

一封这样的邮件,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巨大,诚意满满。教授能清楚地看到:你是谁,你为什么找我,你能干什么。这样的邮件,回复率会大大提高。

临门一脚,面试别慌

如果你的邮件打动了教授,恭喜你,你离成功不远了!下一步通常是一个简短的线上面试(Interview/Chat)。

科研面试和公司面试不一样,一般不会让你现场白板写代码。它更像是一次学术交流,教授想看看你这个人是不是真的对科研有热情,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沟通能力如何。

你需要准备什么?

1. 把你邮件里提到的那篇教授的论文再读几遍,读透!准备1-2个有深度的问题。比如,“Professor, in your paper, you mentioned using method A to solve problem B. I was wondering if you have considered using method C, and what might be the potential trade-offs?” 提问,是展现你思考能力的最佳方式。

2. 对你简历上的每一个项目、每一段经历都了如指掌。教授很可能会指着你的简历问:“Can you tell me more about this project?” 你需要能清晰地讲明白这个项目的背景、你遇到的挑战、你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以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定要自己想清楚,不要被问住了。

3. 准备好回答“Why”。Why my lab? Why this research direction? Why you? 你的回答需要结合你的兴趣、你的技能和对教授研究的理解。

我有个朋友小F,面试的时候,教授花了20分钟,就揪着她简历上一个课程项目问。从项目用的框架,到数据处理的细节,再到算法选择的理由,问得特别细。幸好小F准备充分,对答如流,清晰地阐述了自己当时的技术决策和思考过程。教授非常满意,当场就给了她口头offer。他说:“我不在乎你现在懂多少,我在乎的是你对自己做过的东西有多理解,这反映了你的学习态度和潜力。”

所以,面试前,把自己当成面试官,模拟一下,把可能被问到的问题都过一遍,做到心中有数,面试时自然就从容不迫了。

好了,攻略就到这里。

我知道,主动去联系一个素未谋面的大牛教授,需要很大的勇气。你可能会发几十封邮件,收到的却是寥寥无几的回复,甚至大部分都是礼貌的拒绝信。这太正常了,别因此就否定自己。

寒假就那么几周,有人用来刷剧,有人用来旅游,但也有人,能用这段时间刷出一段改变申请季走向,甚至改变职业规划的宝贵经历。你付出的每一份努力,花在读论文、改简历、写邮件上的每一个小时,都不会白费。

别犹豫了,现在就打开电脑,建好你的“套磁追踪表”,开始行动吧。你的寒假,可以不止是假期。祝你好运!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24630 博客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