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 双非背景逆袭 | 提升GPA、准备语言考试、研究申请材料 | 关注目标院校录取标准、保持积极心态 |
| 曼大地理专业 | 了解课程设置、联系导师、提交文书 | 突出学术兴趣和未来规划 |
| 留学政策变化 | 研究签证政策、关注奖学金信息 | 提前准备材料、及时更新信息 |
我第一次收到曼彻斯特大学地理专业的录取通知时,正坐在宿舍里刷手机。那天的阳光很好,照在桌上那张写着“90分”的成绩单上,感觉一切都像做梦一样。我是来自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别人说“双非”很难进名校,但我就是不信这个邪。 我之前在UBC读过一年交换生,当时看到那边的同学个个都是精英,自己却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后来才知道,其实很多同学也是从普通学校起步的。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她是NYU的地理专业学生,本科是上海某所二本学校,现在不仅拿到奖学金,还在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 我现在的专业是地理,听起来好像挺冷门,但其实它和很多现实问题息息相关。比如气候变化、城市发展、资源管理,这些都离不开地理知识。我在备考的时候就特别关注这些内容,因为我知道,只有真正理解了学科的意义,才能写出有深度的申请文书。 我的GPA一直保持在3.5以上,虽然不是特别高,但我觉得这已经足够打动招生官了。很多人觉得分数是最重要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展示出自己的潜力。我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曼大的课程设置,还主动联系了教授,问了一些关于他们研究方向的问题。结果没想到,他们竟然回信了,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语言考试方面,我考的是雅思7.0,其中写作和口语是我最担心的部分。我记得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早上都会用半小时练习口语,晚上再看一些学术文章,模仿他们的表达方式。其实只要坚持,真的可以慢慢提高。 写申请文书的时候,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修改。一开始写得不好,后来请了一个留学机构的朋友帮忙润色。他说我需要把重点放在自己的成长经历上,而不是一味强调成绩。我这才明白,招生官更想看到的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仅仅是成绩单上的数字。 备考过程中最难的就是心理压力。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努力了,或者是不是根本不可能成功。有一次,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专业。但每次想到那些曾经激励过我的人,我就告诉自己:别放弃,再试一次。 我也遇到过不少和我一样的人,他们来自普通学校,但最后都成功了。比如有个学姐,她本科是广东某所二本,后来去了UCL读地理,现在在伦敦做城市规划师。她说,关键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然后全力以赴。 如果你们也在考虑申请研究生,我建议先从了解目标院校开始。不要只看排名,还要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研究方向,以及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如果你对某个领域特别感兴趣,那就多找些相关的资料,这样在申请的时候才有话说。 还有就是一定要重视语言考试。很多同学以为只要过了分数线就行,其实不然。高分不仅能增加录取几率,还能让你在学习中少走弯路。特别是写作部分,如果你能写出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文章,一定会让招生官眼前一亮。 另外,找实习或科研经历也很重要。我在本科期间参加了一个关于城市绿地的研究项目,虽然只是助理,但这段经历让我对地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来在申请时,我把这段经历写进了文书,反而成了一个亮点。 我真的很感谢那段备考的日子,因为它让我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现在的我,终于站在了梦想的起点上,虽然前方还有很多挑战,但我不再害怕了。 我想对所有正在努力的留学生说一句:别怕出身,别怕失败,只要你愿意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有无数个默默努力的瞬间。希望你们也能像我一样,勇敢追梦,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