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确认专业的语言要求 | 不同专业要求不一样,医学和法律一般要求高德语水平 |
查看学校官网认证考试 | 比如TestDaF、DSH,确定需要达到哪个等级 |
规划语言学习时间 | 越早学德语,越能减轻入学后的压力 |
参加语言班或预科 | 很多德国大学提供预科班,帮助达到要求水平 |
多用德语实践 | 语言环境和实际应用是语言提升的关键 |
小李是我一个朋友,准备去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读机械工程。刚开始他没太在意德语,觉得理工科反正很多课是英语授课。可真正入学后才发现,生活里全是德语,跟教授交流、跟同学讨论、处理日常琐事都难上加难。后来他赶紧报了个语言班,才慢慢适应下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去德国留学,德语水平到底要达到啥,真不是随便说说的。
德国不同学校对德语的要求差别挺大。拿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来说,工科专业很多课程是英语授课,入学时一般要求的是B2水平或者以上的英语水平,加上基本的德语交流能力就够了。但如果你选的是医学、法律这些专业,比如慕尼黑大学医学院,那德语就必须达到很高的水平,至少是TestDaF四个4(相当于C1),因为所有的临床实践和课程都是用德语进行,不懂语言几乎无法学习和生活。
再举个例子,柏林自由大学(FU Berlin)有不少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比如国际关系、计算机科学等。它们对德语要求就没那么严格,通常只要求日常交流的A2-B1水平,甚至部分专业完全用英语授课,入学时不强制德语考试。但生活上你要自己掌握基本的德语,否则买东西、住院、银行开户都很麻烦。
德国各大高校通常认可的德语考试有TestDaF和DSH。TestDaF分五个等级,最常见要求是4个4分,接近C1水平。DSH分为DSH-1、DSH-2、DSH-3,不同学校要求不同,但一般医学和法律专业至少需要DSH-2甚至DSH-3。理工类专业和英语授课项目可能只要B2或DSH-1就行。比如汉堡大学对理工科硕士项目要求是德语B2水平,而医学专业则要TestDaF 4×4。
说到德语水平,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分为A1、A2、B1、B2、C1、C2六个级别。A1、A2是最基础的入门阶段,B1是能进行日常交流,B2已经可以理解并参与较复杂的学术讨论。C1和C2是非常高级,适合专业深造和完全浸入式的学习环境。一般来说,德国本科和硕士阶段入学,学校会要求B1或B2起步,医学法律这些专业基本要C1水平。
举个我身边朋友的例子,小张去年去了柏林工业大学读信息技术硕士。他的德语只有B1,主要靠英语课程学习,最开始确实有点吃力,但他每天坚持用德语聊天、听德语新闻,几个月后语言水平提升很快,学习也轻松了很多。相比之下,小王去慕尼黑读医学院,入学前花了一年时间冲刺TestDaF,德语达到C1才敢申请。她说不准备好德语根本没法学医,这真的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让语言学习更有效,很多德国大学都提供语言预科班或“Studienkolleg”。这是给语言不达标的留学生准备的强化班,帮助你在正式开始专业课程前达到要求的德语水平。比如海德堡大学的预科班专门帮学生达到DSH-2水平,之后就能顺利进入专业学习。建议大家如果德语不够,先报这样的课程,别硬撑。
留学政策上,德国联邦教育和研究部明确规定,所有申请德国公立大学的留学生,非英语授课项目必须提交德语语言证明。即便是英语授课项目,德语能力也强烈建议达到B1以上,这样能保证你生活方便,学习不掉队。德国驻华使馆签证申请时,也会查语言证明,尤其是学生签证,语言要求是必备条件之一。
听我说,德语这门语言不是一天两天能搞定的。建议大家提前规划,至少提前半年开始准备语言考试。平时要多听、多说、多读,找语言伙伴练口语,刷题模拟考试。别光抱着考证心态,日常用德语交流才是硬道理。可以用德语看德国新闻、听德语播客,甚至在微信上找德国朋友聊天。越早适应,到了德国生活才不会被语言阻碍。
还有一点,千万别忽视生活中用德语的机会。比如在德国,超市、公交、银行、医院都用德语,语言不通会让你很焦虑。早准备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多是为了不管遇到啥情况,都能自信应对。这才是留学真正的自由。
如果你计划申请英语授课的项目,也别懈怠德语。因为一旦课外活动、实习、兼职或者日常生活都得用德语,不懂语言会让你错失很多机会。举个例子,法兰克福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是英语授课,但很多实习岗位和校园活动都用德语,德语好的同学更容易融入,也更容易拿到好实习。
最后给你一句大白话建议:别想着“我去德国就靠英语”,德语这根“救命稻草”得早点抓紧。你想想,到了德国第一天连买水都得比划半天,那心情能好?语言是钥匙,打开了学习和生活的大门。早准备,早适应,敢跟德国人说话,你的留学路才顺畅。别等到了德国才慌张,再多语言班也赶不上提前学的效果。学好德语,德国留学才有味儿,生活才有乐趣。心动不如行动,赶紧拿起教材,给自己定个德语目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