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留学,我靠这几招省出一张回国机票

puppy

嘿,在加拿大留学的你,是不是也觉得钱包总是不够用,每次看到回国机票的价格都心头一紧?别愁!我就是靠着一些压箱底的小妙招,硬生生从日常开销里抠出了一张机票钱。这篇文章不跟你讲大道理,全是实实在在的干货:从怎么薅超市羊毛、活用各种学生折扣和返利App,到怎么淘到宝藏二手家具和教材,再到如何选择最划算的手机套餐和银行账户。这些都是我亲身踩坑总结出来的经验,跟着做,你也能在吃好玩好的同时,不知不觉攒下一笔“巨款”,轻松搞定回家的机票!

省钱不是抠门,是留学生活的一种智慧
这篇文章不谈“消费降级”,只聊“聪明消费”。我们的目标不是降低生活品质,而是在不牺牲体验感的前提下,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记住,在加拿大,信息就是钱。你比别人多知道一个App,多了解一个折扣,一年下来可能就真的多了一张回国机票。

加拿大留学,我靠这几招省出一张回国机票

嘿,我是 www.lxs.net 的小编,一个在加拿大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老”留学生。还记得我刚来多伦多的第一个冬天,临近春节,我习惯性地打开了订票软件,想看看回家的机票。当屏幕上跳出“$2200 CAD”那个数字时,我感觉窗外的零下二十度寒风,瞬间穿透了墙壁,直接吹进了我心里。

那个数字,是我两个月不吃不喝不交房租才能攒下的钱。我默默地关掉页面,给爸妈发了条微信:“妈,今年机票太贵了,我就不回去了,跟朋友们在这边包饺子,也挺热闹的。”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眼泪差点没绷住。那一晚,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是想家,而是在跟自己较劲:难道留学生活,就意味着要跟家人分隔万里,连团聚都成了一种奢侈吗?

就是从那天起,我开始认真研究怎么“省钱”。我说的省钱,不是让你天天吃泡面,也不是让你从此告别所有娱乐活动。而是像玩一个闯关游戏,在加拿大的消费规则里,找到那些隐藏的“宝藏”和“秘籍”。几年下来,我不仅生活品质没下降,反而吃得更精明,玩得更地道,最重要的是,我再也没因为机票价格而犹豫过。去年圣诞节,我用攒下的钱给爸妈也买了机票,让他们来加拿大玩了一圈。

今天,我就把这套亲身实践、绝对管用的“省钱心法”全部分享给你。不讲大道理,全是具体操作。准备好了吗?让我们一起,从日常开销里,把那张回家的机票给“抠”出来!

第一招:玩转超市,你的购物车就是提款机

留学生开销的大头,除了房租就是吃了。怎么在超市里买得开心又划算,学问可大了。

1. 把Flyer当圣经,把Price Match当武器

刚来加拿大,我买东西很随缘,走进一家超市,拿起东西就结账。后来我才发现,自己简直是“行走的人民币”。加拿大的各大超市,每周四都会更新他们的打折海报(Flyer)。你千万别小看这几张纸,用好了,一个月省下百来刀轻轻松松。

我的神器是手机App“Flipp”。它会集合你周边所有超市的Flyer,比如Loblaws,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No Frills, Food Basics, Metro等等。你可以在上面直接搜索想买的东西,比如“Chicken Breast”(鸡胸肉),它会告诉你哪家这周最便宜。

更有用的一个功能叫“Price Match”(价格匹配)。很多大型超市,比如No Frills和Real Canadian Superstore,都允许你用竞争对手的Flyer价格来结账。举个例子:上周我在No Frills购物,但Flipp上显示Food Basics的西兰花只要$0.99一磅,而No Frills是$1.99。结账时,我直接把手机上的Food Basics页面给收银员看,她二话不说就给我改成了$0.99。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一棵西兰花我就省了1刀。一周买十样东西,可能就有三四样能Price Match,一个月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2. 积分卡不是累赘,是你的“隐形钱包”

加拿大的超市积分系统非常成熟,其中最强大的两个,你必须拥有:PC Optimum和Scene+。

PC Optimum是Loblaws集团的,旗下超市包括Loblaws, No Frills, Real Canadian Superstore, Shoppers Drug Mart等。它的积分规则是10,000分等于$10。听起来好像要攒很久?不不不,诀窍在于它的个性化Offer。每周四打开PC Optimum App,它会根据你的消费习惯给你推送独家优惠。比如我经常买酸奶,它就会给我“每消费$10酸奶,返3000积分”的Offer。这意味着我花了10刀,就立刻拿回了$3的返现!最夸张的一次,Shoppers搞活动,买一张$100的Apple礼品卡,送15,000积分,相当于白送$15,我用这张卡去买了AirPods,等于直接打了85折。

Scene+是Sobeys集团的,覆盖Sobeys, FreshCo, Foodland等超市,还能在Cineplex电影院和一些餐厅用。积分逻辑类似,但覆盖面不同。我的策略是两张卡都备着,去哪家就用哪家的。

3. 别嫌弃“黄标签”,那是肉食爱好者的福音

在超市里,你会经常看到一些贴着鲜艳“50% OFF”黄色或粉色标签的商品。这通常是临期食品,保质期只剩一两天了。很多人觉得不新鲜,但对我来说,这简直是宝藏!

尤其是肉类和烘焙区。我经常能在傍晚时分,找到当天到期的牛排、三文鱼,原价$15一块的眼肉牛排,半价$7.5就能拿下。买回家当晚就煎了,或者直接扔进冷冻室,口感完全没差。还有那些$5一大袋的面包,半价后$2.5,买回去冻起来,可以吃一个星期。靠着这个方法,我每周在肉蛋奶上的开销,能比预算低30%左右。

第二招:学生ID,全加拿大最强的“打折卡”

记住,只要你还是学生,你的学生ID就是一张万能通行证。别不好意思,买任何东西、去任何地方之前,都问一句:“Do you have a student discount?”

1. 衣食住行,无处不在的折扣

除了人尽皆知的电影票、博物馆门票,很多你想不到的地方都有学生优惠。比如,很多连锁餐厅在特定日子有学生折扣。理发店、服装店(比如H&M, Topshop),甚至配眼镜,出示学生证都可能有9折优惠。

更专业一点,你可以花$11.99办一张SPC (Student Price Card)。这张卡和加拿大超过450个品牌有合作,比如Adidas官网常年85折,买双新鞋就能省下$20。还有,坐VIA Rail(加拿大国家铁路)出去玩,学生票价有大幅优惠。我从多伦多去蒙特利尔,原价可能$80+,学生票经常能刷到$49。

2. 科技产品和软件,省得最多!

这是学生身份最值钱的地方。首先,用你的学校邮箱(.edu或.ca结尾的),可以免费激活Microsoft Office 365全家桶,正版Word, Excel, PowerPoint随便用,一下就省了每年近百刀的订阅费。

如果你是设计或传媒专业的学生,Adobe Creative Cloud学生优惠简直是神仙福利。官网价格是每月$78.99加币,但学生和教师套餐,第一年每月只需$25.99,之后也才$39.99。折扣力度超过60%!

买电脑更是如此。Apple每年夏末秋初都有返校季优惠,买Mac或iPad不仅有教育优惠价,还会赠送价值超过$200的AirPods或Beats耳机。我当年的MacBook Pro就是这么买的,比原价便宜了$250,还白得一个耳机,转手卖掉又回血了$150,里外里省了$400。

第三招:返利魔法,让花出去的钱自己“走”回来

在加拿大消费,如果你还只是刷卡付钱,那真的亏大了。你需要学会利用返利App和信用卡,建立一套“消费返现”系统。

1. 网购前,先过一遍Rakuten

Rakuten(以前叫Ebates)是一个神奇的返利网站/App。它的模式很简单:你通过它的链接跳转到你想购物的网站(比如The Bay, Indigo, Sephora, Dell),完成购物后,Rakuten会按一定比例(通常是1%-10%)把现金返到你的账户里。每三个月,它会通过PayPal或者邮寄支票的方式把钱给你。

这听起来像羊毛,但薅起来是真的香。比如我之前在Dell官网买显示器,当时Dell官网本身有折扣,价格是$400。我通过Rakuten跳转过去,正好赶上Dell有10%的返利率,下单后,我的Rakuten账户就多了$40返现。这$40可是实实在在的现金。积少成多,我用Rakuten一年下来也能返个两三百刀,完全是白捡的。

2. 办一张适合自己的“无年费”返利信用卡

刚来加拿大的留学生,信用记录是张白纸,很难申请到高级信用卡。但别担心,各大银行都有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无年费(No Annual Fee)信用卡,而且返现福利很不错。

我强烈推荐研究一下Tangerine Money-Back Credit Card。它没有年费,而且最棒的是,你可以自己选择2-3个消费类别(比如菜店、餐厅、加油、交通),享受2%的现金返还,其他所有消费是0.5%。假设你每个月在超市和餐厅消费$600,那么每个月你就能拿回$12的现金,一年就是$144。这笔钱,可能就是你回家过年时,给弟弟妹妹的红包钱。

或者,像CIBC, BMO, RBC这些大银行的学生信用卡,虽然返现率可能没那么高(通常在1%左右),但申请门槛低,是建立你加拿大信用记录的第一步,非常重要。记住,信用卡不是让你超前消费的,而是让你在正常消费的同时,多赚一份收益。一定要每月按时还全款,否则利息会高得吓人!

第四招:二手万岁!教科书和家具的大坑我替你踩了

留学生有两大“一次性”但金额巨大的开销:一是刚来时置办家具,二是每学期买教科书。这两样,买新的就是“大冤种”。

1. Facebook Marketplace是你的宜家

别去宜家从零开始!打开Facebook Marketplace或者Kijiji(加拿大的一个分类信息网站),你会发现一个新世界。很多毕业生或者要搬家的人,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几乎全新的家具。一个$300的宜家书桌,在Marketplace上可能只要$50,甚至有些只是想腾地方的人会写“Free”,你只需要自己去搬就行。

我的房间里,书桌、椅子、台灯、床头柜,全是从Marketplace上淘来的,总共花了不到$150。质量好,还环保。另外,多关注你们学校的中国学生微信群,里面经常有学长学姐毕业卖家具,价格公道,还能顺便认识一下校友。

2. 教科书,千万别在学校书店买新的!

学校书店里一本崭新的教科书,动辄$150-$200,简直是抢钱。一个学期四五门课下来,光书本费就奔着$800去了。其实你有很多选择:

首先,去学校的二手书店或者在校园的Facebook Group里找学长学姐买二手的,价格通常是新书的4-6折。比如我一门经济学导论的课本,新书$180,我从一个学姐那$70就买到了,省了$110。

其次,查询一下这本书有没有电子版或者学校图书馆有没有实体珍藏本(On Reserve)。很多教授并不强制要求买最新版的书,旧一两个版本的PDF网上很容易找到,或者图书馆的书可以借阅。一个学期下来,在教科书上省出$500-$600,一点都不夸张。

第五招:通讯和银行,堵住“隐形”的消费漏洞

最后,我们来聊聊那些每个月都在扣,但你可能没太在意的费用:手机套餐和银行账户费。

1. 别碰三大运营商,他们的“小弟”才香

加拿大的手机费是出了名的贵。Rogers, Bell, Telus是三大巨头,套餐贵得离谱。但是,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子品牌(Flanker Brands),比如Rogers旗下有Fido,Bell旗下有Virgin Plus,Telus旗下有Koodo。这些子品牌共享主品牌的网络,信号质量一样,但套餐价格却便宜一大截。

更进一步,还有更便宜的“孙子”品牌,比如Public Mobile(Telus旗下),Chatr(Rogers旗下)。这些品牌主打预付费(Pre-paid)和自带手机(BYOD - Bring Your Own Device)。比如,Public Mobile经常有$34/月给50GB 5G流量的套餐。而在主品牌,同样甚至更少的流量可能要$60-$70。一年下来,话费就能省出三四百刀。

我的建议是:从国内带一个功能完好的手机过来,然后直接在这些子品牌办卡,选择BYOD套餐,你会发现通讯费瞬间没那么可怕了。

2. 你的银行账户,一分钱月费都不能交!

加拿大所有主流银行,包括RBC, TD, CIBC, Scotiabank, BMO,都为学生提供完全免费的Chequing Account(支票账户)。这意味着没有月费,没有最低存款要求,还有无限次的交易(debit purchase & e-Transfer)。

你一定要去确认一下自己的账户是不是学生账户。我有个朋友,来了两年都不知道,每个月被银行默默扣掉$15.95的管理费,两年下来白白送给银行近$400!如果你毕业了,或者银行系统没自动识别你的学生身份,就可能产生费用。所以,每年去银行网点更新一下你的学生状态,确保自己享受的是免费服务。

另外,可以考虑开一个像Tangerine或Simplii Financial这样的纯线上银行的储蓄账户。因为没有实体店成本,他们给的存款利息通常比大银行高得多,让你攒的钱也能生出一点小钱。

好了,我的压箱底秘籍差不多都掏光了。你看,省钱并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它更像是一场关于信息和智慧的寻宝游戏。今天分享的每一个小技巧,都不需要你牺牲生活品质,只需要你多留心,多动手查一查。

下次当你看到超市打折的牛排,用学生ID买到半价电影票,或者收到一笔返利App的汇款时,你会知道,那张回家的机票,正在一点一点向你靠近。它不再是屏幕上那个冰冷的、遥不可及的数字,而是由你每一次聪明消费、每一次精打细算累积起来的,一张通往温暖和团聚的凭证。

现在就去检查一下你的手机套餐和银行账户吧,说不定,你的第一笔“机票基金”,今天就能省出来。咱们,春节家里见!


puppy

留学生新鲜事

319087 Blo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