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创建专业资料,加入行业群组 | 保持资料完整,避免使用表情符号 | |
Indeed | 搜索职位,设置邮件提醒 | 注意公司背景,警惕虚假信息 |
学校职业中心 | 预约咨询,参加招聘会 | 提前准备简历,准时到场 |
Gradcracker | 筛选目标公司,投递岗位 | 关注截止日期,及时跟进 |
Target Jobs | 查看行业报告,获取面试技巧 | 结合自身背景,灵活应用 |
去年秋天,我刚从纽约大学(NYU)毕业,站在伦敦的地铁站里,手里拿着一份被拒的简历,心里特别迷茫。我原本以为回国找工作会更容易,但现实却让我意识到,在英国找工作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大。那时候,我连哪些平台能帮我找到工作都不知道,更别说怎么利用学校资源了。 留学生在英国找工作,其实和本地人一样,需要掌握一些关键渠道。如果你不知道这些资源,可能就会像我一样,浪费很多时间。而且,英国的就业市场对国际学生有特殊规定,比如签证类型、实习机会等,这些都可能影响你的求职策略。 我认识一个同学,他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读完硕士后,就通过学校的就业服务中心找到了一份数据分析的工作。他告诉我,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不仅提供简历修改服务,还会组织模拟面试,帮助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环境。这让我意识到,学校资源真的不能忽视。 LinkedIn是每个留学生都应该重视的平台。它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地方,更是连接人脉的重要工具。我在LinkedIn上加了很多业内人士,后来其中一位给了我一个内推机会。这让我明白,主动出击比被动等待更有用。 确实有很多人在用Indeed找工作,但你得学会筛选信息。比如,有些职位虽然看起来不错,但实际要求很高,或者公司背景不清晰。我曾经因为没仔细看公司简介,差点误投了一个不太靠谱的企业。所以,一定要多花点时间了解每份工作的细节。 学校的职业发展中心通常会有招聘会,这是直接接触企业的好机会。我记得有一次,我在曼彻斯特大学的职业中心参加了招聘会,现场和一家科技公司的人力资源聊了很久,最后他们还给了我面试的机会。这种面对面交流,往往比在线申请更有优势。 Gradcracker是一个专门为应届生设计的平台,里面有很多大公司的招聘信息。我朋友就是在Gradcracker上找到了一家知名银行的工作。这个平台的好处是,它会根据你的专业和兴趣推荐合适的职位,节省了不少搜索时间。 Target Jobs主要针对金融和商业领域的学生,里面有很多行业报告和面试指南。我之前为了准备面试,就在Target Jobs上看了不少资料,收获很大。它不仅能帮你了解行业动态,还能提升你的面试技巧。 校友网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我在LinkedIn上联系了几位学长,他们都给了我不少建议,甚至帮我介绍了内部人员。有时候,一条简单的消息就能打开一扇新的门。 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我能早点知道这些渠道,也许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别等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准备,早点行动,多尝试不同的方法,你会发现自己其实有很多选择。记住,每一步努力都不会白费,只要你不放弃,总有一天会看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