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骤 | 注意点 |
---|---|
精准定位导师 | 研究方向匹配,避开大牛爆满 |
第一封邮件撰写 | 简洁真诚,突出亮点,附简历 |
后续沟通跟进 | 礼貌耐心,切勿频繁骚扰 |
利用校友与社交资源 | 找校友帮忙介绍更有效 |
小张是个普通工科学生,想申请美国纽约大学(NYU)博士。他听说套磁很重要,可是不知道怎么开口。投了几封模板邮件后,一个导师都没回。焦虑的他开始找资料,发现套磁不仅是简单发邮件,而是打开导师大门的关键钥匙。你是不是也和小张一样,无从下手?别急,这篇文章就像朋友一样,教你一步步玩转套磁,帮你打开理想导师的心门。
精准定位导师,别瞎发邮件浪费时间
很多留学生套磁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找到合适的导师。拿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来说,工科的教授研究领域很细化,盲目给热门大牛发邮件,成功率低得惊人。你得先花时间仔细看教授主页的研究方向,看看他最新发表的论文,确保你感兴趣的课题和他的工作高度一致。
比如我朋友小李想申请UBC材料系,他发现有个教授最近在研究二维材料电子性质,这正是他做过的本科项目相关。于是他集中精力写邮件给这位教授,而不是泛泛地发给系里所有教授。结果这位教授很快回复了,邀请他进一步交流。精准定位导师,就像钓鱼一样,找到对的鱼才能钓上来。
第一封邮件要真诚,有针对性
套磁邮件不是发简历给导师说“我想读你实验室”,那是垃圾邮件。你得表现出你对导师研究的真实兴趣,简单介绍自己背景,重点突出你能为他实验室带来什么。记住,导师每天都收到很多邮件,太长没看完,太短没诚意都不好。
我见过一个成功案例,是一个申请NYU计算机系的学生。他邮件开头就提到导师最近发表的某篇论文里的关键技术点,用简单的话说明自己本科项目和这项技术的关系。邮件简洁,附上了简历链接,还问了一个具体问题,让导师能马上抓住重点。导师很快回复了,还安排了线上聊聊。
千万别用模板套话,像“Dear Professor, I want to apply to your lab”这种干巴巴的开头,导师根本不感兴趣。多花点时间研究导师的最新动态,邮件里体现出你是认真准备过的。
后续沟通要礼貌,耐心别催
有些同学发完邮件没回,就着急不停催,反而适得其反。导师特别忙,有的甚至半年没时间细看套磁邮件。比如我认识的一个申请哥伦比亚大学的学长,第一次发邮件没回,他等了3周又发了一封简短的跟进邮件,礼貌表达自己仍然很感兴趣。过几天导师回复了,约了电话。
你可以在邮件里留下方便联系的时间,给导师选择的空间。别着急一天发两封邮件,容易被拉黑。后续沟通是关系的积累,慢慢建立信任感,才有可能获得面试或offer。
校友和社交资源能帮大忙
美国学校重视人际网络。如果你能找到校友或者师兄师姐介绍导师,成功率会大大提升。比如一位申请华盛顿大学的同学,通过微信群找到一位在读博士帮忙引荐,导师收到邮件时就有了背景介绍,印象分瞬间就高了不少。
你也可以参加学校的线上讲座、学术会议,主动和导师互动。偶尔导师会在Twitter、LinkedIn上分享研究动态,适时点赞评论,增加曝光度。这样当你发邮件时,导师已经对你有一点印象,回复率会更高。
实用小建议:套磁不是简单发邮件,是打开导师心门的艺术
别想着一天投几十封邮件,质量比数量重要。研究清楚导师背景,发一封真诚的邮件,静待回复。不要怕没人回,耐心是关键。套磁过程就像谈朋友,得先了解对方,展示你的真诚和实力。
你要明白,导师招博士是为了研究项目需要,想找到靠谱又能帮忙的人。你能让他感觉你靠谱,有潜力,且符合他的研究方向,成功率自然高。相信我,套磁这一步做好了,博士申请路会顺很多。
套磁这事,别等了,马上动手吧!抓紧时间定位导师,写一封用心的邮件,慢慢累积你的优势。别怕失败,改进邮件,多向前辈和校友请教。一步步来,你离梦想导师和理想博士项目,就差这一封邮件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