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误把咖啡当茶 | 在咖啡馆点单时,直接说“Tea” | 德国人一般不喝红茶,更习惯黑咖啡或拿铁 |
超市找不到收银台 | 走到货架前,以为自己可以自己扫码结账 | 大部分超市需要去指定收银区排队 |
对“danke”理解过度 | 别人帮你拿包,立刻说“Danke, du bist ein Engel!” | “Danke”只是感谢,不需要夸张表达 |
不知道如何买火车票 | 直接在站台上问工作人员怎么买票 | 最好提前在App上购买,避免排队 |
不懂“Kontostand”是什么意思 | 看到银行ATM上写着“Kontostand”,以为是存款金额 | 其实是账户余额,不是存款 |
误解“Schule”指学校 | 在德国街头问“Where is the school?”,对方却指向医院 | “Schule”在德语中也可以指医院或诊所 |
误用“Bier”这个词 | 在餐厅点“Bier”,结果被端来一杯啤酒 | “Bier”就是啤酒,但不要随便点,尤其在正式场合 |
不知道如何使用公共交通 | 买了票却不知道怎么进站 | 要先刷卡进入闸机,再上车 |
记得刚到德国那会儿,我第一次走进咖啡馆,看到菜单上有“Tee”和“Kaffee”,就毫不犹豫点了“Tee”。结果服务员递来一杯黑咖啡,还一脸疑惑地看着我。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语言和文化真的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很多留学生都经历过类似的尴尬时刻。比如在超市里走来走去,以为自己能自己扫码结账,结果发现得去收银台排队。其实这很常见,尤其是刚来的同学,对流程不熟悉,容易搞错。
有一次我在柏林的超市里,看到一个美国学生拿着东西站在货架前,满脸困惑。他后来告诉我,他以为可以直接扫描商品然后离开。其实德国超市大多数都需要去人工收银台,虽然有些地方有自助结账,但并不是所有超市都有。
还有一次,我看到一位中国同学在公交车上被乘客夸奖,他马上说“Danke, du bist ein Engel!”,结果旁边的人笑得直不起腰。原来“Danke”只是简单的“谢谢”,而“Engel”是天使的意思,用在这里有点夸张了。
“Danke”在德国是很常见的礼貌用语,但有时候大家会把它说得太重,反而显得不自然。比如有人帮你拿行李,你只需要简单地说“Danke”,不需要再说太多话。这样既礼貌又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买火车票。我之前在慕尼黑遇到一个同学,他在火车站直接问工作人员怎么买票,结果被带到一个自动售票机前。他说:“我本来以为这里有人可以帮忙。”其实德国的火车票大多可以在线或者通过App购买,这样更方便。
有一次我在法兰克福的银行ATM机前,看到一个同学盯着屏幕看了好久,最后问工作人员:“Kontostand是什么意思?”工作人员告诉他,这是账户余额,而不是存款。这个误会让他愣了半天,但也提醒了我们,德语词汇有时候和中文意思不太一样。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关于“Schule”的。有一次我在汉堡的街头问路,说:“Where is the school?” 结果对方指着一家医院说:“那里就是Schule。” 我这才明白,“Schule”在德语中不仅可以指学校,还可以指医院或诊所,尤其是在一些地区。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酒吧,他点了一杯“Bier”,结果服务员端来一瓶啤酒。他惊讶地问:“这不是Bier吗?” 其实“Bier”就是啤酒,但在某些场合,比如在餐厅或正式场所,点“Bier”可能不太合适,特别是如果你们是在喝酒前吃晚餐的话。
还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如何使用公共交通。我有一个朋友在科隆坐地铁,买了票却不知道怎么进站,他一直站在闸机前,最后工作人员才过来帮他打开门。其实只要刷卡就能进去,不需要额外操作,但很多人一开始都不太清楚。
这些小错误听起来可能有点搞笑,但它们背后其实反映了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如果你能笑着面对这些失误,不仅能更快适应新环境,还能交到更多朋友。
所以,别怕犯错。在德国生活,最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态。遇到问题时,不妨多问几句,多观察一下周围人的做法。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当地人其实都很乐意帮助你。
下次当你在超市里迷路,或者在咖啡馆点错饮料时,别着急,笑一笑,然后问问身边的人。你会发现自己不仅学会了新的知识,还收获了一份独特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