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步骤 | 注意点 |
---|---|---|
词汇记忆 | 每天背30-50个词,结合例句和图片 | 不要死记硬背,要理解用法 |
阅读理解 | 精读+泛读结合,关注主旨和逻辑 | 别纠结细节,抓大放小 |
写作部分 | 结构清晰,先列大纲再展开 | 避免语法错误,多用连接词 |
数学部分 | 熟悉题型,练习时间管理 | 注意陷阱,仔细审题 |
我有个朋友叫李晨,去年刚从UBC毕业。他申请的时候GRE考了325分,但其实他一开始连词汇都记不住。后来他用了些实用的方法,比如每天用Anki背单词,还跟着视频学写作结构,最后成绩提升了不少。现在他在NYU读研,每次提起GRE备考,他都会说:“真的不是靠天赋,而是方法。” 词汇是GRE的根基,尤其是对留学生来说。很多同学觉得背单词很难,但其实只要方法对,效率会高很多。比如可以每天选30到50个词,配合例句和图片来记。像“ambitious”这种词,如果只看中文意思,可能容易混淆,但结合例句“Her ambitious goals led to her success”,就能更清楚它的用法。 阅读理解是很多人的痛点,尤其是面对长文章时容易慌。其实可以试试精读和泛读结合。先快速浏览一遍,抓住主旨和逻辑关系,然后再回来看看细节。比如在做一篇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时,重点看作者的观点和论据,而不是每个数据都记住。这样既节省时间,又不会漏掉关键信息。 写作部分最怕的是结构混乱。建议先列个大纲,再一步步展开。比如写Argument时,先指出论点,然后分析漏洞,最后给出建议。这样逻辑清晰,也更容易拿高分。有一次我帮一个同学改作文,发现他的句子虽然没错,但缺乏连接词,读起来很生硬。后来加了几句“however”“therefore”,分数立刻提升了。 数学部分看起来简单,其实有很多陷阱。比如有些题目看似容易,但仔细一看才发现有隐藏条件。比如一道概率题,题目说“两个事件互斥”,但很多人可能会忽略这一点,直接按独立事件计算。所以平时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复习时间安排也很重要。如果你每天能坚持两小时,那三个月下来就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早上背单词,中午做数学题,晚上练写作。关键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效果会大打折扣。我认识一个同学,他每天雷打不动地学习,结果GRE考了330分,成功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录取。 模拟考试训练是提分的关键。你可以用官方真题或者第三方平台的模拟题来练手。做完后一定要认真分析错题,看看自己哪里错了,为什么错。比如有一道阅读题,我第一次做时因为没注意到时间限制,结果后面几题都没来得及做。后来我调整了节奏,反而提高了准确率。 错题分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其实它能帮你查漏补缺。把错题整理成一个小本子,定期回顾。比如有些题是因为粗心,有些是因为概念不清,不同的问题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有一次我发现自己的数学题总是算错,后来开始检查每一步,成绩就慢慢上去了。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喜欢用APP背单词,有些人喜欢看英文电影学语法。关键是不要盲目跟风,要根据自己的习惯来调整。就像我之前尝试过多种方法,最后发现每天固定时间学习最有效。 GRE不是一场考试,而是一次自我挑战。它考验的不只是语言能力,还有你的毅力和策略。不管你是准备半年还是一个月,只要用心去学,都能看到进步。毕竟留学路上没有捷径,但有正确的方向,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最后想说的是,GRE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你现在的努力,会在未来某一天变成你回忆里的骄傲。别怕困难,也别怕失败,只要你愿意坚持,总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